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差友們還記不記得,前段時間我們聊過高通和 ARM 兩家 「 親密無間 」 的合作伙伴 「 反目成仇 」 , 「 訴諸法庭 」 的故事。
託尼先帶差友進行一個前情回顧( 點我查看高通和 ARM 的激情秘密 )
最早呢,是 ARM 起訴高通侵權,然後是高通反手一擊,在法庭上爆出了 ARM 準備搞壟斷,準備偷偷地更改晶片授權協議。
甚至打算以後把 CPU 架構的授權跟 GPU 、 NPU 等架構一起強制打包出售!並且會跳過晶片製造商,直接向終端廠商收錢。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咱們未來的手機晶片不但可能性能要下降了。
價格甚至還會更貴!!!
不過託尼當時也說過,這件事情還是高通的 「 一面之詞 」 。
兩家公司這回扯皮放出來的訊息,可能也是為了在法庭上能拿到更多優勢的煙霧彈。

果然最近啊,這件事情還鬧出了第二篇章。
高通為了不讓 ARM 把自己的脖子擰歪。
好像,在認真的考慮向 ARM 的競爭對手,開源的 RISC-V 伸出橄欖枝?
去年年底的 RISC-V 峰會上,高通公司產品管理總監 Varma 表態:

RISC-V 是專有 Arm 指令集架構的新興替代品,在高通公司設計晶片的一系列設備上都有機會使用,包括可穿戴設備、智慧手機、膝上型電腦和聯網汽車等。
而且雖然大夥都知道高通是 ARM 的好 PY ,但其實高通在背地裡已整出了 6.5 億枚使用了 RISC-V 架構的晶片產品。

非但如此,還在會議上連著四次 DISS 「 傳統架構 」 不行,雖然沒明說,但是大家懂得都懂。。。
而且高通不光只會打嘴仗,其實背地裡已經悄悄動手了,一枚我們非常熟悉的手機 SoC 上早就有了 RISC-V 的影子。
那就是在 2019 年末發佈的驍龍 865 。

2019 !那時候高通和 ARM 的官司還沒個影呢。
所以,這 RISC-V 到底是個什麼,好用嗎,為什麼高通要吹捧它,又真的能替代 ARM 過去的作用嗎?
>/ ARM 和 ARM
被嫌棄的一生?
這句話裡有兩個 ARM,一個是 ARM 公司,一個是 ARM 架構。
而 RISC-V 和 ARM 架構一樣,是一種指令集架構( ISA )。
也就是在我們的晶片硬體和軟體之間扮演著一個溝通者的角色。
如果說 0 和 1 是機器能讀懂的二進位制上的 「 字母 」 ,那採用哪種 ISA 也就代表著這枚晶片學會了哪一門 「 語言 」 。
而其他晶片開發者,就比如我們熟知的英偉達、蘋果、高通、華為。。。都可以當作這門語言的 「 使用者 」 。
大家學習一門語言,並且把它 「 寫成 」 的一篇篇文章,就是我們在市面上見到的晶片產品,像什麼 A15 啊、 8Gen2 、麒麟 9000 ,都是用 ARM 這個 ISA 來譜寫的。

看著上頭列出來的公司和產品,相信大家應該已經對 ARM 在這個行業分量有些了解了。
隱形皇帝

沒錯,早在 2019 年, ARM 架構在移動處理器和物聯網處理器市場佔據了 90% 的份額,而且按照預計,在 2028 年還能在其他市場另創新高。
90% 再往上是什麼?相信不少差友已經把 「 壟斷 」 這個標籤貼在 ARM 頭上了。
ARM 的授權模式曾經是一段佳話,只需要少量錢,就可以買到 ARM 準備好的貼心套餐,然後在上面的基礎上就可以譜出自己的晶片作品。
也正是憑藉這個商業模式, ARM 架構在過去幾十年裡飛速擴張,最頂尖的技術人才也投身進入了 ARM 進行開發,這樣正反一個循環, ARM 的市場份額實現了豬突猛進。

但是對使用了 ARM 技術的廠商來說,再少的錢也是蚊子腿呀,一個晶片就算花一毛錢在授權上,在數億的出貨量面前,公司都要支出千萬級別的成本。
而且 ARM 雖然市場份額大,但畢竟還是一家商業公司。
而且別看今天合作的歡,萬一哪天翻臉咋辦?

正如文章開頭說的官司一樣,一旦它自己出了什麼事,整個半導體行業都得跟著抖兩抖。
>/ RISC-V 被追捧的開始
而目前市場公認的最佳 ARM 替代品,就是 RISC-V 。
在 2010 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克斯特在處理一個開源計算機系統的設計需求時,和幾位朋友一起搗鼓出了這個架構。
為什麼斜槓後面是五不是三二一,據傳是當年設計 ISA 的時候採用了精簡指令集( RISC )的框架,同時正好更新到第五代的原因。
RISC-V 和 ARM 一樣同是 ISA ,雖然二者的規模可以說是有云泥之別。
可是新生的勇者具有一個 ARM 不具備的優勢:完全、開源、免費。


同時它還遵循對商業很友好的 BSD 開源許可證。
欸,這就意味著後續的開發者可以在看到 RISC-V 原始碼的基礎上自己縫縫補補,然後再拿出去二次售賣。
資本家狂喜了屬於是。

或者咱也可以買別人設計好的部分過來直接用。
而如果市場上沒有讓咱們滿意的產品,更可以從晶片底層出發,對性能上不滿意的地方重新設計,調到滿足自己的需求為止,這可比過去必須找 ARM 買授權的方式好多了。
關鍵是它還比 ARM 好改。
作為 2010 年前後才誕生年輕的精簡指令集, RISC-V 的結構沒有那麼厚重的兼容性要求和歷史包袱。

基礎指令集則只有 40 多條, 「 說明書 」 更是只有 145 頁,比起動輒上千頁的 ARM 開發文件,那是方便的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隨手一截的 ARM 開發文件

免費降低入局門檻,精簡減少開發包袱,更重要的是企業和個人在修改之後還不用開源,能保證充足的商業化。
這 RISC-V 三絕一出,是幫著它在 ARM 的陰影下混的風生水起。
這幾年蛋糕是越做越大,隱約之間開始吹起了對 ARM 反攻的號角。
不斷增長的 RISC-V 出貨量 ▼

到這兒,看起來是一個屠龍少年向老舊的王者( ARM )揮舞起巨劍的故事。
但 ARM 統治市場那麼多年可不是靠著虛胖。
在託尼看來, RISC-V 想要讓 ARM 狠狠的肉疼,想要在半導體市場換一個新天。
其實可能,還差了那麼一點。
>/ 開源的隱患
半導體的未來?
在 RISC-V 有了一丟丟火爆的苗頭後, ARM 卻做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上線了一個名為 riscv-basics.com 的網站。
看上去好像是做好人,在講解一些 RISC-V 的基礎知識。
但 ARM 哪有這麼好心。
在網站上列出了這個新生架構的五項缺點。

。。。這就是真正的商戰???
但很快啊, ARM 也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不妥,分分鐘把這個網站撤了下來。

不過撤歸撤,做為行業老大, ARM 的一些觀點其實還是可以聽一聽的。
RISC-V 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它能走到的現在的最大儀仗——開源。

相比 ARM 一家商業公司像一個老船長一樣牢牢把握著整體架構前進的方向,開源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上去改一腳,發揮自己的想法。
看上去是每個人都可以貢獻力量,但同時向所有方向前進,就等於不前進。
舉個例子,如果 A 公司和 B 公司都對同一個功能進行了修改,但是又用了不同的資料接口。
那不但兩家公司人力成本在打架,想要使用這個功能的開發者還得被迫做個二選一,甚至是多選一。
可不就尷尬了麼。。。
這就是 RISC-V 的碎片化,對本就剛剛起步,還遠沒有 ARM 那麼完善的生態圈來說可以說是發展不能承受之重。
雖然說目前 RISC-V 基金會( RISC-V International )已經認識到了這些問題,在不斷協調,規範開發者的行為。

就比如和顯示卡 IP 廠商 Imagination 合作,規範強化 RISC-V 的圖形能力,還在每隔一段時間就在官網上對不同的新標準進行公示。
再或者是推動部分大企業形成一個 RISC-V 聯盟,開放合作,拓寬產業的生態圈。
甚至國內就有兩家聯盟,一個是位於北京的中國開放指令生態 RISC-V 聯盟,另一個是在上海的中國 RISC-V 產業聯盟。

除開基金會做的這些事, RISC-V 未來的發展如何、能啃下 ARM 多少市場額度雖然現在還不能下個定論。
但是託尼覺得只要 ARM 勢大一天,這個 「 行業老二 」 就還會有他們自己生存的空間。
畢竟,誰都不想被 「 卡脖子 」
今天是高通和 ARM 吵架,明天是Google希望 RISC-V 成為 Android 支持的 「 一級 」 架構平臺。

有些公司可能不一定真的支持 RISC-V ,但大家都不希望 ARM 胡來。
而不論這些公司嘴仗打的多離譜,我們能做的,就是擁抱這些變化,在其中找到對咱們有利的方向。
畢竟,開源軟體相比商業公司運作的 ARM 來說更是一個不錯的合作對象。
而且 RISC-V 基金會隸屬於 Linux 基金會,目前看來還沒有特別聲明說會受美國出口管制。

最後,借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 迎接開源新潮流 》上講的一句話來祝福 RISC-V :
「 我們期待將來世界上出現三大類,除了 X86 、 ARM ,還有 RISC-V 。能不能解決碎片化問題,能不能形成兩大世界 CPU 架構之外的另一種架構,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

撰文:小陳編輯:面線美編: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高通:已從驍龍 865 開始嘗試使用 RISC-V,Arm 是過時的傳統架構
Qualcomm talks up RISC-V, roasts ‘legacy architecture’
2022 RISC-V SUMMIT
《迎接開源新潮流》——倪光南
Google Android 團隊:希望 RISC-V 成為 Android 支持的 「一級」 架構平臺
跨境合規觀察|開源軟體出口管制合規政策與管控策略——走出去智庫CG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