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輪到奔馳把自己玩壞了。

昨天的一條訊息是讓脖子哥我虎軀一震:納尼?奔馳打算把自己的電動車品牌砍了?

根據德國 Handelsblatt 的報道,奔馳計劃最早在 2024 年下一代車型上市時,放棄自己電動車的 EQ 品牌。

這。。。明明 EQ 品牌發佈也沒幾年的時間,車型還處於大力推廣的階段。

去年 10 月奔馳才剛發佈了最新的 EQE SUV ,預計是今年上市。

還有奔馳花了不少心思打造,號稱是和梅賽德斯 -AMG F1 方程式賽車團隊聯合開發的 Vision EQXX ,去年才在歐洲搞了個超過 1000 公里的續航挑戰。

另外,大 G 的電動版 EQG 也才曝光幾張諜照出來,說的是要在 2024 年上市。

上面這些新車還沒量產呢, EQ 品牌就要無了?

要知道,奔馳當年想搞這個純電品牌,可是花了巨大的成本。

在 2016 年,汽車的電動化趨勢已經變得清晰起來。傳統車企雖然還在大批量地生產油車( 當然現在很多也是 ),但明眼人都知道,再不整點電車,以後這日子怕是越來越不好混了。

那奔馳作為汽車百年老店,自然也要向大家交代交代,下一步電車我要咋搞。

所以他們在當年的巴黎車展上,發佈了全新的電動品牌 EQ首款電動概念車 Generation EQ

雖說這是概念車,但當時奔馳公佈了車輛的很多細節參數,比如電驅系統、電機功率、續航等等。

一般廠商發個概念車,也就是給你看個造型,至於以後量產車長不長這樣我可不敢保證。

可奔馳不光報了參數,還把內飾佈局都放出來了,隨便拍,隨便看。

這自信程度,讓大夥兒都覺得奔馳的量產車準備得差不多了。

果不其然,兩年後,奔馳發佈了基於 Generation EQ 的首款電動車型 EQC 。

根據官方介紹,為了能造好這臺電動領域的開山之作,他們前後用了 4 年的時間研發,並且在 7 個國家開展測試。

既然這麼精雕細琢的,那 EQC 產品力應該很不錯吧?

然而,等大家拿到實車的時候發現,你前面吹這吹那的不管用啊!這車從頭到尾就寫了三個字:「 油改電 」

隆起的後地板,密封的前機艙,無一不在暴露出它就是一臺換殼 GLC

EQC 後排地板上的大凸起▼

EQC 後排地板上的大凸起

並且,為了提升 EQC 的續航,奔馳是強行在油車的底盤下塞入了一整塊大電池包,畢竟電池大一點,續航才能提升多一點。

這種騷操作帶來了什麼後果呢?EQC 的最小離地間隙只有 144mm。

要知道,多數 SUV 為了保證通過性,離地間隙都會大於 180mm 。就 EQC 這水平,只能去和轎車稱兄道弟了。

至於續航、功率、電耗這些性能參數, EQC 也根本打不過特斯拉、蔚來這些品牌的同類型產品。

不說別的,就續航。隔壁 Model Y 可以做到 660km 的 CLTC 續航,但 EQC 的 CLTC 續航只有 440km ,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最離譜的是,奔馳把這款車的售價定到了 50 萬,起步價直接趕上了自家 GLC 的最高價。

電車的核心性能都沒做起來,也不知道奔馳為什麼有自信出來賣。

再加上後來的電機冷卻液事故,更是讓它的口碑一落千丈。我們有個大怨種同事,提車到現在已經換了兩次電機了,再換就可以退車了。

這麼一通前前後後的事故下來,奔馳電動化的首個作品算是徹徹底底地玩砸了

至於奔馳後來發佈的 EQA 、 EQB 車型,大夥兒已經提不起太多興趣了,因為這倆車還是油改電。

作為汽車發明者的奔馳決定電動化後,卻連著拿出了好幾臺非常沒牌面的油改電車型,一度讓大家開始懷疑奔馳能不能造好電動車

當然人家奔馳也是門兒清,知道老出油改電這種畸形產品肯定不能長久,所以他們搞出了自己的純電平臺 EVA 。

在 21 年, EVA 平臺的首款產品 EQS 發佈,並且很快在國內上市,價格嘛,很豪華。

去年, EVA 平臺的第二款車型 EQE 也發佈了,並且這車已經在北京奔馳的工廠生產了。

再加上同樣誕生於 EVA 平臺的 EQS SUV 和 EQE SUV 車型相繼發佈,細細一數,奔馳 EQ 家族已經從壯大到現在的七款車型了。

說實話,大家對後面純電平臺的幾款車評價還行,但 「油改電」們已經把 EQ系列的名聲都玩臭了

所以 EQS 上市一年後,每個月就賣出了幾十臺,可以說銷量非常慘淡。

定位低一些的 EQE 賣得稍微多點,但也就是月銷幾百臺的水平,並沒有太多訂單。

純電平臺也賣不出去,再看著電車市場的火速增長,奔馳不著急都不行了。

於是他們直接亮出了殺手鐧——官降,在去年 11 月,奔馳宣佈下調 EQE 和 EQS 系列的售價。

要說這幾年在特斯拉的帶領下,咱國內使用者對電動車的降價也是見怪不怪了。

但奔馳這次的降價,你別說,還真讓人大開眼界。

EQS 普遍降了有二十萬,有車型最多降了 23.26 萬

在奔馳油車上什麼時候聽過能這麼降價的?不給你加個 20 萬都算不錯的了, EQS 這波真的是在含淚甩賣。

並且奔馳非常良心,對官降之前的車主也提供了專屬補貼,和隔壁某某拉完全不一樣。

只是,雖然官方在讓利,但 EQ 電車還是賣不動。根據乘聯會的資料,奔馳宣佈降價當月, EQE 的銷量只有 206 輛。

想想奔馳 E 級、 S 級在豪華市場的地位,再看看如今的電車降這麼多都沒人願意買,不得不讓人感嘆,電動車時代,那些再牛 X 的車企,想糊弄消費者,市場照樣會教你重新做車。

在今天,官方對於這次要取消 EQ 的傳聞,也做出了更詳細的解釋。

根據 The Verge 的報道,梅賽德斯 – 奔馳發言人 Jan Weber 表示:

「 奔馳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實現全部的電動化,我們將調整 EQ 車輛定位,從而以現代的方式使用該品牌,但現在討論細節還為時過早。 」

也就是說,未來所有的奔馳都是電動的,什麼 S 級,E 級,C 級等等,通通都是電車,標個 EQ 簡直多此一舉。

這解釋雖然也有道理,但在脖子哥看來,奔馳這就是給自己砍掉 EQ 系列找了個臺階。

畢竟就算在奔馳的大本營德國, EQ 系列也不好使。

上個月德國的純電車型銷量榜裡,前二十名奧迪、寶馬還有車型能入圍,奔馳 EQ 可是一款都沒有。

如果真拿掉的話, EQ 應該就是這家百年車企歷史上最短命的車系了。

不過脖子哥覺得,奔馳 EQ 淪落到今天這般田地,除了自己作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國產電車的高端化做得挺成功。

以前燃油車時代,連 20 萬的國產車都沒人敢買。

而現在電車領域,我們已經能看到很多 30 萬、 40 萬的國產品牌車型了,並且銷量完全不輸 BBA 這些豪華品牌。

沒有不變的霸主,只有不變的競爭

沒有不變的霸主,只有不變的競爭。

在國產電車對高端市場的猛攻下,大家慢慢開始發現, BBA 這些豪華品牌也沒那麼香了。

對於奔馳來說,這次換個產品還能重新出發,但要是還拿著自己百年老字號的名頭出門招搖撞騙,那下次可能連牌坊都要被人砸了。

撰文:白日夢編輯:面線 & 脖子右擰

圖片資料來源:

乘聯會、KBA Data、奔馳官網

Handelsblatt,Mercedes will Elektromarke EQ auslaufen lassen

相關文章

華為海思可能真的走投無路了

華為海思可能真的走投無路了

自華為被美國劃拉進 「 實體清單 」 之後,已經過去快一年的時間了。這一年時間裡,中美雙方各種 battle ,美商務部對華為的寬限也一續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