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樂視跑到了一家公司樓下,拉橫幅討債。橫幅上寫著: 「中電熊貓家電還我血汗錢!」
這就稀奇了,老賴怎麼還要起賴賬來了?

結果世超一查,發現樂視和這家中國電子熊貓集團的糾葛,可以說是源遠流長。
樂視此前有一批電視液晶屏,交給中電熊貓的工廠加工。結果,樂視發現代工的兩款 43 吋液晶屏,居然不良率接近 20% 。
但是,行業裡不良率通常不會超過 2% 。。
被坑慘了的樂視, 2020 年的時候就發公告,要求對方賠償自己兩千萬。還在公告裡痛罵說:這兩年《 甄嬛傳 》賺的錢,都被熊貓當竹子吃了。
讓樂視沒想到的,自己都罵這個份上,對方還賴著不還,這才氣得他們跑到公司樓下拉橫幅討債。

除了感慨樂視也有今天之外,很多人也在好奇,這個能把樂視給惹毛,還全程隱身的公司,到底是個什麼來頭?
其實,這家公司嚴格來說,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
樂視控告的公司,它的母公司叫:南京中電熊貓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它每一次出現,幾乎都和 「中國第一」 掛鉤。
但它用自己的一生,生動演繹了什麼叫做高開低走。
南京熊貓脫胎於中國工業的搖籃——南京無線電廠,也叫 714 廠。當時的主要業務,就是生產收音機、電視機等等電器。

可能說南京無線廠,很多差友會覺得陌生。但是 「熊貓牌」 這個名字,很多人應該就聽說過了。
這個在 1956 年註冊的商標,後來也成為了電子行業的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

不僅僅是品牌響亮,當時的熊貓也確確實實有著紮實的硬實力。1959 年,熊貓僅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就生產出了江蘇省第一部黑白電視。自此,熊貓電視風靡大街小巷。
而熊貓電子廠,也成了當時毛澤東唯一視察過的電子廠。
原本按部就班下去,熊貓牌應該已經按照當時寄語裡說的那樣,成為了中國自己的名牌產品。

但是,熊貓電視的輝煌被一個叫 「長虹」 的掐斷了。

1988 年,國家放開價格管制之後,長虹馬上選擇了用大幅降價來搶奪市場。彩電直降 350 塊,吐血大甩賣,讓長虹一躍成了當時的市場第一。
但低價競爭之下,當時三大國產電視品牌,金星、牡丹、凱歌都被打下了場。熊貓電視,也遭受了嚴重的打擊。

而這還只是南京熊貓吃癟的開始,之後一個叫馬志平的男人,把熊貓徹底引向了一條不歸路。
他只用了短短几年時間,就徹底粉碎了熊貓的神話。

熊貓旗下,除了收音機和電視之外,還有一條手機產線。早在 1993 年,他們就自主研發出了中國第一臺手機。並且,在當時賣出了 3 萬塊錢一臺的高價。
六年後,熊貓又拿到了信產部頒發的第一號手機牌照。自此,正式宣佈和國外品牌手機同臺競爭。

但是,手握牌照和技術的熊貓,卻因為沒有銷售路子,在市場上吃了癟。就在熊貓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叫馬志平的男人找上了門。
當時在商場摸爬滾打多年的馬志平,已經成為了江蘇省最大的手機分銷商。他先是租用了熊貓的手機牌照,靠手下的上海易美公司,做了熊貓貼牌手機——熊貓易美。

熊貓既獲得了牌照租用的費用,又利用易美打開了熊貓手機的名聲。
當時甚至請來了周迅代言 ▼

在 2002 年,熊貓又和馬志平進一步合資創立了——熊貓行動通訊,馬志平通過旗下江蘇天創公司持股 49% ,他也成了熊貓移動的總裁。

不可否認的是,馬志平確實是個能人。
作為江蘇省最大的分銷商,他利用之前幫其他手機做代理獲得的終端渠道,銷售熊貓手機,幫熊貓打開了銷路。
短短半年時間,熊貓手機出貨 150 萬臺,銷售額達到了 13.06 億元。這個數字,是此前熊貓三年的手機銷售總和。後來,更是拿到了央視 2003 年廣告 「標王」 的稱號。
在馬志平的操作下,手機業務一躍成了熊貓的扛把子,一度佔了熊貓營收的 80% 。

但誰也沒想到,熊貓的噩夢,也從此開始了。
2004 年上海易美公司突然宣佈停業。人們在對上海易美調查時,發現它已經拖欠了熊貓移動1.6 億的債務。
隨著調查深入,人們才發現馬志平旗下的兩家公司,總共拖欠了熊貓移動14.22億。此外熊貓移動,還為馬志平的公司承擔了超過 4 億元的債務擔保。
原來馬志平一邊在給熊貓移動賺錢,另一頭又在偷偷地挖空熊貓的資產。
有傳言說,馬志平當時炒南方建材虧了大筆錢,於是才挪用資產來填補虧空。也有說因為國產手機市場衰退,所以準備撈一筆錢跑路。

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但沒過多久,馬志平因為虛報註冊資本鋃鐺入獄。而他留下的鉅額債務,也沒了著落。
為了不被債務繼續拖垮,熊貓只能趕緊砍掉了手機業務,剝離熊貓移動。
也是從這個事件開始,熊貓開始了自己不斷重組的命運。
眼看著元氣大傷的熊貓,就要一步步滑向破產的深淵。2007 年,看不下去的CEC( 中國電子資訊產業集團公司 )出手了。
它決定抬一手南京熊貓,和另外兩家聯合投資 10 億元,把南京熊貓在內的 7 家瀕臨破產的公司,整合成為了——南京中電熊貓資訊產業有限公司。


這一次,重整旗鼓的熊貓決定重新出發,打算從液晶面板行業入手。
剛剛重組完成,他們就花了 138 億的大手筆,購買了夏普第 6 代液晶面板生產技術,靠夏普的技術,正式加入液晶面板的市場爭奪之中。

不僅如此, 2012 年,上市公司華東科技下場,收購了中電熊貓旗下兩家子公司。有了資金、技術以及合作伙伴撐腰,這次熊貓看起來似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但是沒過幾年,倒楣的事又找上門來了。。。
僅僅過了 7 年,華東科技就宣佈要徹底剝離熊貓。因為熊貓在它的賬本上,狠狠地戳了個大洞。光是 2019 年,它就給華東科技帶來了 56.41 億元的虧損。

當時確定要收購 6 代線的時候,其實產線工藝已經落後於當時的市場需求。熊貓引進的真正目的,是想獲取夏普的第 10 代線。
在引進之初,熊貓和夏普合作的第 10 代產線就已經在前期準備了,甚至項目審批都已經到手,預計投資將達到 360 億。
但是, 2015 年夏普因為經營不善,被迫把自己的第 10 代線賣給了鴻海來回血。

被鴻海截了胡的熊貓,只能退而求其次,花 291.5 億建了一條 8.5 代的舊產線。但是, 8.5 產線的工藝和產品的品質,都打不過鴻海手上的 10 代線。
中電熊貓的產品,還沒出道,就被打上了 「次品」 的標籤。
一邊大手大腳地擴產,但是產品競爭力又不足。熊貓那一根直直朝下的負值利潤,一下插到了華東科技的肺管子上。

為求自保的華東科技,只能趕快把這塊燙手的山芋甩手出去,宣佈把自己持有的所有熊貓股份全部轉讓出去。把其中兩條產線,轉讓給了京東方。
而剩下的第 6 代產線,交還給了 CEC。樂視追討的,就是 CEC 控股的中電熊貓分公司在東莞的代工廠。


從風光無限的中國電子行業希望,到大廈傾塌,被追討債務,熊貓嚴格來說只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
儘管,這當中可能有很大的運氣因素。但如果仔細看看熊貓這幾十年的路線。從找代工廠貼牌手機,再到完全引入日廠面板技術。
作為一家電子技術公司,在放棄研究核心技術的時候,可能就已經放棄了,重回 「 中國第一 」 的機會。
不過,就和現在的樂視一樣,對如今的熊貓來說,講什麼未來和發展,統統都是扯淡。不如想想怎麼樣還上一屁股賴賬,才是當務之急。
撰文:四大編輯:面線&江江
圖片、資料來源:
天眼查
《 中國青年報 》 | 涉嫌虛報註冊資本熊貓手機前掌門馬志平被逮捕
《 第一財經日報 》 | 新聞調查:易美停業事件真相資金走向謎團
《 證券日報 》| 南京熊貓書生經商的悲劇為什麼還會重蹈覆轍?
《 經濟觀察報 》 | 中電重組南京七電子企業熊貓難題待解
《 經濟參考報 》 | 中電熊貓十代線項目備受爭議
遠川科技 | 《 中電熊貓黯然離場,京東方與 TCL 進入面板兩強決賽圈 》
市界 | 《 南京的那隻熊貓要被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