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能源,傳統車廠選擇「自殺式」降價

活下去最重要

活下去最重要。

作者 | 周永亮編輯| 靖宇

進入 2023 年,傳統汽車廠「搞」了個大事情。

近日,一組關於「湖北史上最強購車優惠季開啟」的宣傳海報引發熱議。據了解,進入 3 月,湖北省聯合多家車企推出了政企購車補貼,「東風系」品牌為主,包括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東風雪鐵龍、東風標緻、東風風神等,補貼額度很大。

在此輪降價中,東風雪鐵龍 C6 共創版(21.19 萬元)和 C6 舒適版(22.68 萬元)的購車補貼均達到 9 萬元,前者補貼後裸車價僅需 12 萬元出頭,即便加上購置稅、保險等費用,新車落地價格在 14 萬元左右。這個價格相當於是一臺普通 A 級車的價格,按以往來講,連思域低配都買不起。

補貼一出,該地銷售量暴增 984%。誰能想到,最敢「跟」特斯拉降價的,竟然是傳統車企。

「自殘式」降價,能不能讓傳統汽車,扳回和新能源車的戰局?

01

雪鐵龍「高光時刻」

在這次史上最強購車優惠季中,有一個關鍵詞是「政企購車補貼」。「政企補貼」是指政府和企業共同補貼促銷,從披露資料看,補貼由政府和企業各承擔一半。消費者需要在湖北省內先行繳納全款購車、上牌,車企 4S 店會在後期退還補貼金額。以補貼最高的東風雪鐵龍 C6 為例,政府和車企各掏 4.5 萬元。

武漢經開區某雪鐵龍 4S 店 | 視覺中國

看到如此大的優惠幅度,有網友喊出了「去湖北搶車」的口號。但這次補貼並非針對所有車企和使用者,而是本地車企和湖北使用者。雪鐵龍的銷售人員表示,這次活動是由湖北省政府發起的促進汽車消費活動,武漢部分汽車製造商生產的部分車型可享受政府補貼和廠商補貼,但享受該補貼需在湖北省內購買車輛,並且在湖北省上牌,而且有效期至 3 月 31 日。

其實,其他省市也在推出類似補貼,以刺激當地的汽車消費,只不過幅度沒有那麼大。據了解,雖然「國補」從去年底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已有近 20 個省市公佈了 2023 年的汽車消費補貼政策,「真金白銀」支持居民汽車消費。

就在湖北推出補貼的同一天,北京市商務局宣佈,北京市 2023 年將繼續實施乘用車置換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具體來說,2023 年 3 月 1 日至 8 月 31 日期間,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出本市註冊登記在本人名下 1 年以上的乘用車,並在本市汽車銷售企業新購新能源小客車,可獲得 8000 元或 10000 元補貼。

同日,重慶市商務委發佈 2023 年新能源乘用車置換補貼及綠色智慧家電消費補貼政策,從 3 月 1 日起至 6 月 30 日,消費者置換新能源乘用車,可以獲得每輛車最高 3000 元補貼。

湖北在推出大力補貼後,效果也是立竿見影。

據武漢經開區官網訊息,3 月 1 日到 3 月 7 日,東風本田在湖北省的 25 家特約店五天共達成訂單 1469 輛,日均 294 輛,較 2 月增長 359%。在剛過去的週末(3 月 4 日、5 日),湖北省內 4S 店達成訂單 275 輛,較 2 月日均增長 186.5%。其中,神龍汽車(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日均訂單量更是增長 984%,銷量明顯增長。

同時,截止 3 月 7 日,武漢經開區兌現政策資金 5700 多萬元,近 1.6 萬名購車消費者獲益。其中,新能源汽車消費增長 217.94%,佔汽車類比重由上年的 41.44% 提高到 67.8%。

在湖北大幅補貼引發關注後,是否會引起其他省市跟隨呢?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這次活動確實具有示範作用,短期之內會輻射到周邊地區,形成對周邊的擴散效應,「這麼大的關注度,證明是有效的,其他省份很可能會進行效仿。

雖然熱度很高,但從長遠來看,還要理性對待。在大幅補貼之下,短期內雖然帶來了銷量的大幅提升,但可能也透支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因為汽車屬於大宗消費,購買新車後換車的週期非常長。據了解,國內換車週期集中在 4-6 年;同時,大幅降價必然會吸引大量的汽車資源公司、二手車公司去囤貨,在未來的兩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產生影響。

02

活著最重要

之所以湖北出臺大幅補貼政策,目的是提振汽車消費,進而穩定大宗消費。公開資訊顯示,汽車是湖北省第一大支柱產業,武漢經開區更是被稱為「中國車谷」,擁有 8 家整車企業和 13 家整車生產工廠,而湖北省則聚集了約 1400 多家零部件企業、1578 家汽車產業規模相關企業。

此前,業內預料到 2023 年汽車行業的開局會有些艱難,但沒想到這麼難。前兩個月,國內乘用車累計零售量為 267.9 萬輛,同比下降 19.8%。乘聯會解釋稱,因春節假期影響、稅收政策切換造成需求提前透支,1 月至 2 月汽車市場表現乏力。

上汽通用雪佛蘭邁銳寶 XL | 視覺中國

但一些主流車企的表現,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比如上汽通用和東風日產。資料顯示,2023 年前 2 個月,上汽通用銷量為 11 萬輛,相比去年的 19 萬輛同比下滑 44%;東風日產銷量為 10.5 萬輛,相比去年的 17 萬輛下滑了 41%。

除此之外,整個東風集團的日子也不好過。近日,東風集團股份發佈公告稱,2023 年 1-2 月累計汽車銷量 26.23 萬輛,同比下降 48.48%。公司之母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1-2 月累計汽車銷量 29.68 萬輛,同比下降 49%。

這樣的銷量降幅,對汽車廠商來說是極其危險的。

2008 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美國汽車市場也因此遭遇了寒冬,本土三大車企銷量大幅下滑,其中克萊斯勒銷量下降了 30.3%,通用下滑 22.9%,福特下滑了 20.3%。這直接導致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瀕臨破產,最後通過美國政府的大量「輸血」,「三巨頭」才得以存活下來。

在這次補貼中,最出「風頭」的是雪鐵龍。之所以雪鐵龍 C6 降幅最大,主要是為了東風標緻雪鐵龍退出中國市場做準備。

2022 年 10 月,標緻雪鐵龍的東家、Stellantis 集團執行長唐唯實(Carlos Tavares)在巴黎車展上表示,「如果我們推進現在採取的戰略,那麼我們就不需要在中國設廠」。該集團正考慮為標緻、雪鐵龍等旗下品牌在中國實施「輕資產」戰略。

如果該戰略得到實施,也就意味著 Stellantis 集團或將全面停止在中國的汽車生產計劃。2022 年 7 月,Stellantis 集團曾在終止 Jeep 品牌的在華合資公司廣汽菲克時,使用了類似的措辭。

這主要是因為過去 10 年間,神龍汽車(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的銷量一直「跌跌不休」。

在 2015 年,神龍汽車曾創下 70 萬輛的年銷量峰值。但隨後中外資方管理混亂,產品技術匯入緩慢等多重因素,神龍汽車銷量持續下滑。2015 年至 2020 年,神龍汽車銷量從 70 萬輛下滑至 5 萬輛;2018 年到 2020 年三年,神龍合計虧損高達 60 餘億元。2022 年神龍汽車累計銷量為 12.7 萬輛,同比增長 30%,但仍處於衰敗邊緣。

東風日產奇駿 | 視覺中國

東風日產奇駿 | 視覺中國

除了提振汽車消費,湖北車企大幅補貼的另一個契機,是 7 月 1 日國標第六階段的 B 排放標準會全面執行,汽車廠家也不得不盡快加大庫存清理力度。

所謂國六排放標準,是指國家第六階段機動車汙染物排放標準。為了控制車輛排氣對環境的汙染,改善空氣質量,國家相關部門也積極對汽車排放標準逐步進行改進。

國六排放標準是目前國五排放標準的基礎上升級,分為國六 a、國六 b 兩個階段,分期實施。國家規定,國六 a 階段將於 2020 年 7 月 1 日全面實施(部分地區可能會提前),而國六 b 將在 2023 年 7 月 1 日全面實施。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每次排放標準的更新,廠家都會盡量把手上的庫存儘量清掉,說到底就是全部扔給 4S 店,這也直接會帶來終端價格的暴跌。

2020 年,當國五切國六 a 時,燃油車市場曾經經歷的一段價格混亂期,很多國五車以很低的價格流入各種渠道,準新車以二手車形勢超低價甩賣,部分品牌在那波混亂中遭到很大傷害。

這次行業也在經歷類似的過程。廣汽本田部分銷售人員表示,「相比去年,一二月份的庫存壓力明顯增大,庫存係數已經快到 2 了,就是庫裡的車夠賣兩個月。」

「相比之下,之前的壓庫是比較溫和的,最近達到了中等強度。有過在月底突然把返利扣掉,隨機發一些車過來的情況,這是經銷商非常頭痛的,很多車並不是自己需要的,會在店裡放很久。車型上是全系都有,雅閣、飛度、奧德賽比較多。」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大幅降價對於品牌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而且幾乎是不可逆的。但在行業低迷和高庫存的壓力之下,部分車企和經銷渠道也顧不得那麼多了,畢竟活下去最重要。

相比短期的市場低迷,這些車企面臨的最大挑戰,可能是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被徹底「甩下」時代的列車。

*頭圖來源:大西洋月刊

相關文章

蔚小理走到了命運的「岔路口」

蔚小理走到了命運的「岔路口」

當新能源汽車的資格賽進入衝刺階段,競爭的焦點也發生了變化。 作者 | 周永亮編輯| 鄭玄 近日,隨著小鵬財報發佈,蔚小理都交出了 2022 ...

B 站最艱難的時刻過去了嗎?

B 站最艱難的時刻過去了嗎?

儘管還在虧損,但 B 站的降本已經開始收穫成效。 作者 | 鄭玄 當一個行業整體意識到必須改變時,相似的關鍵詞就會反覆出現在高管對外的分享中...

美國這次要徹底殺死華為了

美國這次要徹底殺死華為了

昨天,美國再次突然升級了對華為的制裁,並且即時生效。在這篇公告裡,美國不光把華為旗下分散在世界各地的 38 個子公司都列入制裁名單,而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