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德州遊騎兵,贏下2023 MLB世界大賽冠軍!在上週他們大比分4:1戰勝了亞利桑那響尾蛇,建隊60餘年來首次奪冠。季後賽客場11連勝的遊騎兵用創紀錄的表現,拒絕再次經歷2011年的遺憾。

科裡-西格(Corey Seager)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跨聯盟贏下多屆世界大賽MVP的球員,布魯斯-波奇(Bruce Bochy)教練成為歷史上僅有的六位四冠教頭之一…遊騎兵取得的種種榮譽,都會記入棒球史冊。他們為達拉斯-沃斯堡-阿靈頓地區帶來一座價值連城的冠軍,終結了這個都會區12年的冠軍荒。

提到價值,這時候有些人可能要問了啊:世界大賽冠軍顯然是職業棒球界最高的團隊成就,但它到底值多少錢呢?這個問題並不簡單,因為冠軍「價值」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是為球隊本身帶來的獎金?是為球隊市場帶來的消費和商業效益?還是球隊人氣、曝光度這樣的無形資產?

本期棒球檔案,我們可以嘗試從多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世界大賽的獎金
首先,我們先從世界大賽贏家所得到的獎金說起吧。

在之前的節目中,我們提到過打進季後賽的球隊是有獎金可拿的,每支球隊拿多少,要看他們季後賽的戰績如何,走到多遠,世界大賽冠軍自然佔最大頭。像2022年MLB季後賽球員獎金池裡創紀錄的1.075億美元,當屆冠軍太空人是分到了387萬美元。

那這筆錢是怎麼來的呢?據Front Office Sports報道,它是由外卡系列賽頭兩場比賽60%的門票收入、分區系列賽頭三場比賽60%的門票收入、聯盟冠軍賽頭四場比賽60%的門票收入以及世界大賽頭四場比賽60%的門票收入組成的。球隊會根據球員效力的時間來決定哪些人能拿到全額的獎金分成,哪些人拿到部分的獎金分成,一般來說在季後賽名單上的球員都是能拿到全額獎金分成的。

由於今年的資料還沒出來,我們繼續以去年為例:太空人給每位球員的全額獎金分成是516,347美元,一共給出了59份全額獎金分成,14.14份的部分獎金分成,外加94萬的現金獎勵(這個是由球員投票決定給教練及球隊其他職員的錢)。

這筆錢相對於那些簽了上千萬、上億天價合同的球員來說,自然不算多。但對於許多年薪僅有幾十萬或者百萬出頭的球員來說,可不是小數目了。要知道,本賽季遊騎兵季後賽陣容中,阿利多斯-加西亞(Adolis Garcia)、約什-容(Josh Jung)、喬納-海姆(Jonah Heim)的薪水都還是新秀合同。雖然日後他們再籤合同的價值會更高,但當下有一筆獎金進賬,總不是壞事。
世界大賽冠軍的影響
然後我們再來看贏下世界大賽對球隊市場的加成,一座冠軍能讓球隊市值和收入都翻倍增長,讓小市場球隊翻身嗎?

答案並不是肯定的,以邁阿密馬林魚為例:他們在2003年又一次贏下世界大賽後,作為手握兩座冠軍的小市場球隊,年收入和球隊市值並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據Statista統計,2004年馬林魚的年收入只比之前一年增加了200萬美元,市值漲幅倒是較為可觀,從1.36億美元漲到了1.72億美元(+27%)。但根據福布斯統計,那一年馬林魚的市值依然排在聯盟倒數前十。時至今日,馬林魚的市值聯盟墊底,依然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小球市球隊。

那世界大賽冠軍,難道就不會為球隊市場增值嗎?問題不能只看一層,我們再來說說馬林魚的同區對手費城費城人。

2008年費城人拿下隊史第二座世界大賽冠軍後,他們在4個賽季內主場比賽的觀眾人數直接創下了隊史最高:據Front Office Sports報道,平均每個賽季有360-380萬人來到市民銀行球場觀看費城人的比賽。

然後隨著2013-18年球隊陷入低谷,觀眾數量也降了下去,一度跌破200萬人。2013-2015年間,費城人每個賽季的主場觀眾數都要下降50萬人次以上,我們根據當時的平均票價估算以下的話,球隊差不多單單是門票收入,這段時間年均就要損失1800多萬美元。世界大賽冠軍所帶來的熱度,在費城這樣的大球市體現得還是很明顯的。

而且不說奪冠,單單打進世界大賽,都能給球隊在短期內帶來立竿見影的商業效益:據Fanatics透露,去年費城人贏得國聯冠軍後,24小時內球隊周邊銷售量創下了聯盟冠軍球隊的歷史之最,打破了此前2016年芝加哥小熊的紀錄。要知道,當時小熊可是1945年以來首次贏得國聯冠軍。

我們還沒有提到世界大賽對本地經濟的正面影響。據費城旅遊局統計,費城人2022年的季後賽之旅為本地經濟帶來了大約7800萬美元的消費,大部分集中在酒店和餐飲業,及停車場、計程車、娛樂等相關產業。今年的世界大賽在達拉斯-沃斯堡-阿靈頓都會區同樣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消費效應,據阿靈頓旅遊局統計,每場在遊騎兵主場的比賽都會帶來1200-1400萬不等的直接消費。

所以說,世界大賽作為美國體育盛事之一,聯盟主席獎盃作為四大聯盟最高的殊榮之一,還是有不可否認的價值,只是跟球隊市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打開歷史上奪冠最多的MLB球隊榜單,上面有市值頂尖的那些大市場俱樂部紐約揚基、波士頓紅襪、舊金山巨人、洛杉磯道奇,也有小球市俱樂部——奧克蘭運動家、匹茲堡海盜、辛辛那提紅人、底特律老虎。他們斬獲世界大賽冠軍的時代不同,也都經歷了長短不一的冠軍荒。

可是這些豪門球隊即便在多年無冠的情況下,依然在大市場紅利的基礎上經營著球隊品牌,保證自己從大聯盟早期發展到現代,一直走在商業化成功的道路上。世界大賽冠軍是他們的底蘊,但並不是解鎖價值的唯一鑰匙。反觀同一榜單上的小市場球隊,他們未能將過去的輝煌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價值,如今無論是市值還是收入都排在聯盟末流。

說到底,打進世界大賽和贏下世界大賽能為球隊轉化出多少商業利益和市場增幅,還是要看多個因素:球隊本身的歷史傳統、球隊市場大小、本地群眾對棒球的熱情、以及球隊本身的運營。

這些因素,決定了一個成功賽季後的上座率和球票收入、周邊銷售量、電視轉播合同、曝光量和流量等等真正能體現價值的東西。不是說奪冠了,就能麻雀變鳳凰,讓MLB小市場球隊直接變成全美體育市場中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一擲千金的首冠
因此,世界大賽冠軍背後,到底蘊藏了多少真金白銀?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今年的冠軍德州遊騎兵為了能登上職業棒球之巔,可真沒少花成本。

遊騎兵能在短短兩年內,從一支百負球隊走到現在這一步,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據The Ringer報道,2021賽季結束後,他們花了重金簽約自由球員西格和馬庫斯-西米恩(Marcus Semien)。2022休賽期,他們又花了超過3億美元打造新的先發投手輪值,而且為了請退休的波奇教練,據報道也給他開出了不小的合同。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看到了,他們如願以償,拿下了建隊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的首座冠軍。
那麼到底值不值呢?就像之前說的,這要看遊騎兵之後的商業運作,以及他們能否保持實力,通過戰績強化球隊品牌。別忘了,隔壁的老對手休士頓太空人自崛起以來,已經躋身MLB球隊市值前十,證明德克薩斯州並不是沒有棒球的市場,就看球隊的本事了。

不論如何,我們還是要再向德州遊騎兵道一聲祝賀!遊騎兵明年能成為21世紀第一支衛冕成功的MLB球隊嗎?你還看好哪支球隊明年奪冠?歡迎來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我們下期再見!

插播一條訊息,喜歡棒球的球迷們有福啦~
快來添加阿北微信:mlb_assistant
進群和小夥伴們暢聊MLB,尋找你的看球知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