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賽第二戰,亞利桑那響尾蛇發動攻勢,但德州遊騎兵的三壘手約什-容(Josh Jung)施展美技,沒收一支潛在長打,幫助球隊及時止血,仍然緊咬比分。

回到七局上半,零出局二壘有人,擊球員打出一顆直挺挺衝著容而來的地滾球,沒想到容卻失手了,讓球滾到身後。響尾蛇藉此擴大領先,並一鼓作氣拿下了這場比賽,將系列賽大比分扳平。

為什麼需要飛撲的球能拿住,正面喂嘴的球反而漏掉了呢?這還得從一個觸擊說起。
戰局回顧
早在三局上半,無人出局一壘有人,輪到響尾蛇的八棒埃文-隆戈里亞(Evan Longoria)打擊。沒想到他第一球就擺短棒,將球觸進場內。投手喬丹-蒙哥馬利(Jordan Montgomery)上前處理將他封殺在一壘。

等一下,為什麼要說「沒想到」呢?

別看隆戈里亞排在後段棒次,他曾經是大聯盟炙手可熱的明星三壘手。2008年他還是一名新秀時,就代表坦帕灣光芒打進過世界大賽。作為一名強棒,隆戈里亞生涯打了兩千多場比賽,只觸擊過1次。甚至球隊在觸擊訓練時,也都沒人見過隆戈里亞參加。

當時比分還是0:0,比賽才進入第三局,完全沒有必要採取犧牲觸擊戰術。別說遊騎兵想不通,響尾蛇自己的主教練都奇怪。那隆戈里亞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嗨呀,剛才提過隆戈里亞的輝煌歷史,可他不當大哥好多年啦!自打7年前離開坦帕灣,隆戈里亞便每況愈下,早就不是令投手聞風喪膽的強棒了。

為了給球隊做出貢獻,隆戈里亞苦思對策。他知道遊騎兵在他打擊時絕對不會防備觸擊,因此下定決心搞個出其不意,萬一得手就是支安打。

隆戈里亞算盤敲得很精,連自己人都騙了,可惜執行質量一般,效果等同於犧牲觸擊,沒能轉化為實際得分。

然而他的觸擊卻引發對手警覺,不免疑神疑鬼了起來。七局上半,擔心隆戈里亞故伎重施的容從正常的防守站位挪到了趨前站位,恰好隆戈里亞對一顆偏低曲球出手,不偏不倚把球拉到了容面前。

如果容在正常守備位置,這樣的球手到擒來,可由於趨前站位,反應時間不夠,猝不及防的容沒能把球擋住,形成下分安打。響尾蛇一鼓作氣,藉此拉開比分差距,拿下了勝利。

相似的歷史
同樣的故事以前也發生過。1980年世界大賽,前兩場堪薩斯城皇家與費城費城人打成2-2平。第五場九局上半,費城人落後一分,輪到名人堂三壘手、當時數一數二的強棒邁克-施密特(Mike Schmidt)打擊。

那年整個常規賽施密特都沒犧牲觸擊過,但之前的兩場比賽他各有一次觸擊。為了防備他採取小球戰術追分,皇家的名人堂三壘手喬治-佈雷特(George Brett)站到了三壘壘包邊上。而施密特根本就沒想著觸擊,他掃出一顆三壘方向的強襲球,剛剛好躲開了佈雷特的手套。

成功上壘的施密特跑回追平分,費城人在延長局逆轉,拿下天王山之戰。他們再接再厲,下一場比賽取勝,總比分4-2擊敗皇家,奪得隊史首座世界大賽冠軍。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MLB的歷史巧合,真是耐人尋味呀!

親愛的球迷朋友們,今年世界大賽還有哪些令你影響深刻的場景呢?還見過哪些越老越「妖」的球員呢?快把你的想法發在評論區吧!
插播一條訊息,喜歡棒球的球迷們有福啦~
快來添加阿北微信:mlb_assistant
進群和小夥伴們暢聊MLB,尋找你的看球知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