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3年了,電凍車之困有最優解了嗎?

曹原 發自 凹非寺

馬上過年了,開新能源車回家,在你的選項裡嗎?

可能有人會說:我選擇開燃油車。

如果開燃油車,萬一碰到高速堵車油耗會蹭蹭上漲,同時燃油價格也在上漲,長途出行選擇燃油車很可能不如選新能源車省錢。

並且為了避免限行限牌,在城市工作的很多人首選都是能上綠牌的新能源車。

但開綠牌車回家卻是一門技術活,特別是純電動車——

要開多遠、路上充電樁位置和數量都得提前考慮、規劃路線,萬一同時碰上堵車和馬上沒電,只能推著走叫拖車。

然而

然而拖車費動輒幾千塊,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曾經有車主在高速上續航所剩無幾的時候,計劃下高速去市區充電,最後卻被堵車生生耗沒電。

並且服務區充電樁大排長龍、地圖上充電樁安裝情況與實際不符、充電樁接口不兼容等等事情也很讓人鬧心。

在冬天,電動車往往被調侃為

在冬天,電動車往往被調侃為「電動爹」,打折扣的續航里程加重了新能源車主的里程焦慮

這不僅困擾著車主,各大車企也在想方設法推出各種解決方案,緩解里程焦慮,求解新能源大趨勢下的最佳出行方案。

那麼都2023年了,新能源解決方案裡,有最優解嗎?

電動車?電凍車!

電動車過冬,首當其衝的問題是實際續航大打折扣

一位車主在12月某天提了車後準備直接開車回家,當時電量顯示還能行駛150km,回家的路只有60km,車主覺得這完全夠開了。

為了不讓電量掉得太快,這位車主也沒一直開空調。

而車主沒想到的是,在汽車顯示剩餘里程還有27km時,這輛新車突然熄火趴窩

這時候離車主的家只有10km,但只能找拖車幫忙。

在冬天,有些網約車司機甚至開始給乘客提供棉被,因為不敢開空調,要不然接不了幾個單。

第二個問題,則是充電難

央視曾報道過,12月,一位計程車司機凌晨四點起床搶充電樁,但還是沒搶到,等到五點才充上電。

才充上電

根據北京日報的調查,有些新能源汽車車主冬日凌晨抹黑出發,也只是為了找一個空的充電樁。

那麼問題就來了:

為什麼氣溫一降低,新能源車主會屢遭困境?

首先最明顯的原因,電池在低溫環境下活性變差,電池可用容量變少。

在2022懂車帝新能源汽車冬測中,平均氣溫-15℃、最低-30℃的環境下,純電續航表現最好的車(漢EV)相較於標稱續航少了40%

實測續航最長的車(蔚來ET7),實際續航為375.7km,沒超過400km,而標稱續航為675km。

這個資料,如果只是上下班通勤還好說。但要是想自駕遊玩一玩,風景什麼的都是次要的,只有來回距離才能決定出遊地點。

當然,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零下30℃的天氣。

但無法否認,只要是低溫,純電汽車續航里程一定會縮短。

其次,補能也是新能源冬日裡的大問題。

比如上文舉例的充電樁不好找、換電站排長隊、地圖上顯示有充電樁實際沒有,以及有充電樁但不適配或者功率低、充不進去電等等都是讓車主頭疼的情況。

就是想充個電,怎麼這麼難?

就是想充個電,怎麼這麼難?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發佈的新聞,截至去年10月,國內已部署470.8萬個充電樁,其中公共充電樁保有量達168萬個

而根據公安部資料,截至去年9月,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1149萬輛

並且,也不是每個車主都能具備家用充電樁的安裝條件。

那麼,車企都是怎麼解決里程焦慮問題的?

那麼,車企都是怎麼解決里程焦慮問題的?

四種解決方案

整體可以先分兩大類,純電派混動派

純電派一般走高壓超充換電模式;混動派包括插電混動式,和增程式

一張表總結優缺點:

接下來就分開聊聊

接下來就分開聊聊。

純電派

首先拿高壓超充來說,原理是通過高充電功率、高充電電流結合車端高壓系統實現快充。

比如蔚來最新一代超充樁,峰值功率達500kW,最大充電電流660A。

從10%充到80%,400V車型最快僅需20分鐘,800V車型最快僅需12分鐘

特斯拉、小鵬、合創汽車等也是超充這一派。

超充最直接的好處是能有效縮短充電時間

跑不遠那就經常充,反正充電等待時間也不長,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車主充電體驗。

但實際超充樁普及率還不如公共充電樁,仍然需要企業廣泛建設。

純電派的另一種,換電模式

代表性的玩家還是蔚來,吉利睿藍、廣汽埃安等也聲稱旗下車型支持換電。

還有寧德時代、中石油、中石化等巨頭也在入局換電產業。

換電,字如其名,就是把車開到換電站,在工程師輔助下,機械設備更換電池。

而換電需要的時間比超充更短,只需幾分鐘就能完成操作。

但換電站比超充樁更難找。截至去年11月,國內換電站總數約為1700座

並且由於動力電池技術標準不統一,換電站往往只能為單一品牌服務,利用率也不高。

同時對於企業來說,佈局換電站成本更高。

華寶證券的報告顯示,一座換電站建設成本至少需要500萬元,後期每年還需要幾十萬的運營成本。

混動派

增程式,在純電動力系統基礎上增加燃油發電機,沒電的時候燒油發電,增加續航里程。

比如理想、AITO問界、東風嵐圖、長安深藍、哪吒汽車等都有增程式車型。

增程式的車型電池容量也多在40kWh以下,充電時間比純電車要短;同時綜合續航里程也基本1000km起步。

看起來確實能解決里程焦慮,但同時帶來了新的問題:耗油

上面提到的品牌裡,只有長安深藍SL03提供了官方油耗資料,CLTC百公里饋電油耗4.5L。

而根據車主反饋,理想等品牌的增程式汽車百公里饋電油耗在7-9L,最高能達到10L,能趕上甚至超過同級別燃油車耗油量。

這也是為什麼有觀點認為,增程式只能做燃油轉純電過程中的過渡技術。

最後一種方案,插電混動式

插電混動式汽車組合了燃油動力系統和電力動力系統。

根據不同工況,插混式動力系統會在發動機直驅、串聯、並聯和純電模式種選擇驅動方式。

至於怎麼組合就是各大插混玩家的技術核心。

比如比亞迪的DM-i、DM-p超級混動;長城的檸檬DHT混動技術等。

也就是說,一臺新能源插混式汽車,包括純電、增程和混電。(即能上綠牌的混動,而不是藍牌的油混。)

一般插混車續航里程也在1000+km,並且相較於增程式,插混更省油。

並且,從2022年前11個月新能源車型銷量排名來看,前十只有純電和插混式。

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除了純電車,插混是不二選擇。

也是大趨勢、國情和市場需求之下,目前能給出的最優解。

插混是公認最優解

可以看出,純電派能做的,大部分是在車外設備上下功夫。

車企重點在設計研發超級充電樁和換電站,以及佈局建設充電設施、增加設施數量。

混動派更多的是從車輛本身出發,混動式驅動系統既是各大企業技術核心,也是能否從根本上解決里程焦慮的關鍵。

而插混在技術層面上統一了理想和現實。

在純電技術還不夠成熟,又要符合新能源汽車定義的情況下,插混既有燃油經濟性,又符合碳中和的大方向,同時還能給予各項新能源技術發展空間。

同時,國內人口密度高、居住密度高,中國又是全球汽車第一大市場。

短時間內,汽車充電設施普及率並不可能滿足所有新能源車主需求。

新能源已經成為大環境趨勢,智慧化也是必然選擇,恰好插混能兼顧二者。

並且,市場表現已經證明了:

目前公認的里程焦慮最優解,是插電混動式

在插混式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莫過於覆蓋多個動力配型產品、可「彈射起步」、會學習使用者駕駛行為、能自動調節工作模式、能夠全場景 、全速域實現節能更性能的領克智慧電混Lynk E-Motive

領克智慧電混

領克智慧電混,源於雷神電混技術平臺,是領克面向新能源的全新技術解決方案。

包括3款高熱效、高性能混動發動機,2款高效率混動變速器,可以匹配多款不同規格高性能動力電池,以及兩款高功率後驅電機。

通過對發動機、變速器、電機進行不同組合,可以提供EM-F(HEV)、EM-P(PHEV)兩種動力形式,其中EM-P(PHEV)可匹配兩驅和四驅、標準/長續航/超長續航等不同產品。

領克目前推出了純電WLTC續航60km、100km、150km、180km等不同版本的插電混動產品,使用者可以基於出行需求自由選擇。

除了最直觀地沒有補能上的挑戰,這套方案還有三大方面的最佳化。

節能更性能

首先,領克09 EM-P遠航版WLTC百公里油耗0.95L,饋電百公里油耗7.5L

而領克01 EM-P綜合油耗

而領克01 EM-P綜合油耗1.54L,百公里饋電油耗5.1L

這些資料表明,搭載領克智慧電混的車型在節能方面優於同級別的增程式產品。

領克智慧電混應用雙制熱系統,可以讓車輛在混動模式下像燃油車一樣產生暖風,電量消耗相對更少,消除電動車車主的「暖風焦慮」。

在外部環境溫度降低時,領克智慧電混的PTC加熱與底部液冷控溫技術能實現自動恆溫,加快充電響應速度,還能提高電池使用壽命。

這是因為在低溫環境下給車輛充電時,電池組溫度會升高,如果和環境溫度溫差太大,電池陰陽極板上活性物質會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縮短電池壽命。

而領克智慧電混能保證電池恆溫,可以盡最大能力保護電池使用壽命。

性能角度來說,搭載三檔混動電驅DHT Pro的車型均可以「彈射起步」,起步加速可以額外提升0.5秒。

領克智慧電混的最強性能產品5秒內就可完成零百加速。

並且,領克09 EM-P遠航版最高車速可達230km/h,徹底打破單速電混「性能瓶頸」,滿足高性能、全場景的駕駛需求。

里程自由

旗艦SUV領克09 EM-P遠航版電池容量為40.1kWh,油箱容量達到70L

領克09 EM-P遠航版能實現CLTC工況純電續航為190km,綜合續航可達1430km,實測也有1323km,可以從北京開到上海、或者從上海開到汕頭。

而領克01 EM-P在WLTC工況下,純電續航70km,綜合續航850km。這個距離可以從北京自駕到丹東玩一趟。

雖然純電續航沒有那麼長,但不影響綜合續航滿足使用者出行需求。

兼具操控性和智慧體驗

領克09 EM-P遠航版的動力系統包括2.0T燃油發動機和三個電機,可以通過三電機與發動機串聯鎖定,還能實現純電增程模式,可油可電可增程,實現一車勝三車

領克智慧電混具備

領克智慧電混具備智慧管理系統,可以識別、記憶使用者的駕駛習慣,並形成一套適合於特定使用者的動力輸出邏輯。

這套系統還會根據駕駛風格與駕駛場景,根據結果實時自動調整駕駛模式,並調節動力輸出。

比如搭載3檔混動專用變速箱DHT的車型,在必要時會通過降擋增速釋放儲備動力,提供更好的駕駛平順性

並且,領克智慧電混Lynk E-Motive支持底盤域、智駕域、座艙域、車身域全場景OTA升級

綜合來看,即使在饋電狀態下,搭載領克智慧電混的車型仍然可以保證較好的駕駛性能、感受與不錯的油耗經濟性。

有電沒電,都是一條龍。

領克智慧電混把汽車工業的昨天和明天,在當前實現了新能源下的統一。

當然,之所以是電混一派越來越突出的明顯代表,還因為領克在高端品牌市場,已經展現出了極強產品力、市場號召力和很好的使用者口碑。

截至2022年12月,領克已獲得超83萬車主的認可,有72%的使用者來自合資和豪華品牌。

並且,領克APP使用者已經突破

並且,領克APP使用者已經突破230萬,領克新老使用者推薦比例達71%

眾所周知,新能源轉型的未來是智慧,而智慧體驗的迭代速度依賴於規模化資料。

而在高端品牌中,領克已經展現的產品力、口碑、使用者圈層,都為這種規模化迭代奠定了基礎,加上領克智慧電混帶來的最優解buff,在車輛工程、新能源方案和智慧化體驗上,實現了集大成式的統一。

而且如今在許多大城市,購買插混汽車也能上綠牌,並且能和純電車型一樣免除購置稅

所以2023年新能源有最優解了嗎?答案已經再明顯不過了,插混就是新能源最優解。而且插混路線之上,兼顧性能、操控和智慧化體驗,領克也用產品給出了參考答案。

相關文章

被北極熊暴打的棕熊,哭了

被北極熊暴打的棕熊,哭了

提起北極熊這種動物,很多人想到的一個形象,就是:白! 那通體的白色,幾乎成了世人辨認北極熊的最好標識。 然而,世事總有例外,一個屢屢被被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