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特斯拉股票還不如炒幣!大佬都覺得新能源不行了?

最近,差評被這 2022 年科技富豪虧損圖刷屏了。

在去年一年的時間裡,這 7 位億萬富翁,淨資產總和損失超過了 5000 億美元。

雖然富豪們的錢袋子,還輪不到和差評君這等平民來操心。

但從能從側面看出,今年科技圈兒寒氣,確實是挺足的。

而其中虧損最多的冤大頭,還是要數世界科技圈第一網紅 —— 馬斯克。

其中特斯拉跌跌不休的股價,便是老馬資產縮水最主要的原因。

這麼說吧,從去年年底 1.3 萬億美元的峰值至今,特斯拉的市值只剩下了差不多一個零頭,約 3800 億美元左右。

特斯拉,也成功成了今年做空機構最賺錢的股票。

之前,大夥們都覺得電動車是未來、特斯拉又是世界電動車車企裡的龍頭,紛紛預測股價得飛上天,和太陽肩並肩。

但因為股價的暴跌,原本歐美不少鐵血「 特孝子 」和電動車支持者們,信仰卻逐漸崩塌了。

去年還是「 特斯拉的市值被低估了十倍!」,現在卻直接開噴:買特斯拉股票還不如炒幣,反正最後都是血虧。

甚至還發出了「 電動車真的是未來嗎 」的疑問。。。

而今天呢,差評君便準備藉著特斯拉,和大夥們聊聊電動車市場的那些事兒。

首先單單在這個月,特斯拉的股價就暴跌了 40% 左右,創下了有史以來股價表現最糟糕的一個月。

這鍋,大家普遍覺得馬斯克和Twitter的那些離譜事兒,得背。

諾貝獎經濟學家得主克魯格曼,就在不久前寫了篇文章。

說特斯拉的股票和比特幣一個樣,漲漲跌跌,讓人很不安心。

還說之前大家覺得特斯拉好,大都是因為馬斯克酷酷的個人魅力,但經過Twitter的大肆裁員、動不動就封禁和解封一些知名人物等等騷操作後。。。

馬斯克喜怒無常的一面,開始讓人擔憂這傢伙會不會整出其他么蛾子。

這位愛放嘴炮的經濟學家,在文章裡還繼續補刀。

說以馬斯克現在的精神狀態,別說經營公司了,喂個貓可能都成問題。

而除了對馬斯克個人的批評之外,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引發了不少人的反思。

因為大夥們發現,除了一枝獨秀的比亞迪之外。特斯拉和蔚小理為代表的新能源新勢力,股價在今年都跌跌不休。

其中特斯拉不僅沒有完成今年的銷量目標,公佈出來的春節停產時間,也長於往年。

蔚來,也下調了第四季度的交付預期。。。

所以會不會,是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都出了些問題呢?

知名「 特吹 」摩根史坦利,就在第一時間發了報告帶頭反思。

除了世界經濟的不景氣,油價回落,電動車需求不及預期,但車企的產能已經跟上,庫存出現了積壓等問題之外。

「 電池,真的是交通工具脫碳的唯一解決方案嗎?」

「 目前的電車市場,是不是過熱了?」

「 像豐田這種押注多種新能源的策略,會不會更加穩妥呢?」

這些靈魂發問,也出現在了報告上。雖然沒有給出合適的解答,但可以看出摩根史丹利著實是跌麻了。

畢竟在去年底,他們預估特斯拉的目標市值,會是現在的十倍。。。

包括前面提到的諾獎得主克魯格曼,也從整個商業模式的角度反思電動車市場。

因為他覺得在電動車行業身上,暫時還沒看到網路外部性。

通俗點講,那就是大夥們用蘋果、用微軟的產品,是因為大家都在用,這些產品所形成的生態網路讓你離不開。

而電動車,雖然有著節能減排這個大利好,但終究就是個交通工具罷了,不應該有科技網際網路公司那麼高的市值。

這麼一講,差評君瞬間就明白特斯拉和蔚來要造手機的用意了。

但咱們話又說回來了,這是不是說明賈老闆的「 生態化反 」著實有點東西,只是生不逢時呢?( 誤 )

另外,特斯拉、蔚小理等股價的下跌,銷量預期的下調,卻也讓差評君想起了一個名叫「 腳踏車泡沫 」的玩意兒。

從某些方面來看,和現在的新能源車市場一比較,還真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因為大概在 1885 年前後的英國,腳踏車在結構設計和橡膠輪胎的應用上,就出現過一次技術革新。

腳踏車也從下面這一副大小輪的樣子,進化成了今天大家熟悉那個模樣。

技術進步帶來了的性能和舒適度提升,腳踏車的需求也立馬暴漲。一大批的工廠和資本也紛紛加入,宣佈要入局造車!

「 馬車除了馬臭味和聽個響,還有什麼?」

「 搞不懂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有人喜歡坐傳統馬車? 」

那時候要是有網際網路,大夥們討論的多半就是這些內容,當年英國 15% 的新增專利,都和腳踏車相關。

一場腳踏車取代馬車的革命,似乎即將爆發。

腳踏車相關公司數量和市值▼

腳踏車相關公司數量和市值

資本市場便更加瘋狂,和目前電車的情況類似,在 1895 年前後,腳踏車的股票指數暴漲 200% 以上。

甭管你的是什麼樣的,只要和輪胎、軸承這類的沾上邊,估值直接就狂飆。

大夥們也都覺得腳踏車就是未來,它們的股票買到就是賺到。

腳踏車股指▼

腳踏車股指

而這一場「 腳踏車革命 」甚至還驚動了大洋彼岸的美國。

「 人家英國在馬車製造上那麼年積累,咱們一時半會兒是趕不上了,想要彎道超車,只能靠腳踏車了!」

當時的美國加州,為了扶植腳踏車產業,甚至還立法要修一條營利性的腳踏車高速公路。

只要花個 15 美分的過路費,就能在這條路上騎個來回。

最後的結局,大夥們也都知道了

最後的結局,大夥們也都知道了。

「 腳踏車革命 」只是曇花一現,超過 50% 以上的腳踏車企業沒活過 1900 年。

不少高位入場的股民,也因為腳踏車泡沫的破裂血本無歸。

在新一波汽車浪潮之下,美國的那條腳踏車車道也在幾年後被拆除,被改造成了公路。

而這一場腳踏車的狂歡從開始到破滅,歷時 10 年左右。

所以彼時彼刻,是不是有些恰如此時此刻了?

但之所以講這個故事,並不是為了諷刺現在新能源現狀,暗示發展電車沒意義。

因為腳踏車泡沫的故事,在背後有了反轉。

因為腳踏車泡沫的故事,在背後有了反轉

在泡沫破裂之後,像 raleigh 等真正有實力有技術的腳踏車企業活到了現在。

那些和腳踏車相關的技術,也瘋狂外溢,相關技術在汽車、建築、飛機等領域繼續發光發熱。

像是曾藉著發明第一條腳踏車輪胎的鄧祿普,後來成了家喻戶曉的汽車輪胎品牌,助力了汽車浪潮。

之後它們還藉著早期的造腳踏車輪胎積累下的技術,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現代高爾夫球和網球,就連世上第一張乳膠床墊,也是它們搞出來的。

所以退一萬步,電車即便不是未來,電車相關的科技樹也並不會消失。

說不定,下個未來就正孕育其中。

況且目前即便有些泡泡在,電車依舊是最成熟的低碳方案之一。

並且咱們縱觀歷史,新能源這玩意兒,其實經常會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

十多年前的光伏危機,就是個典型的案例。產了一堆,需求卻沒漲起來,產能出現了嚴重過剩。

而十年後的今天,光伏的需求已經漲了十多倍。。。

咱再回到類似的新能源車行業,對這種新興產業來說,政府補貼、市場預期都在變化中,再加上上中上游的鋰礦、電池、整車廠等等也可能是剛入局的愣頭青。。。

出現步調不一致,導致產能緊缺或過剩的情況在所難免。

所以,雖說因為特斯拉股價的暴跌,歐美一些分析師開始看衰電車。

差評君還是建議保持謹慎地樂觀。

差評君還是建議保持謹慎地樂觀

當然,即便一些分析師或者投行,針對電動車的言論,有點漲的時候猛吹,跌的時候誰都上前踩一腳的味道。

但是差評君覺得這些討論還是挺有價值的。

畢竟在新能源大火的大環境下,一些反面的聲音也被掩蓋,換換口味聽聽不一樣的聲音,也有利於更加理性地了解現狀。

但毫無疑問的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過去借著電車之名,躺著就能市值翻倍的日子已經過去。

畢竟,想要活下去,咱還是得靠實力說話不是?

撰文:江江 編輯:面線 封面:萱萱

內容來源:

即刻,@王子建

華爾街見聞,電動車狂潮與腳踏車泡沫,大摩:在保證供應鏈方面,特斯拉遙遙領先對手好多年

威廉奎恩,《 繁榮與蕭條 》

Esatland,新能源有多卷

摩根士丹利研報

相關文章

福布斯:2022 區塊鏈 50 強榜單

福布斯:2022 區塊鏈 50 強榜單

區塊鏈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了!自 2019 年首次發佈區塊鏈 50 強以來,福布斯年度榜單上的十億美元級公司 (按銷售額或市值計算至少是十億美...

微軟Google臉書三巨頭,慘、慘、慘

微軟Google臉書三巨頭,慘、慘、慘

科技巨頭們的財報,一個雷爆得比一個大。 ———— 文|Juny 編輯|VickyXiao 矽谷「地震」了。 這個地震,不止指的是昨天上午以聖...

建設 Web3,現在最需要 Web2 的移民?

建設 Web3,現在最需要 Web2 的移民?

Web3 處在「大規模應用」爆發的前夜 從國際局勢,到新冠疫情,過去三年「新常態」的衝擊,讓外部環境充斥著不確定性,也令這個時代的人們處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