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0,與中國無關!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中國網際網路大廠員工正在向Web 3.0 (Web3) 公司遷徙。

他們要逃離現有崗位,追尋新的革命理想。

2022年web 3.0,那就是1999年Web 1.0

看到這裡,差點一口老血噴了出來。

你活在什麼樣的平行世界?可以想像出這麼美好的未來。

放眼望去,國內哪有Web 3.0的生態環境

不說別的,Web 3.0最底層的公鏈發展這麼多年了,一個成長起來的都沒有

能做什麼呢?你敢做什麼?你又能遷徙到哪裡去?

大廠員工注意了,這年頭,吃飽飯最重要。

別亂動,熬過2022年再說。

01

Web 3.0的三種理解

那什麼是Web 3.0,首先來理清這個問題。

刪繁就簡,可以從以下本質來理解。

第一種理解:

Web 1.0為「可讀」(read);

Web 2.0為「可讀+可寫」(read+write);

Web 3.0則是「可讀+可寫+擁有」(read+write+own)。

舉例說明:Web 1.0以入口網站yahoo新浪為代表,它提供資訊給使用者;web 2.0則以部落格Twitter微信抖音為代表,它由使用者產生內容;Web 3.0則是產生的內容資料使用者擁有,而不是由平臺控制。

看似小小的變動,但這是底層邏輯的更換,實際上隱藏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第二種理解:

web 1.0為「半中心化」;

web 2.0為「中心化」;

web 3.0則是「去中心化」。

舉例說明:web 1.0時代除中心門戶外個人網站也佔據半壁江山,兩者鼎立形成「半中心化」生態;web 2.0時代則形成資訊孤島,大公司壟斷資料;web 3.0時代則是純粹「去中心化」,資料由使用者主宰。

第三種理解:

web 1.0、web 2.0為資訊網際網路

web 3.0則是價值網際網路

web 1.0、web 2.0本質上是在傳遞資訊,側重消費;而web 3.0則是在傳遞價值,創造財富

所以,web 3.0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加入了區塊鏈技術的網際網路,它要逆轉現在網際網路「中心壟斷」難題,幫助使用者拿回自己的資料主權,從而在數字世界裡重新創造一個更高維度的網際網路世界。

02

2022年

向web 3.0過渡的關鍵節點

如果真正理解以上變化,那麼就會明白web 3.0具有革命性

我們可以直觀的得出以下一些結論:

1、它將重新打造一個基於資料財富體系

2、它將重構未來的跨疆域的數字支付系統;

3、出現真正跨產品平臺操作的使用者資料庫

4、出現基於私鑰不可篡改的數字身份

5、每個人擁有自己的資料主權自由支配
6、它將在虛擬世界無摩擦實現全球範圍內的現代金融;

…………

這其中的每一項,都將給人類帶來一種全新變革

網際網路的出現是人類技術重大革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這幾年談硬科技很多,但網際網路軟技術不可忽略。

web 3.0帶來的變革,是是未來20年大國之間的決戰舞臺。

誰先理解並發展web 3.0,誰就有可能站在世紀新高地

1993年,克林頓出臺「資訊高速公路」計劃,創造輝煌十年,獲得web 1.0web 2.0在全球控制地位。直至今天,美國藉助網際網路技術領導世界。

2022年全球正處在web 2.0向web 3.0過渡的關鍵節點,誰在這個時刻建立一個完整web 3.0生態,誰就有可能在下一個20年領跑時代。

很多人喜歡談國運,這就是「國運」。

國運不是空口無憑賭出來的,而是認真奮鬥出來的。

03

「web 3.0戰爭」,已經逼近白熱化

web 3.0這麼重要,現在美國的發展情況如何?

華爾街有什麼佈局,矽谷又在如何盤算

a16z,這個明星閃耀的矽谷風險投資機構,它是web 3.0領域的主導者

2013年投資的Coinbase,在2021年上市時市值最高達858億美金;它投資的OpenSea控制著NFT市場大部分交易量,它主導的Yuga Labs公司公司創造了大名鼎鼎的「無聊猿」。如今,a16z已推出3支加密貨幣基金,募集資金總額超過30億美元。

今年4月1日,a16z還投資了一家跨鏈公司LayerZero Labs,這家野心勃勃的公司估值已達10億美元,未來在web 3.0世界又可能是頂尖掠食者之一。

除了a16z,全球最大的風險投資之一的紅杉資本2022年共投資了20家Web3公司。它的競爭對手Coinbase Ventures,這家有著天生web 3.0基因的投資公司在今年投資了80家公司,作為產業前哨戰的資本勢力,正在急分奪秒進行佈局,「web 3.0戰爭」已經逼近白熱化

…………

以上只是美國web 3.0佈局浮在水面上的一部分,他們已經時不我待真槍實彈的幹上了。

04

中國的佈局在哪裡?

中國呢,看到了web 3.0的佈局嗎?

公鏈在哪裡?錢包在哪裡?跨鏈在哪裡?時間戳的身份驗證在哪裡?

DeFi合約在哪裡?DAO公司在哪裡?圖靈機在哪裡?NFT公司在哪裡?

唯一一個發展得相對較好的web 3.0產品——「數字藏品」,還在一天天的自我閹割

好好的一個正經人,非得被折騰成一太監

中國的企業在哪裡,市場化的戰力在哪裡?遠景的佈局在哪裡?

那些在網際網路時代創造了輝煌戰績的公司,真的看不到web 3.0的前景嗎?

答案:當然不是

阿里巴巴早年收購的《南華早報》成立了NFT公司「Artifact Labs」;

騰訊投資澳大利亞一家基於web 3.0技術的遊戲初創公司Immutable,估值25億美元;

TikTok(抖音海外版)加入到Immutable X中,推出帶有Immutable X的NFT

…………

…………

NFT架構

看到了嗎?就算中國的企業出手,也是在海外出手。

為什麼呢,web 3.0這種全球性的大趨勢,國內的精英看不到?

當然也不是,原因在哪裡?

按照邏輯來說,東方這片網際網路沃土,應該與美國在web 3.0正面硬剛甚至藉機超越,這本來是一個極好機會。

可這片盛開著web 1.0web 2.0之花的土,在web 3.0時代靜悄悄,靜得有點讓人窒息,為什麼?

為什麼呢?簡單的總結下為以下幾點:

1、不研究技術本質,對區塊鏈底層通證一律視為洪水猛獸

2、不研究未來趨勢,發現一點問題馬上採取「因噎廢食」的管理;

3、不分析具體原因,出現一個異類馬上一刀切「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4、沒有任何法律約束,所有的嚴控和監管都是模糊反覆無常

…………

這樣的監管生態,哪個企業不害怕,哪一個web 3.0的創業者不戰戰兢兢

所以,這樣的創業環境,怎麼可能產生出web 3.0的中國生態

在這個時代你讓人家離開大廠去進行web 3.0創業,豈不是誤人子弟

05

web 3.0,極客的世界

我的一個朋友,很早就在區塊鏈世界創業。

2013年開始,就做過各種技術方向的創業,當然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但web 3.0的確是太吸引人了,對一個技術員來講,那不僅僅是網際網路升級,那可真是一個極客的世界。

現在他決定做一個錢包,對標的產品就是METAMASK

一個好的錢包將來可是網際網路世界的入口,也有可能成為元宇宙的入口,這實在是太酷了。

現在如果不做,就來不及了,他所知道在這方面創業的團隊,至少不低於20個

但在國內是不可能完成這種VIE架構的創業的,所以他決定下半年去新加坡,離開這個熟悉的城市。其實這裡本來有足夠的技術人才儲備,可是風險是不可預測的,隨便一個舉報你就被折騰得死去活來,最終運營的話也必須是海外的,待在國內也做不了任何事情,還是早點選擇去那邊吧,這就是web 3.0創業的代價

我問為什麼不去香港呢,近一點也方便?他搖了搖頭,有點黯然,還是去新加坡吧。

06

不是怕監管

而是怕沒有邊界的監管

還有一個朋友,他對軟硬體都有研究,也有自己的公司

他做的礦機,已經賣到非洲去了。

因為技術底層涉及到算力,所以對5G邊緣運算區塊鏈都有涉及。

智慧合約運行機制

智慧合約運行機制

在他看來,進入web 3.0世界是他人生最後的機會了。

在web 3.0時代他才可能去超越傳統的壟斷網際網路公司,借用以區塊鏈技術實現「使用者獨立」「保護隱私」「奪回資料」,才能創造人生高光時刻。

可這些創業老兵都知道,web 3.0多少要涵蓋到Publicblockchains(公鏈)、Token(同質化通證)、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Fi(去中心化金融 )、NFT(非同質化代幣)這些領域,但從中國的現實環境來看,每一個都有可能是雷區

他說先去澳門過渡一下,後來說去新加坡,最後竟然選擇了阿聯酋

也不知道是不是開玩笑,他發來一張與「頭頂一塊布不是恐怖就是富」的阿拉伯人的合影。

並且非常自豪的說:在這裡開公司親王都要接見我。

類似這樣的web 3.0企業,離開的真不少,大多數去了新加坡

當然也有一些還留在國內,這些技術公司基本的態度基本一致,其實不是怕監管,而是怕隨性的監管,沒有邊界的監管,沒有法律條文的監管。

07

要麼離開,要麼死去

中國早期的web 3.0起步並不晚,甚至可以說走在世界前沿

以最重要的web 3.0基礎設施公鏈為例,來回顧下早期中國技術極客在這方面的嘗試

8年前,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來中國的時候,在深圳雨傘咖啡,V神只是眾多中國區塊鏈企業創始人眼中的一個大男孩,他在上面的溫吐演講完全激不起大家興趣

6年前,以太坊公鏈發佈以後,眾多的中國公鏈也應運而生,搶灘新大陸,小蟻唯鏈比原量子本體元界波場等等百花齊放。

各類公鏈發展到今天,以太坊(Ethereum)公鏈站在金字塔尖;

各類協議如ERC20(同質通證)、ERC721(非同質通證)、ERC-1155(非同質通證進化版)、EIP-1559(燃燒協議)、EIP4844(資料分片)層出不窮。

以太坊2.0 Serenity架構圖

以太坊2.0 Serenity架構圖

以太坊已形成了的金融帝國,有UniswapSushiswap這樣的交易所,也有MakerCompound這樣的銀行,還有CryptoPunks這樣創造奇蹟的NFT,黑底白字的LOOT也一夜火爆,甚至還有Axie InfinityThe SandboxDecentraland這樣充滿想像力的遊戲社區。

可中國的公鏈已經沉默無聲,只有幾隻流落海外的公鏈,還在演繹自己的傳奇,希望打破以太坊的一家獨大

企業家有自身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的確急功近利,但全是企業家的問題嗎?國內的公鏈能做什麼呢?就算你為一家企業提供NFT服務,也只能悄悄的把自己閹割成聯盟鏈

如果放開手腳去打拚,幻核鯨探這樣的數字藏品平臺也將進軍世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如小媳婦一樣,躡手躡腳。

為什麼呢,這麼多年來國內的web 3.0企業得出一個不敢公開的結論:要麼離開要麼死去

08

元宇宙背後的web 3.0

知道中國創業者為什麼一直想做元宇宙嗎?

除了元宇宙本身是技術結晶,具有遠景規劃之外,還有一個很核心的原因,那就是大家避免直接談到web 3.0。

一旦談到web 3.0,必然談到區塊鏈,談到區塊鏈,必然談到加密技術,談到加密技術,必然會與cryptocurrency(加密貨幣)相關,最後又會涉及到最底層的Token,那麼這條路是走不下去的。

所以,乾脆直接跨越web 3.0,進軍元宇宙,因為在元宇宙的世界可不僅僅有web 3.0,還有5G+AI+XR+雲端運算虛幻引擎技術腦機接口人工智慧邊緣運算3D作業系統等,這樣就會淡化掉web 3.0概念,讓更多人可以接受元宇宙。

可在元宇宙的世界裡,那些熟悉技術底層的極客,誰不知道元宇宙中的核心要素「數字身份」「經濟體系」都與web 3.0息息相關呢?

即使元宇宙經過重重偽裝後退數步,創業者仍然可以感覺得到,元宇宙項目在往前走時仍然存在著重重阻力

這樣的一個web 3.0創業生態,你覺得它能在中國落地生根嗎?

結語

web 3.0是世界性趨勢,這一點誰也擋不住。

美國那邊已經在百花齊放了,中國怎麼辦?

20多年來Web在中國發展,可以說點點滴滴都還歷歷在目

通過引入web 1.0技術拉近了與美國的距離,產生了很多優秀企業;

通過開發web 2.0技術開始走向世界前列,有些公司開始引領全球

可今天面對web 3.0技術時,卻萬馬齊喑、束手束腳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不反思一下嗎?

任何一種偉大技術的引進,不可能沒有風險

上世紀90年代引入web 1.0技術時難道就沒有風險?但不能因為有風險然後就將孩子和髒水一起倒掉。這樣的監管方式顯得懶惰愚蠢

中國若想不落後於美國,形成自己的web 3.0生態

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好好理解區塊鏈本質,別將加密產業一律視為洪水猛獸;

2、要將個體整體分開來看,別動輒對整個行業一刀切;

3、多聽取web 3.0行業者建議,再製定有效管理體系

4、形成明確法律制度,讓創業者知道做事的邊界

5、打擊那些真正的龐氏騙局,對破壞生態者不要放過。

…………

否則,最優秀的web 3.0創業者只能走向海外,多年積累下來的Web生態也只會自我閹割,本來一把web 3.0的好牌,卻因為自己反覆折騰,最終走向死局

這可真不是一個小問題,想像一下,如果20年前中國錯過了web 1.0時代,這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樣的損失?無法想像,不可想像。

所以,web 3.0不可失去時不我待,一定要在法制和市場上迅速構建一個完整生態

另外告誡那些創業者,先讀懂web 3.0的中國生態。

在這樣一個前景並不明朗的時空裡,一定以求生為主。

如果你想離開大廠,要三思

相關文章

那年馬斯克在蘇聯

那年馬斯克在蘇聯

豐色 蕭簫 發自 凹非寺 這兩天,一批上世紀照片被解禁,當年不為人知的真相浮出水面。 傳聞來美國前,馬斯克曾是一名蘇聯工程師。 他賄賂當地的...

什麼是爆炸頭綜合症?

什麼是爆炸頭綜合症?

幾天前,我們聊過名稱怪異的罕見疾病:行屍走肉綜合症。今天再談一談一個名稱有點怪的疾病:爆炸頭綜合症,雖然名字看起來陌生,但是這個疾病不像我們...

00後寫個暑假作業,被監控成這筆樣

00後寫個暑假作業,被監控成這筆樣

羿閣 蕭簫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乍一看,這只是一支普通的筆。 但沒想到的是,在落筆的一剎那,這支筆就像一隻無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