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 「歌爾股份股價暴跌」 的新聞擠上了各大科技新聞榜單頭條。
作為蘋果AirPods 代工廠,歌爾股份這次股價暴跌的原因也十分耐人尋味——網上紛紛猜測,蘋果停掉了歌爾股份的 AirPods 相關訂單的生產。

說起來,這個故事之前就已經在坊間傳開了。
爆料人稱,蘋果方面發現歌爾代工的 AirPods 良率造假三年,導致丟掉了已經到手的 AirPods 的訂單,還要被罰款。
到了昨晚,歌爾股份官方就發佈了一份的風險提示性公告。
在公告裡,歌爾股份其實挺閃爍其詞的。
只是說了 「接到境外大客戶通知,暫停生產一款智慧聲學整機產品。 」
同時還表示 「 預計影響 2022 年度營業收入不超過人民幣 33 億元,約佔公司 2021 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 4.2% 」 。

儘管極力在往回找補,但依舊沒有改變大家對其看衰的勢頭,所以今天股市的反應也在意料中。
這就讓不少人想到了今年上半年, AirPods 產品質量大面積出問題,售後也不給力,後面惹出黑貓投訴官微特地為此發聲的事兒。
不過當時,不少人認為是東南亞代工 AirPods 才導致了質量滑坡。

而著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昨晚也對外公佈了自己的調查結果,他認為,歌爾股份因為生產的問題導致丟掉了 AirPods Pro 2 的訂單,目前已經被立訊全盤接下。

所以在郭明錤口中的生產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呢?是不是之前網路上傳的 「 良率造假三年 」 ?
目前網上有兩種小道訊息,第一種是說歌爾通過了一些手段進行粉飾良率,而且這個爆料人還說因為維持蘋果等海外使用者要求的良率成本太大,導致這種做法其實是所謂的行業共識。

另一種訊息透露,本來大家遵守的底線是:
擦著良率邊緣可過可不過的,統統當成良品賣;
廠商自我評估覺得小問題,不會影響性能的就硬頭皮賣。
但這次歌爾是把一些有明顯質量問題的出貨了。
當然了,眼下還沒有更詳細的官方訊息曝出,歌爾這次到底是被 「 殺雞儆猴 」 了還是「 槍打出頭鳥 」,都得讓子彈再飛一會。

說這麼多,不少差友可能還在想,歌爾是什麼?
這家 2001 年成立的聲學元件公司本來名不見經傳。
直到 2010 年,歌爾成功傍上大腿,進入蘋果供應鏈,為蘋果供應聲學元件、有線耳機等。
到了 2018 年,歌爾股份拿下蘋果 AirPods 30% 的代工份額,成為 AirPods 全球第二大代工廠。

從那年之後,歌爾股份的營業收入迎來爆發式增長, 3 年時間增長超過 2 倍,歌爾股份的股價也從 2019 年初的 6.56 元 / 股大漲到了 2021 年末的 58.43 元 / 股,上漲了 790% 。
雖然數字很好看,但搭上蘋果順風車的歌爾,自己也意識到把雞蛋全放到一個籃子風險太大。
於是他們在這兩年已經開始著力發展其他業務模組,其中最大的重心就是元宇宙—— AR / VR 設備。
2020 年,歌爾股份拿下 VR 龍頭 Meta Quests2 的獨供大單開始,到目前為止歌爾股份已是 Mate 和 Pico 等廠商 VR 的核心代工商,VR 代工市場份額高達 70% 以上,堪稱是 VR 設備領域的代工老大哥。


但站在這會兒來看,歌爾股份這次賭運氣沒有很成功。
雖然開拓了新業務,可元宇宙的發展前景還是不明朗,元宇宙的設備滲透率還很低,關鍵是市場接受度也不高。
哪怕從這批矮子裡拔將軍,看來看去也就是幾個頭部大公司。
從財報裡也能看到,歌爾在 2021 年,前 5 大客戶佔據了營業收入的 86.54%,光蘋果一家就佔到了 42.49% 。

這種大客戶依賴症也讓歌爾在今年飽受苦頭。

今年 「 蘋果砍單 1000 萬 AirPods 訂單 」 , 「 Meta VR 出貨量預計下調 40%」 兩次流言換來了歌爾兩次大跌,一次大跌 7% ,一次大跌 10% 。
而因為 META 拳頭產品 Quest 2 漲價後,三季度銷量銳減,同比下滑 52% ,結果歌爾應聲遭踵,三季度的業績報表和指引一出來,直接大跌 13% 。

雖然目前看歌爾的官方聲明,和蘋果的其他合作業務不會受影響。
可從蘋果往日面對供應鏈的強硬手段,給人傳遞的信號實在不容樂觀。
簡單來說,蘋果的風向能夠決定一個供應商的死活。
比如此次坊間傳言接手歌爾訂單的立訊精密,在從 2012 年打入果鏈,在十年左右的時間中營收翻了整整 90 倍。
這次吃掉歌爾的業務後,甚至有訊息稱立訊科技直接從歌爾濰坊工廠門口,把工人拉去自家廠房再就業了。

但另一方面,蘋果能夠讓你火箭升空,也可以讓你高臺跳水。

最著名的就是歐菲光,原本其實只有 3 成營收來自蘋果訂單,但在 2020 年被蘋果踢出供應鏈後,歐菲光市值如今已經蒸發超過 500 億。
到了今年這個頹勢依舊不見好轉, 2022 年前三季度營收 108.24 億元,同比下降 37.06% ;歸母淨利潤虧損 32.81 億元,同比下滑 8024% 。

所以,歌爾作為 「 果鏈 」 龍頭企業被蘋果抓包,天知道後面劇情會怎麼發展呢?
不過話說回來,從我們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蘋果的這種雷霆處理,當然是好事。
不然你問問今年上半年買到 AirPods 殘次品的消費者們,有地方說理嗎?
撰文:八戒編輯:面線
圖片、資料來源:
新浪微博: @ 黑貓投訴
Twitter : @ mingchikuo
同花順財經:歌爾股份
博望財經: 「 擺脫 」 蘋果單飛?歌爾股份的額 「 心酸 」 與 「 無奈 」
界面新聞:歌爾股份跌停,業績 2019 年以來首次下滑
鈦媒體:暴跌的歌爾,揭開 VR 的老底
國君電新:分析關於歌爾的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