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晶片市場鬆了一口氣。由於今年消費電子市場疲軟,消費晶片需求大減,促使更多的晶片廠商將產能聚焦於更為熱門緊俏的汽車晶片類,同時伴隨著部分新開產能的投放,汽車領域晶片供應短缺有所緩解的聲音出現。
的確,近期車規晶片市場出現了一些短缺緩解的苗頭,但是總體的現實情況依舊不穩定,當下汽車晶片市場短缺情況由全面緊缺轉向結構性緊缺,其中以IGBT、MCU最為短缺。
此外,模擬晶片、電源管理晶片也缺乏,其他AI晶片、傳感器、儲存器等汽車晶片則正在逐步回落正常水平。
汽車晶片短缺情況出現緩解?
近期,汽車領域有訊息傳出車用晶片緊缺狀況有所緩解,主要跡象體現在,晶片製造端加大車規晶片出貨;此前因缺芯停工的車企恢復營運並滿負荷開工;部分汽車晶片價格波動較大,近期回落較為明顯。
首先是在晶片供應上,在車規晶片短缺的兩年時間裡,全球一線半導體廠一直在盡力加大晶片供應量。

Source:全球半導體觀察根據公開資訊製表
隨著部分新投建產能陸續開出,業界不斷有訊息傳出汽車晶片有望於今年下半年出現緩解情況。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的產能將在2023年才開出。
此外,車企與晶片廠商的緊密合作關係也對車規晶片的緊缺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

Source:全球半導體觀察根據公開資訊製表
汽車晶片短缺以來越來越多的車企意識到保全晶片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這也促使了汽車供應鏈關係的重構,由此車企或與晶片廠商達成深度合作研發晶片亦或是開啟自研晶片之路。其成果也將在今年陸續展現。
此外,過去曾一度「停工待芯」的汽車製造廠商也在近期發表利好觀點。寶馬、梅賽德斯-奔馳、戴姆勒卡車等歐洲汽車製造商表示,它們已獲得了足夠的晶片零部件,可以滿負荷生產。同時現代、大眾等多家汽車廠商看好下半年晶片供應預期。多數廠商認為已度過晶片供應短缺的最嚴重時期,目前晶片供應正在緩解。
而在汽車晶片價格上,據《央視財經》訊息顯示,以ST L9369-TR晶片為例,作為意法半導體生產的車身電子穩定系統(ESP)的核心晶片,該產品在去年下半年曾被炒到3500元一顆的高價,到了今年6月份,ST L9369的報價降至六百多。
有媒體從分銷商貿澤電子了解到,目前這款晶片的單價已經下探到82元,但現貨為零,交貨週期長達53周。
以上資訊的確有釋放出汽車晶片短缺情況出現緩解的信號,但是深入到汽車行業晶片總體情況看,今年下半年晶片供應情況仍然較為不穩定。
車規晶片仍較為緊張,IGBT或成最大掣肘
對於汽車晶片是否真的緩解觀點目前尚且存疑,根據近期主流車用晶片價格走向以及交期顯示,汽車MCU、IGBT緊張程度比起過去更加嚴重了。
晶片交期普遍拉長,且全球主要晶片大廠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恩智浦、英飛凌、安森美、瑞薩財報資料顯示,今年汽車晶片供應雖有所緩解,但是仍然較為緊張,汽車晶片庫存仍處於歷史低位。另外,新能源汽車和智慧汽車的加速滲透,正在加劇這種趨勢。
首先在主流車用晶片價格走向以及交期方面,業界訊息顯示,今年三季度海外主流廠商如意法半導體、瑞薩、恩智浦等大廠MCU產品持續緊俏,交期繼續延長,且普遍呈現漲價態勢,此外模擬器件交期或拉長至35~52周,模擬和電源產品交期則超過40周,分立器件交期仍整體處於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IGBT或逐漸超越車用MCU,成為影響汽車擴產的最大掣肘。今年上半年,英飛凌、安森美便傳出訊息稱,IGBT訂單已滿且不再接單,而在近期,IGBT短缺局勢更嚴峻,甚至有車企表示,能夠生產多少輛車,主要取決於IGBT功率晶片有多少的供應量。目前,有的IGBT功率晶片的交付週期已經長達50周以上。
另外,結合汽車晶片大廠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恩智浦、英飛凌、安森美、瑞薩今年一季度財報資料顯示,目前各廠雖然都在超負荷擴產,且資本支出不斷擴大,但就今年情況來看,公司車規晶片庫存仍然較低,仍然有可能陷入缺芯風險,由此來看,缺芯局勢或還將持續。
此外,當下新能源汽車正加速滲透,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資料顯示,2022年第一季新能源汽車(包含純電動車、插電混合式電動車、燃料電池車)銷售總量為200.4萬輛,年成長80%。
結合中汽協會資料顯示,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327.9萬輛和319.4萬輛,同比增長均為1.2倍,市場佔有率達到22.1%,其中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61.7萬輛和59.3萬輛,同比增長也均為1.2倍,市場佔有率達到24.5%。另外,自動駕駛技術不斷演變,智慧汽車也在高速發展,車用晶片需求呈上升趨勢,這場供需之間的博弈還將繼續演變。
結 語
總體來看,汽車晶片短缺情況已持續兩年有餘,在今年年中總算給了車廠一些喘息的機會。從需求端看,未來車規晶片需求缺口還在不斷擴大,在目前缺芯危機還沒有解除前,這勢必會成為加劇晶片短缺的重要因素,晶片擴產腳步還將繼續,車廠造芯也還需要持續。(文:全球半導體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