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視角記錄矽谷,全球視野關注創新

2023
新故事分享
BUSINESS

專訪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傑出亞裔女性獎獲獎者Sally Shi(史亦萍)
本文轉載自北美新浪
「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因為我們亞裔尤其是華裔女性從總體來說比較謙遜和內斂,但其實在美國主流社會,特別從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意識到亞裔首先要勇敢地發聲。其次保持內心的從容自在,是非常重要的兩個素質,也是成功的關鍵。「知名投資人、ScalableVision Capital 創始人 Sally Shi (史亦萍)在1月26日接受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所頒發的傑出亞裔女性獎時如是說。

華美協進社本次頒獎典禮的主題為「Woman Who Dared」, 旨在表彰美國各界傑出的亞裔女性。獲獎的還有美國第一位華人女法官Lilian K. Sing、比亞迪美洲區總裁Stella Li、盛大集團聯合創始人及總裁Chrissy Luo、舊金山芭蕾舞團首席舞者譚元元等共11位在各自領域成績斐然的亞裔女性。她們敢於追夢勇於創新,是亞裔的楷模也是女性的先鋒。

頒獎典禮後 Sally Shi 接受了北美新浪的專訪,她說自己在美國打拼多年,有過起伏、有過迷茫,也收穫了一些小小的心得。此次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內心感悟與大家分享,希望可以激勵更多的亞裔、女性迎接挑戰,追求夢想。
對Sally的印象就是「多面手」:25歲就從名校Georgetown 大學MBA畢業,後來成為華爾街老牌金融投資公司Oppenheimer在北美的唯一一位華人女性董事總經理,和先生一起成功創立全資家族投資辦公室,兩個優秀的女兒,知名收藏家慈善家,堅持運動,廣泛的社交圈……
從小Sally就門門功課優秀,文章也經常發表在各種期刊上,甚至她初中寫的作文就被石家莊的中學語文教材選中做教科書內容。初中她就代表上海參加全國夏令營接受國家領導人接見。以上海文科高考前十名的優秀成績進入復旦大學法學院國際經濟法專業。此外,Sally大學期間獲得上海大學生現代舞比賽冠軍。大學畢業時,知名國際企業安達信諮詢事務所在復旦大學招收兩名學生,Sally便是其中一位。隨後獲得Georgetown MBA項目的全額獎學金,赴美國進修。同年獲得Karla Scherer Foundation提供的獎學金,該獎學金每年僅發放給全世界優秀的16名女性學者,而Sally是當年唯一的中國人。
從MBA畢業後,Sally進入了全球三大諮詢公司之一——貝恩諮詢,2002年又進入全球領先的國際性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史丹利,用僅僅3年半的時間晉升為副總裁,在2006年, Sally加入Oppenheimer 並日後成為董事總經理(Managing Director),此時,她是投資管理部唯一一名華人女性董事總經理,在一群白人男性中顯得與眾不同。紮實的基本功、對市場的判斷和對人性的洞察把Sally帶到了這一高度。Sally 說,「Oppenheimer是一家非常老派以白人男性為主導的公司。 拍照時他們總是把我放在中間,因為公司真的為我的獨特而感到驕傲。 這不僅代表了我的職業成就,而且顯示出華爾街在多樣化方面還有很大空間。」

2019年,Sally決定在事業上更進一步,於是和先生張寒松共同創立了全資家族投資公司ScalableVision Capital,雖然主要投資是二級市場,但是從公司網站上提到的一些一級市場的投資案例來看,可以體會到該公司和創始人的深厚資本實力和投資人脈。

事業厚積薄發的同時,Sally也積極投身於亞裔社區的建設,社會活動及慈善事業,專注於亞洲視覺藝術、AAPI社區活動、STEM 教育這三個方面。Sally和先生張寒松是亞裔美國人基金會(The Asian American Foundation)的早期國家合作伙伴之一,TAAF為亞太裔社區提供超過10億美元的歷史性承諾。藝術方面,Sally是蒙塔爾沃藝術中心(Montalvo Arts Center)的董事會成員,她的先生張寒松是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San Francisco Asian Art Museum)的董事會成員。同時他們也是舊金山灣區知名的收藏家,收藏了很多當代亞洲和亞裔藝術家的作品。 這些作品都會在當代亞洲藝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極具歷史意義。「我們願意為亞洲藝術的傳承買單,這是一件無比榮幸榮耀的事。」Sally說。

以下是北美新浪對Sally的專訪提問
問:您留學美國、在美國職場上打拼的經歷和很多華人很相似,是否可以分享一下您對成功的理解?
答:我從小的人設就是學霸、功課好,一直到20多歲我的人生很順利。然而到了30至40歲的年齡,我開始體會到挫折感和掙扎感。我發現人生的高度和你的長板有關,年輕的時候靠天賦靠智商,成績好就能獲得認可,得到更多更好的機會。但是工作之後,發現有很多軟性的東西需要補課,工作環境、人際交往充滿了未知,需要做出選擇,有時候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當我觀察身邊有些在美國長大的人,看到他們對自己的想法很篤定,非常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很有自信。我領悟到人的短板才決定著你的幸福感,以及人生是否圓滿。中國有句古話:德要配位。只有軟性的東西達到標準才能在你的位置上站得更穩。
問:別人對您的評價一直都是「什麼都好」,家庭、事業、健康等等。怎樣才能做到「什麼都好」?
答:其實我接受這個採訪有兩大原因, 第一是我希望爸爸媽媽讀了後能夠開心放心, 為我驕傲身心更舒暢。我爸85了, 疫情三年讓我倍感要珍惜我們在一起的時光和交流。雖然經常視訊聊天, 但是很少這樣聊自己的想法。 第二是因為我覺得人生很不容易, 特別是在美國的職業女性。 我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地雞毛, 沒有什麼都好, 抽空之間有些體會和大家分享一下互相鼓勵。
在我看來魚和熊掌兼得雖然很難,但也是可能的,關鍵在於選擇。有一本書叫《Pick three, you can have it all (Just not everyday)》,作者Randi Zuckerberg 曾說過,任何一天或者一個階段都有五個主要焦點:工作、睡眠、家庭、朋友和健康。但你可能只能選擇其中三個,才能做好。雖然你可以每天在這些方面進行切換,但你應該制定一個計劃,來為你創造最佳的生活方式。
我很同意她的說法,我認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你要知道什麼事情對你最為重要,做到有主次有順序。人生是由細節組成的,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如果你什麼都想要大概率會崩盤。如果想要得到什麼,就要先學會說「No」,學會放棄對你來說不那麼重要的東西。
另一個關鍵點是時機,選擇是有時間性的。舉個養育孩子的例子,我們和小孩在一起18年,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我認為有兩個關鍵的時機。第一個是小學三年級左右,孩子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個性開始發展,天賦開始顯露,我會花很多時間陪伴她們,和老師溝通,發展她們的社交等。第二個時間點是在上初中時,她們開始發現自我,對成人世界開始好奇,也開始反叛。很多事情就像教育孩子一樣,抓住關鍵的時機進行干預,其餘就可以順其自然。
問:您說選擇很重要,但是如何做出選擇?怎樣才知道選擇是正確的?
答:第一點是讀懂自己。對我而言最好的方法是獨處, 獨處的時候能夠自知。 儒家有一種說法叫做「慎獨」,英文可以說 Embrace Solitude(擁抱孤獨)。我每天都會給自己足夠的獨處時間, 還有夜深人靜時的冥想,讓自己的心靈變得平靜,了解自己的本心和本性。
第二,信心很重要。如果沒有足夠的信心,就非常難說No。我們來美國的留學生,應該從小都很優秀,所以比較習慣從別人的評論和眼光看到自己的優秀,這樣就容易產生迷惘會有挫折感。人生是一場大的修行,然而每件事的執行卻充滿小的細節,執行細節是非常辛苦的, 往往充滿挫折感,了解自己徹底相信自己,從內心出發,才能做出正確的長遠選擇。
問:作為創業家、母親、女性…生活非常忙碌,有什麼時間管理上的秘訣嗎?
答:首先我想說,做女人母親非常辛苦。我會把每天的時間劃分為大塊,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順序羅列出來,決定哪些是必須做的,哪些是可以交給別人做的,哪些又是不必要的。在做決定時,要從大方向上了解自己,什麼使我愉悅,讓我擁有真正的內驅力去執行。
比如對我來說,效率很重要,我很願意花時間琢磨怎樣提高效率,這讓我很快樂。我把瑣碎的事情切割出來,看看哪一點可以最佳化,不僅讓我更快完成任務,也讓我在精神上獲得愉悅。所以每個人應該善用自己的優勢,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還有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卻少有人做的事,就是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自由而無用」的事情上。這不是指無效社交,在微信朋友圈刷存在感。 其實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人, 做事從容不迫, 答案彷彿信手捻來, 那是因為你看到的只是具體的事情上的層面,只是他們每天思考或者做事的冰山一角。 你不理解他們,還自以為是不服氣!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把所有時間都按照數學方程式一樣功利地去利用,捨得在取悅自己深化自己的事情上花精力和金錢,人生才能更有幸福感,機會來的時候,才更能從容淡定非你莫屬。

問:您說效率對您很重要,能讓工作和生活事半功倍,那麼如何提高效率呢?
答:比如說,相信自己的直覺和選擇可以省下很多時間。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一直從事投資行業,工作中需要看大量的報告,研究資料分析資料。從40歲開始,我做了一件非常勇敢的事,當我看到的資料和我的直覺相左時,我勇於憑感覺做大決定,而最後的結果都證明了直覺是正確的。當你對自己的天分和十幾年的經驗有足夠自信時,效率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升。自從我開始更依賴自己的直覺做出決定後,我的人生至少簡化了40%。
問:您有兩個非常優秀的女兒,對孩子的教育您有什麼心得?
答:女兒的高智商和藝術天分是老天給我們的禮物更是責任。我一直和她們說天賦越高責任越大。這次頒獎典禮她們都去了,我想讓她們感受到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我想讓她們親眼見到周圍有很多勇敢的女性,關心亞裔社區的女性。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對。
因為我從小成績好,讀書工作都順風順水,在有了孩子後也自然覺得她們會像我和我先生一樣各方面都很優秀。但逐漸我意識到在我們小時候,學校和家庭對優秀的定義是比較狹隘的,而我又恰好符合這種定義,所以會感到很輕鬆。而美國對成功的定義很多元化,另外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們會面臨更多選擇反而會迷茫。如果小孩子沒有內心的驅動力,父母的成功反而會造成她們承受更大的壓力。在意識到這一點後,我也向我的孩子們真誠的道歉。
我認為在教育孩子時要關心她們的心理成長,對孩子的焦慮要有同理心,理解她們選擇眾多帶來的不易。更重要的是要對孩子有信心,當看到她們身上徬徨、不成熟和焦慮的一面時,不要對她們失望,要相信一旦她們成熟,找到熱情(passion),那將是她們真正的內驅力。保存內心的善良純真也非常重要,大道永遠是至簡的,捷徑就是純淨的心力。當內驅和善良純真有效結合的時候,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當父母幫助孩子找到他們源自於內心的驅動力時,剩下的只需要耐心,其他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我看我們家的兩個女孩是晚熟型的,沒關係,我可以等。

問:可以分享下現在的人生領悟和對生活理想狀態的期待嗎?
答:我認為人生的理想狀態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自知、精進、隨喜、大仁。我在而立之年接觸了佛教後,深受佛學理念的影響。自知指的是要了解自己。古話說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很多事情需要從自身出發去理解去思考,只有對自己足夠了解,才能更有自信從心出發。精進指的是保有上進心,做事精益求精。這裡並不是說要將每件事做到最好,只要有一兩件事盡力了、達到自己「最好」的標準,已經很了不得了。對於我來說,精進給我帶來巨大的成就感和愉悅。我也非常喜歡和精進的人在一起, 覺得惺惺相惜。 佛教中的「隨喜」指看到別人做好事,或者別人得到某種好處,我們都心生歡喜,不嫉妒,不討厭。是普賢菩薩十大修行功德之一,我認為對我們這些知識分子來說,隨喜是其中最難的一件事,卻也對心性有最大的影響。如果一個人能做到「隨喜」,你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對你友好很多,也是對自己心胸的歷練。最後一點‘大仁’指的是做對世界和社會大原則上有好處的事情,堅持自己的底線,從內心出發做選擇。每天有無數細節無數小決定有時很容易糾結,不知對錯。很多時候甚至大仁看似是不仁的。只有自知,才能勇於做決定並且問心無愧。

「自知、精進、隨喜、大仁」這8個字就是Sally希望達到的人生狀態,她也希望大家也可以通過這8個字來思考、自省,也能獲得屬於自己的感悟。
注:文章轉載自北美新浪
注:封面圖來自於Pexels,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不同意使用,請儘快聯繫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