棒球手套編年史:帶你看看手套的前世今生!

打棒球一定少不了各種裝備。從本期開始,我們將為大家帶來棒球裝備的全方位解讀,無論你是正在挑選第一套棒球裝備的小白,還是考慮更新配置的老手,都可以獲得你想要的知識點!今天我們來聊聊棒球手套!

在最早的棒球比賽中,大家是不戴棒球手套的。

當時的比賽也不像現在這麼激烈,所以徒手接也不太痛。最早的手套沒有球擋,不是特別適合接球。更多的時候是把球擋在地上,然後方便撿起來。

許多早期的棒球手套就是簡單的露指皮手套。手套的襯墊提供緩衝的同時,可以像空手一樣接球。

早期的手套設計圖(圖源:姜醫森的棒球頻道社媒)

一壘手阿爾伯特-斯伯丁(Albert Spalding),對推動當時的球員使用手套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後來創立了大名鼎鼎的斯伯丁體育用品公司。

當時的斯伯丁棒球手套廣告(圖源:姜醫森的棒球頻道社媒)

1920年,聖路易紅雀隊的投手,在手套拇指和食指之間做了「網」,形成一個口袋。也就是現代的「球擋」和「球窩」。這個設計很快成為棒球手套的標準,其專利被賣給Rawlings,併成為現代手套的先驅,使Rawlings成為現在每個職業選手的首選手套之一。

早期的手套沒有球擋

早期的手套沒有球擋

早期的手套沒有球擋

(圖源:姜醫森的棒球頻道社媒)

球擋的發明,使得可以不用掌心,而用「球窩」接球。於是「反手」接球變成了可能。

當時的棒球手套設計圖(圖源:姜醫森的棒球頻道社媒)

棒球手套自誕生以來就變得越來越大,而球員們卻一直在用雙手接球。最終,手套變得足夠大,使得球員能更容易地用球擋和球窩接球,另一隻手防止球掉出來。手套通常戴在非慣用的手上,慣用手負責投球。比如,右撇子球員會左手戴手套,右手投球。

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裡,棒球手套已經走了很長的路。即使在今天,棒球手套仍有許多進步,Easton公司有一種特殊的SYNTEC HIDE材料「皮革複合凱夫拉縴維(用來製造防彈背心)」創造了超輕超強的手套。

Easton MAKO系列 手指背側採用SYNTEC HIDE材料 (圖源:手套官網)

Wilson公司的有些手套使用「SUPERSKIN材料」(用來製造籃球,比皮革更輕更強韌更柔軟)。

Wilson A2000 手背部分使用SUPERSKIN材料 類似籃球的花紋(圖源:手套官網)

MESH織物材料則被許多公司已經使用多年,比皮革更透氣更輕巧,但強度要差一些。

手背使用MESH織物材料的Rawlings手套(圖源:手套官網)

Nike作為全球體育用品行業的巨頭,當然有自己獨特的創意,Vapor360大量採用人工材料取代傳統的皮革,創造了的強韌和輕巧於一身,並且無需整形直接可以使用的外場手套。

Nike Vapor360整個手套採用各種人工材料 未來感十足(圖源:手套官網)

不過即使今天的棒球手套比起早期已經先進了許多,在相關的技術和設計上依舊存在著很大的進步空間。一項根據39個小聯盟球員的研究表明,今天的接手手套仍然不能給手腕和手掌提供長期足夠的保護。

遠古時期的各種捕手手套 (圖源:接手之家網站)

你最喜歡哪款手套呢?在評論區裡與我們分享吧!

特約供稿人:姜醫森

特約供稿人:姜醫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