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 medium
作者:Clive Thompson
機器之心編譯
編輯:張倩
為了元宇宙,Facebook 連公司名都改了。但在科技新聞撰稿人 Clive Thompson、Oculus 前 CTO John Carmack 等人看來,真正的元宇宙應該是《我的世界》所呈現的樣子,科技公司在打造元宇宙的過程中可能有些東西需要借鑑這款遊戲。本文是 Clive Thompson 的一些觀點。

元宇宙到底應該長什麼樣?
前段時間,我們在一個視訊中看到了祖克柏的願景:故事開始時,小扎走進了他的元宇宙公寓,然後挑了一身黑衣服,去和同事開虛擬會議。

在這個虛擬會議室裡,他們可以打撲克、觀賞 3D 街頭藝術。


在 AR 元宇宙裡,他們的辦公螢幕還可以懸在半空中。

這和之前的一些 AR/VR demo 似乎大同小異。
也就是說,在他們創造的元宇宙裡,環境整潔得令人窒息,就像是企業用橡皮泥捏出的想象中的世界。說得再直白一點:「這看起來就像垃圾」。這個評價是前麻省理工學院媒體中心主任 Ethan Zuckerman 給出的,他 27 年前就創建過一個元宇宙。在他的元宇宙裡,一個超級英雄秘密基地俯瞰著一個幾乎完全靜止的天堂島。這裡也有名為海浪的運動,但樹葉卻一動不動。儘管 Facebook 可能花了很多錢使其看起來更加生動,但實際效果卻並非如此。

Ethan Zuckerman 2021 年 10 月 29 日文章《Hey, Facebook, I Made a Metaverse 27 Years Ago》節選。文章連結:https://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21/10/facebook-metaverse-was-always-terrible/620546/
大型科技公司急切地想要推出一個元宇宙。他們不斷地承諾元宇宙已經近在眼前,即將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些科技巨頭都想要掌握先發優勢,提前挖好護城河,以便將來贏者通吃。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註定要構建這種沉悶的、商場式的商品。
事實上,一個蓬勃發展的元宇宙早就已經有了。它的功能高到令人難以置信,數百萬人每天花幾個小時沉浸其中。在這個元宇宙中,人們建立了無數的自定義世界,創造了許許多多賺錢模式和六位數的職業生涯。然而,這和祖克柏所演示的世界完全不同。它就是——《我的世界》。
對《我的世界》的成功元素進行解析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它向你展示了大型科技巨頭幾乎肯定會犯錯的所有方式。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我的世界》成為了如此成功的元宇宙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去中心化:《我的世界》的元宇宙不在任何人手裡
Facebook 想要創建元宇宙,但《我的世界》的殺手級應用是:你不用登入任何一個地方。
在《我的世界》裡,任何人都可以創建一個自己的世界。比如你可以在你的筆記本上創建一個多角色世界,然後邀請你本地 wifi 上的任何人加入。當然,你也可以花點錢租個伺服器,和遠方的朋友一起玩。這個伺服器可以是專用的,也可以是開放的,這都取決於你。或者你也可以訪問大型開放的伺服器,上面有成千上萬的玩家在玩迷你遊戲,比如《Hypixel》。
重點是,Mojang 公司(《我的世界》的創造者,現在屬於微軟)的設計師並沒有試圖去創造一個每個人都必須去的封閉社區,而是允許大家去創造自己的世界。
有了《我的世界》,你創造的是「一個」元宇宙,而不是「那個」元宇宙(you make a metaverse, not the metaverse)。
這就是「這些」世界運轉良好的原因。如果某個元宇宙是你的,那麼你就是規則制定者。你可以允許開放式活動,可以建立自己的產權體系,還可以禁止或鼓勵惡意行為(所以說《我的世界》是一個有效的自我訓練和自我管理工具。)如果你不喜歡某個世界,換一個就是了。
如果大型科技公司能創造出真正的去中心化元宇宙,那也是極好的。但我對此表示懷疑:他們正在尋找新的壟斷形式,他們要建的是一個 Honeypots(蜜罐)系統(好比是情報收集系統)。
二、《我的世界》沉浸感極強,但用的技術卻很簡單
最近,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關於元宇宙的炒作。這些炒作基本都在暗示,只有當你在 VR、AR 中,頭上綁著一個小玩意,才能真正沉浸於數字現實。但正如《我的世界》所展示的,這都是無稽之談。
我不想過度貶低 AR、VR,它們都是很酷的媒體形式,而且將來會越來越便宜、輕便、舒適。但重點是,《我的世界》只用老舊的電腦螢幕就能實現令人驚歎、愉悅的沉浸式元宇宙體驗。
《我的世界》征服了這個星球,因為它不需要任何昂貴的新硬體。不僅如此,它還可以在質量一般的舊電腦上運行。我最近在一臺運行 Ubuntu 的 2010 版 Thinkpad 上安裝了《我的世界》。運行結果好到出人意料,你甚至還能登入繁忙的多玩家世界。
更棒的是,Mojang 保留了舊版的《我的世界》。你可以在任何時候打開一個你想玩的版本,比如 2013 版的;還可以回去看看你和你的朋友多年前創建的某個世界。《我的世界》元宇宙不會崩潰,因為他們用的技術是向後兼容的。
三、《我的世界》需要你有創意
「需要創意」這個點聽上去沒有什麼特別,但凡接觸過《我的世界》的人都能看出來。但難得的是,在《我的世界》裡,創意並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必須有的,沒有創意根本玩不了。
在「生存」模式中,蓋房子、造武器、種莊稼都是基本操作,需要你弄清楚如何重組身邊的材料。整個遊戲有一個 logic-wiring 系統,該系統使其圖靈完備。人們在這個遊戲中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從自家房子的模型到功能齊全的俄羅斯方塊,再到禁書圖書館以及數不清的朋友聚會區域。
這和大部分企業所要創建的「元宇宙」截然不同。對於他們來說,創造行為(允許參與者製作自己的東西)是一個次要問題:有它很好,但實現起來困難重重,因為公司主要關注的是如何從他們的使用者身上撈錢。
目前來看,Facebook(Meta)似乎確實在為使用者開發創造工具,至於結果如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我比較好奇的是,當使用者在 Facebook 的元宇宙中創造出「FUCK FACEBOOK」結構時,這家公司將作何反應。Mojang 不能阻止我在《我的世界》裡創造出「MOJANG SUCKS」,因為我的世界是由我自己運行的。)
到目前為止,Mojang 還沒有在《我的世界》中進行大量的微交易(如「點選這裡購買此升級道具!」),因為他們不需要這麼做。就像普通的資本家一樣,他們只是向你收取一個合理的價格:讓你花 27 美元購買遊戲。Mojang 在第一天就開始盈利,所以他們可以專注於製作出色的遊戲,而不是免費把遊戲提供給你,然後時不時地從你身上摳錢。
四、《我的世界》是開放的,可破解的
《我的世界》真的很容易被黑,而且還不止一個層面!比如說,如果你擅長平面設計,你就可以給你的角色製作皮膚;你可以使用遊戲內建的手稿語言來創建自定義設備;或者,如果你懂一點程式設計,你還可以在遊戲中創建全新的對象,或者改變遊戲玩法。
這種可破解性是《我的世界》持續火爆的原因之一:玩家不斷地給《我的世界》賦予活力,並創造出可玩的新東西。有人還開發出皮膚編輯器等新工具來降低其他玩家創新的門檻。從中可以看出,Mojang 願意賦予玩家更多控制權,這也是人們如此喜愛這款遊戲的部分原因。
五、《我的世界》是有 bug 的
雖然在玩家中很受歡迎,但《我的世界》其實並沒有那麼流暢,甚至還老出錯。比如伺服器上玩家很多時,你可能會遭遇延遲。當安裝一個新的模組時,你可能會經歷混亂和各種 bug。
最近,我兒子在一個錯誤版本的《我的世界》上嘗試了一個新的伺服器世界,它犯了一些奇怪的編碼錯誤,比如給對象 1 提供對象 2 的屬性,結果雞就被渲染成了海豚(還在乾涸的地面上跳來跳去),骷髏敵人被渲染成了樹。
這裡想說的是,由於修改、創建自己的世界過於容易,這個世界破壞起來也很容易。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數玩家並沒有對此表示不滿。他們知道,這是為創造性和自主權所付出的代價。如果你處在一個完全由自己控制的世界裡,你可以把它搞砸。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但如果你真的搞砸了,你隨時都可以從頭開始,或者退回到之前保存的版本。
一個真正的元宇宙——一個你想在其中沉浸數小時、數天甚至數年的世界——本就是混亂的,而不是祖克柏所演示的那樣紋絲不亂。
六、《我的世界》有自身存在的明確理由
人們之所以會去玩《我的世界》,是因為大家知道,這是一款遊戲。它是為一個特定的目標而設計的,這個目標就是給你創造一個用方塊搭出東西的環境,從而讓你在這個環境中生存或進行樂高式的創作。
由於《我的世界》是一款遊戲,人們在打開它的時候就有明確的目的:就是玩兒。點進來之後,他們發現這款遊戲足夠開放,你可以用它做各種事情:和朋友一起玩,創建自己的運動和比賽,創造很棒的機器,在 YouTube 上錄製動畫系列等等。但如果沒有「遊戲」這個設定,人們從一開始就不會聚集在這裡(《魔獸世界》等多人線上遊戲也有類似的情況)。
相比之下,那些科技公司想要打造的開放式「社交」元宇宙聽起來是那麼空洞。Facebook 可以創建他們的世界,但大家沒有理由去用它。如果「Mata」只是用來和朋友閒逛,沒有人會需要這個東西。
線上 3D 空間要想蓬勃發展,就必須有存在的理由。
《我的世界》催生了大量的經濟活動
這些年,人們藉助《我的世界》及其文化賺了不少錢。有人建了伺服器世界,吸引人們花錢去裡面逛逛。有些才華橫溢的創作者在 YouTube 等平臺上積累了很多粉絲,通過教授技能實現流量變現。還有些人在圍繞《我的世界》建立起來的各種遊戲形式中成為精英玩家(這些遊戲不是 Mojang 發明的)。你喜歡 NFT(非同質化代幣)嗎?已經有人在想辦法將其移植到《我的世界》伺服器上了。
關鍵是:科技巨頭和投資者們所預測的這些事情真的會出現在他們那用消毒劑殺死的、魚眼一樣的元宇宙裡嗎?
但《我的世界》顯然已經做到了。
一些技術人員明白這一點。Facebook 的 Oculus 顧問 John Carmack 最近表示,「《我的世界》和《堡壘之夜》比 Facebook 所構建的——或者坦率地說,可能構建的——任何東西都更接近元宇宙。除非我們足夠走運。」

《John Carmack: 「Minecraft and Fortnite are closer to the metaverse than anything Facebook has built」》節選。原文連結:https://gameworldobserver.com/2021/09/24/john-carmack-skeptical-about-facebooks-metaverse-ambitions-unlike-fortnite-and-minecraft
如果你真的想創建一個蓬勃發展的元宇宙,就不要重複造輪子了,學學《我的世界》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原文連結:https://clivethompson.medium.com/the-metaverse-is-already-here-its-minecraft-99c89ed8ba2
與AI俱進,化時光為翎:「AI中國」機器之心2021年度評選暨特別策劃
機器之心正式啟動「AI中國」2021年度評選暨「與AI俱進,化時光為翎」特別策劃,包括2021年度評選、年度內容專題、年度報告和AI科技年會四項內容。
我們希望藉此與AI公司並肩,與創新產業同行,評選出企業榜、解決方案榜、 生態榜、行業事件榜和專業品牌榜,並與機器之心讀者分享他們的技術突破與實踐中的精彩行業故事。最終評選結果將在AI科技年會現場發佈。
歡迎各企業機構掃碼報名或了解更多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