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茲:GPT 仍能「自信」地犯錯;蘋果耳機將換 USB-C 接口;庫克現身三里屯被圍觀 | 極客早知道

蘋果 CEO 庫克現身北京三里屯,近 3 年來首次來華

3 月 24 日下午,蘋果公司 CEO 蒂姆·庫克突然現身位於北京三里屯的蘋果零售店內。據悉,蒂姆·庫克此行是為了參與當晚舉辦的「Today at Apple 創想營」公益項目結營活動。視訊顯示,庫克與果粉親切合影拍照。

據悉,北京三里屯店是蘋果在中國的開的第一家零售店,開設於 2008 年。2020 年庫克曾在官微發文稱,「作為十二年前我們在中國的開的第一家零售店,Apple 三里屯一直在我們心中佔有特殊的地位,我們的團隊努力重新構想各個方面,以為社區提供更特別的體驗,供他們探索、創造和學習。」

據市場監管總局,庫克上次來中國還是在 2019 年 10 月 17 日,彼時他拜會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開資料顯示,截至 2022 年底,庫克來中國的次數至少有 20 次,第一次是在 1996 年。2012 年 3 月,庫克正式擔任 CEO 後首次訪華,其後數次來華訪問。(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ChatGPT 推出外掛功能,被視為「蘋果的 App Store」時刻

3 月 24 日訊息,OpenAI 宣佈推出外掛功能,賦予 ChatGPT 使用工具、聯網、運行計算的能力,這被視為「蘋果的 App Store」時刻。

首批開放可使用的外掛包括酒店航班預訂、外賣服務、線上購物、法律知識、專業問答、文字生成語音等。OpenAI 自己提供了兩種外掛,包括一個網路瀏覽器和一個程式碼直譯器。

OpenAI CEO Sam Altman 表示,「我們正在開始推出 ChatGPT 外掛,您可以安裝外掛來幫助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我們很高興看到開發人員創造的東西!」

OpenAI 表示,他們希望通過推出這些新產品,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數學計算和程式碼解釋工具,以便更好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未來,ChatGPT 將繼續推出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以幫助使用者更好地解決各種問題。(來源:中國證券網)

微軟高管稱 Bing 領先 Bard 6 個月,但永遠不會低估Google

3 月 24 日訊息,今天稍早些時候,微軟廣告和網路服務部門負責人 Mikhail Parakhin 在社交媒體回答了使用者提問,表達了自己對於 Google 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Bard 的看法。

Parakhin 稱,在他看來,Bard 相較微軟的 Bing「遠遠落後」,在核心機器學習演算法方面落後於最先進水平大約 6 個月。不過,他也表示,考慮到 GoogleBard 的計算資源更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果已經令人印象深刻。

同時,他也承認,在人工智慧領域,微軟是「小傢伙」,永遠不會低估 Google。目前,NewBing 已經客觀對 Google 在搜尋引擎的「統治地位」造成了威脅,但在人工智慧領域,Google 才是名副其實的先行者。(來源:鞭牛士)

小米:AI 團隊超 1200 人,在 AI 大模型方面已有積累

3 月 24 日訊息,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 2022 全年及 Q4 的業績電話會上就市場關注的 ChatGPT 佈局作出回應。他表示,小米採用多技術路線並行探索 AI 大模型的落地,ChatGPT 的成功給了小米很大信心驗證了這個方向的正確性。

盧偉冰介紹,目前小米的小愛同學即是典型的大模型落地場景,小愛同學已經做了 6 年,在與使用者的互動體驗中積累了長期可複用的經驗,同時,小米有豐富的場景落地經驗,小愛同學支持手機、音箱、車等多場景的智慧融合。

小米方面表示,未來小米將繼續大模型研究,引入更先進的大模型能力,包括探索多模態能力、智慧座艙互動體驗提升等。目前小米 AI 團隊超過 1200 人。(來源:藍鯨 TMT)

華為:基本實現晶片 14 奈米以上 EDA 工具國產化

3 月 24 日訊息,在日前華為舉行的硬、軟體工具誓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晶片設計 EDA 工具團隊聯合國內 EDA 企業,共同打造了 14nm 以上工藝所需 EDA 工具,基本實現了 14nm 以上 EDA 工具國產化,2023 年將完成對其全面驗證。

EDA 工具一般是指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大致可分為晶片設計輔助軟體、可程式設計晶片輔助設計軟體、系統設計輔助軟體等三類。作為晶片設計軟體,EDA 工具可以進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晶片的功能設計、物理設計、驗證等。EDA 本身極其複雜,對於實現晶片自主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實現了 EDA 工具自主化,就能夠基本達成半導體自主化的先決條件。

徐直軍介紹,三年來,華為圍繞硬體開發、軟體開發和晶片開發三條研發生產線,完成了軟體/硬體開發 78 款工具的替代,保障了研發作業的連續。近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華為用三年時間內完成了 13000 顆以上器件的替代開發、4000 個以上電路板的反覆換板開發。儘管華為現在還處於困難時期,但在前進的道路上並沒有停步。(來源:人民日報)

曾毓群:寧德時代不造車

3 月 24 日下午,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召開 2022 年業績說明會。

有觀點認為,「如果寧德時代把這塊拿下來,就算不做整車,也是勝似整車廠。」對此,曾毓群回覆稱,「我們在推進 CTC,會為造車企業做好基礎工作,我們不會去造車,同時,我們會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在圍繞電池服務領域進行拓展。」

在回答燃油車大幅降價促銷對新能源車影響的問題時,曾毓群稱,「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短期因為國 6 升級清庫存,可能對新能源車電動化率有點影響。」他表示,「新能源車的綜合競爭力已高於燃油車,優質供給持續擠出,我們對新能源車快速增長抱有信心,電動化率提升大趨勢不變。」(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小馬智行 IPO 再添懸念:CFO 離職,業務高管接任

3 月 24 日訊息,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首席財務官勞倫斯·斯泰恩(Lawrence Steyn)已經於 3 月初離職。目前,勞倫斯·斯泰恩已在領英平臺宣佈其新動向:成為紐約一傢俬募股權公司 American Industrial Partners(AIP)的合夥人。

小馬智行回應稱:「勞倫斯·斯泰恩(Lawrence Steyn)先生由於個人原因不再擔任小馬智行 CFO,我們感謝他對小馬智行做出的貢獻,預祝他未來工作一切順利。王皓俊先生從即日起擔任小馬智行 CFO 一職。王皓俊作為小馬智行創始成員之一,擔任過眾多核心領導角色。」

CFO 一職的變動,常常與公司 IPO 進程密切相關。2021 年 6 月,勞倫斯·斯泰恩正式加入小馬智行,作為邁入公開市場的標誌,小馬智行高調宣佈了這個人事引援。就在當月,小馬智行 CEO 彭軍在接受外媒採訪時透露,公司正考慮在美國上市。此次勞倫斯·斯泰恩的離去,讓小馬智行的美股上市之路多了一重懸念。(來源:36 氪)

訊息稱蘋果即將發佈 USB-C 接口 AirPods Pro 2

3 月 24 日訊息,開發者「aaronp613」此前在蘋果 iOS 16.4 RC 版本的系統程式碼中發現了型號為 A3048 的 AirPods 耳機。據郭明錤訊息,這應該是 AirPods Pro 2 的 USB-C 版本,預計將在今年第二到第三季度大量出貨。

郭明錤還提到,目前蘋果似乎沒有提供 AirPods 2 & 3 的 USB-C 版本的計劃。

據介紹,AirPods Pro 2 搭載全新 H2 晶片,降噪能力可高達上一代 AirPods Pro 的兩倍。AirPods Pro 2 採用全新的低失真度音訊驅動單元和定製放大器,可在更廣泛的頻率範圍內提供更渾厚的低音和無比通透的音質。(來源:IT 之家)

支付寶新增「看一看」入口,首頁能直接刷短視訊

3 月 24 日訊息,支付寶首頁新增了「看一看」卡片,使用者點選後會跳轉至生活頻道播放視訊,同時支持在視訊邊欄一鍵「回首頁」。不少網友在評論區留言:自己只是來還款、養雞……的,居然在支付寶看起了視訊。

不難看出,生活號在支付寶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去年 7 月,支付寶宣佈升級生活號並在首頁中心位上線生活頻道,商家、達人、機構發佈的圖文、短視訊、直播等內容以資訊流的形式呈現。很快,作為支付寶私域基建之一,生活號又陸續接通 app 內多個公域陣地。

截至目前,除了上述「看一看」板塊以外,支付寶生活頻道、首頁搜尋、支付成功頁等幾大「黃金地段」公域陣地均已與生活號打通,商家、機構或個人創作的生活號內容和消費心智場景連接,獲得更多的曝光和內容轉化的機會。(來源:快科技)

蓋茲再談 ChatGPT:讓人類更有生產力,將非常人性化

3 月 24 日訊息,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茲分享了他與微軟技術長凱文·斯科特(Kevin Scott)的對話,討論了他的公司如何利用其新興的人工智慧技術。

蓋茲談到了他使用 GPT-4 的經歷,他是 OpenAI 之外第一個看到這項技術的人。據斯科特稱,蓋茲去年 8 月邀請了 OpenAI 的執行長薩姆·超人力霸王、聯合創始人格雷格·布羅克曼等人共進晚餐。

當被問及 OpenAI GPT 技術的能力和侷限性時,蓋茲表示,它不能像人類一樣理解上下文。他還說,「數學是一種非常抽象的推理類型」,這也是目前 ChatGPT 最大的弱點。OpenAI 的技術可以「奇怪地」解決許多數學問題,尤其是抽象形式的數學問題,但在回答數字問題時,它仍然會「自信地」犯錯誤。

對於人們擔心人工智慧可能會消除對人類勞動力的需求,蓋茲表示:「微軟談論的是讓人類更有生產力。因此,有些事情將被自動化,但許多事情都將得到促進,最終的參與將是非常人性化的,而且是一個能夠比以往任何時候做得更多的人。」(來源:環球市場播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