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案:
Web3.0在香港,有其現實的急迫:只有成為未來的數字金融之都,才能守住現在的原子金融之都。
但金融之上,還有更多思考。
誰來構建數字世界的金融理論,設計未來世界的框架,並制定走向比特世界的策略和計劃,從社會契約過度到數學契約。
後面到底隱藏著什麼?舊秩序的黃昏與陰謀,新世代的最後掙扎,舊社會的熵增不可逆,新世界的數學與冰冷。一切不可說,但又必須做。

嘉賓:羅金海
主播:超創者執行主編、科幻作家 鄭竹君
竹君:羅老師好,量子學派包括2140一直都在對外宣發很多新的思想,聽說您最近又想搞一件大事,和我們分享分享。
羅金海:
可能是一件我自以為的大事,但是在別人看來,它更像是比較虛無縹緲的事情。
竹君:但據我所知,您是想要在香港建立一個跟web3、元宇宙、區塊鏈相關的理論研究院,像這種理論研究院或者說智庫學派,它應該是一個非常切實際的,非常看得見摸得著的一個事情。

羅金海:
是的,如果只是做一個智庫或一個研究院的話,它確實是可以落地的一件事情,但是我想做的不僅僅是一個智庫,它要做的是對未來數字、金融世界的再設計,它要思考的東西是未來50年或者100年的事情,這才是我內心深處想要做的。
竹君:與其說是智庫,不如說是您想建立一個學派或者說是理想國,這種能夠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然後真正的去完成某一種改革的事情。
羅金海:
對的,因為我感知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時代來臨了,在這樣的新的時代中,我們更需要一個嶄新的、底層的架構,或是頂層的設計。

這可能就像您剛才說的理想國,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但丁,它們本質上是有點相似的,但是我不敢肯定的說我們能達到那個程度,只能說最開始的創想是有相似之處的。
竹君:您想要做的這個新世界,或者說是新文明的底層奠基,其實我有兩個點比較好奇,您所說的「新時代」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另外一點我也很想知道,說到新時代的文化奠基,那這個頂層架構的背後是一個怎樣的理論呢?
羅金海:
我覺得一個數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也就是原來17世紀人類進入的物理世界的大航海時代是有點相似的,當時歐洲發現了新的貿易航路和資源,帶來了整個世界的翻天覆地,在當時還誕生出了社會契約論,通過社會契約論思想的改造,人們開始通過簽訂合同來將權利和義務契約化,這種思想後來推動了一系列的金融制度的發展和變革。

但在契約論之前,還有一些鋪墊措施在的,大概是17世紀初的時候就有了股份制公司,到了1720年時也就是南海危機泡沫,當時出現了很多的經濟危機。

英國對此進行了一系列的頂層設計,例如規範股票發行,還有證券交易等,這時就已經出現了一種全新的金融體系的設計,而這個金融體系的設計把全世界所有的經濟都進行了連接,正是因為這種連接才促使了整個現代文明向前的發展。
但現如今我們其實已經進入到數字大航海時代了,這三點可以非常清晰的讓大家明白為什麼我這樣說。
第一點:我們是從一個原子世界開始向比特世界過渡的;
第二點:我們從一個完整的物理世界開始向虛實結合的元宇宙世界過渡;
第三點: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舊的金融體系已千瘡百孔。
最近矽谷銀行、瑞信銀行包括第一共和國銀行的倒塌可以看出,傳統金融體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其實是想利用web3這個產業作為一個切入點,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建立一個更加公平、自由、開放、透明的新的金融體系,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新時代的來臨。
這種過渡不僅僅是一種生產關係的變革,以後將帶來的是整個人類的進化論的重新演變,因為在原來的原子時代,我們可能都是按照達文西的進化論向前發展的。
但是到了數字世界,也許我們的進化論已經停止了,我們要去重新演繹出另一個全新的進化體系,在這個進化體系中我們要尋找出新的生存和哲學理論,這種生存哲學理論必須去重新構架,因為舊的哲學理論是不可能來支撐新世界的向前發展。

所以我們在香港建立的理論研究院或學派,它不僅僅是把人聚集成一個組織,更多的是面向未來的數字大航海時代,提出一個新的理論基礎,這是我想在香港建立理論研究院的一個底層邏輯。
竹君:如果要建立一個學派,那它與智庫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不能是單一的專業,而應該是跨專業、跨學科的。關於學派方面的內容可以從專業理論方面說的更具體一些嗎?
羅金海: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它的基本原理和體系其實也是開源的,並沒有完全定下來。

但可以透露一些最核心的概念,例如元資產、個人主權財富、數學契約論等。這些基礎性概念要去完善的。
以數學契約論為例,如果要構建一個完整的數學契約論,需要從以下角度進行完善:
1.契約設計
需要從契約設計的角度來完善數學契約論。這包括契約的目標、參與者、條件、約束、激勵機制等。
2.設計可擴展的契約系統:隨著應用場景和需求的變化,契約系統需要不斷地進行更新和擴展。因此,為了更好地支持系統的擴展性,需要設計可擴展的契約系統,使其能夠方便地進行新增和修改,而不會對原有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3.數學模型: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數學模型來描述契約中的各種參與者、行為和結果。這需要涉及到概率論、統計學、微積分、圖論等數學工具。
4.契約智慧化:隨著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契約的智慧化將成為未來的趨勢。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來實現契約的智慧化,提高契約的效率和精度。
5.契約執行:需要考慮確保契約參與者的誠信,以及如何實現自動化執行和強制執行等問題。
6.博弈論:契約的設計和執行涉及到多個參與者之間的博弈。因此,需要從博弈論的角度來完善數學契約論,考慮不同參與者之間的利益衝突和合作機制。
7.加密學:數學契約論中的契約需要在區塊鏈等分散式系統中實現,因此需要考慮加密學的應用,確保契約的安全性和隱私性。

8.社會學和經濟學:數學契約論的目的是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契約問題,因此需要考慮社會學和經濟學的角度,例如人類行為、市場機制、社會規範等。
(契約理論中的Nash均衡:Nash均衡是指在多人博弈中,每個人都選擇最佳策略,而且沒有任何一名玩家能夠通過單方面改變策略來獲得更好的結果。在數學契約中,Nash均衡同樣適用。
9.集合論中的交集和並集:在契約理論中,合約執行可能涉及到多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這些權利和義務之間可能存在重疊或者矛盾。集合論中的交集和並集可以用來描述彼此之間的關係。
10.概率論中的期望:在契約理論中,合約的效果往往取決於各方執行其權利和義務的概率。概率論中的期望可以用來描述這些概率,並且可以用來計算合約的預期效果。
11.線性規劃模型:用來求解包含線性約束條件的最優解問題。在契約理論中,線性規劃模型可以用來最佳化契約效果,並且可以考慮到多個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係。
12.形式化邏輯:一旦契約發生錯誤或失效,將會對當事人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需要研究契約的形式化驗證方法,以保證契約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竹君:我看到您在對Web3與Web3.0的措詞上是非常謹慎,您認為Web3與Web3.0的區別在哪裡?另外您將AIGC/AGI也與Web3拆分,請問這樣區分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些概念是平行存在的,不互相牽制影響嗎?還是說您認為他們的發展重要性具有先後之分。
羅金海:
Web3通常被定義為「分散式Web」,是指通過去中心化的技術和協議,實現了對個人資料的掌控和數字資產的安全儲存,為人們提供了更加安全、開放和自主的網路體驗,它的底層技術是區塊鏈。
而Web3.0則是Web3的升級版本,被視為下一代網際網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了更多的智慧化和自治性,以及更加開放和協作的生態系統,它的底層技術仍然是網際網路。
在措詞上,我確實比較謹慎,因為這兩個概念之間的界限是比較模糊的,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定義。
一般來說,Web3可以被視為Web3.0的一部分,因為它是實現Web3.0願景的重要手段之一。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我最擔心的是意識形態本身的問題,因為Web3天然有著「去中心化」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可能比較容易受到攻擊。
關於AIGC/AGI和Web3的關係,AIGC/AGI是人工智慧領域的概念,指的是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和智慧化程度,本質上是生產力。
而Web3則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技術和應用模式,注重於數字資產的安全儲存、資料隱私的保護以及網路治理的去中心化,本質上是生產關係。兩者雖然存在一些交叉點,近期不會有影響,但未來影響非常大。
生產關係最終會決定生產力。短期內他們可以平行存在並不影響,AIGC/AGI但會成為世界範圍內發展的生重點,但Web3可以成為香港的發展重點。
竹君:量子學派曾經發布內容稱《Web3.0,與中國無關》,當時發佈這篇內容的背景是什麼?
羅金海:
主要是對2019到2022年國內對Web3.0企業的一刀切管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研究技術本質,對區塊鏈底層通證一律視為洪水猛獸;
不研究未來趨勢,發現一點問題馬上採取「因噎廢食」的管理;
不分析具體原因,出現一個異類馬上一刀切「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沒有任何法律約束,所有的嚴控和監管都是模糊的反覆無常;
…………
這樣的監管生態,哪個企業不害怕,哪一個Web3.0的創業者不戰戰兢兢。
所以,這樣的創業環境,怎麼可能產生出Web3.0的中國生態。
國內的監管生態也存在問題,法律約束不明確,嚴控和監管缺乏規範,導致了一些企業和創業者對於Web3.0的投資和發展存在擔憂和不安。
因此我認為國內的創業生態還沒有準備好迎接Web3.0時代的到來。希望監管部門要慎重,企業其實不是怕監管,而是怕隨性的監管,沒有邊界的監管和沒有法律條文的監管。
竹君:香港政府在2022年10月31日發表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當天您寫下一篇《香港,起風了》內容,這與你前面談到的《Web3.0,與中國無關》是否相悖?

2022年10月31日量子學派發布的《香港,起風了》
羅金海:
並不相悖,反而邏輯一致。之前提到的《Web3.0,與中國無關》是針對國內在Web3.0領域的監管手段太粗暴提出自己的意見。
而在2022年10月31日,香港政府發佈了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這表明香港已經開始了對虛擬資產及區塊鏈技術的重視和投資。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在虛擬資產的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次政策宣言是對這種優勢的充分利用。

2022年10月31日香港發佈
《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
《香港,起風了》一文旨在闡述香港政府發佈虛擬資產政策宣言的背景、意義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因為《Web3.0,與中國無關》我覺得Web3.0對中國的未來很重要,而國內因為很多原因不能放手讓它自由發展,那將Web3.0許可權開放給香港就是很好的一個策略。
竹君:為何您認為目前我們需要在香港發展Web3?換句話說,香港為何有剛需發展Web3,而不是別的什麼路線?
羅金海:
香港這麼多年來在各個方面進行嘗試,但都不成功,為什麼呢?因為氣質不一樣,基因不吻合。
為什麼香港甫一發布虛擬資產新政引起這麼大的轟動,因為找對了方向,所以香港只要沿著Web3方向突破就行了,不需要再去思考別的經濟發展路線。
為什麼說香港+Web3是天作之合:
第一:它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商業樞紐,擁有成熟的法律制度、良好的金融市場和開放的商業環境,為Web3技術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第二:香港的虛擬資產市場和數位貨幣市場相對成熟,有著龐大的交易量和使用者群體。而Web3技術正是以去中心化為基礎,將權力下放到個體手中,使得虛擬資產的交易更加去中心化、安全、高效,這與香港現有的虛擬資產市場相得益彰,有著天然的契合。
第三:香港在虛擬資產領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優勢,又是全世界的元資產之都。而Web3技術的發展可以進一步推動虛擬資產市場的去中心化和安全化,提高交易效率,提高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因此,香港發展Web3技術是一條非常有前途和有必要的路線。
竹君:您提到了香港迫切需要Web3來引領未來,這背後的「根本問題」是什麼?在上個月又發表了一篇關於《香港,小心》的內容,又對Web3在香港的火熱充滿擔憂,這又是為什麼呢?
羅金海:
只有成為未來的數字金融之都,香港才能保住現在的原子金融之都。而且,留給香港的時間並不多。
Web3對於香港而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國家級甚至世界級的戰略目標,其涵蓋的範疇不僅包括重塑世界金融體系,而且還包括數字人民幣的國際化以及構建全新的支付網路等。
然而,在當前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香港和國家所面臨的時間壓力非常巨大,必須在最短時間內重構數字金融中心的基礎,以此重新樹立香港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地位。只有建立香港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最高地位,才能保住現在的傳統金融之都地位。

正因為Web3對香港來說非常重要,就會心急,急則生亂,急則生變,急則會給很多龐氏騙局留下施展的空間,本來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最終的結局是「一地雞毛」。
Web3市場出現大量的虛假項目和欺詐行為。研究院還可以協助政府制定適當的法規和政策,以確保區塊鏈和Web3技術的健康發展。
這是我在上個月又發表了一篇關於《香港,小心》的內容。

量子學派於4月11日發佈的《香港,小心》
竹君:竹君:假設目前香港真的需要一個新的經濟引擎,它真的是Web3嗎?您推動的這個研究院、智庫或者學派能起到什麼作用?您覺得香港真的需要這樣一個Web3智庫嗎?在香港建立一個學派,真能解決問題?
羅金海:
研究院、智庫或者學派能起到什麼作用,可以歸納如下:
第一是理論方面的研究:提供Web3的方法論研究,探討區塊鏈、加密經濟學、元宇宙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並將這些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以推動Web3的落地。

第二是打通產業鏈條:通過整合各種資源,搭建一個Web3產業的交流平臺,推動香港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促進資本的流通和技術的創新,從而讓更多有價值的產業能夠進入香港,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第三是防止龐氏騙局:通過組織培訓和宣傳活動等方式,提高公眾對Web3的認知和理解,以預防和打擊騙局。
第四推動實體企業進入:推動實體企業進入Web3領域,推廣Web3技術在傳統行業的應用,鼓勵企業開展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創新和合作,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推動香港經濟向數字化、智慧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型。
第五聚集全球Web3人才:促進人才的交流和合作,進一步提升香港在Web3領域的競爭力。
建立一個Web3智庫或者學派不會直接解決香港經濟發展的問題,但它可能會有更深遠的意義。
在未來它可能被命名為「香港學派」。既然300年前的1720年英國可以對未來金融進行一系列頂層設計,1762年前法國的盧梭可以創立《社會契約論》,那麼在這樣的數字大變革時代,有沒有可能在香港這個金融之都重新來設計未來的金融體系,可不可以構建一套數學契約論呢?

竹君:基於目前web3和元宇宙的土壤,現在的設想是否可以理想化完成?
羅金海:
我是一個長期的悲觀主義者,但對於這件事我是一個短期的樂觀主義者。web3和香港已經具備了天時和地利兩大要素,而且人和也達到了五成。
天時就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傳統經濟模式的瓶頸和不足之處,而Web3作為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經濟模式,將會為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地利就是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具有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金融優勢,在法制、金融和商業環境也非常完善,非常適合Web3的發展。
最核心的就是人和,現在人和也達到了五成,現在香港的執政者和議會議員都對Web3充滿熱情,也在各個領域都展現出出色的執行力和決策力,所以說人和達到了五成。但來自民間的力量魚龍混雜,這五成力量還需要觀察,因此需要專業組織提供「專業和遠見並重,市場和設計」雙行的策略,協助政策執行者在Web3.0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所以,現在的設想是否可以理想化完成不能確定,但現在的設想只要完成一半,就特別有價值。
竹君:擴展到東西方甚至世界層面,這個研究院、智庫或者學派的意義又何在?
羅金海:
香港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香港的。
這是一個面向未來的經濟、金融、數學、區塊鏈的思想庫,它並不只是為香港服務,而為世界未來的數字金融體系提供新思想:開展前瞻性的研究,從經濟、金融、技術多個維度探索加密貨幣在未來金融體系中的作用和發展趨勢,併為其提供全面、科學的理論指導。
為建立新的貨幣格局&金融體系提供方法論。它表面上致力於在Web3.0時代發展一種新的貨幣理論學派,推動數字資產的發展,引領貨幣理論的新發展,以適應經濟和社會的變化。

實際上也是在重構未來文化,一種基於Web3.0核心理念的去中心化、自治、共享、開放、透明的新文化。它表面上是一個經濟的核心,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的引擎。
那個時候的香港,不再只是一個金融之都,可能是一個世界之都。

採訪者手記
4月21號的下午,羅金海與竹君第一次於北京友誼賓館會面。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那是一棟老舊的充滿故事的樓,北京的空氣中漂浮著難以剔除的楊絮,但來自廣東不常見此陣仗的羅金海的精神卻絲毫不被呼吸道敏感所困擾地激情澎湃……如果說一個人的偏執是瘋癲、一群人的偏執便是狂歡。在這個以「元力」為單位的元宇宙時代,超創者期待所有超級創造者的到來!
如果你對香港數字金融頂層設計感興趣
▼諮 詢 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