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 發自 凹非寺
朋友居家辦公期間,他們老闆為了遠端監控工作,要求大家必須裝上專門的軟體和攝像頭。
我還記得,Ta花了一個晚上來安裝這些東西……
但萬萬沒想到,為了關懷員工監督工作,老闆們的奇招簡直一山更比一山高:
連讀取腦電波都想出來了。
就算你居家辦公,老闆甚至還能觀測到你的心情。
而要實現這個神操作,只需要一個耳機就夠了。

不同於普通耳機,這種耳機上還有幾個專門讀取人腦電波的電極。
戴上它後,既不用動手也不用說話,AI就能快速讀心,幫你操控電腦。
好傢伙,老闆們竟然如此緊跟潮流,都把當下正紅火的腦機接口搬進辦公室了。
這種「讀心耳機」的背後的開發者宣稱:「戴上它,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讓員工更快樂。」

據IEEE Spectrum報道,關於這項新技術,有2家公司最為突出:
一個是來自以色列的InnerEye,另一個是矽谷神經技術公司Emotiv,不少老闆都投資了他們。
那麼,他們的耳機到底靠譜嗎?
讀取員工腦電波,AI快速做決策
先來看看InnerEye的頭戴式耳機,它共有7個通道來讀取人的腦電圖。
他們的技術人員開發了一個專門的InnerEye軟體,來接收、分析大腦信號,並和商業腦電掃描系統搭配使用。
AI可以整合人眼球活動信號、腦電波,以及電腦螢幕資訊,快速做出決策。
舉個栗子~
機場的安檢員需要盯著X光掃描圖流,判斷行李中是否有違禁物品。
戴上InnerEye的耳機後,安檢員每秒能處理3到10張圖像,比純用肉眼+手動記錄快了一個量級。
至於原因嘛,一是安檢員不用再敲鍵盤了,直接「意念控制」計算機就行;二是在人還沒全完想清楚時,AI可能已經找出了違禁物品。
「這個系統的判斷結果,和人類手動操作時一樣準確」,InnerEye的研發副總裁Vaisman如是說道。
另外,當佩戴者閉眼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時,AI還可以檢測出來,並且再次顯示錯過的圖像。

有意思的是,人類帶著這個耳機處理任務時,AI還在繼續根據人的大腦活動不斷深度學習。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人類雖然不一定要主動決策,但還得是懂行的(比如這裡是職業安檢員),並且要保持專注。
而比起InnerEye,Emotiv的耳機更加小巧。
它的外觀看起來很像藍牙運動耳機,甚至連貼頭皮的電極都無影無蹤了。
不過玄機正藏在左右兩個耳塞裡,這裡面有電極,用來讀取腦電波。

Emotiv公司研發了一個叫MN8的系統,也和商業腦電掃描系統搭配使用。
通過這些系統,佩戴者可以看到他們個人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壓力水平。
實際上,腦電圖技術早在1912年就被科學家發明出來了,隨後很快在醫學領域被普及。
但過去掃描腦電圖時,需要用一種叫導電膏的東西來固定電極,並保證生物信號能夠穩定準確地傳輸。
而且為了提升空間解析度,電極或「通道」往往越多越好,有時一個腦電帽甚至有200多個電極。

△腦電帽示意圖
而現在,已經有了不需導電膏的「乾式」電極,再加上AI也發展迅猛,於是出現了眾多輕便的新式腦機接口設備,包括頭戴式耳機。
既然操作簡化、成本大幅下降,不難猜到,下一個動作應該就是商用普及了。
神經倫理專家表示擔憂
雖然這種耳機的開發者很看好它的前景,甚至還說員工戴上之後可以更快樂。
但不少神經學倫理專家和學者卻表示,並沒看出哪裡讓人快樂了,而是感到害怕好嗎…
比如,埃默裡大學神經學和精神病學系的副教授Karen Rommelfanger說:
我認為老闆對使用這種技術有很大的興趣,但不知道僱員是否也有興趣。
絕大多數研究腦機接口的公司,並沒有為技術商用做好充分準備。
喬治敦大學的Mark Giordano教授也覺得,員工基本會對此產生牴觸情緒,因為這涉嫌侵犯了他們的隱私和人權。
Giordano教授認為,這種技術對某些特定職業確實有些幫助,比如運輸、建築行業,可以用此檢測工人的疲勞程度,保障他們的安全。
但對於辦公室的白領而言,似乎沒有明顯的好處。
即便公司的初衷是提高員工福利,但可能很快就變味兒了。
如果員工的生產效率普遍提高,公司難免會跟著提高績效標準,員工的壓力反而變大了。(懂的都懂…)
但無論如何,專家們預測,就現在的發展趨勢,這種讀取腦電波的設備可能會很快普及。
所以,它們的諸多安全隱患,必須儘早解決。
背後的技術公司
話說回來,「讀心耳機」背後的這兩家公司,到底是什麼來頭?
其中,Emotiv成立於2011年,目前已經發布了三種型號的輕型腦電波掃描設備。
之前他們的產品主要是賣給神經科學研究人員;部分也會賣給一些開發者,這些人主要研究的是基於大腦控制的程序或遊戲。
從今年起,Emotiv開始盯上了企業,他們發佈了第四代MN8系統,並搞出了能讀取腦電波的耳機。
Emotiv的CEO兼創始人Tan Le大膽猜測,五年後這種大腦追蹤設備會變得隨處可見。
至於安全隱患,Le表示Emotiv已經意識到了這些趨勢,他們會嚴格審查合作公司,來保護員工隱私:
只有員工自己才能看到個人的注意力和壓力水平,領導們只能看到團隊的匿名資料彙總。
Innereye則成立於2013年,他們的官網上赫然寫著公司願景:
把人類的智慧與人工智慧結合起來。

那麼,戴上能讀腦電波的耳機,是否可以算把人類智慧和AI的能力結合起來?
如果未來老闆讓你戴上能讀取腦電波的東西,你會接受嗎?

參考連結:
[1]https://www.iflscience.com/employers-are-investing-in-tech-that-constantly-reads-employee-brainwaves-to-optimize-performance-66426
[2]https://spectrum.ieee.org/neurotech-workplace-innereye-emot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