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爭相入局,衛星通訊領域將迎來怎樣的發展?

近年來,全球衛星通訊產業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

與衛星通訊相關的新技術和新應用不斷出現,成為了媒體報道的熱點,也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尤其是剛剛過去的2022年,華為和蘋果公司分別發佈了搭載衛星通訊技術的手機,更是讓行業內外一片沸騰。人們紛紛猜測:我們是不是已經全面邁入了衛星網際網路時代?衛星通訊的崛起,究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今天這篇文章,就讓小棗君給大家做一個全面的解讀。

█衛星通訊的發展歷程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發射成功,標誌著人類正式開啟了航天時代。

「斯普特尼克1號」帶有濃重的冷戰背景。在那一特殊時期,超級大國發射人造衛星,基本都是用於軍事目的。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衛星的民用價值逐漸被髮掘出來。越來越多的商業衛星被送上太空,用於地面遙感、氣象觀測、廣播通訊等目的。

我們國家的第一顆衛星,就是大名鼎鼎的「東方紅1號」。這顆衛星發射於1970年4月24日。它在太空中發出的東方紅樂曲,是無數中國人難以磨滅的回憶。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國際商業衛星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高潮。通過衛星進行電視信號轉播和通訊報文轉發,已經成為了主流趨勢。

當時,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提出了一個偉大的構想:通過77顆衛星組成的近地星群,建設一個覆蓋全球的衛星電話網路,讓使用者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打電話。

沒錯,這個構想,就是著名的銥星計劃

銥星衛星(複製品)

銥星衛星(複製品)

銥星計劃是人類商業衛星發展第一階段的標誌。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和商業模式,這個計劃最終破產失敗,留下一地雞毛。

進入21世紀後,又有公司捲土重來。這次,他們提出了更理性的發展目標,明確將自己定位為地面通訊系統的補充(而不是像銥星計劃一樣,想要替代基站),專門為海上、偏遠地區等地方的使用者提供網路服務。

這一定位轉變,標誌著商業衛星開發進入了第二階段。

這個階段的代表性企業,是2007年創立的O3b Networks公司。他們通過與電信運營商合作,為島嶼或船舶提供寬頻衛星通訊服務,獲得了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階段的發展過程中,衛星通訊的功能定位也發生了變化。它不再僅僅服務於語音通話和電視信號轉播,而是面向一個更加龐大的市場,那就是——衛星網際網路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2007年左右,正是3G和智慧手機全面爆發的時期。移動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影響了衛星通訊,也讓衛星逐步服務於網際網路的廣域覆蓋與接入。

2015年,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基於自己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正式提出了星鏈(Starlink)項目。項目計劃發射4425顆低軌衛星(後來增加到4.2萬顆),為全球範圍內的客戶,提供高速寬頻網際網路服務。

搭載星鏈衛星的獵鷹9號火箭正在發射

搭載星鏈衛星的獵鷹9號火箭正在發射

星鏈項目的推出,震驚了全世界,也推動衛星通訊進入了第三個階段,也就是低軌寬頻衛星網際網路時代

所謂低軌衛星,就是工作在距離地面500-2000公里低地球軌道的衛星。雖然它的覆蓋範圍不如高軌道和中軌道衛星,但可以通過增加數量,彌補覆蓋,提供更大的容量、更低的時延、更高的網路速率。

除了低軌之外,第三階段還有一個重要的技術趨勢,那就是高通量通訊衛星(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HTS)的崛起。

高通量衛星採用了更高的通訊頻段(例如Ku波段、Ka波段)、更先進的衛星平臺、更多的轉發器、更強的天線技術,實現了比傳統衛星(低通量,1-2Gbps以內)更強大的通訊頻寬能力,可以帶給使用者更好的網路體驗。

總而言之,正是因為低軌衛星和高通量衛星的技術飛躍,才奠定了如今全球衛星通訊產業高速發展的局面。

█衛星通訊的應用價值

人類之所以要發展衛星通訊,是因為它確實擁有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

衛星身處太空,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它利用了有限的空間資源,能夠輕鬆實現廣域信號覆蓋。

眾所周知,經過數百年的建設和發展,人類已經在地球上建立了較為發達的地面通訊網路(光纖、微波、行動通訊),覆蓋了大量的人口。但是,這些網路主要集中在居民生活區域。

我們通常所說的網路覆蓋率很高,主要是指人口覆蓋率,而非國土覆蓋率。以我國為例,我們的網路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能夠實現99%的人口覆蓋率。但國土覆蓋率呢,僅僅只有30%左右。

換言之,在廣袤的地球表面,大量的深山、森林、沙漠、草原、戈壁等地區,是沒有手機信號的,更不會有光纖。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衛星通訊,彌補傳統地面通訊系統的不足,實現對這些偏遠地區的覆蓋。

衛星通訊,擁有極強的覆蓋能力

衛星通訊,擁有極強的覆蓋能力

衛星通訊可以為資源勘探、森林防火、搶險救災、探險旅遊、野生動物保護等應用場景提供有力支持,既能方便業務開展,也能保障生命安全。

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居民,衛星通訊提供了快速且廉價的網際網路接入,幫助提振當地經濟,消滅數字鴻溝。

這些年來,基於衛星通訊的物聯網應用(例如資產管理、地質災害監測等),也有不錯的發展,市場潛力巨大。

除了陸地之外,衛星通訊還有兩個重要應用領域,就是船用通訊和機載通訊(飛機通訊)。這些領域的網際網路連接需求也是非常龐大的,擁有大量高價值客戶,投資回報極高。

█衛星通訊的行業前景

正是因為衛星通訊具有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巨大的商業價值,才吸引了眾多企業加入其中。

除了前面所說的星鏈之外,國外還有不少企業發起了商業衛星網際網路的項目。例如韓國三星的太空網際網路項目,亞馬遜的Kuiper項目,Telesat的Telesat LEO項目等。

2022年,華為、蘋果等主流手機廠商加速擁抱衛星通訊領域,意味著屬於「智慧手機+衛星通訊」的新興賽道已鋪就。隨後,高通和銥星瞄準手機直連衛星市場,將衛星通訊應用到安卓手機。這一技術將於今年下半年上市,預計比iPhone提供更多功能。

行業普遍認為,2023年到2024年,衛星通訊或將成為旗艦手機的標配

在國內,我們也在積極進行衛星網際網路的產業和技術佈局。

2016年,國內發佈了《航天白皮書》。其中明確提出:將提升衛星系統水平和基礎產品能力,構建形成衛星遙感、衛星通訊廣播、衛星導航定位三大系統,建設天地一體化資訊網路,基本建成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形成連續穩定的業務服務能力,促進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

此外,白皮書還提出:「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航天科研生產等航天活動,大力發展商業航天。」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將衛星網際網路和5G、工業網際網路等一起,列入資訊基礎設施,明確了建設衛星網際網路的重大戰略意義。

國內大家比較熟悉的衛星通訊相關企業,是星網集團、中國衛通等國企。但事實上,參與商業航天的民營企業,也同樣值得關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就是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空道宇」)。

(以下簡稱「時空道宇」)

時空道宇是一家年輕的企業,成立於2018年,正在建設全球首個低軌未來出行星座,目前已有9顆星在軌,並將於2025年完成一期72顆衛星的發射部署。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他們在衛星製造和衛星應用領域,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在衛星製造領域,時空道宇通過自主研發的多種量級通用衛星平臺,以及低成本、高可靠的衛星及供應鏈產品,實現從衛星研製到衛星量產AIT的一站式在軌交付。

在衛星應用領域,他們通過未來出行星座及自有地面系統,結合北斗三號系統、天通一號衛星行動通訊系統,能夠提供全球中低速衛星通訊服務、星基高精定位服務、衛星遙感AI服務。

如今,時空道宇已經形成了以上海研究總院為核心,南京和西安研發中心為支撐的研發體系,建立了廣州、青島兩大業務運營總部,設立了北京商務中心,並擁有一座衛星超級工廠(位於浙江台州)。

時空道宇的衛星超級工廠

這是國內唯一一家實現商業閉環的民營商業航天獨角獸公司,已經建立了涵蓋衛星研發、製造、測控、應用的全產業鏈業務體系,正在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航天資訊與通訊基礎設施和應用方案提供商。

2022年6月,時空道宇一箭九星成功入軌,翻開中國商業航天新篇章。

作為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時空道宇通過建設全球首個低軌未來出行星座,同時充分利用北斗三號系統、天通一號衛星行動通訊系統,提供衛星應用資料服務。他們已將航天科技與新能源汽車進行融合,通過自有的星座和地面系統,為汽車提供星基高精定位服務,賦能智慧出行。

在消費電子領域,吉利於2021年正式進軍手機領域,時空道宇作為旗下公司,可以推測出其必將承擔手機端衛星應用服務,助力吉利打造車機與手機融合的未來出行生態,這樣看來,這家公司商業前景廣闊。

█最後的話

人類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時空道宇CEO王洋認為,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想要成功,技術與應用場景缺一不可。市場化的機制,對民營商業航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實現技術創新,同時要讓航天技術服務於人類的生產、生活,推動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

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見證了衛星技術的蓬勃發展,也見證了它對人類社會發展所創造的價值。如今,這一技術已經進入了新的演進階段,它的商業落地不斷加速,市場潛力也在不斷爆發。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把握住衛星技術的發展機遇,構建空天一體的立體數字網路,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我們看好包括時空道宇在內的航天科技企業的發展前景。他們在衛星領域的創新和積累,已經成果初現。未來,他們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大的驚喜。

相關文章

AI 加碼,超光學進入狂飆時代

AI 加碼,超光學進入狂飆時代

內容一覽:近年來,為了突破傳統光學研究的侷限性,光學與物理學交叉領域的一個新興技術超光學出現,並且展現出巨大的市場前景。在這門技術高速發展的...

AIoT+工業4.0,究竟會發生什麼?

AIoT+工業4.0,究竟會發生什麼?

近年來,隨著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人們越發能夠感受到,數字智慧時代正在加速向我們走來。 以5G、雲端運算、邊緣運算、大資料、人工智慧...

變局之下,是誰還持續扎進晶片大圈?

變局之下,是誰還持續扎進晶片大圈?

晶片已逐漸滲透於各行各業,手機、家電、汽車等也不例外。近年來,面臨全球晶片困局,vivo、OPPO、吉利等很多企業紛紛揚言要自研晶片,今年,...

關於半導體儲存的最強入門科普

關於半導體儲存的最強入門科普

上週,我給大家仔細介紹了HDD硬碟、軟盤和光碟的發展史(連結)。 大家應該都注意到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遠遠不止上面三種儲存介質。 我...

從R15到R17,一文看懂5G的技術創新

從R15到R17,一文看懂5G的技術創新

2022年6月初,通訊標準組織3GPP第96次全會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如期召開。 在本次會議上,備受矚目的3GPP R17標準被正式宣佈凍結。這...

5nm製程,傳聯想首次自研晶片已成功流片

5nm製程,傳聯想首次自研晶片已成功流片

近日,有訊息稱,聯想旗下全資子公司鼎道智芯半導體有限公司研發的5nm晶片已流片成功,接下來將會進行相關功能性測試,不久之後將進入規模量產階段...

有人已經在用AI畫色圖了…

有人已經在用AI畫色圖了…

01. 最近,一些畫師是真的有點急了。 倒不是因為參加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美術比賽沒得獎而無能狂怒。 是因為第一名,根本就不是個人。 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