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一覽:2023 IJCAI YES 定於 7 月 4-6 日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召開。在這場以 AI 領域青年學者為主角的大會召開前夕,HyperAI超神經有幸採訪到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黃宏。以下為本次訪談整理,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讀者展現當下 AI 青年學者的真實畫像。
關鍵詞:2023 IJCAI YES AI 青年學者
作者 | 緩緩
編輯 | 三羊
去年,百度人才智庫 (TIC) 等機構聯合發佈了一份 AI 華人青年學者榜單。通過近十年來的 AI 類人才大資料研究,該榜單發現隨著學術方向的不斷精進,人才的年齡結構在向年輕化不斷發展,這一現狀說明AI 青年學者對當前學術領域研究和精進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23 IJCAI YES 即將於 2023 年 7 月 4-6 日落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這場定義為高端學術會議的舞臺主角,正是這批承擔著希望和重擔的 AI 青年學者。本次會議預計聚集 600+ 與會者,包括 62 位青年學術帶頭人以及 54 位通過 IJCAI-ECAI-2022、IJCAI-2021 論文的部分海內外第一作者及合作者分享最新科研進展。HyperAI超神經有幸以大會協辦單位的身份全程參與,並有機會和即將出席會議的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黃宏老師進行了一次深度暢聊。在這場氣氛輕鬆、愉悅的交談中,黃宏為大家展現了當代 AI 青年學者的面貌,同時得益於她女性的獨特視角,使得這幅群體畫像更加細緻且立體。

正值畢業周,碩士、博士生忙著答辯,本科畢業生也迎來畢業設計。這一時期,學生們的節奏明顯加快,老師們隨之進入小跑狀態。除了科研和常規教學任務之外,黃宏近期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們打補丁,對他們的答辯、畢業設計做輔導,「每天的工作重點大都不一樣,有時做自己的科研,但近期大部分時間都撲在解決不同學生的問題上」。
從學生到老師:堅定
出生在江西景德鎮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的黃宏,自小便成績斐然,從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學校的重點班。這是一個彙集了佼佼者的地方,黃宏自然也不在話下。她提到高中時期自己文、理科都比較擅長,但尤其熱愛理科,因為「覺得理工科非常酷,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略有遺憾的是,高考時黃宏沒有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但也正是這些經歷證明,一個人只要心中確定了方向,那麼他或早或晚都會到達終點。
雖認為自己高考成績不甚理想,但當黃宏談到自己的本科母校——南京郵電大學時語氣中都是滿滿的自豪。南京郵電大學,簡稱南郵,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其前身是 1942 年創辦于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戰時郵務總局幹部訓練班,也因此,今日的南郵王牌院系就是通訊與資訊工程學院,也是黃宏被錄取的院系。

南京郵電大學,圖源網路
黃宏本科專業的全稱為廣播電視工程,談及選擇原因,她笑了笑,說自己當時想到很簡單,「電視這麼普及,未來一定會很好找工作」,「這個專業的名字很具有迷惑性,班裡很多同學都覺得這個專業類似播音主持」,她接著聊到,一開始班裡很多同學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這是一個怎樣性質的專業以及將來要找什麼工作,但恰恰相反的是,黃宏卻很早就對專業有著清晰的認知,「廣播電視工程專業和通訊工程重疊的課程比較多,屬於工科專業電信大類」。
作為學校的王牌專業,經常會有通訊工程相關領域的專業專家、老師來到校內講授知識,對此領域懷有巨大興趣的黃宏,會在完成自己的課程之餘跑去聆聽教授們的演講,在這當中她收穫了很多見解,也在不知不覺中鞏固了自己的知識。「我的本科專業學的很紮實」黃宏這樣評價自己。在校期間,她獲得了多個獎學金,雖在現在看來不值一提,但在當時,這樣的成績給了黃宏莫大的自信,也決心繼續讀研深造,並且立志要考當時國內通訊專業排名第一的學府——清華大學。
提起自己的考研之旅,黃宏直言自己當時非常有勇氣,這麼說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憑藉在本科階段的優異表現,黃宏早就獲得了當年專業唯一一個可以保送本校研究生的名額,第二個,黃宏也曾在本科老師的鼓勵下面試幾個大廠,收穫了諸如中國電信等幾家優秀企業的 Offer,但她為了自己的清華夢,都執拗地選擇了放棄。這種魄力,如今看來有很大的風險,當時更是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據她回憶,老師還專門打電話給她的父母,試圖通過家人的勸說讓她給自己留條後路。但也許源於自信,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黃宏很堅定地選擇了向清華進發,並僅用了約半年時間備考,就順利考上清華大學電子系資訊與通訊工程專業研究生。
進入清華求學後,黃宏意識到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這裡的所見所聞進一步打開了她的視野,也成為人生中重要轉折點,「視野能決定一個人走多遠」。作為全國頂尖學府,清華大學人才濟濟,學術氛圍自然也毋庸置疑,在這樣一種環境薰陶下,黃宏接觸到了很多優秀的同學和老師,他們給予了她莫大幫助和影響。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實驗室的老教授山秀明老師,在一次論文輔導中幫助她改了 28 次論文,「這個數字我至今難忘」,黃宏回憶,她坦言當時每一遍都改得非常痛苦,但看到老教授犧牲節假日依然堅持幫她潤色、修改,她也收拾情緒,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修改直至完美,這件事讓她見識到了老一代科研教育工作者對於細節的追求以及強烈的職業信念感、責任感,這對她如今的教學方式有著深遠的影響。
談及後來選擇出國繼續深造,黃宏坦言並沒有專門去抉擇或者考慮,一切反而更像是順理成章。她所在的宿舍,有兩位計算機系的學姐,她們都選擇了國外留學繼續深造,這種環境下對她的選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然,令她堅定想法的還有一個契機——觀看樓天成的畢業答辯。樓天成,清華校友,人稱程式設計奇才樓教主,師從姚期智院士,主要做社群網路和機器學習相關問題的研究。黃宏介紹,當時樓教主的畢業答辯人滿為患,許多大佬都前往聽講,「我們作為小人物也去旁聽,當時覺得很震撼,也對他的研究很感興趣」。直到在一次機緣巧合中,她偶遇了學姐德國留學的導師傅曉明老師,並向他表達了這個想法,導師聽後很鼓勵她從事相關方向研究,並希望她能加入自己麾下,這次聊天一拍即合。研究生畢業後,黃宏就動身前往以嚴謹、學術氛圍濃厚著稱的德國,並在哥根廷大學以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獲得博士學位,直到博士後。
學成之後的她選擇回國,繼續留在學術界,並開始了在華中科技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的任教生涯。

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圖源華中大官網
從「青椒」到教授:自信
如今黃宏已升至副教授,不過一路從「青椒」走過來,她對高校青年教師這個職業也有了許多不同的感受。「青椒」一詞,百度百科解釋為:高校青年教師的簡稱,通常是指初入職場、年齡小於 35 歲、中初級職稱的一類人群。
對於這個群體,社會上的關注向來不斷,其中比較出圈的就是三聯生活週刊發表的《高校教師 996:「青椒」們的績效困境》。文章作者以相對沉重的口吻向人們介紹了這個群體的現狀——職業壓力巨大,面臨激烈的競爭,而這背後與文中提到的「非升即走」制度不無關係。
那麼真實情況是否如此,本次採訪中我們也將問題拋給了黃宏,她直言傳統印象中,包括自己最初也認為大學老師是一個相對輕鬆、穩定的職業,但是真正成為其中的一員才發現,情況與自己想象中有所不同。比如,一般人會認為大學老師會有寒暑假,但黃宏介紹,就她自己而言即將到來的暑假其實只有短短几天能夠真正休息一下,並且,假期反而要比平時更忙,「這兩個假期通常沒有具體的教學任務,適合沉下心來來搞研究」,她和同事們經常會趁著假期集中出差,外出參會學習,或者討論課題研究。
所以,黃宏覺得文中的部分描述的確屬實,這個被社會尊稱為高知分子的群體也承受著很多壓力。不過,即便如此,她保持著輕鬆、樂觀的狀態。一方面,華中科技大學整體氛圍和環境都很不錯,學校對教師的包容度相對來說比較高,因此不會嚴格執行過於嚴苛的制度,另一方面,她認為自己對工作節奏的把握很適宜,對於相關指標、績效都能保質、保量的完成,面對考核也很坦然和從容。不過,面對工作中的壓力,黃宏也認為這並不是個例,只是當下社會的現狀,而壓力落到個人身上時,要儘快學會排解不良情緒,想辦法提升自我、尋求轉機。
在這樣的心態下,黃宏在職場的規劃一直很清晰。除了完成常規教學、科研任務外,也不斷抓住機會提升自我。2018 年,她成功入選微軟亞洲研究院「鑄星計劃」,該計劃旨在發掘和助力新一代青年學者,使其成為科研創新能力突出、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學術帶頭人。雖然由於學校事務過多,她並沒有在當年進行學習,次年,她帶著自己在圖表示和圖神經網路領域的課題走進了微軟亞洲研究院。
之所以選擇這個方向的課題,主要是對其博士時期的研究方向社群網路分析、社群網路挖掘有延續性。據她介紹,早期此領域主要是應用特徵驅動的網路挖掘方法;而後隨著圖嵌入技術以及深度學習等技術的火熱,也逐步廣泛應用在社群網路分析、社群網路挖掘領域。這種情況下,黃宏也順勢將開啟了相關課題研究。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三個月,對黃宏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經歷,這裡不僅有著濃厚的學術氛圍,能夠專心致志地完成自己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也能結識眾多志同道合的研究員,大家互相幫助,碰撞思維,氣氛熱烈。直到現在,黃宏仍跟微軟亞洲研究院保持著緊密的聯繫,經常就具體的研究問題在線上展開討論。
據了解,黃宏實驗室團隊近期也開始將目光瞄準了大熱賽道 AI for Science,試圖解決一些交叉領域的熱門問題,比如,團隊正著手開始和醫院聯手進行相關大資料分析,相信不久後就會有新突破。未來,HyperAI超神經也會持續關注黃宏實驗團隊的實驗成果,關注此方向的 AI 從業者也可持續關注。
多重身份的「帶頭人」
訪談當天,恰值黃宏孩子週歲紀念日,一年前初為人母的辛苦,也被見證孩子成長的喜悅所代替。談及此,黃宏原本溫柔的語氣又添了幾分幸福。她坦言,很感激自己的家人,能夠在自己的身後做好堅強的後盾,承擔起照顧好孩子的重任,讓她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到教學和科研中去。但她也聊到,有了孩子之後勢必會分走自己的一部分精力,所以自己也在努力探索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平衡。
閒暇時刻,黃宏會選擇留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和家人,一起逛逛東湖、壓壓馬路,溫馨而難得的親子時光總能讓人暫時忘卻很多壓力和煩惱,「同事經常打趣,帶孩子何嘗不是訓練一個超大的神經網路呢?」,黃宏笑談。
黃宏的人生道路看起來很順利,除了談到高考成績有些不理想之外,她對每個階段不同經歷的定義都少不了一個詞——自然而然,然而這看似情理之中每一步,都少不了個人的努力和認知。尤其在清華求學的經歷,更是讓她意識到眼界和視野對人發展的重要性。
所以,現在的她經常會鼓勵學生將眼光放長遠一些,勇於和不同學校的、不同環境的學生、老師去交流、合作,將路走寬,才能儘早找到合適自己的-一條人生道路。這一點,黃宏正在身體力行,比如本次出席 2023 IJCIA YES,初衷就是想借由這個聚集了國內外 AI 青年學術帶頭人的舞臺,見證更多 AI 領域前沿的最新成果,既可能為自己的成果帶來啟發,又能結識志同道合的人,共同進步。「2021 年的大會很遺憾沒有參與,對於這次參會我也非常期待」,黃宏聊到。

黃宏親切、溫暖的聲音娓娓道來,讓人不禁聯想到其實這些正在技術大潮中激流勇進的「帶頭人」 ,褪去光環,也是一個個平凡而普通的人,他們是父親、母親、兒子、女兒也是丈夫、妻子……當然他們也會面臨多方面的壓力乃至困境,會努力尋求讓自己和這些挑戰自洽的方式。但他們的人生經歷往往說明,只有內心足夠強大的人才能走的更遠也更順。
本文采訪嘉賓黃宏將出席 7 月 4-6 日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召開的 2023 IJCAI YES。IJCAI YES 全稱 IJCAI Young Elite Symposium,青年精英學術大會,第一屆 2021 IJCAI YES 於 2021 年在上海召開,本次 2023 IJCAI YES 為第二屆。大會旨在通過為年輕人提供展示前沿工作、向行業專家學習以及與志同道合的同行合作的平臺,以培養下一代人工智慧研究者、創新者和企業家,同時加強學術領域的國際交流,促進人工智慧在整個亞太區域的普及和發展。
了解為期 3 天的大會完整嘉賓及議程名單可參見:https://ijcai.org.cn/
嘉賓介紹
黃宏
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博導,碩導。2012 年於清華大學獲碩士學位,2016 年以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畢業於德國哥廷根大學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資料探勘,社群網路分析與大資料應用等。近年來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KDD、TKDE,TKDD,WWW,IJCAI, WSDM 等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1 項,面上基金 1 項,湖北省基金 1 項。擔任眾多國際一流會議的大會程序委員會委員。入選 2018 微軟研究院鑄星青年學者訪問計劃,獲 2021 ACM 湖北(武漢)新星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