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網際網路大公司裁員玩出了新花樣:把裁員說成「畢業」。

老規矩:開局一張圖吸睛,後面全蝦編……
中國今年裁員的公司越來越多,可能是怕輿情,所以說法也越來越委婉,這幾天,圈內最火的說法莫過於「畢業」。

2022年似乎是網際網路大廠「裁員年」,剛開年就傳出小米裁員,緊接著騰訊裁員、阿里裁員等頻上熱搜……而近日京東裁員的訊息更是傳遍行業朋友圈,然而比裁員更有趣的是,京東把此次裁員稱為「畢業」,一時間網友紛紛在網上調侃:「果然畢業即失業」。

除了京東裁員「畢業」之外,B站也被爆料有類似的操作,將裁員稱為「畢業日」。對此,眾多網友調侃,既然裁員信寫得如此「情意滿滿」,能不能選擇留級、因為大家都不想被強制畢業啊。

說到「畢業」是什麼意思?在大多數語境中,畢業是指學生在學校修業期滿,達到規定要求,結束課程。據說,此次將「裁員」稱之為「畢業」,也許是借鑑了日本演藝界的說法——日本女子偶像在退出節目或組合時也會被稱之「畢業/卒業」。

物語君還在去年介紹過:乃木坂46生田繪梨花即將畢業,為什麼這些女子團體一定要「畢業」呢?
說到日本演藝圈首次充分使用到「畢業」一詞,應該是是1986年「小貓俱樂部」成員中島美春和河合園子決定退出的時候。

中島決心成為潔牙師,因此從娛樂圈中引退;河合以個人歌手的身份而繼續活動,而「小貓俱樂部」則是以「女子高中生放學後的俱樂部活動」為理念,因此將河合從組合退出稱之為「畢業」是很正常的。

在這之後,因為「畢業」一詞說出來比較好聽,所以將成員從組合中退出稱為「畢業」也變得一般化。這一說法並不僅限於偶像,作為名人的引退和不再擔任節目出演者等現象的委婉表現,「畢業」一詞在日本也常被拿來使用。

這種充滿儀式感的說法往往給了離開者足夠的溫情和體面,也今天今天眾多國內網際網路企業所採用,不過印象裡,網際網路裁員的風已經不止一次地颳了,所以坦白講,本次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的所謂「畢業快樂」,應該並不令人意外才對,究其本質,無非企業不需要那麼多人了……

但仔細思考之下,「畢業」的說辭放在現在「裁員」這件事上真的合適嗎?

企業雖然有一定教育作用,但畢竟不是學校,企業是有著僱傭關係的組織,是自負盈虧的生產性單位。若是員工主動離職,企業送上一句「畢業快樂」,員工可能會感到「老東家」的真誠與溫暖;但員工若是被動「裁員」的情況下,企業還送上一句「畢業快樂」,未免就有點粉飾太平、「喪事喜辦」的意思了……

也許企業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使「裁員」這一殘酷的事實變得更像一種溫情與不捨,把「公司不需要你」的意思變成「公司捨不得你,但社會更需要你」的潛臺詞。這樣玩「文字遊戲」的說辭給足了「打工人」面子上的舒適感,而企業也「贏」得了格局,但「畢業式」裁員真的是給「打工人」真正的體面嗎?

抽你丫的……
到底哪種說法比較能讓人接受?私以為還是直接說更坦蕩,在當前形勢下所帶來的窘境,真沒有必要用語言和文字來修飾。

說來原本大學生擠破頭都想進入網際網路大廠,本來就是圖大廠抗風險的穩定,現在我們鄰國日本3月這個熱熱鬧鬧的畢業季,而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同時引進「畢業」的說辭,無疑是讓人倍感諷刺,堪稱網際網路又一」黑話「了。

不過今年的就業形勢確實很嚴峻,銅三鐵四不止涼了跳槽加薪,還影響今年這批應屆生,距離畢業還有三個月,以往像這個時候學歷過關又有大廠實習經歷加分的條件拿上幾個好offer的確難度不大,反觀今年是出來招聘的找不到人,出來找工作的也找不到工作……各位同學們還是做好心理準備,要是真中國不好混,回頭跟小編東渡扶桑去日本混(卷),雖然日元貶值了些,但整體就業率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