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最賺錢的不是遊戲?中國的大廠們最近在幹啥?

這一兩年的網際網路科技圈兒,可以說是雷聲大,雨點兒大。

就拿美國的幾個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為例吧,像是 Facebook 就改名為了 Meta ,準備進軍元宇宙,去虛擬的世界裡淘一波金。

微軟也收購暴雪,在經營自己 ToB 的基本盤業務同時,計劃在遊戲和家庭娛樂方面攻城略地。

蘋果則搗鼓起了晶片,而 Alphabet 繼續投錢 AI ,並在醫藥、新材料、生物等等前沿科技撒錢。

但與此同時,對於國內的網際網路大廠,大家反而好像不大了解。

差評君問了些編輯部的同事,得到的回答多半是:國內的大廠都在造車、都在買菜唄。

只能說這回答並不完全對,甚至還有些片面。。。

而今天呢,差評君則準備結合大廠們發的年報,聊聊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到底都在幹啥。

無論你喜不喜歡,一說到網際網路大廠,騰訊絕對是繞不開的那個。

而一說到騰訊,大夥們肯定都會脫口而出:遊戲和通訊。

確實沒錯,其中的遊戲就一直是騰訊主營板塊中的排頭兵,當年王者榮耀一天賺一個億的新聞,差評君都還歷歷在目。

騰訊在遊戲方面也很捨得灑錢,去年一共投資了 100 多家遊戲公司,平均三天就投一家。。。

去年全年,騰訊在遊戲業務上的總收入是 1743 億元,平均一天四五個小目標,活脫脫是賺麻了。。

然而在去年的第四季度,一個名叫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的板塊卻成功超過遊戲,成為了騰訊收入最高的業務板塊。。。

是的,一直「 坑 」咱們玩家錢的騰訊,這兩年一直在發力去做 ToB 的業務 掏錢企業們的錢包。

其中企業微信、騰訊文件和騰訊會議,就被他們稱作是數字化基建。

還包括資料庫、雲作業系統、伺服器等等。。是的,騰訊甚至還在搞硬體。。。

騰訊把在做的這些業務劃分於「 產業網際網路 」,甭管是不是畫大餅,反正這名字「 產業網際網路 」的名頭確實挺唬人的。

為的呢,就是讓網際網路助力企業,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馬雲的臺詞放在這好像也行 )

而早在 2018 年,騰訊其實計劃就 All in 產業網際網路了,馬化騰當年還在知乎上問過相關的問題。

那時候的馬化騰可能也沒想到,四年之後來自產業網際網路的收入,能超越遊戲和社交吧。

另外,在翻小馬哥的知乎賬號時,差評君還發現了一個小彩蛋。

那就是馬總的第一個知乎回答,獻給了「 如何刪除微信聊天記錄 」這樣的問題。

有一種你在網上問「 炒股如何開戶 」,結果巴菲特親自來解答的既視感。。。

阿里巴巴這邊呢,差評君則覺得它和亞馬遜有些相似了。

同樣都是雲服務加電商的組合,同樣都在啃線下這塊硬骨頭。

只不過,亞馬遜那邊主攻的是線下的倉儲物流,而阿里巴巴主攻的是本地生活服務和新零售。

而把本地生活服務和新零售設為公司戰略目標的,還有美團、京東、甚至是抖音和快手。

本地生活服務其實大概就是外賣、酒店、旅社、電影院等等服務,這很好理解。

但新零售這名詞兒解釋起來就很抽象了,大概的定義應該是將線上與線下融合,用網際網路科技重構零售業這類的意思。

反正這個賽道的大廠目前大都挺慘的,美團去年在所謂的新零售上虧了 384 億,阿里想的盒馬鮮生、社區團購這類的也都在燒錢。

零售方面稍微好過一點兒的可能要算京東吧( 京東那些玩意叫「 無界零售 」),90% 的收入來自於零售。

雖然零售業務盈利了,但加上京東物流,還有京喜( 一個對標拼多多的電商平臺 )等新業務的虧損。

去年還是虧了 36 億。。。

而目前包括美團、阿里、京東在內的各個大廠,好像在本地生活、新零售等領域還沒有收手的意思,應該會像當年的網約車、共享單車和外賣大戰一樣,打個誓死方休。

而被大夥們戲稱為是計量單位的百度呢,依舊在死磕 AI ,死磕無人駕駛技術。

要看百度的未來如何,還是得看無人駕駛距離商業化落地到底還有多久,要看 AI 技術什麼能再次迎來巨大的突破吧。

當然網際網路大廠還有很多,要是一個個分析,可能到 2925 年都講不完。

但是除了各自業務方面上的不同,戰略上的不同之外。差評君發現有個叫 ESG 的玩意兒,是一致被這些大廠所認同和努力的方向。

這麼說吧,可能就算不認同,也要裝著認同。

這麼說吧,可能就算不認同,也要裝著認同

所謂的 ESG 大概就是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等幾個詞兒的英文縮寫。

大概就是衡量一家公司夠不夠環保、對社會是否有貢獻、是否有壟斷的行為、公司內部腐不腐敗之類的指標。

而且 ESG 指標在很多交易所都是強制披露的。

比如強迫員工 996,那麼公司可能就在 ESG 中的 S( Social )和 G ( Governance )上得低分。

像是美團深陷「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 」的新聞後,美團的 ESG 分數在港交所排名直接倒數。

財務資料看的是這家公司賺不賺錢,而ESG 看的是這家公司的錢乾不乾淨,可不可持續,有沒有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因此,這些年國內大廠的財報中,也都會大書特書自己在共同富裕、碳中和、還有各種公益項目上的付出。

雖然目前他們的分數總體都偏低。。。但至少是在努力了,對吧。或者說是裝著在做了。

最後差評君想說的是,且不說國內外都掄起的反壟斷大錘,砸得不少大廠嗷嗷直叫了。

光是最近國內所謂的網際網路大廠離職潮,或者說是「 畢業 」潮 ,就已經搶佔了不少媒體的頭條。

活生生就是一幅「 留給網際網路行業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的末日景象。

只不過有趣的是,相關部門去了解了下情況,結果得到的資料卻是。。。大廠們的用工規模還變大了。

咱啥也不懂,也說不清楚,只能用一句「 薛丁格的網際網路寒冬來 」形容了。

當然,也有一種觀點是,哪有什麼網際網路寒冬,有的只是網際網路人的寒冬罷了。

說是原本網際網路行業的高速擴張,其實是一種反常,如今的平穩發展才是常態。

在這一新階段,大廠們不再到處撒錢,而是專攻某些核心業務,而在階段的更替當中,那些非核心部門便成了炮灰,感受了一波網際網路的寒冷。

在看了看網際網路大廠們都在幹啥之後,差評君覺得,入局網際網路躺著都能賺錢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了吧。

撰文:江江 編輯:面線 美編: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網際網路怪盜團,美國網際網路巨頭現在在做什麼?

美團、騰訊、阿里年度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