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差友們應該知道最近這一週編輯們已經可以申請在家辦公了,至於原因想必大家也都能猜的到,整個差評辦公室就像在接力玩:羊了個羊。
已經有好幾位同事,確診了。。。

杭州這個情況還算好的,根據百度搜尋指數,杭州目前的感染情況還遠遠沒到達峰值。
像世超朋友圈那些北京、廣州的朋友,基本上已經人均感染了一遍了,其他很多地區也進入了疫情感染的峰值。

就目前這個情況,大概率每個人都會感染新冠肺炎。說到這,世超就想到了「 新十條 」防疫政策公佈之前,各家保險公司賣的那個特殊險種:新冠險。
這個保險售價也不貴,普遍售價都在一百多元,然後就能投保為期一年的新冠險,只要你確診了新冠就能夠立刻理賠一筆不菲的津貼。
像這個太平洋保險趕在「 新十條 」公佈之前推出的新冠險,只要確診就能夠理賠 5000 元。

至於那些推出更早,在防疫「 二十條 」公佈之前的新冠險,理賠金額甚至高達兩萬元。
好傢伙,按照現在新冠傳播的速度,當初買了新冠險的,簡直就是撿錢啊!
不過隨著感染的人數越來越多,很多之前買過此類險種的「 幸運兒 」,在家中檢測出抗原陽性後,想要找保險公司理賠,拿到保險金,可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
世超去黑貓投訴上搜尋關鍵詞:新冠險,出來了多達 1904 條投訴。

世超翻閱了一些網友的投訴,發現主要分歧還是出在:如何向保險公司證明你得了新冠肺炎這件事上。

一般保險公司都會在這些新冠險的聲明中增加一個條款:如果想要申請理賠必須有一份二甲醫院開具的確診新冠報告。

也就是說,如果你只有一份普通的抗原陽性「 雙槓認證 」,又或者是核酸檢測的陽性報告,是沒辦法跟保險公司證明自己得了新冠的。
在黑貓投訴上就有很多保險公司用這個理由拒絕了網友的正常理賠申請。

這事目前來看,都還算合理,畢竟這玩意太容易造假了。
所以想要證明自己得了新冠肺炎,去找保險公司理賠就必須去醫院開具一份新冠確診診斷書,並且上傳核酸、抗原陽性以及醫生的診斷證明三份材料。
但問題是,現在想要去醫院開具一份診斷書多對難呢?
根據一些網友的反饋,如果想要醫生開具一份新冠診斷證明,需要根據國家衛健委最新的陽性標準來判斷,很多醫生甚至沒有資格開這種證明。
然後世超又查了下國家衛健委發佈確認的新冠陽性判定標準,其中有兩條需要特別注意:
需要檢測出新冠陽性判定的標準 CT 值<38 為陽性
需要患者的症狀和肺部的 CT 等其他綜合檢測判定

而現在醫院的核酸檢測不會標註患者的 CT 值,就算你去做了一人一管的核酸檢測,報告都只會標註「 陰性 」或者「 陽性 」。
有網友諮詢了醫院怎麼開具標註有 CT 值的核酸檢測報告,幾家醫院的回覆都是:這個 CT 值範圍是一個判斷標準,醫院並不需要在給患者的報告中顯示。
退一步講,你就算有了一份 CT 值<38 的報告,還是需要去醫院做一份肺部的 CT 報告或者血液報告。
只有兩份報告齊全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拿到醫院開具的新冠診斷書。


總之想要跟保險公司證明你確診了新冠的難度,完全不亞於去西天取經了。
並且世超查閱了大量網上的資料,幾乎所有保險公司比如:太平洋、眾安保險、國泰險、華泰……在新冠險的理賠流程上都差不多。
你以為是有的保險公司良心發現,給大家弄了個「 新冠險 」福利大放送,沒想到最後還能搞賴皮。你確診新冠了,想要申請賠償,得先去搞一份難如登天的醫院確診書。這也難怪黑貓投訴上這麼多內容都和新冠險有關。

不過隨著新冠疫情的擴散,如今各大保險公司已經統統把「 新冠險 」這種特殊的險種下架了,這和「 新十條 」防疫政策的發佈有直接的關係。
隨著防疫政策的改變,新冠在往後的日子裡也許就會像流感一樣平常。
其實新冠險作為最近兩年流行起來的商業險,存在著很多模稜兩可的理賠標準,而這些都被隱藏進了保單的細則裡。像這種需要醫院開具新冠診斷書的,還不算最過分的。

黑貓投訴上有一個華泰的疫情險出行寶投訴,如果你在出行的時候確診新冠了就能夠拿到一筆補貼。
但是想要申請理賠,還需要你證明自己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感染的,並且要證明這輛車有陽性的乘坐證明!

好傢伙,這個證明這個的難度,已經比達爾文證明人類是有猿類進化而來的還要困難了。
你買新冠險的時候,保險公司收錢爽快,但是真要理賠了,這難度無異於登天了!
當然,保險公司也不是什麼慈善機構,保險公司因為賣新冠險差點破產的案例,在台灣已經有一個前車之鑑了:
台灣的一家保險公司賣過類似的新冠險,保費 500 新臺幣(約 125 人民幣),陽了之後只需要提供簡單的核酸檢測陽性證明,就能夠獲得 10 萬新臺幣的賠償(約 2.5 萬)。

根據台灣聯合新聞網的訊息,截止到 11 月 29 日台灣內的理賠案件就超過了 336 萬件,理賠金額達到 1362 億新臺幣。
由於賠付金額都超過了保費的 30 倍,導致這家保險公司開始賣樓套現來賠償客戶。
但是要按照中國的人口基數,這些賣出去的「 新冠險 」都能靠簡單的核酸陽性證明就能拿到理賠,估計這些賣「 新冠險 」的保險公司,也要虧的連底褲都不剩了。
說到底,保險是一種商業行為,保險公司的最終目的還是賺錢。在遇到了意料之外的政策變化後,保險公司選擇用這種冗長瑣碎的流程、難如登天的證明來降低理賠人數,說實話,也是意料之中。
想要靠著買保險薅保險公司的羊毛,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是巨大的。
不過世超也呼籲各位已經購買了新冠險的差友們,在確診之後能夠收集足夠多的證據,用法律來維護自己正當的權益。
撰文:小花編輯:面線
圖片、資料來源:
黑貓投訴
濟南時報:抗原「陽了」,新冠保險拒賠!多款新冠險緊急下架,有企業稱只理賠死亡病例
半兩財經:「陽性確診險」投保人遇理賠難 徹夜排隊開診斷書還要「含CT值核酸報告」
海峽都市報:「陽性確診險」投保人遇理賠難:徹夜排隊開診斷書
知乎 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