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DNA 負責儲存遺傳資訊。但是如果我們想用它來儲存一些其他資訊,比如文字、圖片乃至是視訊呢?這已經不是一個極有腦洞的科幻設想了,DNA 資料儲存正走出實驗室,進行商業化的探索。
DNA 資料儲存憑藉著儲存密度高、儲存週期長、維護成本低等諸多優點,被視為應對資料爆炸帶來的全球儲存危機的「下一代儲存技術」。這個方向陸續湧現出了一些初創企業,甚至不少科技巨頭也在這個方向上進行戰略佈局。比如,DNA 資料儲存與計算的產業化先驅 Catalog,曾在 DNA 中儲存了 16GB 的維基百科資料,他們還試圖去建設世界上第一個基於 DNA 的大規模數字資料儲存和計算平臺。在 2020 年 10 月,微軟、西部資料和基因測序巨頭 Illumina、DNA 合成初創公司 Twist Bioscience 等聯合成立了 DNA 資料儲存聯盟,這也是世界上該領域的第一個學術和產業鏈聯盟。
最近兩年,國內也出現了一些 DNA 資料儲存的產業化公司,其中「中科碳元」是國內首批專注於 DNA 儲存的企業。公司的創始人 & 首席科學家戴俊彪,同時也是生命科學領域的著名學者,他參與的「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入選了 2017 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今晚(11 月 10 日)8 點,我們邀請到了戴俊彪研究員,一起聊聊 DNA 儲存的未來。
我們可能會聊到:
1. 聽起來還處於前沿科幻階段的 DNA 資料儲存領域,為什麼可以看到商業化公司湧現了?這個領域也到了從科學往工程化邁進的階段了嗎?
2. DNA 資料儲存的技術原理是什麼?技術成熟度如何?繼續往前發展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挑戰?
3. 國內在 DNA 儲存領域上的發展和其他國家的發展是否存在差距?這個差距具體體現在哪裡?
4. DNA 資料儲存還有什麼發展趨勢值得關注?
如果你想獲得今晚的直播筆記或直播企業合作 / 招聘聯繫方式,請關注 Founder Park 公眾號併發送訊息「100」獲取相關資訊。
關於【戴俊彪】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深圳市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深圳合成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合成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榮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英國皇家學會牛頓高級學者基金等。主要從事合成基因組學及合成生物學相關使能技術研究。戴俊彪研究員是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國際計劃(Sc2.0)中方主要參與者,基因組編寫計劃(GP-write)科學委員會共同主席,牽頭髮起了「國際基因組編寫計劃·中國」(GP-write China)和「Sc3.0」國際合作項目;作為通訊/共同通訊作者在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Developmental Cell 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 40 餘篇;其中「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工作入選 2017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在 DNA 資料儲存編碼演算法、軟體開發和生化技術拓展方面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已申請/獲批相關專利 10 餘項。
2021 年 5 月,中科碳元由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孵化成立,戴俊彪研究員擔任中科碳元創始人&首席科學家。該公司是國內首批專注於 DNA 資料儲存的企業,致力於推進 DNA 資料儲存技術的發展和商業化。
*補充閱讀:
你身體裡的 DNA,能存下整個宇宙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