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蘋果華為新機,現存智慧手機都能不經修改直連衛星

夢晨 發自 凹非寺

好訊息,2023年現存智慧手機都可以不經修改直連衛星網路

壞訊息,現階段只能發簡訊,就像蘋果iPhone 14系列和華為Mate50系列一樣。

兩家初創公司Lynk GlobalAST SpaceMobile,均與全球20餘家電信運營商達成協議,前者計劃在2023年內開始商業運營,後者是在2024年。

全球最大運營商之一T-Mobile則與馬斯克的星鏈合作,計劃在2023年底測試衛星簡訊,語音和資料傳輸則要更晚一些。

我國的鴻雁衛星通訊系統也預計在2023年建成骨幹星座。

「您撥打的使用者不在服務區」,終將成為歷史。

‍‍

為什麼衛星通訊集中在這個時候爆發?

為什麼衛星通訊集中在這個時候爆發?

幾項關鍵技術成熟

在航天領域,火箭和空間站獲得了最多的關注。

相比之下,衛星製造成本下降和尺寸縮小顯得悄無聲息、容易被人忽視。

實際上現在最小的衛星之一,Planet公司的Dove衛星只有4千克重、鞋盒大小,製造成本低於100萬美元。

不過這種衛星只能用於成像,而不是通訊。

今天的主角,

今天的主角,低軌通訊衛星重量通常在1噸以下,如SpaceX的衛星在200-300kg左右。

低軌指地球上空500-2000公里之間,由於距離地面較近、傳輸損耗低,一方面功率不高的普通手機也可以收到信號,另一方面衛星本身也可以採用輕型複合材料技術以及集成化設計。

相應的缺點是每顆衛星覆蓋的地面面積較小,不過重量下降使單次發射可以搭載更多的衛星,也就是「一箭多星」,總的來說降低了平均發射成本。

天文愛好者拍到的SpaceX衛星列隊過境

除了重量成本下降之外,還有一項關鍵技術進展是軟體定義衛星,就相當於手機從功能機到智慧機的變化。

在過去,收發不同波長的信號需要不同的硬體。現在只需軟體定義無線電技術,在特製晶片上處理軟體調製的信號。

在衛星處理不同地區的信號時,可以通過軟體來跳頻(Frequency-Hopping),進一步節省空間,可以用來安裝更大更有效的天線。

如AST SpaceMobile計劃部署高達400平方米的天線,來加強與低功率、低信號強度的手機通訊的質量。

即便如此,與地面信號塔相比,衛星通訊的延遲問題仍然棘手。

手機與幾公里之外的信號塔同步時間在5毫秒到10毫秒之內,對於幾百公里外的衛星來說,這種方法就行不通了。

蘋果衛星簡訊服務,在最初階段對接較高軌道上的舊衛星,建立連接可能需要10分鐘以上。

即使是最新的低軌衛星網路,目前也多是為手機提供簡訊服務以及有限的語音通話,衛星上網或者視訊通話還有難度。

馬斯克與T-Mobile合作的計劃支持同時發送數十萬條簡訊,但語音通話就只能同時處理1000-2000個連接。

不過衛星小型化、批量製造批量發射,再加上衛星間鐳射通訊技術,相控陣天線技術等技術的成熟,也為另一個應用方向打開了空間——

衛星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衛星與通訊衛星同樣部署在低軌,但所用頻段更高,帶來更大的頻寬。

與5G和光纖網路相比,衛星網際網路好處在哪?

首先是人口密度低的邊遠地區,建設地面網路的投資回報不成比例,也是衛星網際網路目前使用者基數最大,且率先實現商業化運營的區域。

此外還有海上通訊、極地科考、航空機載WiFi等傳統網路難以到達的地方。

在海洋與沙漠油氣田開採、煤區礦區等野外開採、環境和氣候監測、貨運與交通長距離監測跟蹤等場景上,衛星網際網路具有全球覆蓋和成本的比較優勢。

最後,早在2017年,英國電信集團網路架構師Neil McRae便對6G進行展望,稱「6G將是5G+衛星網路」的組合,在5G基礎上集成衛星網路實現網際網路全球覆蓋。

量子位智庫根據公開資料推算,2023年衛星網際網路服務市場規模將達6億美元,2027年將達11億美元

目前國內的衛星網際網路發展模式,開始由國家主導轉變為國家與企業共同推動。

代表玩家有:

航天科技集團,其鴻雁星座為為使用者提供全球無縫、實時寬窄帶通訊和綜合業務服務,一起計劃投資200億元,預計在2023年建成骨幹星座系統。

銀河航天,其「小蜘蛛網」低軌寬頻通訊試驗星座」已支撐我國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天地一體網路等領域多項關鍵技術驗證,估值約110億

吉利旗下的時空道宇,建設「未來出行星座」,提供智慧出行、智慧網聯、城市精細管理、應急通訊保障、環境監測等解決方案

……

量子位智庫預計2023年將迎來衛星發射的高峰期。

One More thing

關於低軌通訊衛星、衛星網際網路的更多行業現狀、商業模式和玩家分析,歡迎掃碼下載量子位智庫出品《低軌通訊衛星/衛星網際網路深度產業報告》。

關於量子位智庫

關於量子位智庫:

量子位智庫是量子位旗下科技創新產業連結平臺。

我們致力於提供前沿科技和技術創新領域的產學研體系化研究。面向前沿AI&計算機,生物計算,量子技術及健康醫療等領域最新技術創新進展,提供系統化報告和認知。

通過媒體,社群和線下活動,基於專題技術報道及報告、專項交流會等形式,幫助決策者更早掌握創新風向。

參考連結

參考連結:

[1]https://spectrum.ieee.org/satellite-cellphone

[2]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technology/2021/04/06/small-satellites-growth-space/

[3]https://twitter.com/dfuji1/status/156689141064074444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