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美團王興老闆的朋友圈,突然火了。
他在朋友圈裡面對 「 美團 」 的名字做出了新的解釋:美團的名字中,「 美 」 意味著美好、更好,「 團 」 意味著一起,「 美團 」 就是一起更好,這就是 「 共同富裕 」。

他這一發,也引得其他幾家公司的老闆也跟著發。58 同城的 CEO 姚勁波也跟著說:58 同城,是來自 「 我們一起發 」,即共同富裕。

網上還根據這個,出了一份網際網路公司名稱新解釋。

不過。。。共同富裕這個話題這些大企業也不止是說說而已,8 月 18 日,騰訊宣佈投資 500 億元資金助力共同富裕;9 月 2 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啟動 「 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 」,將在 2025 年前累計投入 1000 億元,助力共同富裕。

咋了?為啥突然之間這些老闆都開始支持和關注 「 共同富裕 」 了?
首先,必須要說的是,這個事情還真不是突然的事情。
就比如騰訊,其實早在今年 4 月,內部第四次戰略升級的時候,就把 「 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 」 這件事情納入核心戰略,專門成立了 「 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 」,投資了 500 億。

這次的 500 億隻是上次投資的延續而已,並不是說這次是突然投資的。
阿里巴巴也是一樣,這幾年也一直有助農,扶貧相關的項目,這次只是專門為共同富裕成立了一個常設機構。
只不過,原來阿里巴巴做的一直是扶貧相關的項目,而這次的 1000 億則在原來的扶貧基礎上擴大到了科技創新、經濟發展、高質量就業、弱勢群體關愛和共同富裕發展基金五個領域。

這五個領域裡面還有增加了十大行動,基本上是把網際網路上能做的事情都走了。
和阿里不同,騰訊的 1000 個億則更多的在 「 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 」 上面,主要集中在基礎科學、教育創新、碳中和、FEW( 食物、能源與水 )、養老科技和公益數字化等領域的前瞻性探索。
就拿公益數字化舉例吧,很多差友可能也注意到了,騰訊這幾年一直集中在公益上,他們給國內上萬家公益組織的提供 「 數字化工具箱 」。
說起 「 數字化工具箱 」 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是說起騰訊文件大家一定很熟悉了。前一陣子的河南水災的時候,騰訊文件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這個之外,騰訊會給 1000 名公益機構的 「 數字化專職人員 」 發錢,只要入住了騰訊的公益平臺並且符合標準的公益機構都可以申請。

其實,這十年,大家應該能感受到,網際網路公司的發展是越來越快了。。。
這幾年大量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上市,這也帶來了大量的資金回報,可以說這十年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發展最快的十年。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 2021 )》▼

快速發展為 「 共同富裕 」 夯實了基礎。2017 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974 元,比 1978 年實際增長 22.8 倍,年均實際增長 8.5%。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7 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但是在收入增長的同時,貧富差距過大,同樣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作為增長最快的網際網路企業,帶頭為共同富裕做出表率,就是理所應當的一件事情。
而且網際網路企業的組織形式沒有網際網路之前的有很大不同。傳統企業其實是因為社會分工的發展而成長壯大的,一家企業就做一家的事情,生產鋼鐵就做鋼鐵,生產衣服就做衣服。

但是網際網路企業的成長不一樣,他們依靠網際網路這個平臺逐漸成長為大型的公司,什麼都做,屬於新的平臺經濟。
就比如阿里巴巴吧,是先有了阿里巴巴這個商對商的平臺,然後才有了淘寶這個大型網購平臺。
在淘寶的基礎上,為了讓淘寶買東西更方便,又發展出了支付寶這麼一個支付平臺,然後又有了螞蟻金服;淘寶延伸擴展又有了線下超市盒馬,又有了買機票的飛豬。。。

在一個巨大的平臺下,阿里巴巴可以依託它創造出大量的平臺,這就已經超過了傳統企業的發展模式。
能做的業務越多,所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應該越多。
阿里巴巴早就不是一個單一的企業了,它理應為依靠在它上面的中小企業負責。
這種生態系的平臺最大的好處就是它跨越了原來傳統企業的地域壁壘,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前面提到的淘寶,可以讓貧困縣的人也靠著賣貨脫貧。
所以,阿里巴巴所做的扶貧項目大部分是利用他們的淘寶來幫助貧困縣,貧困區域來帶貨。
比如說,現在的 「 網紅縣城 」 曹縣,就靠賣漢服成了全國聞名。2020 年曹縣電商銷售額突破 156 億元,位列全省縣域第一。電商企業 5000 家,網店 6 萬餘家,電商帶動 35 萬人創業就業。

從 2018 年到 2020 年,832 個原國家級貧困縣在阿里平臺的銷售額超過 2700 億元,可以說阿里巴巴確實靠淘寶和國家一起幫助了不少貧困縣脫貧。

這恰恰就是網際網路企業作為共同富裕的優勢,跨越了地域的限制,去幫助貧困的地區一起實現富裕。
網際網路企業還有一個實現 「 共同富裕 」 的優勢,那就是握著大量的流量和資料資源。
就比如美團,它其實是一個服務其他企業的平臺。依附於他們的中小企業,其實就是在享受著他們提供的流量、資料和服務。

早期的時候,這些平臺型企業幫助中小企業實現了效率的增長,比如美團上的商家可以被整合搜尋,提高了營銷能力,這些網際網路企業能夠幫助中小企業提高效率。

但是,效率是提升了,資訊的公平呢?
這些網際網路企業靠著自己的平臺能夠拿到大量收益的同時,還能夠獲得大量的資訊資料。
這些資訊資料又能幫助他們最佳化自己的演算法,於是平臺上的商家也成為了這些企業的 「 資產 」。

當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發展起來之後,他該做的不是依靠資料籠絡更多的財富,而是應該回饋他上面的中小企業,回饋支持平臺發展的普通人。
這不僅是他們的責任,也是他們的義務。
前一個十年,網際網路企業們得到了巨大的機會,在這十年裡面,我們看到一個個網際網路 「 巨頭 」 的誕生,他們得益於社會的發展,受益於時代的發展,他們也在促進著社會的進步。
現在,是時候該讓他們回饋這個社會了。
撰文:無頭 編輯:面線
圖片,資料來源:
關於曹縣電商產業發展的訪談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7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500 億的共富計劃,騰訊今天落地了第一筆,華商韜略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 2021 )》
騰訊發佈新藍圖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成為核心戰略,南方日報
阿里巴巴集團將投入 1000 億助力共同富裕,浙江新聞
《 阿里巴巴社會責任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