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開源優勢愈加顯著 ,CPU架構「三足鼎立」之勢已成?

編輯:維度、陳萍

在 CPU 架構領域,Arm 架構和英特爾 x86 架構分別在移動端和桌面端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但是,Arm 架構的收費授權模式和 x86 架構的不對外授權使得越來越多的晶片研發企業轉向了開源架構 RISC-V,其開源性和易用性為晶片市場打開了另一扇大門。近日,IEEE Spectrum 的一篇文章詳述了 RISC-V 在全球晶片開發商中的崛起態勢,並強調開源將在晶片架構競爭中發揮關鍵作用。

如今,大多數智慧手機、平板、路由器等移動端 CPU 基於 Arm 架構,屬於精簡指令集;PC 和伺服器等桌面端 CPU 基於英特爾的 x86 架構,屬於複雜指令集。但與此同時,美國、歐洲以及亞洲越來越多的公司正轉向另一個開源的晶片架構——RISC-V,該架構甚至允許初創公司設計定製化晶片,並在使用專用晶片架構時不需要支付高昂的註冊費用。

RISC-V 架構於 2010 年始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但很多貢獻者是該大學以外的志願者和行業工作者。作為一個基於精簡指令集的開源指令集架構,RISC-V 允許程式設計人員以及他們編寫的軟體直接控制計算機硬體,並且它的開源靈活性使其成為了越來越受公司歡迎的晶片架構,如計算機儲存巨頭希捷和西部資料公司、國內電商公司阿里巴巴等。

此外,RISC-V 架構還有其他重要特性,如架構簡單、易於移植、模組化設計、完整的工具鏈、開源實現、成功的流片案例以及豐富的社區貢獻等。

科技大廠開始考慮 RISC-V

2021 年 3 月,曾與 Arm、X86 比肩的 MIPS 也放棄了自研架構,轉投 RISC-V,新的 MIPS 也成為了 RISC-V International 的成員。

RISC-V International 技術長 Mark Himelstein 表示:「很多跨領域的大公司都開始考慮選擇 RISC-V 晶片了」。

Mark Himelstein。

這些公司擁有包括競爭晶片架構的擁有者和開發者,現在仍然主導著市場。英偉達在收購 Arm 架構所有者 Arm Holdings 的同時,也在其 GPU 晶片中使用了 RISC-V 架構。英特爾還可能通過其不斷擴大的代工業務來幫助加快 RISC-V 的使用,該業務旨在為其他公司製造基於 x86、ARM 或 RISC-V 體系架構的晶片。這些跡象都表明,RISC-V 與其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時代變遷的另一個跡象是 Wave Computing,它是 MIPS 晶片架構的擁有者,最近破產並以 MIPS 命名新公司,並且有了基於 RISC-V 開發晶片的新計劃。更名後的新公司宣佈加入 RISC-V International 組織。

RISC-V organization 於 2020 年在瑞士重新命名並註冊,目前約有三分之一的成員在北美、三分之一的成員在歐洲、37% 在亞太地區。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家已經將 RISC-V 作為本國晶片開發的指令集架構。

中國也是 RISC-V 的主要使用國,儘管大多數中國科技公司仍嚴重依賴 Arm 和 x86 架構。2019 年,阿里巴巴通過其半導體子公司平頭哥,已經開發了基於 RISC-V 架構的玄鐵 910 處理器。

新型玄鐵 910 處理器。

目前全球 RISC-V 組織的首席會員一共十三名,幾乎全部是中國機構和企業,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晶心科技(台灣省)、成為資本、華為、中科院計算研究所、中科院軟體研究所、清華 – 柏克萊深圳學院 RIOS 實驗室、中興、賽昉科技、希姆計算和紫光展銳。

2018 年,中國開放指令生態(RISC-V)聯盟(CRVA)成立,在隨後的兩年中不斷擴充成員單位,其副理事長單位包括百度、紫光展銳、杭州中天微、華為、長虹、騰訊等知名科技企業。

開源成為晶片架構之爭的關鍵

也有人猜測,由於美國的出口禁令,英偉達 400 億美元收購 Arm(雖已受限)是否會讓中國企業繼續使用 Arm 架構變得複雜。這種不確定性可能為更多中國公司採用 RISC-V 架構提供另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但無論如何,Arm 似乎渴望留住中國客戶。

「我們預計這筆交易不會對 Arm 在中國的業務產生任何負面影響,」Arm 物聯網業務副總裁 Mohamed Awad 表示。「英偉達將保持 Arm 開放授權模式和合作夥伴關係,為全球任何行業的客戶提供服務。」

Mohamed Awad

Mohamed Awad。

截止 2019 年,Arm 架構在智慧手機 CPU 領域佔據 95% 的市場份額,在所有類型的晶片和處理器中佔據 34% 的市場份額。Arm 已經意識到 RISC-V 越來越受歡迎。Awad 用一種更委婉的方式指出,「Arm 仍然是開源社區和運動的最大支持者之一,有 500 多名 Arm 工程師致力於開源項目。」

然而,Awad 還指出,在大規模生產晶片時,開源硬體可能面臨一些驗證和支持方面的挑戰。

RISC-V 似乎意識到了這些挑戰。目前,該機構部署了數十個技術工作小組來確保 RISC-V 架構很好地適應各類標準,滿足多樣化晶片應用的需求,並提升晶片安全。

儘管 RISC-V International 和 Arm 採用的模型不同,但雙方都同意未來的晶片開發將涉及不同的晶片架構陣列。Awad 預計稱,在未來的晶片設計中,開源將與傳統的 IP 許可模式以及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共同發揮重要作用。此外,Himelstein 也表示,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可以讓多種處理器共存,並且 RISC-V 的開源和免許可模式將成為晶片架構的競爭優勢。

參考連結:

https://www.jiqizhixin.com/articles/2021-03-25-7#at?hmsr=toutiao.io&utm_medium=toutiao.io&utm_source=toutiao.io

https://spectrum.ieee.org/tech-talk/semiconductors/design/riscv-rises-among-chip-developers-worldwide?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IeeeSpectrumFullText+(IEEE+Spectrum+Full+Text)

相關文章

大火的PLG,決定不了行業的終局

大火的PLG,決定不了行業的終局

微軟是不是一家產品公司? PLG,Product-Led Growth,中文常譯為產品驅動增長或產品主導型增長。PLG 的出現,似乎成為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