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AI畫的圖越色,有人就越害怕

按照如今的趨勢,將2022年稱為「AI繪畫元年」也毫不為過。

即使是毫無繪畫基礎的「手殘黨」,在今天也能借助相關工具,輸入幾個文字創作出一幅風格鮮明的畫作。

出處:ins博主@ai_art_community

有時候,其水平之高,讓人意外,讓人驚喜,甚至會產生「人類表達情感與想法的門檻再一次被降低」的想法。

但與AI技術一往無前的迅猛進化相比,人們對其的觀點卻難以達成一致,在一次次的激烈討論之後,反倒陷入愈發混沌的狀態之中——

有人歡迎,有人拒絕;有人暢想美好未來,有人預言可怕災難……

出處:ins博主@distanthorizons.ai

01

實現色圖自由,靠AI繪畫?

記得就在幾個月前,AI還因為畫不好色圖被人類嘲笑,有網友因此信誓旦旦地斷言:

「我就知道有些東西是無法被代替的!」

「我就知道有些東西是無法被代替的!」

殊不知,轉眼之間,風雲突變——居然已經有人靠著AI,逐漸實現了色圖自由。

可能很多朋友已經看過類似畫風的作品,它們的筆觸、構圖、技巧都挑不出太大毛病,同時兼具強烈的色色感和些許藝術感,讓人聯想到歷史上那些價值不菲,廣受歡迎的歐洲油畫。

但過分誇張的胸臀比例,和極其暴露的服飾,也表明這些畫作,顯然不是什麼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藝術品,而更像是取悅LSP的色圖。

這些作品來自Twitter一位博主,他的工具不是常見的畫筆,而是今年八月剛推出的「Stable Diffusion」和「Waifu-Diffusion」等AI繪圖工具。

其實,自從AI畫圖火了之後,許多人就開始幻想著通過它們來實現自己的「美好幻想」。

在經過一批批LSP前赴後繼地實驗和各種AI畫圖工具的自身快速進化之後,後者如今輸出的作品,無論是角色的五官還是身材,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細節刻畫,讓人懷疑是出自現實世界的哪位經驗豐富的畫師之手。

當然,AI創作的作品並非完美,最致命的缺陷,在於它們似乎無法畫出一雙正常的人手。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無論是長度、數量和擺放位置都十分怪異或違和。

那就乾脆讓AI把角色的手畫在身後
那就乾脆讓AI把角色的手畫在身後

那就乾脆讓AI把角色的手畫在身後

有時候,通過一些關鍵詞創作出來的畫作,甚至還會讓人感到不適。

但從初期的一塌糊塗變成如今的有模有樣,我們可以窺見AI在群眾的迫切需求的推動下,展現出來的長足進步和驚人潛力。

在這樣一種難以阻擋趨勢面前,也就不奇怪那麼多人開始感到一絲絲緊張與恐慌。

02

02

人類又要輸了?

幾年前,在佳士得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幅粗糙的肖像畫,拍出了約合300萬的天價,這個價格甚至可以和一些藝術大師的畫作不相上下。

嗯,就是這幅

嗯,就是這幅

但它的作者其實不是人,正是AI。

一個通過人工智慧創造出來的作品,價格卻媲美大師,多麼不可思議。但當時並沒有人太當回事,因為人們覺得AI繪畫實在太遙遠太荒唐。

假如不標註,你能看出來嗎?

假如不標註,你能看出來嗎?

然而自從進入2022年,很多人的態度都發生了改變。

技術的快速進步,使得AI繪畫被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接觸,哪怕連畫筆都沒拿過,只需要把腦海中的畫面用一句話表達出來,儘可能細節化,然後點選滑鼠,幾秒之後,你就能「畫」出一幅充滿大師韻味的作品。

輸入關鍵詞:「一個人坐在辦公室隔間裡,用鍵盤打字,壓力重重的樣子 – 文藝復興繪畫風格」即可得

AI繪畫開始成為熱門話題,掀起一場場腥風血雨,它所引發的爭議甚至從網路蔓延到現實生活中——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舉辦的一場藝術比賽中,一位名叫傑森·艾倫的參賽者提交了一幅用AI繪畫APP創作的《太空歌劇院》,並獲得了一等獎。

太空歌劇院

《太空歌劇院》

一時間輿論炸鍋,眾多參賽者和網友紛紛指責他作弊。

「藝術已經死了。」獲獎後的採訪中,面對洶湧的爭議,這位遊戲工作室老闆硬氣地回應,「AI贏了,人類輸了。」

無獨有偶,今年的戛納短片電影節評審團獎,也頒給了由AI人工智慧生成的作品《THE CROW》(烏鴉)。

與AI下棋相比,AI繪畫似乎給人們帶來更深一層的衝擊感。它不僅開始「染指」人類引以為傲的審美,並且,對一些現實世界中的職業也造成了實質的威脅。

比如遊戲製圖、影視美術、工業設計等領域,不管是想象力還是效率,AI都有著遠超人類的潛力。

於是在網際網路上,關於「 AI繪畫是否會讓畫師失業?」「遊戲美術正在被AI‘殺死’嗎?」的討論層出不窮……

當人們反應過來時,才發現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行業、公司秉持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利用AI來縮短項目週期,減少開發成本。

AI繪畫似乎正搖旗吶喊,向人們宣告著一個時代的全新來臨,以及一些事物的黯然退場。

03

03

AI繪畫,想說愛你卻不容易!

當然,我們看到有很多畫師正帶著積極的心態去接觸和利用這種新技術。

原SIE日本工作室映像製作人Ryo Sogabe原本不會作畫,但他利用AI生成的圖片配上臺詞,排列成了一部逼格頗高的科幻漫畫。

但正如新技術的出現,往往也意味著各種亂象。AI繪畫狂飆突進的同時,已經給人們帶來了一系列倫理問題的衝擊。

前段時間,一位韓國的畫師在直播平臺上記錄自己繪畫的全過程,原本是善意的分享,但中途卻被別有用心的觀眾將尚未完成的半成稿截圖,並交由AI補充細節。

使用AI創作的作品

使用AI創作的作品

後者將作品發表在網路,僅標註「AI作圖」卻完全沒有提及原來的那位畫師。

當原作者辛辛苦苦地畫完圖,卻發現有一張相似構圖的作品已經被髮表,且自己還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指責利用AI作圖偽裝成繪圖,實在荒唐……

原作者作品成圖

原作者作品成圖

一直以來,AI繪畫所帶來的「版權」問題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就像AlphaGo通過反覆學習海量棋譜,才掌握了圍棋這個智力遊戲的奧義。AI繪畫工具也需要依靠海量的現有作品進行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水平。

很快,無論是什麼風格AI都能手到擒來
很快,無論是什麼風格AI都能手到擒來

很快,無論是什麼風格AI都能手到擒來

當人們輸入原作者或相關的關鍵詞生成一幅足以以假亂真的畫作時,這幅畫的真正作者到底是誰?是原作者、使用者,是AI寫程式碼的程式設計師,還是AI的所屬的機構?

當耗費了無數心血的作品被AI精準地學習和模仿,藝術家又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呢?

各種各樣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各種各樣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各種各樣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因此,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提出抗議,宣佈禁止AI學習自己的作品。

日本的AI繪畫軟體「mimic」上線後,一批漫畫家集體聲討,要求開發者禁止讓AI模仿自己。

柏林兩位藝術家搭建了一個名為「我正在被用來訓練嗎」(Have I Being Trained)的網站,藝術家可以檢索自己的作品是否進入了AI訓練資料庫。

除了一時難以釐清的版權問題,對於那些習慣了握住畫筆,而不是敲著鍵盤的創作者而言,AI所衝擊的,還有自己一直以來的信念和堅持。

大火的AI繪畫平臺DALL·E2的作品

大火的AI繪畫平臺DALL·E2的作品

基於運行邏輯和海量的素材庫,AI的每一次創作,對它而言都是完美的。在條件允許時,它總能畫出好看,漂亮,精緻,震撼的作品。

而對於一些人來說,只有自己在一次一次的練習、試錯之後親手畫出來的東西,才能真實地反應出內心的熱愛,脆弱,或痛苦,即使它並不完美,難逃差錯。

當聽到「速寫之神」意外去世的訊息,有讀者這樣感慨:「首頁一面是金政基老師去世的訊息,一面是各種 AI 繪畫的新進展和教程。恍惚間有一種時代落幕的錯覺。」

劇集《快樂星球》中,人類小孩丁凱樂意外獲得了一隻畫畫用的羽毛筆,發現自己想畫什麼就能畫什麼,堪稱現代版「神筆馬良」,也順利獲得了畫畫比賽一等獎。

而後,樂樂才知道羽毛筆本質上是一個「圖片收集器」,自己並不是天賦異稟,「突然開竅」。最後,老頑童語重心長地告訴他:「世間所有東西都不是憑空來的,要學到真本事,還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啊。」

AI的腳步不會停下,正如那句「歷史的車輪呼嘯而過,是選擇跳上這輛車,還是停留在原地,都是個人的選擇。但是無論你是否參與,它都不會因為你的看法而停下來。」

而圍繞它的爭論,恐怕也將會一直持續下去。

相關文章

英偉達把P圖軟體GAN了

英偉達把P圖軟體GAN了

曉查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英偉達的最新AI工具又讓網友使用者們激動了。 「我已經等不及了!」 一位網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