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也有十來天了,報的留學生人文關懷還沒有音信,老實搖號等著通關深圳灣口岸的健康驛站隔離名額…每晚 8 點的準時「開獎」,讓我的心情也經歷一輪雙色球直播報號😹…
好在!這香港的宵夜著實撫慰人心~最近就迷上了吃魚蛋湯,白皙幼嫩,爽滑 Q 彈~和小店的老闆娘攀談,才知道就算是以老字號著稱的香港,好多店的魚蛋也由食品廠統一進貨…然後我問那我吃的是手打還是機器?老闆娘斜瞥了我一眼…咳咳,唔好意思,我自己來順藤摸瓜找流水線…

魚蛋?魚丸?
我在杭州大學城的垃圾街吃到過「咖哩魚蛋」,在新加坡有吃到過「潮州魚蛋」,現在又是看香港的街頭遍地「魚蛋粉」。🤔 而其他地方,即便是我東南沿海的老家也都只有魚丸,沒聽說過魚蛋啊…
所以昨天才有一問「在你家那邊,魚蛋和魚丸是不一樣的東西麼?」,看到大家踴躍回覆並紛紛報上座標,👏 可太喜歡這種氛圍了~我覺得大家講的基本都對,就是一種有關食物的個體印象!再結合我們查到的資料,大概有幾個小結論和大家分享下:
- 魚蛋是魚丸的地區性稱呼,主要在香港、澳門、廣東這麼叫;
- 魚蛋/魚丸的區分和加不加澱粉沒關係,是否純魚肉是店家的偏好,加澱粉自然更平價;
- 黃色的魚蛋只是炸過的白色的魚蛋,表皮變黃且酥脆,這種做法多用來做「咖哩魚蛋」;
- 魚丸有沒有餡和地區做法有關,很出名的福州魚丸特色就是有肉餡,其他很多地區無餡兒也叫魚丸;

- 魚丸也不一定非要是球型的,比如溫州魚丸就長這樣。

手打魚丸
那就進入我們的製作正題,主要講香港的球型魚蛋了~像傳統擠魚丸,一般會用到一個小工具,有的是勺子,有的是直尺。

我們在《超舒爽,超治癒!機器是怎麼捏、揉、搓、擠出圓滾滾的丸子來?| 有趣的製造》中有介紹過麵粉含量高的丸子,因為很乾就可以直接被機器搓出來。比如…
一張圖解釋清楚的 mini 版原理~

丸子類的製作,我們還寫過一個《章魚燒竟然有全自動的流水線…還會自己滾圓乎那種!| 有趣的製造》,那裡面也是乾製。但如此溼滑的魚漿…可以有機器來做嗎?答案是——真有,模仿的還是老奶奶的手上功夫…
選什麼魚肉?
香港魚蛋裡的海味由幾種不同魚肉混合而成,主力的魚肉一般就是下圖的黃門鱔。它是海鰻科的物種,不是我們田裡釣的那種…之後都要去皮、去骨,只選魚肉的。

像我找的視訊裡,現在作為副手位置的魚肉,當地人叫「䱛仔」,我查到學名應該是石首魚科黃姑魚。做魚蛋前,還都得像下圖左邊那樣,把魚肉裡的血水清理乾淨,不然魚蛋就會吃著很腥。

次要位置的魚肉選擇非常看店鋪了,潮州和台灣做魚丸還會用西刀魚、立魚等,有的店家還會用鯊魚肉作為主力魚肉,海貨種類豐富就是好啊!
魚糜加冰
前一陣我們已經在《方便麵裡一圈圈的粉色魚板,是怎麼做出來的?| 有趣的製造》中看過魚肉怎麼做成魚糜,也見過怎麼加各種輔料。這和製作魚蛋的前面環節基本一樣,我就略過了啊!只是這次還打聽到一個小技巧,說魚蛋要是攪打得不均勻,成型後就會有氣泡孔,影響細膩口感。
做魚丸打魚糜的另一個特殊之處,在於攪打魚肉時需要保鮮,那就得加冰塊或者倒冰水。因為機器開動著一直在攪打,如果不降溫,魚肉會直接熟給你看…

落進溫水
請出我們的第一臺落料機,溼滑的魚糜被切分後直接落進四五十度的溫水,泡上半小時就可以讓軟漿的魚蛋成型。水溫不能過高,魚糜也不能泡太久,否則魚蛋會成型粗糙,影響到口感。

用勺刮下
換了另一臺魚蛋成型機器,用慢動作可以很清晰看到刮刀是在模仿老奶奶…用勺子剜出球型的動作。然後迅速甩到溫水中自然成型!真就…簡單粗暴,破案了。😅

之後的流水線分了兩個路徑,一種為了更久的保質期,要做成速凍魚丸,我們吃火鍋時總用到的那類;另一種是為了保證口感,用的真空包裝,魚蛋不能速凍,就需要全程冷藏保鮮,保質期也就幾天,我們都來介紹~
速凍魚蛋
既然要做成速凍品,那現在的魚丸就需要徹底煮熟了。這條流水線的後續,是給魚丸泡個熱水澡,本身質量輕會浮到水面,那就用柵欄給完全下壓到熱水中煮透。

這樣的流水線設計在食品工業中很常見,我們在《為什麼雞塊裹麵糊時,明明只淋了表面,底面也能被裹好?| 有趣的製造》中看過類似的為了給雞塊更好地裹上面糊,也是要按到液體中…附上當時的靈魂手繪!
淋過雨,淌過河,整個物就從上到下都沾水了。

然後出水芙蓉,來個吹風瀝乾~

接著就可以送到零下三十多度速凍了~

下面就是我們超市裡常見的那種冷凍魚丸的包裝樣式。

新鮮魚蛋
另一種新鮮魚蛋的製法,除了前面直接魚糜下到水中外,我還找到了另一臺落料機器。出的是乾料,彷彿連續的一串珠子,大小一樣的珠落玉盤。哈哈,是直接落進不鏽鋼盤中,先給收集到一處~

然後也是差不多的定型手續,連魚蛋帶盤一起放溫水中定型。

差不多的溫度和時間,定型後脫盤。只是現在需要把魚蛋放冰水裡保鮮。

這種製法的魚蛋為了保證口感,一切都得趁新鮮去銷售和食用~然後是做真空包裝。

打完收工~
等等!Cast 還有話說…
各地對同一事物的叫法不同~那該怎麼定義誰對誰錯呢?我知道一個很有趣的論文就研究過這個問題,它的答案是看「約定俗成」的語義變遷是什麼,大家當下都怎麼叫,那哪個就是對的。
那是 2015 年我做鳳梨科學獎志願者的時候,那一屆拿下語言學獎的是華東師範大學汪奎的研究「『呵呵』的網路功能研究」。講的就是「呵呵」的語義變遷,這個詞一開始只是個簡單的表達愉悅的擬聲詞,但現在網路上你和人聊天「呵呵」幾次試試?怕不是得開始一場罵戰…
還有 [微笑] 這個表情,我給大家表演一個: 🙂 《夜深了,不來份關東煮嗎?海帶結、竹輪、炸魚丸、年糕福袋…都咋做出來的!| 有趣的製造》(你看,這個作者用這個 emoji 表情還放這樣的文章!你是不是想讓我點夜宵胖死我!)
校對:Cast + 江小喪
截圖:陽哥
文中 Gif 擷取自 YouTube 博主 TalkFood 的 《【一刻】不老的味道,60年,旺角手打魚蛋 |適來園》、阿青 中國人在國外生活的美食小樂趣 的 《實拍雪州丹戎士拔一家「魚丸工廠」現做現打,鮮嫩又Q彈,每天上百公斤…Fish balls, fried fish cakes, Malaysia Food Factory》、Topaau土炮 的 《城寨風味人手打 德興鮮味彈牙魚蛋 (#土炮 #香港尋味 #九龍城 #魚蛋)》、Terry Films 的 《魚丸製作, 甜不辣 – 台灣食品工廠 / Fish Balls, Fried Fish Cake – Taiwanese Food Factory》、Lemon Films 檸檬美食頻道 的 《Taiwanese milkfish meatballs mass production, fish ball soup making / 蝨目魚丸工廠, 魚丸湯 – Taiwanese food》、TVB USA Official 的《全人手製作魚蛋魚片 由起魚肉開始 – 香港原味道2》以及我的實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