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了,竟然還有人覺得微單相機幹不過單反?

前陣子託尼看到一條新聞,有些小小的傷感,又有點小小的激動。

新聞說的是索尼可能已停產數碼單反產品線,重心將全轉移至無反也就是微單相機。

這意味著索尼十五年來生產單反相機的步伐將永遠在此止步,以後我們可能再也買不到大法推出的單反相機了。

其實這麼做的不止索尼這一家。

如果差友們對相機有所關注的話,就會注意到包括佳能、尼康、奧林巴斯,松下在內的很多老牌相機廠商,最近幾年也都沒怎麼推出新的單反相機。

相反,各家的微單相機倒是一臺接著一臺發佈。

相反,各家的微單相機倒是一臺接著一臺發佈

要是繼續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很有可能再過幾年,我們就能親眼見證單反時代的落幕,單反相機最終或許會成為像膠片機那樣的小眾玩意。

這麼一想託尼當然會有一點小激動!

說到這裡有差友可能會好奇單反與微單到底有啥區別,以及託尼憑什麼說微單很有可能會取代單反。

單反相機的全稱是 「 單鏡頭反光式取景相機 」;微單,也就是無反的全稱則是 「 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 」,它倆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取景方式的不同。

單反相機的取景是反光式取景。

光線首先會通過鏡頭進入機身中的反光板( 左圖藍色部分 ),然後再被反射到頂部的五稜鏡( 左圖白色部分 )上,最後再折返傳遞到取景器上。

左圖,單反相機結構;右圖,無反相機結構 ▼

左圖,單反相機結構;右圖,無反相機結構

而無反相機則取消了反光板和五稜鏡,直接通過傳感器來進行取景。

上圖,單反相機,傳感器前面有一塊反光板擋著;

下圖,微單相機,沒有反光板,能直接看到傳感器 ▼

下圖,微單相機,沒有反光板,能直接看到傳感器

正因為無反相機比起單反少了反光板和五稜鏡,所以它在機身體積和重量上往往可以比單反做得更小更輕,無反相機後來也因此有了微單這個名字。

一開始呢,是索尼先把無反相機叫成是微單,它甚至還給自家攝像機成功註冊了 「 微單 」 這個商標。

只是越到後面,有越來越多的相機廠商開始把無反相機叫作是微單,既然大家都這麼叫,微單自然就成為了現在無反相機的主流叫法~

OK,前面說完了結構上的區別,接下來託尼再跟差友們說說微單和單反在使用體驗上有什麼區別。

由於單反是靠反光板和五稜鏡來實現的取景,所以它可以說是一種物理光學取景,真實環境是什麼樣子,我們在取景器上看到的畫面就是什麼樣子。

單反取景器視角 ▼

單反取景器視角

但是這個畫面其實並不是相機最終拍攝出來的效果,即使我們調整光圈、快門或者 ISO 等參數,呈現在單反相機取景器裡的畫面也不會發生改變。

這就導致你用取景器取景的時候,只能通過取景器裡的曝光標尺來判斷照片的曝光是否正常,否則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把照片拍得過亮或者過暗。

光學取景的好處則是取景器畫面不存在任何延遲,畢竟它是通過鏡子的反光,取景時也比我們在螢幕上看更加省電,一塊電池可以供單反拍很久。

而微單相機的取景本質上是一種電子取景,通過 CMOS 的實時成像把畫面傳輸到取景器上。

微單取景器視角 ▼

微單取景器視角

因此它可以做到拍攝效果的實時預覽,取景器裡看到的畫面和我們拍出來的照片完全一樣。

要說在微單剛出來那會兒,取景器畫面延遲很高,解析度、刷新率卻很低,再加上電子取景還比單反的光學取景更加耗電,導致微單的拍攝體驗很差。

這就好比當你用慣 2K、120Hz 的手機後,再用回 720P、60Hz 的手機肯定會難受的一批,當時前幾批放棄單反轉投微單的人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感受~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

現在微單的取景器延遲已經做到了肉眼幾乎不可察覺的程度,解析度也做到了視網膜級別,通過最佳化系統和擴大電池容量後,耗電情況也得到了改善。

240 fps,這比很多遊戲手機還要頂 ▼

240 fps,這比很多遊戲手機還要頂

當初那些單反黨們瘋狂吐槽微單相機對焦速度慢、鏡頭少等槽點在相機廠商這些年的努力下也不再是問題,微單已經發展到與單反平起平坐的地位。

然而微單有一個優勢倒是單反相機永遠不可能具備的,那就是在取消了反光板後,微單相機鏡頭卡口到圖像傳感器的距離得到了大幅縮短。

這種距離的縮短除了託尼前面說的有利於相機廠商將微單相機的機身做得更小,另一方面還有利於鏡頭的設計,提高成像畫質。

這是因為沒了反光板,廠商在給微單設計鏡頭的時候就不需要考慮鏡頭會影響反光板的抬起和落下;

單反在拍照時,反光板會抬起 ▼

單反在拍照時,反光板會抬起

鏡頭後組鏡片越靠近傳感器,光線通過鏡頭射到傳感器的損失也就越少,這樣有助於提升成像畫質。

其實在託尼看來,微單從一開始就註定會取代單反。

反光板和五稜鏡最早是用在膠片機上供我們取景用的,後來相機數碼化之後,我們直接在螢幕上就能取景,取景器的存在已經遠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

現在取景器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在強烈的陽光下看不清螢幕的時候用,或者你為了省電選擇不用螢幕取景而是用取景器取景了。

既然相機拿掉反光板和五稜鏡也能實現取景,而且拍出來的照片還能做到跟我們在取景器裡看到的一樣,那麼單反上這種遠古反光結構遲早會被淘汰。

託尼承認微單的電子取景永遠做不到像單反光學取景那樣的無延遲和省電,但相比起拿掉反光板和五稜鏡帶來種種好處,這倆優點顯然有點微不足道。

這些年來相機廠商的行動也早已證明它們對微單的態度。

早在 2013 年,索尼就推出了微單相機,截止到目前, 索尼一共發佈了十幾款全畫幅微單。

佳能和尼康雖然一直到 2018 年才推出自家的全畫幅微單,但是這些微單一出場就是旗艦級的定位,性能比起那些已經推出的單反是一點都不遜色。

在相機廠商公佈的未來幾年新鏡頭推出計劃中,針對微單鏡頭的研發也是它們接下來的主要發力點。

好了,說了這麼多,相信差友們對單反與微單相機的優缺點都有個概念了。

託尼最後想告訴大家的是,如果你最近有買相機的打算,那還是不用考慮單反了,直接在微單裡面選吧,單反時代快要過去了,微單的時代已經到來。

感謝各位的觀看!

圖片、資料來源:

佳能、尼康、索尼、富士官網

知乎問答,為什麼說無反相機是未來?

知乎@冰河Glacier, 買相機是買單反好還是微單好?

極客公園,當索尼停產單反:好產品是怎麼被時代「消融」的

知乎@人民攻攝小北,2021年,還在買單反的人,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