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耗時兩年,19歲小夥自制一塊32位Risc-V處理器,可玩「貪吃蛇」

編輯:杜偉

從設計 CPU、製作原型機、最終成品到軟體程式設計,19 歲極客小夥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

RISC-V 是一個基於精簡指令集(RISC)原則的開源指令集架構(ISA),它是對應開源軟體運動的一種「開源硬體」。該項目於 2010 年始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項目貢獻者是該大學以外的志願者和行業工作者。

RISC-V 指令集的設計考慮了小型、快速、低功耗的現實情況來實做,但並沒有對特定的微架構做過度的設計。與大多數指令集相比,RISC-V 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於任何目的,允許任何人設計、製造和銷售 RISC-V 晶片和軟體。

2021 年 4 月初,一位熱衷於自制 CPU 的 19 歲極客小夥 Filip Szkandera自己設計和製造出了 32 位功能性 RISC-V CPU,並構建了與其他自制計算機不同的個人計算機「鳳梨一號(Pineapple ONE)」。從設計、調試和安裝 CPU 和所有硬體,Filip 整整花了兩年時間。Filip 還受邀在東京舉辦的 RISC-V Days Tokyo 2021 Spring 上做了演示,他也成為了該會議自 2017 年舉辦以來最年輕的演示者。

創建者 Filip Szkandera

創建者 Filip Szkandera。

整體來看,「鳳梨一號」是由 8 塊正方形列印電路板垂直堆疊組成,每塊邊側高度約為 10 釐米,外加一個 VGA 顯示接口卡。一共使用了 230 多個積體電路,大多數是 74HCT 系列邏輯晶片。示意圖如下:

32 位 RISC-V CPU 的規格如下

32 位 RISC-V CPU 的規格如下:

  • 最大時鐘速度:500kHz

  • 程序記憶體:512kB

  • 記憶體 512kB

  • 快閃記憶體 512kB

  • VGA 輸出:200×150px(黑白)

  • 2 個 8 位輸入埠

  • 2 個 8 位輸出埠

目前,「鳳梨一號」計算機支持的命令包括:HELLO、HI、PEEK

、POKE
、SYSTEM INFORMATION、CLEAR 等。

此外雖然 CPU 的運行速度僅有 500kHz,但玩個貪吃蛇遊戲還是綽綽有餘的:

Filip 在一篇部落格中介紹了他從設計 CPU、製作原型機、輸入 / 輸出埠、最終成品到軟體程式設計的技術細節(下文以第一人稱敘述)。

設計自己的 RISC-V CPU

此前,我在 Youtube 上發現了電子愛好者 Ben Eater 自制 CPU(構建著名的 8 位計算機和經典的 6502 微處理器)的相關教程,所以非常著迷,也就有了自制 CPU 的想法。然而,我覺得對於 CPU 基礎知識了解的還不夠,因此又觀看了 Google Robotics 軟體工程師 Robert Baruch 的教程視訊,他只使用了基本邏輯元件構建了 32 位 RISC-V CPU。

之後,我便開始在一個名為「Logisim-Evolution」的項目中製造自己的 RISC-V CPU。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不使用任何微控制器或 FPGA,只使用基本的分立邏輯元件。編譯器支持的最基礎 RISC-V CPU 必須包含擴展「整數(I)」且至少為 32 位。此外,我還需要安裝一個 VGA(視訊圖形陣列)輸出卡。

我花了整整 6 個月的時間在 Logisim 項目上,終於得到一個可運行的程序模擬。下一步繪製所有模組的原理圖、從 JLCPCB 網站上購買所有的 PCB(印製電路板)並重新設計。由於這是我首次購買 PCB,擔心搞砸一切,於是決定在設計過程中分模組處理,一次選購幾個,以免自己應接不暇。

Logisim-Evolution 項目中的模擬原理圖如下:

經過了兩輪設計,最後只剩下幾個模組需要處理,其中一個是直接生成器(immediate generator)。當我絞盡腦汁想將它從模擬轉化為合適的原理圖時,發現自己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完全不清楚模擬是如何運行的。幸運的是,修復起來也沒有那麼困難,於是對已經制作完成的 PCB 做了改進。

原型機

接下來,我將開源電子原型平臺 Arduino 連接到每個 PCB 的輸入端、同時監控輸出端並與預測端(prediction)做對比,從而對這些 PCB 進行測試。設置好之後,一切就可以自動運行了。每次測試都至少持續數個小時。

當我準備好將所有 PCB 整合到一塊時,模組也已經間隔地安裝在了木頭上,並使用 3D 列印墊片(spacer)來固定。接著上傳了一個測試程序並開始測試。

原型機示意圖如下:

原型機示意圖如下

Arduino 平臺僅用來調試,沒有在最終成品中使用。

儘管我單獨測試了每個 PCB,但首次嘗試還是失敗了,這不足為奇。我又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來找失敗的原因,找出了一些錯誤,如很難發現的時序問題。

輸入 / 輸出埠

我構建的 RISC-V CPU 擁有兩個 8 位輸入埠和兩個 8 位輸出埠,你可以通過 RJ50 聯結器在前板上訪問。此外,頂部模組上有一個 7 段式顯示器(7-segment display),它與一個可以通過程序訪問的暫存器相連。

至於與 VGA 顯示器的連接,我受 Ben Eater 的啟發構建了一個 VGA 卡。VGA 的輸出解析度是 200×150 像素,黑白顯示。雖然我想實現彩色顯示,但需要使用大型 V-RAM,太貴了,也就放棄了。

下板(board)將顯示儲存在 EEPROM(帶電可擦可程式設計只讀儲存器,型號 39SF010A)中的靜態圖像。我在最終成品中使用到了雙埠 SRAM(靜態隨機存取儲存器)。

我還構建了一些演示用的 I/O 模組,它們在末端都有 RJ50 聯結器。

PS/2 解碼器是買的現成的,我沒有時間自己製作。

最終成品

讓原型機運行不太容易,在大約 5 個月的時間後,我終於成功了。

我又重新設計了所有的 PCB,修復錯誤,並將這些 PCB 以塔狀結構堆疊,所以每個模組僅用針座(pinheader)相連接。重新設計 PCB 大約花了 3 個月的時間,然後對最終的 PCB 進行有序排列。

此外,我還設計並使用 Prusa i3 3D 列印機列印了一個圓柱體外殼,足以容納所有的 PCB 和 I/O 聯結器,這樣也可以將鍵盤和 VGA 顯示器直接連接到計算機。

最終成品,左:無圓柱體外殼,右:安裝圓柱體外殼。

最終成品的元件拆卸:

方框圖

方框圖:

程式設計

程式設計

最後,在經過了數百小時的設計、焊接和調試,我終於看到了成功的曙光。在好友 Jan Vykydal 的幫助下,我設置了一個兼容 RISC-V 且運行良好的編譯器,使用 C 語言編寫了一些系統軟體和 demo 程序。這個編譯器可以生成機器程式碼,我使用一個 Python 腳本來接收程式碼並 flash 入 CPU 記憶體。

我還創建了一個具有一些有用函數的庫,程式碼如下:

Pineshell

Pineshell:

利用這個庫,我創建了一個簡單的 shell 程序,這樣可以通過「與其中一個輸入埠相連的 PS/2 鍵盤」來實現與該程序的互動。我使用帶有模組的 PS/2 鍵盤將輸入信號解碼為 8 位。

大功告成!

參考連結:

https://riscv-association.jp/en/2021/04/filip-szkandera/

https://hackaday.io/project/178826-pineapple-one/detail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AVKNVrPh0&t=16s

https://spectrum.ieee.org/geek-life/hands-on/build-a-riscv-cpu-from-scratch

2021 字節跳動 Byte Camp 夏令營

  • 與李航、月影等技術大咖交流;

  • 公司承擔食宿、培訓等所有費用;

  • 35萬元獎金池。

作為字節跳動每年一度的技術品牌活動,夏令營正在面向全球公開招募120高校在校生一起做有挑戰的事!夏令營將採取「對話大咖+項目實戰」的形式,帶領營員和技術大咖面對面溝通學習,深入了解領域前沿知識,掌握關鍵能力。

公司將承擔食宿、培訓等所有費用,併為表現優異的同學提供獎學金,進行長期關注和資源支持,助力營員在專業領域做出更大突破。

報名通道將於6月10日關閉,快戳長圖掃描二維碼了解報名詳細!!

相關文章

火遍全網的DPU,到底是個啥?

火遍全網的DPU,到底是個啥?

不管你是否身處 ICT 行業,這兩年有一個詞你肯定聽說過,那就是 DPU 。 作為一個全新興起的科技概念,DPU 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