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發佈於差評孵化的商業財經類帳號 「 知危 」
文章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新補充。
昨夜( 8 月 25 日 ),華爾街日報發佈獨家訊息稱,中美雙方在中概股審計底稿方面的爭議即將達成共識。

圖源:華爾街日報
一旦達成共識,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知名中概公司將不再面臨美股退市的風險。
其實,昨天下午,市場就有所傳聞,受傳聞影響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在美股港股雙重上市的公司紛紛產生股價異動,在港股大漲 8%-11% 不等。在隨後開盤的美股中,中概股也迎來了一輪集體大漲,中概互聯指數漲收 7.31% 。

圖源:雪球
今天夜裡 20:00 左右,中國證監會官方宣佈了這個好訊息。

該協議的主要內容有三點:
①確立對等原則。協議條款對雙方具有同等約束力。中美雙方均可依據法定職責,對另一方轄區內相關事務所開展檢查和調查,被請求方應在法律允許範圍內盡力提供充分協助。
② 明確合作範圍。合作協議範圍包括協助對方開展對相關事務所的檢查和調查。其中,中方提供協助的範圍也涉及部分為中概股提供審計服務、且審計底稿存放在內地的香港事務所。
③ 明確協作方式。雙方將提前就檢查和調查活動計劃進行溝通協調,美方須通過中方監管部門獲取審計底稿等檔案,在中方參與和協助下對會計師事務所相關人員開展訪談和問詢。
這三點,基本解決了中美雙方在中概股審計問題方面長達十年的爭議。
懸在中概股頭上的 「 退市危機 」,也終於被消除。
爭議起源
故事的起源開始要從 20 年前說起。
2002 年 3 月,美國司法部以妨礙司法公正的罪名起訴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會計事務所 —— Arthur Andersen ( 安達信 )。
最終 Andersen 因粉碎證據,財務舞弊等行為而被判有罪,並失去了從事公共會計的執照。
這個美國曆史上最大的財務舞弊案,不僅讓中外看了一出 「 好戲 」,也給今天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醜聞風波在美國引發了一系列提高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準確性的立法。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 》( 2002年 )。

圖源:SARBANES-OXLEY COMPLIANCE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
法案明確規定:對破壞、更改或偽造財務記錄實施嚴厲處罰。該法案還禁止審計公司在審計過程中同時為客戶開展諮詢業務。
就此,美國所有上市公司的審計資料都需要接受 PCAOB( 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 )的檢查。根據 SEC 的說法,超過 50 個地區與 SEC 董事會進行了合作,以允許 PCAOB 進行必要的檢查。
伏筆,就在此處埋下:由於跨境執行難度,有很多境外赴美上市的公司,並沒有依據該法案受到實質性的檢查。
期間,PCAOB 為了增強該法案的影響力,多次與中國證監會發生分歧。
第一次分歧:
2012 年,PCAOB 應中方邀請入境觀察中國證監會對會計事務所的檢查。雙方在之後的發言中對於這次行動卻出現了分歧:PCAOB 認為以後中方公司的財務審查可以雙方合作著一起看,但中方則希望 PCAOB 通過這次觀察認可中方檢查效果,進而以後可以完全信賴中國的會計審查力度。
第二次分歧:
2014 年,PCAOB 想要簽署合作協議,中方認為接下來需要的不是協議談判,而是需要繼續增強相互的信任,再嘗試著一起檢查會計事務所。隨後美方同意了這樣的觀點。
第三次分歧:
2016 年開始,雙方開始試點聯合檢查會計事務所。但在對一些大型國企、科技企業檢查過程中,因涉及到機密、敏感資訊等原因,中方拒絕了 PCAOB 提取這部分審計底稿的要求。
第四次分歧:
2019 年後,中方多次主動提出合作協議草案,但不知為什麼 PCAOB 認為中方的協議文字中某些條款限制了 PCAOB 的檢查權,協議沒有達成。
在這些分歧之中,還夾雜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分歧,本文不再贅述。
總之,美方的訴求站在美方立場是合理的,但中方拒絕美方查看敏感底稿的訴求,站在中方立場也是合理的,所以雙方都不太想退步。
但,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美國投資者獲得了優質的投資標的,中國公司獲得了一個良好的融資渠道。所以雖然有分歧,但雙方都有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深究,相關的上市公司也沒有受到實質性影響,直到瑞幸事件發生。
跌宕
2020 年 1 月 31 日深夜,著名做空機構渾水公佈了一份關於瑞幸的匿名報告,該報告共計 89 頁,詳細記錄了 92 個全職和 1418 個兼職調研員對瑞幸 981 家門店的調查記錄,最終收集到 2.5 萬多張小票以及 1 萬多小時的錄影。
根據這些記錄,報告認為瑞幸的實際訂單數少於公佈資料,並稱瑞幸的平均單店業務在 2019 年三季度虛增了 69%,四季度虛增了 88% 。
而這份報告引起了美國前任總統川普和 SEC 的注意:
2020 年12 月18 日,美國時任總統川普正式簽署當年由參議院與眾議院通過的《 外國公司問責法 》。

圖源:CONGRESS.GOV
該法案規定:
SEC 將根據 PCAOB 給出的會計師事務所名單,把這些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上市公司列入退市清單。
如果連續三年該上市公司的審計師都未受到 PCAOB 檢查,那麼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將在美國市場退市或停止場外交易。

圖源:PCAOB
隨後,更狠的一步來了,PCAOB 根據該法案發布相關決議,將中國和香港在 PCAOB 註冊的全部事務所列入清單。
至此,只要中概股赴美上市,公佈其年報後,SEC 就會自動將他們列入三年內退市清單。
由於川普當時的經濟貿易政策對中國不是很友好,所以中方無法確認這項法案到底是出於正當目的,還是夾雜了小心思故意打壓。
於是,相關中概公司依然未向美國方面提供底稿。
受此影響,截至今日,已經有 160 多支中概股上榜 SEC 的 「 識別名單 」。

圖源:SEC
阿里巴巴,百度,攜程,嗶哩嗶哩,微博等我們耳熟能詳的公司均在其列。
為了公司的穩定發展,部分公司也開始自尋出路。
中概股中有 26 家公司( 嗶哩嗶哩,阿里巴巴,京東等)採用二次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的方式,迴歸港股( 其中 17 家為二次上市,9 家為主要上市),以此作為被強制退市的 Plan B 。
而兩週前的一件事情,則將故事的發展推向高潮。
8 月 12 日,中石油、中石化和上海石化與中國人壽、中國鋁業宣佈將從紐交所主動退市。
五家國企同一天宣佈主動退市,市場普遍認為是中方監管部門平衡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後的統一安排:把石油能源、金融、工業等涉及國家安全的企業從美國股市撤出,其他與國家安全關係不大的企業,就可以繼續留在美國股市,接受美國的監管要求。
善終
昨夜,華爾街日報稱,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證監會正在安排在美上市的公司與相關會計師事務所將審計底稿以及其他相關資料從中國轉移到香港,以便 PCAOB 前往進行現場檢查,最快可能在下個月進行檢查。
新聞裡還配上了 PCAOB 大門的照片,並說,PCAOB 的人已經打包好行李,隨時準備出發。

圖源:華爾街日報
沒想到,官宣這一刻來的這麼快。
這或許意味著,中國科技網際網路行業的另一個春天來了。審計爭議的解除,讓已上市中概股不再需要擔心政策導致的退市風險,也為未上市的優秀企業重新打開了美股 IPO 的通道。
後者的意義會更大,這會讓中國的投融市場重回活躍。據知危編輯部了解,在審計糾紛未解決之前,考慮到上市通道變少的問題,很多投資公司減少了在一級市場的投資,一些美元基金甚至乾脆放假不做任何投資。
審計糾紛解決之後,一級市場的投資將會迎來大規模的重啟,會有很多優秀的創業公司獲得資金支持,給中國的科技、網際網路甚至新消費等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走上高速上升通道。
過去兩年,中國公司與華爾街之間長達數年的蜜月期似乎結束了。現在,雙方解決了爭議,進入了以舒適為主的 「 伴侶之愛 」 階段,雖然不一定很甜,但能好好在一起。
畢竟,還是那句話,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你投資賺錢,我融資搞發展。
撰文:Alex、拾月
編輯:大餅
引用:
《 PCAOB問題的來龍去脈 》,樂評金融,肖斯樂
聲明:
本文僅供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如果您覺得本文寫的還不錯
歡迎關注差評孵化的商業財經類賬號:知危( ID:BusinessAle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