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敏 發自 凹非寺
生成式AI,真的火透了。
就連正處於科技寒冬中的矽谷風投們,都紛紛把資金砸向這一前沿領域。
PitchBook統計資料,2022年投資圈向生成式AI公司共投入13.7億美元(摺合約93.69億元),幾乎達到了過去5年的總和。

△圖源:PitchBook
其中不僅包括如OpenAI、Stability AI這樣已經打開大眾知名度的AI公司,如Jasper、Regie.ai、 Replika等初創企業也開始嶄露頭角,獲得至多上億美元的新融資。
國內也有類似平臺拿下數百萬美元天使輪。
與此同時,還有更多AI公司前赴後繼湧來,去年秋天,超過50家初創企業獲得種子基金。
450家生成式AI公司共籌集120億美元
PitchBook資料顯示,僅2022年,生成式AI公司的融資事件就發生了78起,和整個風投圈的低迷氛圍形成強烈對比。
而這股趨勢可以追溯到AI畫畫出圈,Dall-E 2、Stable Diffusion先後爆火吸引了廣大VC的目光,生成式AI開始成為投資圈新寵。
最先吹響號角的或許是Stability AI。
憑藉免費開源的Stable Diffusion,該初創公司在短短一個月內便拿到1億美元融資,估值飆升至10億美元。
9月,紅杉資本發佈了一篇文章《生成式AI:一個創造性的新世界》。其中寫道,生成式AI有可能創造數百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並且在文末向初創企業們拋出橄欖枝,「迫不及待想聽聽該領域創業者的故事」。

在這之後,在投資市場中關於生成式AI融資的訊息如潮水般湧來。
AI文字生成公司Regie.ai完成1000萬美元首輪融資,該公司主要產品基於GPT-3生成銷售文案。
另一家同類型公司Jasper也在下半年完成了首輪1.25億美元融資,10月份估值達到15億美元。
國內也有類似融資事件發生,號稱國內首家生成式AI平臺TIAMAT,在10月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
11月,主打AI音訊編輯的Descript,完成500萬美元融資,公司估值達到5.75億美元,該公司號稱可以讓音訊編輯像使用Word一樣簡單。
12月,主打圖像文字生成工具的Runway,拿下了Felicis領投的5000萬美元C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5億美元。
就是這個月,ChatGPT徹底引爆了生成式AI熱潮,OpenAI也被推至臺前。
上一週,《華爾街日報》等訊息,OpenAI正在尋找新一輪融資,以要約收購的方式出售至少價值3億美元(約合20.67億元)的股票。
若交易達成,OpenAI將成為賬面上最有價值的美國初創公司之一。
此前,OpenAI就被傳出微軟將對其加大資金投入的訊息;如今其估值將高達約290億美元,摺合近2000億元。
而另一邊,生成式AI公司的數量早已超出人們想象。
據風投公司NFX統計,目前已有約450家生成式AI公司,它們一共籌集了將近120億美元的資金。
但這還僅僅只是開始。

而且這家風投也向初創企業們拋出橄欖枝,表示可以提供資金支持。
但還是存在擔憂
不過在「旋風式」投資襲來的背景下,有投資人發生表示擔憂。
NEA合夥人凡妮莎•拉爾科(Vanessa Larco)表示,她預計這個領域會出現很多「噪聲」,因為在一個基礎模型的支持下,生成式AI工具相對容易構建。
的確,儘管市面上生成式AI公司、產品琳琅滿目,但是底層技術很多都是GPT、Stable Diffusion、Dall-E等大公司開發的模型。
甚至已經有投資人開始冷靜思考了。如NFX的聯合創始人詹姆斯•柯里爾(James Currier)在投資了4家生成式AI公司後,便開始收手。
他表示,隨著生成式AI的用途越來越清晰,他擔心以後會有數以百計相似的公司成立。
與此同時,如何盈利對於各個生成式AI公司來說,還是比較棘手的問題。

但趨勢的轉動顯然勢不可擋。
據《紐約時報》,Radical Ventures是一家專注於AI領域的風投公司,成立於5年前。其合夥人喬丹•雅各布斯(Jordan Jacobs)曾坦言:
四年半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我們是瘋子。但在過去的六個月裡,他們覺得我們是天才。
參考連結:
[1]https://www.nytimes.com/2023/01/07/technology/generative-ai-chatgpt-investments.html
[2]https://pitchbook.com/news/articles/generative-ai-venture-capital-investment
[3]https://www.nfx.com/post/generative-ai-tech-market-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