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出大招的電車,可能會剝奪油車最後的尊嚴。。。

差友們應該還都記得剛發佈的仰望吧,看著 U8 逼格拉滿的坦克掉頭和浮水模式,網友們也是想出了各種段子。

「 交警看著開下水的比亞迪只能仰望,故此得名仰望。 」

「 原來有錢,真的可以橫著走 」

「 原來有錢,真的可以橫著走。 」

甚至還有說 BYD 是 「Be Your Dad」 的縮寫……你們啊你們。

然而沒熱乎幾天呢,比它更離譜的車就出現了。

在科技春晚 CES 上,現代給大夥展示了採用了 e-Corner 系統的 IONIQ 車型。同樣是用了四電機,仰望能做的事情它基本都能做,仰望不能做的事情,它還能做。

就比如原地掉頭,輕鬆拿捏。

仰望需要麥克納姆輪才實現的平移,它用普通輪胎就能搞定。

還有這種不知道有什麼用的特技動作...

還有這種不知道有什麼用的特技動作…

叉車看了直呼內行。

巧的是就在前幾天,蔚來也被曝出了正在準備入局百萬級 SUV 市場。而一家叫做至星的公司,將幫助蔚來打造基於四電機佈局的硬派越野車,精準打擊仰望。這家公司的老闆,就是給魏牌做賽博坦克 300 的那位。

再加奔馳 EQG 也表示將使用四電機佈局,很明顯國內國外的大廠,都在打四電機的算盤。

為什麼走高端就一定要用四電機呢?

其實,四輪獨立電機對應的,可能是電動車的終極形態。

在內燃機的發展歷史中,工程師們的主線任務之一就是和傳動方式較勁:前驅,動力直接但是操控不好;後驅,漂移佬的最愛,上限高但成本也高;四驅麼,穩的一批適合越野,但油耗和成本拉滿。

極限越野就更復雜了,除了四驅,還得用上差速鎖才能把動力分配到想要的車輪,價格更是直線飆升。

也是因為它們各有特點,選擇困難症和各種梗也就來了,什麼前驅買菜,四驅買菜更快,後驅才是真男人之類的。。。

再看電動車的四輪獨立電機,一個輪子一個電機,給電就走。傳動軸?差速器?根本用不上。驅動方式更是靈活,想讓哪個輪子有動力給電就是,前後四驅什麼的,全看心情。

傳動形式的歷史難題,瞬間就被解決了。

傳動形式的歷史難題,瞬間就被解決了

當然了,即便都是四輪電機,現代與仰望所用的技術還是完全不同的。具體來看,它們各自對應了目前四輪獨立電機兩條主要的科技樹。一是輪轂電機,二是輪邊電機。

輪轂電機很好理解,就是放在輪轂裡的電機。電機轉,車輪就跟著轉,開頭說到的現代 IONIQ 用的就是這個方案。

skr~

因為不需要傳動軸,它和車身只需要供電和懸掛連接,即使是很大幅度的轉向,也不用擔心會和傳動軸打架。因此,理論上只要輪轂裡的空間足夠大,使用輪轂電機的車輪怎麼轉向都是可以的。

是不是感覺開頭那臺 IONIQ 的離譜操作合理了起來…

所以,

所以,靈活是輪轂電機的最大優勢。再加上電機和車輪是硬連接,動力幾乎沒有損失,還很高效。

缺點也有,太貴了。

因為需要往小小的輪子裡塞進去整個電機,所以裡頭每個部件的體積,都需要在儘可能的小的同時滿足性能要求,也就是相對更精密。因此,輪轂電機的成本會是傳統電機的 1.5 倍甚至更高。

當然,

當然,能做輪轂電機是一方面,想要做好則是另一個方面。

在把電機塞到輪轂裡之後,車輛的簧下質量會大幅度增加,操控性和舒適性都會打折扣。大概的感覺,應該就和綁著沙袋走路差不多:不僅不舒服、不靈活,走久了還會大喘氣。

想要解決只能通過輕量化,但輪轂電機本來就是高轉低扭的舒適取向,要是再輕再小,那點出力怕是要帶不動兩三噸的純電車了。

說完輪轂電機,我們再來看看輪邊電機。顧名思義,輪邊電機就是被放在車輪旁邊的電機。它和傳統電機比較像,還是需要通過傳動軸把動力輸出到車輪,只不過是電機數量更多而已。

輪邊電機的優勢就比較明顯了,因為不用考慮把電機塞到輪轂裡,所以輪邊電機的體積可以做的比較大,輸出功率也更高,因此比較適合高性能車。仰望和蔚來就都是這種結構。

仰望和蔚來就都是這種結構。
仰望和蔚來就都是這種結構。

論缺點,雖然輪邊電機體系比較成熟且已經有產品落地,但在整車尺度還是有很多難題。

就比如續航,四臺大功率電機擱那哐哐耗電,電池太小肯定不行。但是按照現在的電池能量密度,又想性能強又要跑得遠是幾乎不可能的。

當然也有東風猛士 M-Terrain 這種,一層電池不夠就用兩層的 「 土辦法 」 。但是單純加電池其實治標不治本,因為電池越大就會越重,也就需要更多的電量來 「 搬運 」 這塊電池。

所以呢,還是需要等 4680 或是固態電池普及,電池的能量密度得到明顯提升之後,或許才能有所改觀。

不過,雖然還有缺點,但這兩條科技樹理論上還是能全方位吊打燃油車的。

論性能,內燃機需要達到一定轉速之後才能用上全力,而電機拉滿扭矩就是一眨眼的事,因此加速會比油車快上不少。就像特斯拉 Model S Plaid 零百加速就只要 2 秒。

油車能跑到這個成績的,好像還沒有誕生呢…

論效率,燃油車只有一到兩個動力源,還需要通過複雜的結構才能傳導到車輪。而且內燃機的熱效率並不高,能量損耗也較大。反觀電動機的效率基本都在 95% 以上,幾乎每一度電都會被用在車輪上,遙遙領先(手動狗頭)

而論靈活,不只是我們之前提到的橫移和調頭,因為能控制每個車輪的轉速與扭矩,四電機在越野以及溼滑路段的可控性,也是大幅領先燃油車的。

更不用提在有了坦克掉頭和電機反轉以後,傳統的轉向系統和剎車系統可能都會被淘汰了… 簡直就是技術層面的降維打擊。

技術層面的降維打擊

藍鵝因為前面的種種原因,雖然四電機這好那好,但我們在短時間內是見不到大規模應用的。能用上的,估計也只有那些不計成本的豪華車了。

面對這樣一個必然來臨但尚屬藍海的市場,脖子哥最好奇的,還是誰會成為第一個站穩腳跟的人

畢竟對於技術路線更替這種大事來說,先入局、先有成果的品牌,就會掌握市場的主動權。

類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美國新勢力 Rivian ,它第一款車型 R1T 主打的就是從未有過的純電皮卡。我依稀記得當時,許多外媒對 R1T 是嗤之以鼻的,畢竟 V8 和大排才是美式皮卡的靈魂嘛。

然而,這貨實在是太強了。835 匹馬力,零百加速只要 3 秒,有著轎車操控的同時,還能不用差速鎖實現硬核越野。。。猛禽霸王龍什麼的,太弟弟了。

人們都蒙圈了,原來皮卡還能這麼玩的?

等反應過來, Rivian 已經憑著超千億的市值完成了當年最大規模的 IPO ,成了美國新勢力頭頭了。福特和特斯拉也開始紛紛模仿 Rivian ,打造自己品牌的高性能純電皮卡去了。

雖然 Rivian 最近也過得不是很好,但至少也證明了率先入局者的標杆性作用。

反觀國內,高性能純電 SUV 同樣也是市場很大但沒有先例。無論是比亞迪、蔚來還是奔馳、現代,誰能先讓產品落地,告訴人們四電機不僅可行,更有可能是電動車發展的大方向,誰就能取得先機。

當然,我會希望它是自主品牌。但與此同時很矛盾的是,我也會希望四電機的最終落地來得更慢一些。

畢竟,無論是從性能還是成本角度考量,四電機給我們展現出的是純電車型最理想的模樣。這是一幅先前無法想象,如同蒸汽機之於馬車,內燃機之於蒸汽機一般的美好景象。

它的出現,無疑大大加快了內燃機退出歷史舞臺的腳步。

大大加快了內燃機退出歷史舞臺的腳步

只能希望四電機普及的進程能慢上一些,再給我們留出多點時間,最後享受一下燃油時代的情愫和浪漫吧

撰文:致命空槍 編輯:脖子哥 封面:煥研

圖片資料來源:

輪轂電機 – 維基百科、百度知道

前驅、後驅、四驅,圖說各自原理與特點 – 知乎

現代IONIQ亮相CES,搭載e-Corner四輪轉向系統

Rivian官方網站

Rimac官方網站

Rimac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