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電之外,舒適和智慧更是競爭焦點。
作者 | 周永亮編輯| 靖宇
2023 年,汽車市場掀起了一場圍繞價格的「全面戰爭」。
其中,中級車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業內流傳著一句話,「得中級車市場者,得天下」。一方面,是因為中級車價格較高,能給主機廠帶來更高利潤;另一方面,中級車能對品牌的形象和影響力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過去三十年,中國高端車市場的領導者一直是德系 BBA(奔馳、寶馬、奧迪)。過去一年,在燃油車市場下滑 13% 的背景下,B 級車成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細分市場。其中,雅閣、凱美瑞和邁騰領銜的 B 級車,銷量達到 139 萬輛,同比漲幅達 10%;寶馬 3 系、奧迪 A4L 和奔馳 C 級為代表的高檔 B 級車市場也小幅增長,7 款車型銷量達到 53.7 萬輛,同比上漲 1%。
雖有國產「新玩家」加入,但在中級轎車市場,合資燃油車「打天下」的格局尚未改變。
這場戰爭首先在輿論場打響。2022 年 8 月,蔚來汽車總裁秦力洪在成都車展上表示,「近一年,寶馬 3 系的月均銷量在 12000 輛以上,ET5 在一年內銷量將超過 3 系。」;近日,飛凡汽車在經銷商大會上,宣稱「飛凡 F7 在 2023 年的銷量要超越蔚來 ET5」。
聽得見的炮聲背後,是看得見的炮火。目前來看,隨著傳統汽車向智慧汽車轉型,時間站在中國新能源品牌這邊。但傳統車企和燃油車不會主動退出市場競爭。
在新能源汽車進軍燃油車「腹地」的過程中,誰會成為最鋒利的「矛」?
01
正面進攻 BBA
目前,各家新能源車企通過不同的技術路線和市場策略,對中級車進行分割和差異化競爭。比如特斯拉憑藉自主研發的三電技術以及自動駕駛技術,不斷最佳化產品性能,降低生產成本,實現了對傳統燃油車的衝擊;小鵬 P7 則在外觀設計和智慧駕駛方面有著出色表現,極氪 001 在機械素養方面有著一定優勢,也在不斷挑戰燃油車市場。
總體來看,這些新能源品牌和車型有自己的差異化優勢,但也有各自的短板。它們並沒有從根本上替代合資燃油車的傳統產品價值,例如卓越的底盤和舒適的座椅。
最近上市的飛凡 F7,則是迴歸本源,重新定義舒適和豪華,正面「對決」合資燃油車。提到飛凡品牌,大家或許稍微還有些陌生,它背靠上汽集團,創立的時間並不長,此前也只有一款 SUV 車型飛凡 R7 在售,此次上市的飛凡 F7 是其第二款產品。

飛凡 F7 配備的巴赫座椅 | 飛凡汽車
在飛凡 F7 的眾多配置中,以作曲家巴赫命名的巴赫座艙,是其新豪華的核心體現。這裡的「巴赫座艙」,並不是外界常說的智慧座艙,而是包括振動隔濾、靜音、座椅 、智慧聲音、互動系統在內的整套方案。
在這套「巴赫座艙」中,最重要的是巴赫座椅。之所以把座椅作為主打賣點,是源於一個底層思考和洞察:一台中大型電動豪華轎車的目標人群的訴求到底是什麼?在飛凡看來,舒適的座椅是核心需求。
當下,很多人都飽受著腰椎、頸椎疾病的痛苦和干擾。目前,即便是售價超過 50 萬的電動車座椅,也經常有使用者吐槽不舒服。這主要是因為電池佔了底部空間,使得座椅的高度減少,但座椅結構就沒有做相應的調整,導致坐姿不合理所以很容易累。
為此,飛凡用三年時間,打造了第一套全指標中國人體格特徵資料庫,並在此基礎上打造了巴赫座椅。它讓前排垂直空間達到 99 釐米,坐姿更合理,減少脊柱受壓,座椅骨架剛性超出國標 30%,在安全的同時減震支撐也更好。
簡單說,飛凡 F7 這套為國人身材專屬研發和打造的座椅,它的舒適性不僅僅體現在柔軟程度上,更重要的是其符合人機工程學設計,能夠完美貼合人體曲線。
同時,業內流行所謂的「皇后座」、「女王副駕」、「國王座椅」等,它們共同的特徵是針對單一座椅和特定場景做最佳化。對此,飛凡 F7,不僅僅是前排,後排座椅也高度貼合國人的體格特徵,對腰椎、頸椎也非常友好,每一個座位都是 C 位。

飛凡 F7 的前雙叉臂後五連桿懸架結構 | 飛凡汽車
除了在靜態方面的不俗表現,飛凡 F7 在底盤系統與動態表現也非常優秀。一般來說,考察汽車底盤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綜合隔振率。官方介紹來看,飛凡 F7 採用了純機械懸架,並未採用空氣懸架,但通過米其林 PS 高性能輪胎、超高剛度的鋁輪轂設計,以及超高強度的門檻梁和地板等多重振動隔濾措施,使得巴赫座艙的綜合隔振率達到 95%。
這個資料以往都出現在售價超 50 萬元,搭載空氣懸掛的車型上。也說明飛凡 F7 的機械素質比較強,底盤極具韌性。
值得一提的是,飛凡 F7 還搭配了暈車舒緩系統。很多朋友可能有類似感覺,搭乘純電動車比燃油汽車更容易產生暈車感。這主要是因為制動力來的太大和制動力來的太快,導致你的「前庭平衡」出現了問題。
對此,飛凡 F7 在視覺、聽覺上做針對性文章,還通過調節坐姿調節、動力響應、動能回收、座椅振動頻率等,從而有效減緩車內乘客的暈車感,達到跟燃油車類似的體驗,減少 30-50% 的暈車症狀。
02
讓聲音「轉彎」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發動機和變速箱被三電系統取代,豪華和合資品牌在動力和加速方面的優勢,被迅速拉平。在新時代,汽車行業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價值座標。智慧座艙和智慧駕駛被認為兩個時代最大的差異點,擁有了對燃油車碾壓的體驗優勢。
比如真正讓特斯拉獲得競爭優勢的,是其激進的智慧化技術,正如蘋果當年推出革命性的智慧化產品 iPhone,顛覆了手機行業一樣,特斯拉依靠 Autopilot 為核心的智慧汽車顛覆了傳統汽車行業格局;與此同時,華為鴻蒙座艙也讓車內的多種設備和系統實現互聯互通,為使用者帶來更加智慧化和便捷的使用體驗,同時還提供了更高效的資料流、更快的響應速度和更強的安全性能。

RISING MAX 3+1 科技娛樂艙 | 飛凡
飛凡 F7,更是將智慧座艙和智慧駕駛捲到了新高度。
在智慧電動汽車時代,催生了汽車持續的智慧進化,從智慧語音到智慧車機,從智慧駕駛到智慧燈光。
在不輸頭部新勢力的智艙和智駕體驗基礎上,飛凡 F7 的巴赫座艙在場景音效做了一番創新。飛凡將聲音作為智慧化新的切入點,帶來了全新的智慧聲音解決方案——巴赫 3D 向量音效。通過智慧音訊架構,打破座艙聲音侷限於多媒體體驗的傳統桎梏,打通多媒體音效、車外提示音、車內互動音,進而實現從系統高度對聲音統一的規劃協調。
簡單說,它讓聲音會「轉彎」,能「跑步」,有「方向」。比如在導航駕駛時需要左轉,駕駛員能感覺到聲音是沿著左邊到 A 柱方向漸消的,聲音的方向始終與注意力的方向保持一致,大大減少了使用者駛入道路的錯誤率。在小區等嘈雜環境,可以通過警示音的方向和強弱,直覺感知到靠近的行人、電動車等。即使在智駕方面,通過這種形式使用者也能更加直接快速地掌握車輛動向。
與此同時,飛凡 F7 還推出了一套雙區雙向獨立獨立影院,它以前排 43 英寸寬幅真彩三聯屏和第二排 8 英寸互動娛樂屏為核心,通過 RISING OS 智慧互動系統,實現多屏互動、三屏互聯的效果。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週末年輕的父母開車去接孩子放學。等待期間,爸爸可以通過中控大屏看電影,媽媽則可以連接藍牙耳機刷抖音。等接到孩子後,爸爸可以把中控大屏切換到導航,孩子則可以通過後排觸屏看動畫片,一家三口各得其所。
如果說蔚來 ET5、小鵬 P7i 等在智慧化方面超越同級燃油車,那飛凡 F7 則不僅僅在智慧化上有所創新,在機械素質、舒適性方面不輸主流 C 級轎車。
03
30 萬之戰
當然,產品價值不能只用產品力來衡量,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價格。從上市價格上來看,飛凡 F7 幾乎是降維競爭。這款車共推出 6 種配置,售價區間為 20.99 萬-30.19 萬元,車電分離價格為 14.59 萬-20.19 萬元。

飛凡 F7 售價 | 飛凡
飛凡是想通過低價格、高價值的策略,讓自己在同級別脫穎而出。飛凡 F7 車身長度達到 5 米,軸距長度達到 3 米,是一臺標準的中大型轎車,類似寶馬 5 系、奧迪 A6L 和奔馳 E 級,但售價不僅低於寶馬 3 系、奧迪 A4 這些中型轎車,甚至比定位中型轎車的 Model 3,起售價還低了 2 萬元。
這背後是,飛凡 F7 想要成為「30 萬內最強轎車」的雄心。自從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說理想 L9 是「500 萬以內最好的家用 SUV」之後,似乎不喊一句口號就不好意思出門。小鵬汽車何小鵬說自家 G9 是「50 萬以內最好的 SUV」,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 餘承東則動輒「遙遙領先」。

飛凡 F7 | 飛凡
那為什麼飛凡 F7 看似謙虛的要做「30 萬內最強轎車」?
這背後有三重思考:首先,20-30 萬轎車市場是中國汽車市場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細分市場。這個市場的重要性在於,它是競爭最激烈、要求最苛刻的市場之一,能夠反映一個品牌的技術實力、品質水平和市場競爭力。誰能夠拿下它,誰就將成為下一個時代的「王者」。
其次,飛凡 F7 不只瞄準電車,還包括燃油車。2020 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突破臨界點,新車滲透率達到 5.8%。隨後的兩年,滲透率更是達到 13.4% 和 27.6%。與此同時,消費者也從早期嚐鮮使用者,發展成早期大眾使用者。
如果說嚐鮮使用者指的是那些對新技術非常感興趣,願意嘗試並接受其不完美之處的使用者。但早期大眾使用者不像嚐鮮使用者那樣包容,他們通常對技術的使用和應用並不了解,有著更廣泛的需求和使用場景。這就需要一款沒有短板,且有自己價值長板的車。
最後,20-30 萬元汽車市場是模糊所有邊界的混合競爭。豪華品牌、合資品牌、中國品牌、新勢力在這裡猛烈「交火」,進行油車、電車、混合等跨動力模式競爭,還有 B 級、C 級跨級別競爭,甚至是轎車、SUV、性能車、旅行車和 MPV 等的跨品類競爭。
這些車輛之間存在競爭,但也存在著互補和合作的可能性。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這個市場正在不斷地發展和演變,可能會出現全新的車型品類和新的市場競爭形式,比如定位豪華獵裝轎跑的極氪 001,以及走掀背路線的中大型豪華純電轎車飛凡 F7。
04
未來之車
目前,在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和合資品牌燃油車的「對決」正在展開。雖然智慧電動車是未來和大趨勢,但燃油車並不會主動退出,這必然是一場長期的持久戰。
如果前兩年,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勢力,還可以依靠精準定位、造型獨特設計、智慧化高配等差異化獲得市場;如今,大多數車企已經走過了從 0 到 1,競爭的焦點變成了場景的豐富度和使用體驗,以及背後的體系化能力,比如從研發、製造、品控到產銷、服務的完整體系。
這套體系整體的強大與否,決定了最終的競爭力。最近你可能會感覺到,蔚小理等新勢力不再人們想象的那麼「新」,老勢力也並不那麼「老」,它們正在變得越來越像對方。

前後左右獨立影院 | 飛凡
從戰略上來看,傳統車企中孕育而生的新勢力飛凡,兼具匠心底蘊和數字思維,也成為未來門票的強有力競爭者。從戰術上來說,打造一款差異化的車並不難,難的是在各項性能都不差的「水桶車」基礎上,打造出使用者認可的絕對長板,並以足夠能打的價格推向市場。
主打舒適且全能均衡的飛凡 F7,看起來走在正確的路上。目前,中級別車市場的競爭已經極致內捲,飛凡 F7 通過以 C 級車的級別和價值,降維殺入了 B 級車市場,發起對燃油車最猛烈的「衝鋒」。最終的結果無法預知,只能交給時間去驗證。但大概率的結果,最終勝利的是包括飛凡 F7 在內的中國品牌和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