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工智慧送上太空,總共分幾步?

基本達到了地面上 AI 80% 的功能,但面對的挑戰可是大很多。

作者 | 美漪編輯| 靖宇

在庫布里克的經典科幻影片《2001 太空漫遊》中,除了開頭的「骨頭變飛船」和「黑石」是經典中的經典,飛船上的人工智慧助手哈爾(HAL 9000),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 50 多年後的現在,導演當年的超前設想,例如平板電腦,都已經成為現實。而人工智慧助手,也早已「入住」到全球數十億臺手機和電腦之中。不過,太空艙中的「HAL」,似乎還未成為現實。

直到現在。

當地時間 2022 年 11 月 16 日,NASA 發射「阿耳忒彌斯 1 號」(Artemis I)登月火箭。作為載人月球項目的第一階段成果,Artemis I 搭載的獵戶座飛船(Orion)將在此次飛往月球的過程中,檢測各項系統,為此後的 Artemis II 載人項目做好準備。

此次發射的獵戶座飛船,其中央控制器搭載了屬於自己的「HAL」——人工智慧助手 Alexa,亞馬遜團隊經過 4 年多的研發,終於實現了將人工智慧助手送上太空的夢想。

獵戶座飛船中的 Alexa 能做什麼?它能替宇航員開關燈,或者播放喜歡的音樂嗎?

01

太空版本的 Alexa

在地球上,Alexa 具有語音互動、播放音樂、控制智慧設備、提供實時資訊等功能。在太空飛船上,它又能做些什麼呢?

令人驚喜的是,太空上的 Alexa 與你家裡的 Alexa,沒什麼不同。

在「Artemis I」上,Alexa 仍然可以處理請求,控制航天器上的連接設備、播放一些音樂、設置定時器和鬧鐘,還能時不時地講個冷笑話「宇航員踩到口香糖時發生了什麼?他被卡在了軌道上」。

Alexa 處理請求的界面|圖片來源:亞馬遜

但這些功能要比地球上的 Alexa 有更多限制,因為每一個命令和響應都必須預先程式設計。比如,船員最喜歡的曲子可以全部預裝在太空 Alexa 上。

值得一提的是,Alexa 還可以滿足艙內照明等連接設備的請求。儘管研發團隊只為這次特定的任務實現了這種燈光開關功能,但 Alexa 未來也可以幫助宇航員進行其他動作。

Alexa 也可以在宇航員多項任務纏身時,提供幫助,指引宇航員進行下一步,特別是當他們在任務期間被扣在椅子上,戴著手套或以其他方式從事某種任務的時候。

此外,太空 Alexa 還可以從獵戶座飛船的軟體中,提取和訪問實時遙測資料,轉發獵戶座上超過 10 萬個不同的資料點,並對獵戶座上數以千計的特定任務問題作出回應,像是「Alexa,獵戶座的行駛速度是多少?」、「Alexa,艙內的溫度是多少?」

對於太空 Alexa 無法解決的問題,系統將接入「深空網路」,也就是 NASA 用來與最遠的航天器通訊,並將信號發送到地球上雲端的天線系統。

深空網路|圖片來源:NASA

深空網路|圖片來源:NASA

這可以讓 Alexa 支持更廣泛的請求,包括從地球檢索資訊,從新聞簡報到體育比分;幫助宇航員在執行長期任務時與家人保持聯繫,從點外賣到送禮物,滿足各種「接地氣」的需求。

還值得一提的是,結合多項技術與航天器上的本地處理,宇航員可以繞過月地之間發送訊息的延遲,做到幾乎同步訪問特定資訊和功能。

除了回應請求,暖心的 Alexa 還會主動提醒宇航員——地球隨時準備迎接他們回家,來緩解宇航員在長達數週的太空任務中產生的孤獨感和焦慮感。

其實此前,Callisto 團隊還特意採訪了宇航員和 NASA 工程師,以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

調查顯示,他們普遍都對語音控制感有興趣,他們願意嘗試讓 Alexa 設置定時器和警報器;但也有很多人持懷疑態度,畢竟沒有人會願意讓 Alexa 執行關鍵任務的命令,比如打開弔艙的門。

簡而言之,太空 Alexa 幾乎可以提供它在地球上提供的一切服務,為機組人員帶來陪伴、支持和幫助,使航天器更容易管理,更像家。

03

獨特的「挑戰」

就像宇航員為太空旅行而艱苦訓練多年一樣,亞馬遜團隊在為 Alexa 準備 42 天的太空旅行而改造地球技術的過程中,也充滿了獨特的挑戰

太空中薄弱的網路、複雜的噪聲和強烈的輻射,就是該團隊必須解決的一系列問題。

首先,太空中幾乎沒有網際網路,這意味著 Alexa 在獵戶座飛船上無法訪問雲資料。

而在地球上,Alexa 80% 的功能都依賴於雲端伺服器——喚醒 Alexa 的話,會激活她的聆聽功能,然後 Alexa 會向雲端解碼語音並制定回應。但在太空,當獵戶座飛船在幾十萬英里之外時,到達雲層的時間延遲,可以說是天文數字。

這意味著,亞馬遜團隊必須找到一種方法,將系統複雜的語音處理步驟轉移到設備本身,從而實時處理請求資料。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該團隊採用了一種名為「本地語音控制」的方法。

利用這項技術,Alexa 將使用深空網路連接到任務控制中心,使用「撥號連接的頻寬」在本地處理語音命令,不需要將資訊發送到雲端。

「本地語音控制」讓太空 Alexa 完全自給自足,不接入雲的 Alexa 還可以減少一些關於隱私的擔憂。

Artemis I 此次搭載的 Orion 飛船 | 圖片來源:NASA

而且,地面上的使用者也可以從這項技術中受益——Alexa「本地語音控制」可以讓人們在網際網路連接有限或沒有網際網路連接的情況下,用 Alexa 做更多事情。

Alexa 語音服務的首席解決方案架構師 Philippe Lantin 也曾說,「想想看,當你在汽車裡,通過一個隧道,只有一個微弱的信號或沒有蜂窩網路連接時,你可以繼續使用語音命令做一些事情,如調整收音機,打開空調」。

此外,太空艙內的聲學條件極其複雜,飛行期間的噪音,特別是發動機和泵的噪音、艙內金屬表面相關的混響,帶來了另一組問題。

因為,混響可以發出錯誤的頻率,會干擾自動語音識別,使 Alexa 難以接收到喚醒詞的召喚。

為了確保 Alexa 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理解語音,亞馬遜部署了兩個麥克風,提供了聲學和音訊處理軟體,使語音命令以 8000 赫茲的頻率傳輸,以支持通過 Alexa 進行遠場語音互動;並調整處理演算法,結合了來自麥克風的信號,以幫助 Alexa 理解從任務控制中心發出的命令。

在未來,宇航員還可能會帶著聲學毯子旅行以解決這個問題。

此外,亞馬遜團隊表示,從「Artemis I」這個項目中學到的東西,現在正應用於地球上其他具有挑戰性的聲音環境,比如在車窗搖下的行駛中的汽車中檢測語音等。

除了網路和噪聲問題,太空輻射是另一個棘手的問題。

月球的輻射是地球輻射的 200 倍,因此,應用在 Artemis 任務的設備,必須能夠抵禦極端的衝擊和振動,它還必須至少對太空中的輻射有最低限度的抵抗力,並利用高度具體和定製的元件,如電源和資料線。

因此,必須從頭打造 Alexa,鑑於標準的音箱 Echo 可能無法在發射中「存活」下來。

合作伙伴 Lockheed Martin 公司設計了內建 Alexa 的定製太空級硬體,確保設備能夠承受發射以及穿過範艾倫輻射帶產生的強烈衝擊。

Alexa 與與一臺運行 Webex 的 iPad 共享它的宇航服——Callisto。

Callisto 實際上是一個帶有 Alexa 揚聲器(右上角)和麥克風的大型的藍色面板,1.5 英尺乘以 1 英尺,深度約為 5 英寸;因此,太空中的 Alexa 可以聽到來自休士頓的命令。

獵戶座 Orion 上的 Callisto 的樣子 | 圖片來源:亞馬遜

值得一提的是,亞馬遜、Lockheed Martin、 Cisco 完全承擔了將這一「科學怪人作品」送往月球的費用。

因為「Artemis I」是無人駕駛的,目前 Callisto 正坐在未來載人飛行任務中宇航員控制的地方,如果它有一天能和真正的乘員一起乘坐,它就不會坐在那裡了,還將得到一個硬體的重新設計。

04

AI 進入太空

宇航員在太空上非常忙碌,常常需要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但他們在太空中的時間非常昂貴,一個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一小時就要花費 13 萬美元。

作為資訊檢索工具的智慧語音助手 Alexa,或許是個解題思路。

Alexa 是「Artemis I」進行測試的許多新的創新技術之一,這個測試將為 Alexa 協助未來的載人飛行任務——月球、火星和其他地方奠定基礎。

Lockheed Martin 商業民用太空戰略總監 Rob Chambers 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Callisto 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測試平臺,我們希望證明,這種類型的技術可以幫助宇航員,通過一些獨特的人機互動技術,使他們的工作更簡單,更安全,更高效」。

未來,宇航員將從 Alexa 那裡獲取資訊和指引,從而更簡單、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此外,Alexa 的「陪伴」可以一定程度上的緩解宇航員們在漫長的星際旅程中滋生的孤獨、緊張、焦慮、抑鬱等消極情緒。正如俄羅斯著名科學家奧列格在上世紀所說「限制人類探索太空的不是科學,而是心理學」。

事實上,Alexa 並不孤獨。其他國家和組織也在研究可以在太空中使用的機器人。

CIMON 是一個漂浮的「球」|網路

CIMON 是一個漂浮的「球」|網路

空客、德國航空太空中心(DLR)、IBM 和慕尼黑大學(LMU)共同打造了一個太空陪伴 AI 機器人 CIMON。

CIMON 是個沒有四肢的飄浮機器人,外型接近球型,重量約為 5 公斤,由塑膠與金屬材質 3D 列印而成,因此綽號「飛行大腦」。

CIMON 內部搭載著 IBM 的人工智慧系統 Watson,不僅能協助宇航員們的日常工作,其豐富的互動功能還能夠減輕宇航員的壓力。它可以識別宇航員的聲音和麵部,實現簡單的對話,同時還能通過攝像頭捕捉到對方的情緒變化,並利用這些資訊與其更好地互動。

當人們為 OpenAI 推出的 ChatGPT 而興奮的時候,可能還沒有想到,已經在逐漸改變人們生活的人工智慧,其實已經隨著人類探索的步伐,開始進入到太空之中。雖然目前這些人工智慧助手還只是類似玩具的存在,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HAL」式的人工智慧,很可能會成為人類漫遊太空的重要工具。

相關文章

乾貨 | 比特幣與密碼朋克的延續

乾貨 | 比特幣與密碼朋克的延續

來源 | 以太坊愛好者 責編 | Carol 本文旨在傳達更多行業資訊,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辨別。 從比特幣到區塊鏈再到分...

真極客都懂的七個「梗」

真極客都懂的七個「梗」

極客們說出的某些話 為什麼能夠振聾發聵、歷久彌新? 它們澄澈,像面鏡子 誠實地映照他們的心 它們銳利,像是子彈 輕易地擊中我們的心 那些話,...

思科,跌落神壇的行業標杆

思科,跌落神壇的行業標杆

1973年,一個名叫萊昂納德·波薩克(Leonard Bosack)的小夥子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順利畢業。 隨後,他加入了當時著名的計算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