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蘋果悄悄給一些第三方App買了谷歌搜尋廣告,蘋果自己出錢。
這是怎麼回事,做慈善嗎?
沒想到,應用開發商們卻不吃這一套,紛紛表示不樂意。

受影響的知名App,包括串流媒體巨頭HBO和約會社交軟體Tinder,還有更多線上教育類App。

不仔細看的話,這些廣告就像是開發商自己投的一樣,但點連結進去都會直接跳轉到蘋果應用商店。
連結後面那一長串跟蹤用的參數也有很大一部分相同,也說明這些廣告有著相同的投放者。
多家開發商表示蘋果此舉並未徵得他們同意。
到底是怎麼回事?
為了最大化應用商店收入
這次受影響的App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有高金額訂閱服務。
據福布斯報道,一位匿名開發者表示蘋果這樣做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通過應用商店付費,最大化蘋果的收入。
他選擇匿名的原因是害怕蘋果的報復。
如果一個使用者通過蘋果應用商店付費訂閱第三方App,第一年的訂閱費會被抽取30%的「蘋果稅」,後面再續訂蘋果也要抽15%。
從蘋果應用商店付費的使用者多了,那從開發商自己網站付費的使用者自然變少。
此消彼長,本來能獲得全部收入的交易被收取了高額的抽成,難怪他們會不樂意。

以HBO Max的4K高畫質服務為例,一年的訂閱費用將近150美元,蘋果第一年從中抽取30%可以得到45美元,後面續訂抽取15%可以得到22.5美元。
而競價廣告的成本每個使用者只需要5-10美元。
蘋果這樣做無本買賣肯定是賺的,對應用開發商來說就不一定了。
開發商為使用者提供服務有自己的成本,對於一些低價值客戶如果本來利潤率就小於30%,搞不好一通操作下來蘋果把錢賺走了,自己反倒虧本。
還有更多影響
如果應用開發商自己不想投廣告了,能不能讓谷歌把這些廣告移除呢?
谷歌說不行,因為是蘋果交的錢,只能蘋果來移除。
對於這種操作是否合理,谷歌的廣告政策中有這麼一條:
如果廣告的目標著陸頁致力於銷售的產品、服務、元件替換零部件與一個商標相關,就可以在廣告裡使用對應的商標。
也就是說,蘋果去買HBO的廣告關鍵詞,只要賣的東西確實和HBO相關而不是賣競品Netflix等,那就符合谷歌的規定。
這種情況下,如果第三方開發商有自己的營銷計劃,也要投放廣告會如何?
這又是谷歌願意看到的局面了,兩條廣告要進行競價,價高者顯示在前面。

從使用者的角度也有一些影響,從蘋果應用商店付費,蘋果出於隱私的考慮不會與開發商分享使用者的資訊。
開發商與使用者沒有建立直接的聯繫,如果需要售後服務就只能去找蘋果。
有開發商表示這樣使用者體驗會糟糕很多,使用者如果遇到訂閱方面的問題,他們想幫也幫不上忙。
蘋果目前對投放廣告一事沒有做出迴應。
與此同時,另一件事上蘋果也在努力保住應用商店的收入。
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蘋果與Epic訴訟大戰,法院判決蘋果在12月9日之前允許應用開發商將使用者引導至第三方支付系統。
蘋果表示不服,提交上訴請求法院暫緩執行。
最新的訊息是,法院駁回了蘋果的請求,維持原判。

到了12月9日,蘋果是否真的會放開第三方支付?
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連結:
[1]https://www.forbes.com/sites/johnkoetsier/2021/11/12/apple-quietly-buying-ads-via-google-for-high-value-subscription-apps-to-capture-app-publisher-revenue/?sh=48332d361b52
[2]https://www.digitalinformationworld.com/2021/11/apart-from-that-even-when-developers.html
[3]https://www.theverge.com/2021/11/9/22773082/epic-apple-fortnite-lawsuit-ruling-injunction-stay-app-store-anti-steering-ru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