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正規化胡時偉:To B 大模型的意義,就是讓「好戰略」落地為「強執行」

大模型應該幫助「人性」和「科學性」在一個組織裡有效地協作,讓二者共同閃耀。

作者 | 宛辰編輯| 靖宇

ChatGPT 的橫空出世,引爆了全世界科技圈。隨著其變成街頭巷尾人人可以說幾句的熱點,大模型這件事在商業領域也激發出出一個關鍵問題:它有什麼用?我的企業該怎麼用?

第四正規化聯合創始人胡時偉記得,2022 年第四正規化 SHIFT 峰會上,三十多位企業董事長本質上是在討論一件事——到底怎麼去破「數字化轉型結果不理想」這個尷尬的局面。

一家 AI 公司的峰會上,企業家們來聽的是技術,但思考的其實都是商業中最樸素的問題,這才是商業領域最真實的樣子。胡時偉說,技術的使命就是去解決真問題,「就像今年,大家都在說大模型多厲害,客戶聽到就會脫口而出——既然要花錢,那這東西到底對我的生存和擴張有多大用?」而這,恰恰就是那個真問題。

胡時偉向極客公園表示,作為一家定位在利用 AI 等技術幫助客戶做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在略顯狂熱的大模型市場裡,他們有著不同的思考——他選擇把核心關注放在「大模型究竟會對企業帶來什麼樣的積極變化。」

大模型如果只能帶來一些文生文,文生圖這樣的「短鏈條」的生產力工具,很顯然還不是其最大的價值。如何在企業經營管理的「長鏈條」裡發揮作用,可能是今天最值得關注的趨勢。

胡時偉恰恰覺得,大模型這次正規化革命帶來的最大突破,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巨大提速的可能性,甚至是企業的「科學性」得到迅速提升的空間。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面向產業的發展趨勢,圍繞企業的北極星指標,從企業的「戰略」與「策略」,再到「執行」與「評價體系」的這四個關鍵步驟,全面進行深刻轉變的過程,而轉變的目標則是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由量變形成質變,率先成為「下一代企業」。

胡時偉說:「過去,在錨定戰略後,我們使用 AI 幫企業解決了策略問題,譬如該執行什麼任務,哪種方式執行任務更好。但策略,卻一直受限於『執行效率』,甚至在很多企業內部根本得不到有效執行。」

而大模型的橫空出世,恰恰是解決四要素中「執行」問題的關鍵。就在上週,第四正規化曝光了大模型產品「式說」,並提出 AIGS(AI Gerenated Software)的技術思路,著重去解決企業戰略通過數字化來被高效執行的問題。「它甚至會給企業執行端帶來從『月級』到『天級』的質變。」胡時偉指出。

同時,用 AI 重構企業軟體,開啟了龐大的企業軟體市場的一個新變化。

01

用 AIGS 解放「沉默資料」,提升「思維鏈」

在胡時偉看來,大量正在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在戰略明確後,執行的艱難很大程度上還是來自於「資料的使用效率」問題。

很現實的是,今天大量企業能夠有效用到的資料不到其整體的 5%。原因很簡單,在企業內部,員工與企業的溝通有三條路徑:第一是接受培訓,第二是人與人溝通,第三是使用系統。但在過去,絕大多數企業中,第三條系統路徑佔比不到 5%,這是因為員工之間的業務溝通,以及員工與客戶之間的對話,幾乎都發生在非結構化(資料結構不規則或不完整)與非系統化場景中。

「一個趨勢是,當下越是數字化轉型做得優秀的企業,員工與系統對話的比重越高。」胡時偉指出,在金融、零售、交通出行、居住平臺等行業中,一些數字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員工通過系統路徑進行工作的比重已經超過 50%。

「我們過去經常說,不能只看交易資料、結果資料,要看過程資料。因為真正優質的資料由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過程產生,而不是『表單』或 PPT。而過去的軟體,約等於表單。」

對於這類過程資料,過去甲方企業只能逼迫優秀員工在 CRM 裡填「怎麼把客戶做好」。再讓表現不好的員工也上 CRM 把同樣的事給做了。但這裡面一直以來的核心困境是,越優秀的一線員工越沒時間用 CRM。

「人到底怎麼做業務和人怎麼用軟體,是兩件事情」。能力強的員工和能力弱的員工,用不同的方式完成工作,都只是把結果填進了軟體。換句話說,以前即便有 AI 策略模型,但從執行角度來看,很多員工即便堅決不做,企業也沒有任何辦法。

此外,一家企業 IT 或資訊化部門通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我給你提需求好幾個月了,你怎麼還沒做?」

胡時偉說,企業內部開發成本太高,優秀的 PM、架構師很少,所以許多甲方企業只把有限的資源放在最頂層的策略上開發重點系統,其他低價值的部分則交給企業軟體供應商。

「但軟體廠商實則很多時候不能滿足需求,這導致甲方企業很不滿,所以又開始自己招人天天加班做。」從而進入惡性循環,讓前進步幅變慢。

所以,如何去推動員工主動在系統上「執行」,如何讓優秀的員工去帶動差一點的員工提升業務能力,如何能把企業大部分策略的執行(而非只有高價值策略)搬到系統上,是一個擺在數字化轉型企業面前的共同難題。

「以前諮詢公司去找優秀的人訪談,然後生成標準行為手冊,讓落後的人學著做。那個標準行為手冊是什麼?就是思維鏈。」

胡時偉認為,AIGS的終極目標,某種意義上,便是找到「人類優秀思維鏈路」在計算機世界的最佳呈現形式:

優秀員工向 AIGS(可能是一個對話方塊的形式)不斷做出反饋,把解決問題的正確邏輯賦予系統。後者再為表現不佳的員工做引導,甚至「問出錯誤問題,系統都會糾正他提問的方式」。

這說明,對話方塊已經從優秀員工那裡知道解決一個問題通常的邏輯是什麼。「作為一個人,你接到複雜工作,會在大腦裡推理出一步步要執行的子任務,按步驟去執行;而換成 AIGS,面對同一個工作,如果它『見』了足夠多的人(累積資料),就能把這個套路總結出來,形成思維鏈。」

思維鏈裝集裝箱

軟體最終服務於企業和組織的效率管理。在思維鏈的幫助下,AIGS 意味著一種越過填表單、越過界面設計的可能性。從「人適配軟體」,到每一個員工對應一個思維鏈的教練。

它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在一個組織內放大了科學性,但又做到了符合人性,這種對員工有意義的真「夥伴」,會讓員工更願意在系統上幹活,並把所有的業務過程都留在系統上。

胡時偉說,企業的大模型系統一旦投入應用,會始終處於自我迭代狀態:大量主動且有效的資料反饋會實時沉澱在系統內,相當於把非結構化資料納入企業整體的數字化治理體系,這中間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95%未被採集的資料,一定會在大量行業知識與內部反饋閉環基礎上,讓企業的數字化過程像飛輪一樣真正轉動起來。」

02

「改變溝通」的背後,是「AI BP」的新生產力

在第四正規化聯合創始人胡時偉看來,AIGS 在第一階段的呈現形式,是一個「對話方塊」,這個對話方塊,不是用來聊天的框,而是以對話的形態完成各種工作的框,也就是企業 AI 助手 Copilot(副駕駛)。

而在「對話方塊」背後,不僅意味著互動形態的變化,也意味著員工溝通方式的徹底改變。

利用 AIGS 規劃企業內部資訊系統的邏輯,首先便是通過「對話方塊」改造或新建員工與系統的溝通環節,提升資訊與策略的傳遞效率。這相當於在所有企業級軟體系統裡,給每個員工配備一個 BP(業務合作伙伴),幫助員工去調用傳統軟體內建的一個個功能/資料。工作時,「AI 業務夥伴」通過與員工之間的對話,聽從員工指揮,帶來數量級的執行效率提升。

但站在更高處,這些「AI BP」實際通過與策略的數字化連接,同樣在服務於企業戰略。很顯然,正是因為大模型的能力突破,才能讓企業為每個員工身邊分配一個強力的「AI BP」(AI 業務夥伴)的角色,既幫助員工提升效率解決問題,又能做到與公司戰略和執行標準高度一致。

這種原本是成熟大公司才有的「奢侈的組織架構」,可以變成給更多企業提高效率的重要生產力。而員工和組織得到這種加持後,將極大提升組織的效能。

胡時偉感到興奮的是,多年來,第四正規化一直在做軟體裡的 AI 決策模型,而現在大模型的正規化革命和 AIGS 技術思路的出現,恰恰補足了策略的執行能力。優秀的 AIGS 能力與優秀的 AI 決策能力必須結合,並嚴格遵從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方向,企業就更能夠達成戰略目標。

「對應於企業裡的管理者和員工,決策 AI就是管理者角色的數字化,而生成式 AI則是員工角色的數字化。」

那麼企業軟體領域,將會因為 AIGS 出現,以及溝通方式的根本性改變,產生什麼樣的連鎖反應?

胡時偉認為,在當下階段,AIGS 是要改變企業內員工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方式,而不是改變員工去完成任務的方式,後者需藉助行業軟體服務商在各自領域內沉澱多年的功能與流程性優勢。

因此,第四正規化 AIGS 與行業企業軟體之間的關係,是共生與互助,而非排斥。

在第四正規化的大模型發佈會上,創始人戴文淵提到,AIGS 的想法源於一個很多人都比較直觀的認知——國內 B 端軟體都有著目標導向的功能,但往往在體驗上乏善可陳。

在他看來,如果你要實現一個功能,要通過滑鼠點系統菜單三下才能完成,體驗就不如 Chat(對話形式)。而如果能給軟體安上生成式 AI 的心臟——你說「我要報銷」,把票拍給系統,它問:「跟誰吃飯了?」,你答:「張三」,它說:「我接收了」。結束。這種體驗顯然要比現在的報銷系統強太多。

不論是內部 OA、ERP、CRM、BI,還是外部業務管理系統,可以被改造的軟體不勝列舉。譬如餐飲門店想查看當天某個 SKU 的銷量情況;工廠車間主任想知道流水線有沒有違規操作——過去,他們要手動找到界面,點選這個,拉取那個。但現在,只需要在對話方塊中提問:工廠在過去一天有沒有違規操作?

在第四正規化發佈會現場,一家航空製造企業用語音提問,「幫我找類似的零件」,「給出這兩個零件的裝配方案」,這樣的自然語言,就能在 CAD 系統的龐大工程中,找到所有與之類似的三維數模零件,給出多種數模組裝方案。

該企業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解釋,他們最核心的知識資產就是「三維數模」。只要三維數模存在,哪怕發生災害導致廠房消失或者員工解散,三個月內也可以重建起來。「AIGS 的一小步,對我們工業設計軟體來說,已經是邁出了一大步」,相關負責人表示。

三維數模查詢與組裝

胡時偉認為,AIGS這樣的技術思路和新正規化,也一定會增強企業軟體供應商的競爭力。

「我們未來會跟企業軟體合作伙伴一起做。以前很多軟體企業做 CRM、供應鏈、BI 系統,跟我們的關係相對間接。但今天在 AIGS 領域,企業找人做系統,也有我們的生意。」

換句話說,在以前,傳統軟體供應商與第四正規化是「人力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的區別;那麼在當下的大模型時代,大家都會變成算力密集型企業。

03

從 AI 的正規化革命,到組織的正規化革命

當 AIGC 成為全球熱點的時候,更聚焦在打通企業數字化戰略與執行這件事的 AIGS 理念,是大模型進入 2B 領域的一個重要思想切口。

換一個更宏大的視角看,人類的商業組織其實一直是運用科技工具,不斷進行「正規化」進化,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到數字化時代。當年企業管理的軟體的出現,對於企業組織和管理思想就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今天大模型技術的突破,將意味著軟體的靈活性、能力會進一步增強。並且,它可以更加普世地把這種能力傳遞給更多的商業組織。

如果說微軟在全球正在率先將大模型滲透到個人辦公領域,那麼第四正規化就是利用大模型滲透到企業軟體的效率領域。過去,企業軟體作為抽象的最佳實踐的載體,抽象意味著死板與固化。現在依託大模型,則有機會創造一個體驗優秀、界面極簡、自我迭代的軟體工作流,甚至是創造出「AI BP」這樣的重要生產力進入組織,幫助企業的戰略得到最有效的執行。

AIGS 的技術思路,通過大模型去生成高段位的思維鏈,加強員工與系統的協同,加強業務之間的有效性,從過去的策略模型輻射影響中層——變為能夠輻射影響上至戰略層(CEO 要做的),下至執行層和評價體系,這是一次組織管理的新正規化探索。

其最大的意義可能在於,開啟了一個對商業組織「永恆難題」的新解題思路——組織本身需要科學性,但是這個組織裡其實又不能把「人」完全拿掉的,一個完全只有科學性的組織,同樣沒有生命力。

而未來大模型支撐的這種全新的軟體互動和協作機制,核心是人性和科學性在一個組織裡怎麼有效地協作,讓二者共同閃耀。這可能就是戰略和執行,穩健和創新、優秀員工與合格員工、超預期與有底線等等問題,用一種依託於數字化和 AI構建的新管理思想。

這個思路下,一個組織的科學性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加靈活、更加貼合業務地被增強。那麼基於此,可能會有更高效能的商業組織批量出現。顯然,AI 的正規化革命正在帶來企業軟體的正規化革命,而最終,可能會是組織的正規化革命。

「歸根結底,中國 To B 行業,無論走向什麼樣的增長模式、商業模式,本質上必須要面向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面向組織價值的創造。AIGS 可以帶來數量級上的資料獲取效率與執行效率提升,算力要素和資料要素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協同機會。而在企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強烈意願下,To B 軟體的生態鏈的各個企業,或許也將迎來一次值得關注的歷史性變革。」

*頭圖來源:第四正規化

相關文章

英偉達又「拔」了一下 AI 的上限

英偉達又「拔」了一下 AI 的上限

AI 繼續加速,解鎖了哪些新場景? 作者 | 宛辰編輯| 鄭玄 今年的 GTC,老黃又放了一堆「核彈」。 9 月 20 日晚上 11 點,英...

從R15到R17,一文看懂5G的技術創新

從R15到R17,一文看懂5G的技術創新

2022年6月初,通訊標準組織3GPP第96次全會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如期召開。 在本次會議上,備受矚目的3GPP R17標準被正式宣佈凍結。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