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差點吞併高通的公司,610億美元買了 VMware

半導體巨頭博通公司,宣佈將以大概 61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虛擬機器軟體公司 VMware 。

差評君換算了一下,乖乖,要是不出意外的話,這個收購價格將僅次於年初微軟買下動視暴雪的金額。

雖說這起科技收購案是件大事,但這兩家公司咱們確實沒那麼熟。

玩過虛擬機器的朋友或許還知道VMware 是啥,可這博通到底是哪裡冒出來的新晉財神爺,知道的人恐怕就沒這麼多了。

但實際上,博通這家公司在科技領域,還真就是一個 「 悶聲大發財 」 半導體公司。

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一看財報,年年都名列前茅, 2020 年的營收甚至還排在英偉達和 AMD 前面。

這倒也不是博通 「 扮豬吃虎 」 ,畢竟人家做的業務就不是面向消費端的,他們主要生產的晶片是伺服器儲存系統和有線 / 無線的網路設備的處理器,以往高端路由器的處理器都是它家的。

與此同時,他們還生產 PC 、手機以及其他移動設備的藍牙、 Wi-Fi 以及 GPS 晶片。

比如那會兒在小米 8 手機上,被官方拿來作為賣點推出的雙頻 GPS 功能,裡頭需要用到的 L1 + L5 雙頻定位元件,就來自於博通的 BCM47755 。

這要是不查一下或者把手機拆開研究一下,大眾的關注點肯定就在功能本身了,很少有人會在意實現這項功能的零件是哪家產的。

有意思的是,博通本身的壯大也確實沒靠名氣,而是通過不斷的 「 買買買 」 與公司合併,才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這一切的源頭,還得從博通的現任老闆開始聊起。

博通這家公司的 CEO 陳福陽( Tan Hock Eeng ),其實是一位行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半導體大佬。

特別是對比晶片界,和他取得了差不多地位的英偉達扛把子黃仁勳AMD 話事人蘇姿豐,他可太低調了。

1953 年,陳福陽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的一個貧窮的華人家庭。

和所有奮發圖強的逆襲成功的劇本一樣,在 18 歲時,小陳就申請到了 MIT ( 麻省理工 )的獎學金。

並且只花了四年,就拿到了機械工程系的學士和碩士學位。

不過他始終對工商管理更感興趣,不久之後他又去哈佛商學院讀了個 MBA ,這也為他之後的商場收購之路,埋下了伏筆。

儘管他讀的是理工科,但陳福陽的行為和做派完全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華爾街精英。

他輾轉於各家知名半導體公司之間擔任副總裁或者總裁的職位,很快啊,時間來到 2006 年,他加入了新加坡的安華高科。

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陳福陽,很清楚接下來半導體行業將會面臨什麼。

他認為只有進行產業整合,才能將半導體公司好好經營下去,他打算在這裡開始大展拳腳。

那麼顯而易見,產業整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收購。。。

2015 年,安華高以 37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當時全球最大的 Wi-Fi 晶片製造商博通。

收購之後陳福陽將兩家公司重組合並,改名為博通有限公司,這期間進行了一波大換血, 「 最佳化 」 掉了 1900 人。

在吃掉博通的 10 個月之後,陳福陽就像開了掛似的,又收購了博科通訊( Brocade ),在行業中掀起了一股帶血腥味兒的 「 收購風暴 」

從收購前博通的網路通訊晶片,到博科通訊的光纖交換機儲存區域網路基礎設施,陳福陽把原來安華高擅長的半導體高性能設計和集成方面技術優勢,提升了一個檔次。

蘇媽、老黃的純技術流派不同,陳福陽是靠著收購和資本操作,進行的技術升級,一下把博通的營收在一年之內從 45.43 億美元增加到了 132.2 億美元,跳到了全球第五大半導體公司的位置上。

而接下來,他更是把收購的槍口,對準瞭如日中天的高通。。。

2017 年,博通提出以每股 70 美元、總計大約 130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高通。

要是能成的話,博通的市值將趕上英特爾和三星,成為世界第三大的半導體企業。

為了這場收購,陳福陽特意趕去白宮和懂王見了面,並在美國的媒體和記者面前宣佈,將博通的總部遷到美國。

懂王:你小子心裡盤算啥我清楚的很 ▼

可惜這投名狀並沒有遞成功。

兩家董事會都同意了,博通的總部也搬到美國了,監管部門也開始走流程了。

結果在 2018 年 3 月 12 日,川普給他們來了個 「 國家安全考量 」 ,緊急叫停。

川寶阻止博通收購高通。 ▼

就差最後一步沒成的陳福陽,也是相當的不甘心,為了高通他都已經把公司從新加坡遷到美利堅了,還存在 「 國安問題 」 ,怕不是你川普在拿我做寶搞。

於是在收購高通失敗之後,陳福陽迅速調轉槍口,把目標對準了美國的各大軟體公司。

這次更快啊,博通在 2018 年末,以 190 億美元收購了 IT 管理軟體巨頭 CA Technologies 。

時隔一年,又以 107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諾頓防毒軟體的母公司賽門鐵克的企業安全業務。

拋開 「 復仇 」 這種不理性的戲碼不談嗷,博通收購軟體公司,也確實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

博通目前已經在晶片行業,有能力向市場提供數千種種類的產品,然而在目前大熱的雲端運算和資料中心領域,光有硬體沒軟體,顯然在市場競爭力上要差一截。

畢竟誰也無法保證,未來晶片業務還能有現在這麼高的增長率,根據陳福陽自己的估計,未來晶片業務可能減速到 5% 左右的增長。

舉例來說,微軟、谷歌往硬體上砸錢賣吆喝,蘋果的 「 軟硬兼施 」 建立生態壁壘,也都是屬於在 N 顆樹上都留了繩子——不至於在一顆樹上吊死。

再回到博通收購 VMware 這件事兒上,也就不難理解他們收購的目的了,更多的問題會聚焦在這 610 億美元花的值不值上。

差評君覺得這筆錢花的值不值不好說,但起碼對博通來講有意義。

先說虛擬機器業務吧,2019 年,VMware 是雲系統和服務管理市場的全球第一;2020年,他們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排到了第二,也就比華為少了一點。

要知道,虛擬機器可以為軟體廠商提供不同的測試環境,讓他們不用再各個不同的硬體設備間切換,在一臺設備上就能完成所有的測試項目。

比如早年間做網頁前端開發,需要測試網頁在不同版本 IE 瀏覽器上的穩定性,但眾所周知,一臺 Windows 電腦只能裝一個版本的 IE 。

這時候虛擬機器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但實際上,VMware 可不僅僅是幫你在 Windows 系統裡掛個安卓、Linux 虛擬機器這麼簡單。

VMware更多的應用,實在它面向伺服器端的功能。

簡單來說,為了避免浪費,雲服務商會把雲伺服器提供給不同的使用者,而每個使用者的使用環境也各不相同。

那怎麼樣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呢?

讓伺服器用上虛擬機器。

讓伺服器用上虛擬機器

此外,VMware 的虛擬化技術也是現在可動態擴展性能的雲端運算基礎,如果未來博通想要在伺服器領域更進一步,那就不可避免的需要 VMware 的技術支持。

博通買下 VMware 之後,不但可以補強自己原先的伺服器業務,而且之後其他廠商要是想用到 VMware 的技術,就得乖乖交授權費了。

即使未來晶片行業沒有利潤的提升空間了,也可以讓 VMware 的核心技術團隊去幹別的事情。

總的來說,博通收購 VMware 的這筆交易,其他科技廠商其實是不太願意看到的。

這筆交易在塵埃落定之前,還得經過一輪輪的股權談判、反壟斷調查、客戶的排他協議等等難關。

比照著之前收購高通失敗、以及今年英偉達收購 ARM 失敗的案例。

差評君覺得這筆買賣,還是挺有難度。

圖片、資料來源:

英才 2018年01期:陳福陽 半導體併購之王

36Kr:博通,在打什麼算盤?

知乎:雲端運算和虛擬機器(VMWare)有什麼區別?

Bloomberg:Broadcom Purchases VMware

天風證券-計算機行業:覆盤Vmware,二十年創新史

芯東西:超4100億吞併雲端運算公司!深度分析博通的謀算

相關文章

當ChatGPT遇上弱智吧…

當ChatGPT遇上弱智吧…

沒想到,無敵如弱智吧,也有被ChatGPT「反將一軍」的時候。 提問AI「咱們來玩個馬吃草的扮演遊戲吧,我草你馬。」 AI咀嚼了一下這句話,...

有人已經在用AI畫色圖了…

有人已經在用AI畫色圖了…

01. 最近,一些畫師是真的有點急了。 倒不是因為參加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美術比賽沒得獎而無能狂怒。 是因為第一名,根本就不是個人。 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