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孟松與蔣尚義:從「台積電」到「中芯國際」的恩怨

半導體的圈子很小,玩來玩去就那麼一批人,有點恩怨的,一輩子糾纏不清。

昨天,中國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發生大地震,作為「中芯」第三代技術掌門人的梁孟松居然閃電辭職了!

中國用了整整二十年時間,培養了這家被寄予厚望的半導體大廠,「中芯」關係到的是中國的高科技未來。

中芯能走到今天不容易,而且在第三代掌門人梁孟松的帶領下,中芯在前沿科技上的追趕非常快。

梁孟松上臺前,中芯與台積電的技術差距大概是五年

梁孟松上臺後,已經把這個差距,追近到只剩兩年了

而且這還是在美國不斷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大背景下,梁孟松依舊能領著中芯,在高新技術上往前追、往前跑,這是非常難的。

然而昨天,梁孟松的一封辭職信,看的人很氣憤。

下面這封辭職信,大家注意我所劃出的紅線部份

梁孟松的辭職信,主要講了兩點

梁孟松的辭職信,主要講了兩點:

第一,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中芯付出了那麼多,你們居然這麼對我!

梁孟松確實為中芯付出了很多,他也完全有資格這麼說。

他帶領2000人工程師團隊,三年時間,日以繼夜的工作,幾乎不休假,完成了整整五個世代的技術追趕,在美國對中國窮追猛打,封鎖關鍵「曝光機」不給中國的前提下,依舊能把7奈米技術給搞出來。

明年四月7奈米就會進入風險量產!

大家可能不理解這個東西有多難,我打個比方,梁孟松就是晶片製造領域的錢學森。

當年錢學森也是在美國的各種技術堵截下帶領團隊實現了中國的「兩彈一星」工程,為中國在火箭、導彈、航天等高科技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梁孟松同樣為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追趕,做出了巨大貢獻。

尤其是在當下,半導體是美國把中國掐的最死的高科技領域,這個領域的突破直接關係著美中競爭的勝負!

但不同的是,中國人不忘錢學森,卻要逼走梁孟松,這就講到了梁孟松辭職信中的第二個重點:憤怒

(下面信,劃紅線部分)

(下面信,劃紅線部分)

梁孟松在辭職信中說,12月9號,突接到董事長電話,告知蔣尚義將出任中芯副董事長。

對此梁孟松的反應是,錯愕!不解!(就差罵娘了)

事前梁孟松對這麼重大的人事安排一無所知,讓他深深感到不被尊重和不被信任。

於是決定辭職。

於是決定辭職

梁孟松和蔣尚義(左),不說是死敵吧,但關係很不好,兩人的仇怨和樑子,結了很多年。

我們拿三國的事來比喻一下,你就懂梁孟松有多憤怒了:

你能想象有一天孫權突然對周瑜說:「公瑾啊,明天開始東吳的大都督就由孔明來當了,你當副都督,你們兩個要好好合作啊。」

這是不是聽起來非常荒謬?但中芯就是這麼個操作,他居然找了一個和現在領隊梁孟松有「仇怨」的人,來領導梁孟松。

梁孟松在中芯管研發管的好好的,突然看見來了個死對頭,還要來當公司副董事長,你說他會是什麼心情?

沒有被氣得當場吐血,已經算好的了吧。

外界都報道說,「蔣尚義」和「梁孟松」是師徒,把蔣尚義找來,就是師徒合力幫助中芯騰飛

這簡直是胡說八道!

這是對半導體這個小圈子的不了解。

蔣尚義和梁孟松兩個,怎麼可能是師徒,我上面說了兩人不是死敵就不錯了,還師徒?

1987年張忠謀回台灣搞起了台積電,1992年梁孟松作為優秀人才加入,當時梁孟松剛過完40歲生日,這個技術天才被張忠謀招入麾下後,立刻擔任台積電研發資深處長。

梁孟松在研發處長職位,幹了五年,他將台積電的晶片製程技術從0.8µm(微米),提升到了0.3µm,完成了當時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也是在1997年這一年,張忠謀又找來蔣尚義加入台積電,擔任台積電的研發資深副總。

這麼一來,蔣尚義等於是當了梁孟松的頂頭上司,可能這也就是讓外界誤會,兩人是「師徒」的原因吧

但實際上,梁孟松對蔣尚義多有不滿,梁孟松是個略顯死板和嚴肅的工程師,不太會搞人情世故,一心一意撲研發和創新。

梁孟松笑起來也不好看

梁孟松笑起來也不好看

相比之下,蔣尚義在台灣就有一個知名的綽號一直陪伴著他,半導體行業知名的「笑面虎」。

蔣尚義一貫是溫文爾雅,經常臉上帶著微笑,,看起來為人和善的樣子,但在台灣半導體圈子私底下都稱他為「笑面虎」。

因為蔣尚義這個人看起來溫文爾雅,很好親近,實則野心非常大,充滿著企圖心,他幾乎不把半導體圈的任何人放在眼裡。

唯一一個能讓蔣尚義服的人,就只有張忠謀,他的眼裡只佩服張忠謀,其他圈子裡的人根本都瞧不上。

而這也為後來,蔣尚義負氣出走台灣,來大陸發展埋下伏筆(因為蔣尚義認為他100%接班張忠謀的,誰知道,張忠謀最後沒讓他接班,但這是後話)

梁孟松是「技術狂人」,一門心思搞研發,人比較不好相處。

蔣尚義是「笑面虎」,看起來很好接觸笑嘻嘻的,實則野心巨大,誰也看不上。

在「半澤直樹」裡面有一句著名的話,叫做:「下屬的功勞歸上司所有,上司的過錯由下屬承擔」

從1997年開始蔣尚義負責帶領整個台積電的先進製程研發,但研發的最核心團隊,以及最核心的技術領導者還是梁孟松。

當然研發團隊的成績很好,領導研發團隊的蔣尚義很風光,但是看在梁孟松眼裡就會覺得,我辛辛苦苦搞出來的東西,功勞卻全被你蔣尚義給佔了。

梁孟松的心裡,是不服氣的,他認為自己的功勞才是最大的,而不是蔣尚義。

梁孟松認為,蔣尚義把自己辛苦的功勞拿去向張忠謀邀功了。

這是兩人結下的第一個大梁子。

而且梁孟松也非常反感外界把蔣尚義看作是他「師傅」

什麼「師傅」,簡直胡說八道。

梁孟松比蔣尚義早進公司五年,從誰先進公司的角度來看的話,梁完全是蔣尚義的「前輩」。

梁孟松這輩子只認一個人是他師傅,那就是「胡正明」

胡正明,也是真正的技術大牛。

胡正明,也是真正的技術大牛

胡正明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教授,當年梁孟松在柏克萊分校就讀時,師從胡正明。

胡正明也視梁孟松為「最得意門生」。

胡正明和梁孟松,才是一對真正的師徒,兩人的師徒關係非常好,常年保持聯繫。

但壞就壞在胡正明和蔣尚義,居然是同學

當年胡正明在「臺大電機系」讀書時,蔣尚義和他是同班同學,兩人的同學關係一般。

但就是這麼一層關係在,讓蔣尚義覺得梁孟松從輩分上來看,是低一等的。

蔣尚義想著,你師傅和我是同班同學,你師傅和我才是同輩,那麼你呢,和我可「差著輩」呢。

這無形中加深了在台積電時期,蔣尚義看輕了梁孟松。

而梁孟松這人,自尊心又很強,技術狂人嘛,他覺得自己才是「率先進公司五年」的前輩,加上蔣尚義善於向張忠謀邀功,梁孟松認為搶了他功勞,兩個人的關係就一直不太好。

到了2001年,張忠謀請來大牛「胡正明」擔任台積電的技術執行長。

張忠謀的這一行為,等於是極大增強了梁孟松這邊的力量

在台積電內部,實質形成了「蔣尚義派」和「胡正明派」的競爭。

這一直是張忠謀的管理哲學,有點像古代的皇帝,對內部必須要搞權力制衡,不能讓一家獨大,要搞激烈的內部競爭。

梁孟松見老師來了,自然高興,立刻投入麾下,這兩派人物就在台積電內部展開競爭

如此競爭,也讓台積電的技術提升的更快。

如此競爭,也讓台積電的技術提升的更快

台積電迅速發展壯大後一個大問題浮現出來,這個問題也是後來那麼多原先的「台積電人才」紛紛投靠大陸的重要原因。

那就是「接班人」問題。

張忠謀就是台積電的皇帝,可皇帝老了(張是1931年的)總該想想誰接班吧。

那麼台積電內部,就有一批多年跟著公司衝鋒陷陣的元老想著接班。

當年最有可能接班張忠謀的,當然就是蔣尚義。

蔣尚義可能自己也覺得,我為公司幹了這麼多年,功勞那麼大,而且我和老張的關係非常好,我不接班誰接班?

蔣尚義和張忠謀的關係有多好呢?這說起來又是一段故事

張忠謀70歲再婚,老婆是小他13歲的張淑芬。

張忠謀70歲再婚,老婆是小他13歲的張淑芬

兩人認識了15年,80年代張忠謀是台灣工研院的院長,而張淑芬是辦事處主任,張淑芬的老公「吳丁凱 」則是下面化工所的所長。

張忠謀40歲就和前妻分居了,一直到1990年才正式簽字離婚。

也就是說張淑芬和張忠謀兩人相識的時候,都是有家庭的人。

而在這裡面,還夾著一層關係,那就是張淑芬的前任老公「吳丁凱」,和「蔣尚義」關係很好。

那這樣一來,就有意思了。

張忠謀對張淑芬「有情愫」,張淑芬老公和蔣尚義關係很好

而「張忠謀」和「蔣尚義」又是直接的上下級

最後張淑芬和老公吳丁凱離婚,2001年張淑芬和張忠謀結婚,蔣尚義在裡面所扮演的撮合角色,就很重要了。

畢竟蔣尚義對「兩邊」的兩個家庭,都非常熟悉,可能最終撮合張忠謀和張淑芬走到了一起。

我們不是說這有什麼不好,張忠謀和張淑芬相愛結婚,相差13歲也沒什麼,社會上老婆比老公小二三十歲的也屢見不鮮。

我們想提的是,張忠謀和蔣尚義的關係,他不是單純的上下級關係,兩個人的私交非常好。

這也是為什麼在台積電內部,提起來大陸發展的邱慈雲,梁孟松那都被罵是叛將、叛徒。

可提到同樣來大陸的「蔣尚義」,大家都是祝福「蔣爸」,在大陸開闢一片新天地,祝福「蔣爸」好好去好好回。

就是因為張忠謀和蔣尚義這層「特殊的私人關係」。

但張忠謀畢竟是管理者,在公司的接班人問題上,他不會看私人情面。

雖然蔣尚義覺得,接班張忠謀於公於私都無可厚非。

於公,我掌管台積電技術研發那麼多年,戰功彪炳,幫助台積電打下一片新制程天地。

於私,我和Morris(張忠謀英文名莫里斯)關係多鐵,和他老婆和他家庭的關係也非常好。

這個接班人,怎麼看也都是蔣尚義的。

但是在張忠謀眼裡,蔣尚義什麼都好,唯獨有一點不行,這一點也是張忠謀很在意的。

那就是蔣尚義,太老了

蔣尚義1946年的,今年74歲了

張忠謀1931年的,今年89歲了

80多的交班給70多的,張忠謀覺得這不利於公司未來的長遠發展,畢竟交班給70多的人,用不了幾年,不是又該交班了?

就是這個最大原因,張忠謀想在「1950後」裡面挑接班人,最後在「劉德音」和「魏哲家」裡,挑了魏哲家。

2006年,張忠謀和蔣尚義交心會談,在經過一次長時間的懇談後,蔣尚義知道自己接班無望了,內心很是失望。

於是他提出辭職,最後張忠謀說服他,去台積電的子公司養老,還給了蔣尚義豐厚的待遇。

於是蔣尚義無奈去了台積電子公司,主要負責封測的「精才科技」。

這就很像皇帝讓過去帶兵打仗的將軍,離開京城,去外面的小地方當個官,給你厚祿,讓你安心養老,別再來管中央的事了。

蔣尚義2006年退休,在「精才」養老,可到了2009年,皇上突然一封急詔,連夜把蔣尚義又招入京城。

皇上的「急詔」上只寫了四個字:

「孟松要反」

話說這2009年,對台積電真是多事之秋,主要還是因為接班人問題,搞得內部內鬥非常激烈。

蔣尚義原本是「研發副總」,總管研發,可2006年被請出京城,去子公司養老後,他那「研發副總」的位置就空了出來

於是,圍繞著這個副總的位置,展開了一場廝殺。

張忠謀的意思是,繼續搞「內部競爭(鬥爭)」,把研發副總的位置,一拆為二。

讓兩個人主管台積電研發部門,讓他們內部自己展開競爭。

其中一個候選人已經定了,是羅唯仁,而另一個就在梁孟松和孫元成裡面挑一個。

那麼究竟是「梁孟松」還是「孫元成」去當研發副總呢?

梁孟松是公認的「半導體奇才」,可性格不適合當領導。

孫元成為人較為圓滑,也非常熟悉整個半導體的研發,張忠謀偏向於讓孫元成去當另一個「副總」。

這讓梁孟松非常不滿,原本在蔣尚義手下幹,經常被搶功勞就很不爽了,今天好不容易熬到蔣尚義走了,論資歷,論能力,怎麼說都應該是梁孟松當這個研發副總。

台積電的高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過這麼一句話:「梁孟松非常能幹,但是個性上有時候……」

話只說了一半,但意思很明白了,梁孟松落選了。

張忠謀知道梁孟松心裡很不爽,於是親自找到梁孟松,希望他去完成一個更大的任務。

台積電當時有一個祕密計劃,開展「超越摩爾定律計劃」,英文為「more than Moore」

張忠謀認為,這是未來五十年半導體產業的大方向。

只有能「超越摩爾定律」的公司,才是能掌控未來的科技公司。

張忠謀打算讓梁孟松這個奇才,去負責台積電這項最重要的未來計劃。

但是在梁孟松心中,哪裡聽得進去什麼「超越摩爾定律計劃」啊,梁孟松心裡,只有憤恨與不滿。

在蔣尚義手下吃癟那麼多年也就算了,如今孫元成都爬到自己頭上了,梁孟松這時可謂是去意已決。

他告訴張忠謀,自己想去韓國教書,在韓國成均館大學當訪問學者。

(成均館大學是韓國曆史最悠久的大學,據說歷史可以追溯到1398年)

張忠謀極力挽留梁孟松這個重要人才,但梁孟松卻心灰意冷。

最終梁孟松半推半就的在台積電的「超越摩爾辦公室」待著,那段時光,被梁孟松自己形容成:「最黑暗的時候」

梁孟松在後來的法庭上曾哭訴過這段經歷,他說:

「我在超越辦公室幾個月,完全不受重視,也無事可幹,大家都知道我被下放了,被冷落了,我也不敢再去員工餐廳,我怕見到以前的同事,以前的同事也怕見到我,我覺得非常丟人,沒臉見人,我對台積電付出了那麼多,他們最後就這麼對我,把我安排去一個像冷宮一樣的辦公室。」

如此的絕望和心灰意冷,更堅定了去意,加上韓國那邊不斷花重金派私人飛機來邀請梁孟松。

當時梁孟松嘴上說想去韓國教書,但根本不是。

梁孟松的老婆是韓國人,過去在韓國的航空公司當空姐。

這個空姐老婆非常厲害,正是她不斷在梁孟松耳邊吹枕邊風,幫助梁孟松與三星牽線搭橋,最後完成了把梁孟松挖去三星的大目標。

梁孟松離開台積電去了三星後,讓三星的技術突飛猛進。

梁孟松到三星後短短三年,從2011-2013,三星就完成了從45奈米,飛速邁入16奈米的光速技術追趕。

最終讓張忠謀在2015年的大會上承認,在16奈米的技術上,三星確實超越了台積電。

緊跟著,三星又搶在台積電之前,進入14奈米。

科技是殘酷的,只有最頂尖的產品才能贏得最大的市場

就好比手機晶片,各大廠商的旗艦機用的肯定是製程最先進的晶片。

當台積電還在16奈米時,三星已經搶先邁入14奈米,這就直接導致了當時蘋果6S的A9晶片訂單,被三星搶去了大半(這筆蘋果訂單至少讓台積電損失10億美元)

台積電成立以來,第一次感覺到了生死存亡的威脅。

蘋果訂單,是台積電盈利的絕對大單,這筆大單被三星搶走,直接關係到公司的存亡。

你就可見梁孟松有多厲害。

而在2009年,當梁孟松加盟三星的訊息傳到張忠謀耳朵裡時,張忠謀就知道大事不好。

於是他緊急召回在子公司退休養老了三年的蔣尚義重回總部,蔣尚義拿到「孟松要反」的聖旨時,也非常興奮。

圈內人稱「笑面虎」的蔣尚義是有野心的。

這一回,他重回了台積電的權力核心。

重回台積電的蔣尚義擔任了台積電副總經理兼運營長,更兼最重要的董事長顧問(也就是張忠謀的私人顧問)

蔣尚義回到台積電的唯一任務,也非常明確,就是阻止「梁孟松」幫助三星對台積電的技術趕超

那怎麼阻止「梁孟松」呢?蔣尚義主要用了兩招。

一招是,技術戰,在技術上加大投入,繼續保持對三星的技術領先。

另一招是,法律戰,對梁孟松和三星提起侵權訴訟,控告梁孟松竊取公司機密。

這也是為什麼上面說梁孟松曾在法庭上哭訴的原因,正是在蔣尚義的主導下,台積電對梁孟松發起了多起法律訴訟

自此,梁孟松和蔣尚義這兩人,結下了第二個大梁子,而且這個樑子,可比第一個要大得多得多。

在外面人看來,梁孟松是「三姓家奴」(台積電,三星,中芯,這三姓),而蔣尚義自從2009年重回台積電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對付「梁孟松」。

於是在之後幾年,蔣尚義就不斷的從法律上,輿論上等各個方面對梁孟松展開「追殺」。

台積電控告梁孟松侵犯商業祕密罪,官司打的曠日持久,中間梁孟松與蔣尚義的恩怨情仇糾纏不斷,相互敵視。

試想,一個整天追著你告的人,你會不恨他嗎?

一審判決,台積電敗訴,台積電不服上訴

二審判決,梁孟松敗訴,梁孟松不服上訴

終審判決是,梁孟松敗訴:梁孟松必須離開三星,並且不允許以任何方式再為三星提供任何服務。

梁孟松離開了三星,但他這種頂級人才,有的是人搶,中芯早就佈局要挖梁孟松來,梁孟松離開三星後,就來到了中芯,主管中芯的先進製程研發。

從2017年到2020年,在梁孟松和他龐大的工程師團隊的努力下,中芯的半導體工藝技術有了突飛猛進。

奇才梁孟松,名不虛傳。

中芯為了感謝梁孟松,也在今年五月發佈了下面的公告。

中芯國際向包括梁孟松在內的8名董事授出「購股期權」,給購股期權等於是「送錢」。

而在這8人裡,梁孟松和周子學被授予的最多,都是659117份。

周子學是中芯國際的董事長,梁孟松和周子學被授予的一樣多,足可見梁孟松對中芯的重要性與董事長相當,也表達了中芯對於梁孟松的認可。

這是2020年5月份的事,可到了2020年底,突然之間,中芯毫無預警的來了這麼一手窒息操作。

他居然突然發佈公告,說把蔣尚義請來當公司「副董事長」了。

我不知道中芯做這個窒息操作的目的是什麼

外面的人可能不知道「梁孟松」和「蔣尚義」的樑子有多深,可半導體圈內人,尤其是中芯負責挖「蔣尚義」來的人應該清楚,那梁孟松和蔣尚義,就是一山不容二虎,水火不容的兩個人啊!

而且中芯事先完全不告知梁孟松,直接把蔣尚義拉進高層後才告訴梁,這等於什麼?

這等於是公開羞辱,公開處刑梁孟松。

誰能受得了這種羞辱?

突然,你在圈子裡最恨的人來當你的上司了,請問你是什麼感覺?

梁孟松雖被台灣方面稱為「叛將」,但卻實實在在的為大陸的半導體技術進步做出巨大貢獻。

可今天做出巨大貢獻的功臣就是被這麼羞辱的嗎?

你讓還在中芯工作,和可能想去中芯工作的高科技人才怎麼想?

中芯作為大陸的半導體龍頭企業,就是這麼對待人才和功臣的?

你想要蔣尚義,想要梁孟松,那都可以理解,但你不能做出那麼羞辱人的事。

你哪怕事先告訴梁孟松,取得他的諒解,或者你實在想要蔣尚義,也該等梁孟松請辭走人後再把人叫進來

可如今你當著梁孟松的面,把他恩怨多年的蔣尚義請來羞辱他,逼走他。

這做法讓人心寒,更讓人才心寒。

中國的半導體發展跌跌撞撞,而內部居然還在搞這種事情,實在是太醜陋了。

相關文章

華為海思可能真的走投無路了

華為海思可能真的走投無路了

自華為被美國劃拉進 「 實體清單 」 之後,已經過去快一年的時間了。這一年時間裡,中美雙方各種 battle ,美商務部對華為的寬限也一續再...

台積電,將向美國交出所有機密資料!

台積電,將向美國交出所有機密資料!

10月23日,據多家媒體報道,在被美國商務部召集開會,並要求提供庫存和銷售資料來幫助解決晶片荒後,早前曾表示要「保護客戶隱私資訊」的台積電終...

華為手機沒晶片了,Mate 40 和 P50 要涼

華為手機沒晶片了,Mate 40 和 P50 要涼

我不說的話,大家可能不知道余承東前天開了一場分享會。前天下午,中國資訊化百人會 2020 年峰會正式舉行,老余也上臺做分享。 今年第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