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精英開槍時候的振動功能,居然可以造福盲人?

如果把手機裡的導航 App 刪掉,你的生活會受到影響嗎?

一開始,早已習慣一個定位直接抵達終點的你,可能會完全抓瞎。

但如果提前做好功課,靠著地標和問路,兜兜轉轉也能到達終點。習慣之後,你會發現整個城市也沒什麼不能去的地方。

你能做到這一切,是因為你有一雙健全的眼睛。

差評君之所以會問出這樣一個奇怪的問題,是因為最近和一位盲人朋友聊了聊,才發現對他們而言,導航軟體是個比我們想象中重要得多的存在。

在我國,一共約有 1691 萬位視障患者。面對日益複雜的街道,他們出行難度越來越大。

我們之前在一篇文章介紹過,全國每年只能培養出 200 條左右導盲犬,絕大多數盲人都沒法依賴導盲犬出行。

在這樣的境遇下,導航軟體就成了輔助他們出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當然,一位盲人朋友告訴我,如果走熟悉的路線其實不需要導航。

只要藉助 「 缺了一塊地磚的路口 」「 有很明顯聲音的工廠 」 等一些足夠有辨識度的元素,就能判斷當前位置。

那如果是走陌生的路線,在很久之前,就只能找熟人帶路。但在有了導航軟體之後,他們和我們一樣,也開始重度依賴這些導航 App。

靠著導航提示和無障礙模式的讀屏功能,到達目的地基本是沒什麼問題。

雖說自從有了導航 App,出行比以前方便了很多。

但有時候,他們也會遇到一些新難題。就比如只能靠聽覺的他們,卻因為環境噪音,面臨著聽不清導航的困局。

這種情況並非沒有解決辦法。要麼調大音量,要麼戴耳機,要麼藉助手錶振動。

但因為天然無法觀察路面上的突發情況,戴上會隔絕環境音的耳機,又十分危險。

所以有沒有什麼更好點的辦法,解決這個新問題呢?

在網路搜尋了一番後,差評君發現前段時間騰訊地圖( 安卓 )就增加了一個振動反饋技術。

它可以通過不同的振動頻率、振動強度來傳達不一樣的資訊。

比如使用者走歪了超過 30 度,手機便會短振兩次,轉回正確角度後,手機又會長振動。

這樣即便你聽不清聲音,也能知道怎麼走。

這樣即便你聽不清聲音,也能知道怎麼走

看到這,你可能會說振動沒什麼新奇的,每個 App 都有。只要想,它們振一小時都沒問題。

沒錯,但讓人意外的是,這個幫助視障患者的振動技術沒那麼簡單,它來自於手遊《 和平精英 》。

《 和平精英 》裡面的觸覺反饋系統由騰訊遊戲的 MTGPA 團隊開發,為了讓玩家戰鬥時更帶勁兒,它一共有 200 多種振動效果。

什麼開槍、周圍敵人腳步、玻璃破碎、駕駛載具,都會有相對應的振動效果。

為什麼導航裡的振動技術,要從《 和平精英 》 「 借 」 ?

在振動這塊,行業內一直有個大問題——不通用。做馬達的、做手機的廠家一家一個標準。

同一個資訊,不同廠商做出來,是不同振動方式;同一個振動方式,在不同設備上體驗又會不一樣。

舉個誇張點例子,你在這臺手機上打 AK 是微微振動,換到另一款手機上,能直接給你幹麻。

所以 MTGPA 團隊就聯合眾多廠商給《 和平精英 》設計了一套方案,定義了統一接口和資料結構。

這樣一來,即便系統、設備不一樣,玩家也能體驗幾乎一致的振動體驗。

你想想,統一的振動體驗,除了對玩家,還對什麼群體更友好?

觸覺更敏感的視障使用者。

在一場交流會上,MTGPA 團隊把方案拿給了視障使用者體驗,在得到 「 觸覺反饋比聽覺確實更快點,還更直接 」 的回答後,這項計劃正式開始了。

最終遊戲振動反饋技術,成功移植到了安卓的騰訊地圖上。

因為統一的振動體驗,視障使用者就算換設備,也不會因為振感不同而誤判資訊。

不過,這只是個開始。

因為 MTGPA 團隊還建立了標準,開發了編輯器,其他開發者可以利用起來,在 App 內添加豐富的振動效果。

這樣,這個振動反饋就可以發展到更多無障礙的場景。

比如公交車到站振動提醒。

「 剛剛聽到過去一輛公交車,我不知道是不是 323,我要坐 323 。」

這是一個紀錄片裡視障患者詢問路人的一句話,在得知錯過公交後,他的 「 好 」 多少帶了點失落。

但如果在相關 App 上添加公交到站振動提醒,想必這種事情會減少一點吧。

還有資訊輸入的場景,也可以接入振動反饋。

大多數視障者用手機時都採用的是讀屏方案,按到哪裡,手機讀到哪。

但這樣,在公共場合輸入密碼、手機號、住址等資訊時,就會有一些隱私安全問題。

如果我們給特定按鍵加個雙振作為提示,這個問題是不是也能解決了。

我們再大膽點想,靠著豐富的振動方式,一致的振動體驗,以後僅靠振動,讓視障使用者讀取整個螢幕裡的資訊,也不是不可能。

已經在研究如何用振動表達盲文了 ▼

已經在研究如何用振動表達盲文了

當然這一切的開始,都需要一個領頭人。

如果讓愛心團隊、社會機構來做這一個領頭人,這難度難有點大。

因為光是這一套標準和技術,專業的 MTGPA 團隊就前後準備了 2 年時間。從行業調研到確定技術標準,再去落實標準,開發編輯器,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精力。

既然從 0 開始很難,那為何不讓已有這項技術的團隊,把技術適配過來呢?

實際上,不光是無障礙這塊,這種 「 物盡其用 」 的例子,這些年正逐漸變多。

在社會上很多領域,你都能看到遊戲技術在大顯身手。

像《 雲遊長城 》小程序,它能實現超 10 億面片的寫實數字場景,就藉助了遊戲的拍攝建模技術。

以往想復刻現實,需要美術一筆一劃去做。比如復刻一個青銅器,反射率多少、光澤度多少,得靠美術去感受,調整。

別的不說,就復刻長城這工作量,你讓一百個美術從山頂洞人開始幹,都幹不完。

這不就是遊戲技術促進數字文保了麼。

還有 CATCH 獵人星座計劃。

傳統衛星天文觀測很依賴人工控制,但因為盲區、地面和衛星的物理距離等因素,當有天文現象發生時,等到我們去控制觀測,已經耽誤了好幾分鐘。

要知道一些天文現象持續時間很短,像伽馬射線暴一般只有 0.01 秒到 1000 秒,人家可不等你。

不過,現在靠著遊戲 AI 技術,讓衛星自動捕捉,互相配合監測,速度快還不容易有死角,抓拍剛剛的。

這不就是遊戲技術助力科學探索了麼。

說實在的,把完善、成熟的遊戲技術利用到無障礙領域或者社會其他行業,這種事情確實值得提倡。

畢竟在查資料之前,我們這些科技媒體的編輯也不知道:

助力無障礙的振動反饋技術,促進數字文保的建模技術、輔助觀測天文現象的 AI 技術,居然都來自於遊戲。。。

如果,我們能讓更多人關注到,遊戲技術原來有更多脫離遊戲之外的使用場景,那麼以後,遊戲科技助力社會的例子自然會越來越多。

這怎麼看,都是一件好事吧。

撰文:刺蝟編輯:莽山烙鐵頭 & 面線封面: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感謝接受採訪的盲人朋友

《 科技有光,觸見世界 》微紀錄片

振動觸覺反饋技術在無障礙領域應用白皮書 – 場景篇

騰訊文化:從遊戲的 200 多種振動效果,他們開始一場 「 無障礙 」 共創

機器之心 Pro :「 不務正業 」的騰訊遊戲,正在幫助科學家們「 上天下地 」

( 廣告 )

相關文章

蘋果被「吊打」了,它自己說的。

蘋果被「吊打」了,它自己說的。

說實話,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的各式報告,差評君可都看過不少。 理論上啊,這些公司常常會自吹自擂,行業排名第五的企業呢,多半會說自己是業界 Top...

iOS 14定了,這些新功能太實用啦

iOS 14定了,這些新功能太實用啦

今天凌晨,蘋果在官網發佈了…… 哼哼,以為機哥想說 iPhone 12?想得美~ 蘋果正式官宣今年 WWDC(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也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