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盤點,2022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擴產覆盤

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全球汽車電動化轉型加速,動力電池市場持續高景氣,帶動磷酸鐵鋰電池需求高速增長。同時,受益於電化學儲能產業的高速成長,磷酸鐵鋰電池有望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預計,磷酸鐵鋰電池憑藉價效比優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至2024年在全球鋰電池市場裝機量佔比將超過60%,併成為動力電池市場主流。

在新能源汽車與儲能等終端需求的強勢拉動下,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市場不斷升溫,新老玩家不斷加碼,磷酸鐵鋰賽道愈發擁擠。從參與主體看,主要有三類:一是傳統磷酸鐵鋰材料廠商、二是三元正極材料企業、三是磷化工/鈦白粉等「跨界」企業。

傳統磷酸鐵鋰材料廠商加碼擴充產能

2022年以來,上游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揚,磷酸鐵鋰電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等優點,越來越多車企轉向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需求量激增,德方奈米、湖北萬潤、湖南裕能等傳統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企業紛紛擴充產能。

作為最早上市的磷酸鐵鋰材料企業,德方奈米主營產品為磷酸鐵鋰等磷酸鹽系正極材料,已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比亞迪等頭部電池企業形成長期合作關係。目前,德方奈米已披露的擴產項目有7個,如果未來全部建成達產,將達到年產86.5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及補鋰劑材料產能。

「鋰電材料龍頭」湖南裕能去年在國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領域實現出貨量全國第一,市場佔有率高達25%,其股東涉及寧德時代、比亞迪、湘潭電化三家上市公司。目前,湖南裕能IPO已獲證監會批覆同意,即將登陸創業板。

萬潤新能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已成為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億緯鋰能等鋰電池企業的供應商。2022年9月29日,萬潤新能正式登陸科創板,目前主要通過與地方政府合建項目等方式擴充產能。

三元正極材料企業發力磷酸鐵鋰

三元正極材料企業發力磷酸鐵鋰

基於對磷酸鐵鋰市場需求的看好,格林美、當升科技、廈鎢新能、長遠鋰科等過去主要經營三元正極材料企業,也開始深度佈局磷酸鐵鋰材料領域。

在2022年年初,三元前驅體頭部企業格林美宣佈攜手新洋豐入局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及上游環節。近日,格林美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透露,福安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示範產線已於2022年6月建成,目前已進入產品認證階段。

當升科技主營鈷酸鋰、多元材料及錳酸鋰等小型鋰電、動力鋰電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已開發出高性能磷酸鐵鋰、磷酸錳鐵鋰產品,未來規劃在貴州基地建設年產30萬噸產能,用於生產磷酸鐵鋰和磷酸錳鐵鋰材料。12月2日,宣佈擬投資170億元,於四川攀枝花投建30萬噸/年磷酸(錳)鐵鋰項目。

長遠鋰科是國內最早從事三元正極材料相關研發、生產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國內最早具備三元正極材料量產能力的企業之一。據透露,長遠鋰科6萬噸/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預計2023年一季度能陸續投產。

值得一提的是,華友鈷業此前專注於鈷、鎳、三元前驅體的生產。2021年11月,公司披露將收購聖釩科技,以擴充磷酸鐵鋰業務。2022年6月,華友鈷業卻以一紙公告終止了收購聖釩科技100%股權事宜。

對於終止收購事宜,華友鈷業稱,是為了聚焦新能源鋰電三元材料產業鏈,加快上游鎳、鈷、鋰資源佈局和下游產品開發、產能擴建。

不過,華友鈷業佈局磷酸鐵鋰的步伐卻並未停止。2022年9月29日,華友鈷業控股股東華友控股與雲天化簽訂合作意向協議,雙方擬通過磷酸鐵、磷酸鐵鋰產業合作,推動50萬噸/年磷酸鐵項目、50萬噸/年磷酸鐵鋰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磷化工/鈦白粉企業「跨界」入局搶食盛宴

磷化工/鈦白粉企業「跨界」入局搶食盛宴

在正極材料廠商加快產能擴張之際,不少磷化工企業也紛紛紛利用上游磷礦資源和磷化工產品技術,佈局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包括雲化天、新洋豐、川發龍蟒、川金諾等企業均披露磷酸鐵等新能源新材料相關規劃。

其中,雲天化是國內最大的磷礦石生產企業。據悉,雲天化目前磷礦儲量約8億噸,2021年國內磷礦石產量9941.4萬噸,同比上漲11.5%,公司現有50萬噸磷酸鐵及其配套裝置正在建設中,預計將於2022年和2023年陸續建成。

事實上,不只是磷化工企業,大量的鈦白粉企業也跨界進入到磷酸鐵及磷酸鐵鋰材料領域,賽道上彙集了龍佰集團、金浦鈦業、惠雲鈦業、中核鈦白等龍頭企業。據悉,鈦白粉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副產物硫酸亞鐵,可以用來制磷酸鐵。

龍佰集團曾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副產品硫酸亞鐵,富餘產能燒鹼、硫酸、蒸汽、氫氣等可直接或間接用於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的生產,對降低生產成本有幫助。

其招股書也顯示,公司將利用鈦白副產品,並結合公司在粉體材料研發及生產上掌握的經驗,製備高附加值的磷酸鐵材料,進一步生產磷酸鐵鋰,有利於公司形成更加完整的產業體系,積極推進公司融入新能源材料生產製造供應鏈。

與此同時,擁有資源優勢的西隴科學、東陽光、百合花、東方盛虹等多家綜合化工企業也大手筆切入磷酸鐵鋰領賽道,磷酸鐵鋰領域低端產能競爭愈加激烈。

2022年磷酸鐵鋰相關項目相繼開工/投產

在磷酸鐵鋰相關項目擴產熱度不減的同時,也有不少磷酸鐵鋰相關項目迎來開工和投產。集邦鋰電注意到,德方奈米、湖南裕能、龍佰集團等均有產能較大的項目迎來投產。

小 結

小 結

2022年,在新冠疫情反覆、原材料價格上漲,疊加地域衝突等複雜因素影響下,我國電動車市場雖然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但大部分車企仍然面臨電池生產成本過高的壓力。為控制生產成本,越來越多車企開始傾向採用更具成本優勢的磷酸鐵鋰電池。

全球新能源巨頭特斯拉早在2021年底便宣佈將在全球範圍內採用磷酸鐵鋰電池;比亞迪在2021年4月也曾宣佈旗下的純電車型開始全面切換磷酸鐵鋰刀片電池;福斯集團、小鵬汽車等也在加速推進搭載磷酸鐵鋰的電池車型。此外,奔馳、福特、現代汽車等也計劃推出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電動車型。

在車企以及產業鏈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磷酸鐵鋰電池性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升,磷酸鐵鋰產量和裝機量迅速攀升,推動相關廠商持續擴產。

覆盤2022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領域擴產項目,可以看到當前磷酸鐵鋰行業的產能規劃項目多,磷酸鐵鋰頭部廠商在擴產之際,通過與大客戶進行深度綁定,不斷穩固自身地位:

德方奈米深度綁定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多家頭部電池廠商,並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聯手建廠,鞏固合作關係;湖北萬潤主要客戶為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湖南裕能是寧德時代、比亞迪高端磷酸鐵鋰的主力供應商,且兩大龍頭幾乎佔據湖南裕能大部分出貨。

同時,磷酸鐵鋰廠商紛紛把目光投向資本市場,意欲藉助資本市場各方面優勢,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其中,萬潤新能於2022年9月底科創板上市,安達科技10月北交所上市申請獲受理,湖南裕能IPO申請於12月獲證監會同意註冊批覆,融通高科也於12月正式啟動IPO。

此外,三元材料及前驅體企業也相繼宣佈擴產投建磷酸鐵鋰,磷化工、鈦白粉等化工企業也紛紛切入磷酸鐵鋰產業鏈。對於磷化工企業來說,發展磷酸鐵有先天的成本優勢,而鈦白粉企業可以將副產硫酸亞鐵直接用於磷酸鐵製備,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多方勢力角逐下磷酸鐵鋰市場競爭必將加劇,行業深度洗牌加速開啟,競爭格局將重構。

可以預見,隨著新建產能逐步釋放,磷酸鐵鋰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將得到緩解。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進入者不斷加多,行業競爭將更劇烈,企業應理性佈局和擴建磷酸鐵鋰產能,充分考慮供需波動、技術競爭等因素帶來的風險。

隨著2022年結束,新能源購置補貼也於12月31日終止,之後上牌的車輛將不再享有補貼,更具成本優勢的磷酸鐵鋰電池將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市場需求量將繼續上漲,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市場需求也將繼續擴大。(文:集邦鋰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