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做沙漏,竟然要師傅盯著時間去手動灌沙子! | 有趣的製造

在前不久的《傷腦筋…克萊因瓶這種玻璃瓶,是怎麼吹製出來的?| 有趣的製造》中被小可愛「皮蛋solo粥

cue 了一下沙漏的製作。

猛地想起貌似 4、5 年前就有人提問過,然後在我的 to do list 上翻到了 17 年 10 月這篇文章《美味誘人的蒲燒鰻魚,原來有工廠的流水線串燒!| 有趣的製造》裡的留言…真是對不住,沒有下定決心,也已將你遺忘…腦海中彷彿響起了「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的旋律…😂(是我們多年的老朋友中文老哥)

沙漏做起來並不難,就是有一個很反直覺的製作流程。不同的沙漏做起來也不同,今天來一起看咯~

中間通透孔


製作沙漏的原材料就直接進貨的玻璃直管,裁切後在轉輪上被轉動著加熱,再往兩頭拉伸,做出中間窄窄的通道。這個拉頸的步驟我們在《水銀體溫計,是怎麼做出來的?| 有趣的製造》也介紹過的。

放另一個圖,我們能看這個拉伸更清楚些。這個玻璃直管的長相不一樣,是由於不同工廠的工序有差異,不影響我們理解整個製造過程,繼續往下看~

非常考驗師傅的手藝了,我還搜到好多生手的製作視訊,如果中間的窄部燒過頭了,通透孔就會粘合住,還得拿籤子給捅開來…

大肚量沙漏

因為沙漏的造型差異也比較大, 我們一個個介紹過來。如果是普通大肚量這種,就是燒熔了玻璃以後,師傅邊用嘴給玻璃吹著氣鼓脹它,邊在模具中轉繞做大做強…

還有一種鑽石型的異型沙漏,不規則的表面就沒法轉繞貼合了,直接放在模具中吹著氣貼合。

這種在模具中已經把底也做平整了,燒熔斷掉兩端還連接著的玻璃管也很方便。

直筒大肚量

我們之前寫《驚呆了…化學實驗課常用的試管,竟然是打了空氣燒成的圓底!| 有趣的製造》時,是直接給底部加熱去封底。

繼續加熱,讓底部閉合並平整。

不過直筒型的大肚量收底不太容易,因為沙漏的直徑比較大,如果直接揪斷有可能玻璃液不足夠去封底。所以現在燒熔了再往中間捅,是給底部供給足夠的熔融玻璃液。這之後揪斷就也能自然封住了。

然後再送去壓平整底。

一端做完底部後,該到關鍵的裝砂環節啦~

一端做完底部後,該到關鍵的裝砂環節啦~

灌沙操作


我原以為計時沙漏的時間要想統一,比如都是 3 分鐘,那製作的關鍵是保證所有沙漏的通透孔尺寸一致,這樣漏下來的沙量才會一致!果然是我想太多了…看完前面做通透孔,工廠都要手工操作就知道這根本沒辦法標準化了…我們也可以理解成,每一個沙漏的通透孔大小不一,那裝沙量和漏沙量也有了差別。

所以關鍵的灌沙環節,其實是靠師傅的手感大概灌一些,裝完了沙子去計量時間。如果沒到 3 分鐘沙子就漏完了,那再裝點。如果時間超過了,就倒出來點…就這麼來來回回的測試個三五遍,時間如果都能踩點了,就算測試合格。🤔我感覺,找到了餐廳等位沙漏並不準確的原因…

裝好了沙子後,把沙子都倒向一側,封上另一端的底部,就搞定了~

批量封底

問題來了,我們去文具店買的小沙漏,價格這麼便宜,這不應該是手工做吧…答案是小沙漏真有量產機器,原因是小沙漏的直徑足夠小,底部燒熔了再一拔絲,它自己就縮合粘住了~

等等!Cast 還有話說...

等等!Cast 還有話說…

我前一陣在集市溜達,還看到下圖這種沙漏裡裝磁粉的。金屬底座裡也有磁,漏下來的磁粉挨的近,就會有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可這就要貴一倍,也忒…😑 好看是要付出代價的。

校對:Cast + 江小喪

截圖:陽哥

文中 Gif 擷取自 YouTube 博主 ThinkGeek 的 《Magnetic Hourglass from ThinkGeek》和 i Sand Timer 的 《sealing the glass bulbs of the hourglass》、《Drill the neck hole of hourglass》、《Hand Blown Glass Sand Timer》、《Making diamond hourglass sand timer》以及Amorfire Dubussy 的 《[工匠達人][玻璃沙漏](1)CH029-1800140124》和 《[工匠達人][玻璃沙漏](2)CH029-180014012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