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羊 發自 凹非寺
一個人看恐怖電影被嚇得不輕?
或許,你需要一個來自毛絨機器人的「抱抱」。
就像這樣,科學家已經通過實驗證明,當這個毛絨絨的傢伙輕輕抱住你的手,就能有效緩解你的痛苦和恐懼。

別看這個小號「大白」長得呆萌,工作起來還不停強調自己的「胸肌」:
這可確確實實是項正經研究,來自日本筑波大學,論文已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靠安全氣囊緩解痛苦和恐懼
小機器人本身結構並不複雜,主要由三個安全氣囊和一個壓力傳感器構成,它的「皮膚」則由柔軟的皮毛材料製成。

控制方面,機器人外接由氣泵和電磁閥組成的氣動系統。該外接氣動系統由Arduino Nano V3.0獨立控制。
壓力傳感器則會在機器人「趴」在人的手背上時,檢測佩戴者握緊的動作。
這樣一來,在佩戴者因為恐懼、疼痛等負面感受緊握雙拳時,小機器人就能通過給安全氣囊充氣,反握回去。
實際上,這樣的設計是參考了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研究:人和人之間的肢體接觸,能有效緩解人們的痛苦和恐懼。
為了驗證這個機器人是不是也能起到同樣的功效,研究人員組織了66名成年志願者參與研究。
具體而言,實驗中有三個對照組:
C1為無反饋組。即實驗過程中,佩戴者可以自由持握機器人,但機器人不會給出任何反饋。
C2為隨機反饋組。也就是說,在實驗過程中,機器人會隨機給安全氣囊充氣。
C3為響應動作組。即機器人會根據佩戴者的動作,選擇是否充氣。
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採用熱刺激的方法來模擬疼痛。

並採用疼痛評估量表(PAS)、測量唾液催產素和皮質醇水平、注射恐懼量表等方法,來判斷小機器人是否緩解了志願者的疼痛和恐懼。
實驗結果顯示,在佩戴了小機器人的情況下,志願者的主觀疼痛評分明顯低於空著手的時候(p<0.01)。

而在C3條件下,佩戴小機器人時,志願者的唾液催產素水平有下降趨勢(p=0.051)。總體而言,志願者的皮質醇水平在實驗結束時也明顯低於實驗開始時(p=0.003)。
催產素水平和皮質醇水平經常被用來衡量受試者的疼痛程度。
另外,注射恐懼量表的結果顯示,參與試驗後,參與者的恐懼感明顯下降(p<0.001)。

簡單總結一下,這項研究主要證明了,軟乎乎毛絨絨的社交機器人,在通過人機互動方式,減輕人類的痛苦/恐懼方面具有很大潛力。
想象一下,如果打疫苗的時候有這麼一個機器人緊緊握住你的手……
爸爸媽媽們再也不用擔心孩子打針哇哇大哭了(手動狗頭)。

研究人員還表示,未來,他們想把AR技術進一步結合進來,實現更多人機互動功能,以開發在人們就醫過程中,能實實在在緩解患者負面情緒的解決方案。
這項研究來自日本筑波大學的田中文秀實驗室,該實驗室旨在開發能夠解除人們孤獨、焦慮、痛苦的陪伴型機器人。
嗯,這很日本了。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2-21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