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回國的第二天,阿里開啟24年來最重要一次架構重組,事情有趣了

*本文原創發佈於差評孵化的商業財經類帳號 「 知危 」

3 月 26 日晚,有訊息稱馬雲回國了,並有一段馬雲坐在中巴車上與人聊天的視訊,但從視訊上看不能確信此人為馬雲本人。

3 月 27 日早 8 點,彭博發佈獨家訊息,援引訊息人士稱 「 馬雲拒絕回國 」 。

聯合早報援引了彭博的訊息,但彭博和聯合早報現均已對原新聞做出修改

但彭博和聯合早報現均已對原新聞做出修改

3 月 27 日下午 1 : 53 分,公眾號雲谷教育發佈了《馬雲來雲谷學校,和校園長討論了未來教育 》文中有馬雲在雲谷學校談笑風生的圖片,坐實了馬雲已經回國的訊息。

馬老師回國,肯定不只是看看自己開的學校這麼簡單,今天,大新聞就來了: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發佈全員信,宣佈啟動 「 1+6+N 」 組織變革。

根據內部信的內容:

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將設立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分別成立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 CEO 負責制,阿里巴巴集團全面實行控股公司管理。

根據張勇的全員信,其中:

成立雲智慧集團,由張勇兼任 CEO ;

成立淘寶天貓商業集團,戴珊( 蘇荃 )任 CEO ;

成立本地生活集團,俞永福擔任 CEO ;

菜鳥集團繼續由萬霖擔任 CEO ;

成立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蔣凡任 CEO ;

成立大文娛集團,樊路遠( 木華黎 )擔任 CEO 。

此外,其他具備條件的業務組織將設立多家業務公司,全面實行公司化管理。

這個變動,跟之前的阿里巴巴生態體系中的 「 中國商業 」 、 「 國際商業 」 、 「 本地生活 」 、 「 數字媒體及娛樂 」 、 「 物流 」 、 「 雲 」 、 「 創新業務及其它 」 版圖看起來變動不大。

但,這只是看起來

但,這只是看起來。

首先,知危編輯部認為,要注意看順序,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執行長張勇兼任 CEO 的雲智慧集團,在內部信的 6 大業務集團中是排位第一的。

這個排名似乎是帶有深意的,雲智慧集團事業部排名都排到淘寶天貓前面了,還是張勇親自帶隊。

這意味著阿里雲在阿里集團內部的地位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說雲智慧集團是全村希望也不為過。

畢竟,在電商業務趨於存量鬥爭的現在,市場認為阿里雲是阿里非常重要的一個增長點。

從市場份額上看,

從市場份額上看,阿里雲雖然現階段是第一,但隨著更多非網際網路企業的上雲,阿里面臨 「 電信、移動、聯通 」 三家 「 國資雲 」 強有力的競爭。

在非網際網路客戶方面,這些 「 國資雲 」 擁有非常大的天然優勢,比如有最豐富的基礎網路資源、網際網路國際出口頻寬。

在渠道銷售方面,以中國移動為例,它在中國各個省、市、縣擁有大量老客戶,並且有 5 萬多名專屬客戶經理,把老業務的客戶轉化成上雲客戶可以說是手到擒來。

講起了雲業務的故事之後,在 2020-2022H1 ,中國移動的雲業務收入分別為 113 億元, 242 億元, 234 億元,同比增長 353.8% , 114% ,和 103.6% 。

再看看阿里雲的增速,逐漸慢了下來。

再看看阿里雲的增速,逐漸慢了下來

中國移動憑藉講雲業務的故事,市值一度衝上 2 萬億,威脅市值一哥茅臺的位子。

,威脅市值一哥茅臺的位子

市場在雲業務上為什麼炒國資雲而不是炒阿里,是值得深思的。

所以,這次變動,策略是對的,提升阿里雲的優先級非常有必要。

第二點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現在的 6 大集團,看起來跟之前的 「 阿里巴巴生態體系 」 分佈有些像。但架構上變成了「 分別建立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的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 CEO 負責制,對各自經營結果負總責。 」

換句話說,這些業務要自己去市場上充分競爭,盈虧自負,有點 「 各憑本事 」 的意思。

知危編輯部認為,這是阿里巴巴集團在 2021 年開始提出各個 BU ( 業務單元 )施行 「 經營責任制 」 之後,把 「 經營責任制 」 推行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過去,有集團老大哥兜底,很多 BU 看起來是沒有 「 創業精神的 」 ,沒什麼衝勁兒。

比如,根據界面新聞的訊息,從 2021 年 9 月起,餓了麼在上海當地市場份額一度低於 50% ,作為一家上海起家的外賣公司,在大本營打不過美團外賣,是很不正常的。

而施行 「 經營責任制 」 之後,有一個比較好的例子,是盒馬。

2019 年 6 月,盒馬升級為獨立事業群,推行經營責任制,自負盈虧。

在此之後,盒馬砍掉了不少經營狀況不佳的店面、關停了一些區域的盒馬鄰里、上線了盒馬奧萊( 過去盒馬門店的 「 日日鮮 」 和臨期商品是店內降價打折處理的,效率不是很高,後來這些商品都被拉去盒馬奧萊處理了 )、人員開始嚴格考勤( 據知危編輯部所知,盒馬之前人員鬆散 )。

這些舉動帶來的效果是,盒馬 CEO 侯毅今年 1 月在內部信中宣佈盒馬旗下主力盒馬鮮生實現盈利。

你看,老大哥輸血的時候不盈利,老大哥一斷供就能想辦法盈利,經營責任制的成果不言而喻。

就像張勇此次架構變動內部信中說的一樣:

「 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未來,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

說白了,有獨立上市的可能性,又能造富了,哥幾個都有點創業精神吧,加把勁自己做上市。

還記得之前說的 「 1+6+N 」 嗎?知危編輯部認為,過去劃在生態中 「 中國商業 」 的盒馬,極有可能以 「 N 」 的形式出現,而潛在能單飛的達摩院、閒魚( 雖然看起來應該在淘系 )、飛豬(雖然看起來應該是屬於本地生活 )、甚至是做晶片的平頭哥,都極有可能會變成那個 「 N 」 ,去市場上獨立競爭。

這,就叫活力,阿里已經不是那個 「 拿著望遠鏡都找不到對手 」 的時代了,各個相對獨立的業務,需要這份去市場上競爭的活力。

而與之相對應的另外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點是,阿里的中臺將被削弱。

八年前,阿里推行了 「 大中臺、小前臺 」 的治理模式,在現在的改動下,大中臺或許要成為歷史了。

要知道,

要知道,八年前,牽頭搞中臺的,就是張勇本人,現在,張勇又要親手敲碎它。

其實,早在 2020 年,張勇就開始弱化中臺概念了,當時很多部門( 比如公關 ),被打散了,去了各個業務。

為什麼這麼做?

首先,大中臺似乎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了。

當時,阿里各個業務線遍地開花,同類型的業務支持每個業務線都搞一個,似乎不是一個高效的選擇,中臺承擔了整合資源、提高效率的任務。

此外,中臺還推動了阿里業務的全面上雲雖然這麼想有些牽強,但知危編輯部還是認為,推動全業務上雲,拿自己給企業全面上雲打個樣,是中臺歷史任務的一個合理猜測,畢竟,在當年的一些資料裡,阿里雲,似乎是整個中臺的底座。

抱歉,年代久遠,圖片質量有些差

抱歉,年代久遠,圖片質量有些差

而現在,中臺似乎已經無法提高阿里整體的效率了,甚至會影響業務的活力。

中臺就那一個,大家都要用,那資源到底怎麼分配?

另外,阿里中臺,當年帶來一個叫做虛線彙報的副產物。

你( 業務 )一個虛線管我( 中臺 ),我怎麼可能死心踏地給你做你業務的事兒,我( 中臺 )的實線是讓全集團業務有得用別出岔子就行。

這導致中臺根據業務實際需求的迭代很慢,離業務很遠。

舉個例子,知危編輯部由於媒體從業,對公關和市場投放有一定了解,阿里不少業務線的公關和市場想做投放的時候,發現中臺的集採是落後的。

因為投放的平臺和時下火熱的博主日新月異,很多當下的優質投放標的並不在資源庫裡,想要投放這種優質資源還要絞盡腦汁想曲線投放的路子。

在這個場景下,中臺反倒限制了想好好做事的人的效率。

所以,張勇這次的全員信中,會有 「 集團中後臺將全面做輕、做薄,集團中後臺能力將有序進入到相關業務集團和公司,為前臺業務發展繼續發揮重要價值 」 這麼一個說法。

總的來講,

總的來講,這次阿里架構的改動,似乎真的如張勇所說,是 24 年來最重要的一次組織變革。

阿里需要活力,這次變革,在賦予阿里活力。

撰文:大餅、拾月、Alex

編輯:拾月

聲明:

本文僅供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如果您覺得本文寫的還不錯

歡迎關注差評孵化的商業財經類賬號:知危( ID:BusinessAlert )

相關文章

我們是不是都太高估比亞迪了?

我們是不是都太高估比亞迪了?

*本文原創發佈於差評孵化的商業財經類帳號 「 知危 」 比亞迪,如今國產新能源車行業的扛把子。 在他身上,從不缺話題:A 股市值最高突破 1...

特稿丨拼多多正在失控

特稿丨拼多多正在失控

*本文原創發佈於差評孵化的商業財經類帳號 「 知危 」 拼多多的生態,似乎正陷入某種莫名的失控。 在失控中,平臺催生了各種各樣的 「 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