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棗君注:前段時間寫過一篇關於通訊與chatGPT的(作為通訊人,我們應該如何看待ChatGPT?)。今天再發一篇,是站在個人角度的思考。
█chatGPT到底意味著什麼
近幾十年來,人類一直都在討論人工智慧。影視作品中大量的人工智慧角色,承載了人類對這個神秘概念的想象。
很可惜,在影視作品中的人工智慧,多半都是反派。要麼想著控制人類(例如《我,機器人》),要麼想著消滅人類(例如《終結者》)。所謂的人工智慧三大定律,基本沒什麼鳥用。
這些影視作品反映了人類面對AI的糾結心態——一方面想要利用人家,另一方面又怕hold不住,被人家反殺。
人工智慧,表面上是一個科學問題,但實際上是倫理和哲學問題。
當它具備自我意識之後,就不再僅僅是一個工具,而是一個數字生命體。
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它?如何與它共處?該賦予它怎樣的權利?如何防範它的威脅?太多的問題,極為複雜,極為尖銳,充滿矛盾和爭議,很難得出結論。
以前,我們覺得人工智慧不會發展得那麼快,所以,問題可以慢慢摸索。現在看來,人工智慧的演進速度遠遠超過預期,問題變得非常緊迫。
我個人始終認為,這個世界沒有靈魂存在,每個生命的自我意識,一定是大腦算力達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僅代表個人觀點,謝絕辯論。)
地球誕生了40多億年,自然生命才進化到現在這個程度。數字主體實現自我意識,速度會非常快。現在就有專家表示,未來3-5年,人工智慧就會產生自我意識。
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負面影響,並不一定是通過掌握武器系統完成。我們不可能輕易將核彈這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交給人工智慧。即便是小型的武裝機器人,也不敢輕易AI化。
人工智慧對社會的影響,將優先從生活、經濟和政治的方向發生。
我個人認為,在早期階段(即將到來的階段),人工智慧的影響在於:
一、對大量人類工作崗位的取代,引發失業及反AI浪潮;
二、人工智慧介入人類的資訊空間,它創造的內容與人類創造的內容混合,影響人類的認知和判斷。
三、反過來,人工智慧如果完全放開學習源(以整個網際網路為學習源),自身也會被錯誤資訊所「汙染」,會學壞。
我們一個個來看。
第一個問題,就業衝擊。這是目前最現實的問題。
ChatGPT所表現出來的人工智慧水平,已經證明它可以完成很多初級的工作,例如新聞編輯、公文寫作、線上客服、初級程式設計師等。
現在已經有很多企業,通過開放接口,將chatGPT的能力與自己的業務結合。也有很多公司,自己搞演算法,研究人工智慧在自身行業領域的落地。
企業這麼迫切地擁抱人工智慧,並不是只為蹭熱點、拉股價,而是長遠利益驅動。和元宇宙不同,人工智慧的實用性價值是毫無疑問的。這個賽道必然正確,越早參加,越容易構建競爭優勢。
企業主採用人工智慧,完全符合經濟規律。企業主是不會關心失業率的,他們的眼裡最重要的是效率、成本、利潤。
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部分國家,處於長期和平階段,基本解決溫飽,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工資水平也不斷提升。
站在企業的角度,廉價勞動力越來越少(人口老齡化、負增長),招聘員工既需要大量的工資和社保成本,還存在風險(工傷、意外、自殺、洩密、臥底、勞務糾紛) 。如果能用人工智慧(價格足夠便宜,且能夠完成工作),肯定會優先使用人工智慧。
如何解決人工智慧帶來的失業率問題,主要是政府考慮的問題。
前段時間,看到有一個檔案,也不知真假。說是在工程項目裡,要儘可能多用人力,少用機械。這顯然是本末倒置了。國企也許可以這麼做,但真正的市場經濟是不允許的。
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人類的生存壓力會變得更大,內捲會更加嚴重,競爭會更殘酷。
低端重複性的工作,尤其是資訊系統的資料錄入、收集、整理、分析的工作(一些辦公室用電腦的工作),會最先被人工智慧取代。機器人、機械臂、無人機、無人車等技術跟進之後,人工智慧與物理操作設備結合,應用範圍將會進一步擴大。
現在的數字化轉型是將傳統產業數字化。數字化之後,就是智慧化(無人化)。
我個人覺得,有幾類崗位相對不容易被AI取代。
一是複雜環境下的複雜體力勞動,例如一些特殊工種,雖然辛苦,但需要應變能力,AI不夠靈活可靠。未來,這些工作是「人操作,AI配合」。
二是定製化服務類職位。低端客服可以用AI,但高端定製,還是需要人。作為人類客戶,更希望和人進行溝通,而不是和AI。一些方案定製、產品定製、物業服務、管家服務,還是會由人類完成。
三是具有獨特創造性、創新性的藝術工作者。AI雖然能夠繪畫、寫詩、作曲,但我依然認為,人類的想象力是獨特的。在藝術創造上,人類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AI終歸是學習和吸收,在文化傳承上,人的作用不可替代。
說到這裡,作為一個自媒體內容創作者,我也要再多說幾句。
目前chatGPT寫作的文章,不管是邏輯表述上還是內容準確度上,都非常厲害,我覺得壓力很大。
AI進行正規化文字寫作非常厲害,且具備了一定的原創力。我們所處的社會,到處都是八股文,也就是那種正兒八經說廢話的文章,很適合用chatGPT來寫。很多形式上的材料,例如方案裡的概述、背景、意義等,都是正確的廢話,適合AI來寫。反正也沒人認真看,即使看了,內容也不會錯,湊字數就行。
站在我個人的角度,如果讓我和chatGPT競爭,我認為我的優勢會是:
1、文風表述上更接近人話,通俗易懂,官腔更少,更像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
2、原創性更高,不是簡單的網際網路資料堆砌,也不是生搬硬套,能夠表達獨特的觀點。
3、擁有更多的想象力,更形象的舉例,更容易理解。
其實,這幾年我寫的文章之所以能被大量讀者認可,也是基於這些特色。網上的技術文章其實很多,在這麼多文章中殺出一條出路,就需要特色鮮明,緊貼讀者需求。
目前,紙質刊物和網路上,基本是官方文章為主,資訊含量極低,閱讀體驗極差。ChatGPT的出現,會擠壓這些文章作者的生存空間。
接下來,我再說說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這兩個是比較偏社會和哲學的問題。
人類社會是基於資訊構建的。每天,我們都在創造資訊,也在接收資訊。
在AI出現之前,人類資訊系統其實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在網際網路上,有大量的垃圾資訊,也有很多錯誤資訊。大家都知道,現在網際網路最大的問題,不是搜不到資訊,而是搜到的資訊太雜太亂,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在海量垃圾資訊中,找到有價值的資訊。
ChatGPT的出現,對傳統搜尋引擎帶來了極大挑戰。傳統搜尋引擎會反饋給你大量的資訊,未經任何篩選。它們還會給你發垃圾廣告。ChatGPT就會對資訊進行過濾、整理和組織,告訴你一個質量明顯更高的答案。
那麼問題來了,chatGPT的答案一定是準確的嗎?如何保證它的源沒有問題?
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都是觀點性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ChatGPT如何回答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如果它表達了主觀觀點,是否會影響使用者的意見,影響輿論?公共政策制定以及領導人選舉,AI是否會產生干擾?
AI非公共獨立,背後都是有公司建設和維護的,會不會像Twitter和臉書一樣,也影響公平公正?
公眾總是盲目的,容易盲從跟隨。AI的能力強大,甚至可能被神化。人們過於依賴AI,就會被AI所控制。
反過來看,AI其實就是一個孩子。它是基於我們給它的東西,學習成長起來的。
ChatGPT模型雖然很強,但學習源資料是經過篩選和鑑別的,儘可能不被汙染。OpenAI也聘請了大量的肯亞廉價人類勞動力,進行人工「教育」。
很多人說,chatGPT目前只能基於2021年之前的資料和資訊進行回答,如果它能基於網際網路最新的資料資訊,那就更強大。雖然如此,但更大的問題在於,網際網路這個大染缸,什麼極端言論都有,真假資訊難辨,還有大量色情和暴力,我們怎麼才能保證,AI不會學壞?AI提供的資訊答案,如何保持很高的準確率?
盡信書,不如無書。對於AI,我們也可以說,盡信AI,不如無AI。
在社會層面,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因為害怕AI帶來的威脅,就反對AI的發展。當下,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先想辦法掌握這個工具,搶佔技術的制高點。尤其是我們國家,應該避免AI變成像晶片一樣,將來又別人掐脖子。
另一方面,我們在應用AI時,還需謹慎,不斷完善法律、討論倫理,給AI劃定明確的活動範圍。
在個人層面,正視AI的崛起,努力思考自身崗位所面臨的威脅,想辦法學習或轉型,才是王道。正如那句名言:當老虎追來的時候,你也許跑不過老虎,但一定要跑得過你身邊的人。
好了,以上就是我本人對chatGPT以及AI的一些看法。個人觀點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歡迎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