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學期去威爾士做田野調查的時候,有次在當地的保齡球館外頭,英國同學說要不要去玩會兒?我說中國很少見這運動,委婉地表示我不會(實不相瞞,我第一次知道保齡球是從貓和老鼠裡看到的!)。她就特別好奇地問,我們小時候啥運動多見,我「乒乓!」,她立刻就…告辭,是在下打擾了。
保齡球我們是寫過的《原來保齡球是三層夾心的!看完內部結構,像是一個滾動的「不倒翁」》,老早就好奇過這個沉重的大疙瘩,感覺跟魯提轄砂鍋大的拳頭一樣有份量…這次是小可愛 young Fox 又正好在《《魷魚遊戲》裡的椪(pèng)糖,是怎麼做出來的?》的製作中提到了球瓶的歸正,恍惚覺得自己是見過動畫原理圖的…

翻出庫存,找找新料,今天就來看電影裡總出現的保齡球機,是怎麼一次次地把保齡球和十個球瓶都一起復位的~

這一篇由於涉及到機器內部原理,為了理解得更直觀,我用找到的動畫演示和實物視訊一起穿插著講解啦~
臺前可見
首先上圖是高手的「全中」演示,一般人大概是沒辦法這麼拽的…所以一般會出現下圖中「補中」的情況。立著的保齡球瓶是會先被機器夾住收集好,再把倒地的保齡球和球瓶推到後臺去,做個去掉干擾選項…然後重新下放還沒擊倒的球瓶,讓人繼續下一回合~

後臺收集
接著後方的履帶會運送保齡球和球瓶一起往後臺走。由於下圖的擋板,保齡球會被收集到側邊的門洞中,我們最後再講它怎麼歸正~現在繼續球瓶的歸正。

收回系統
履帶繼續輸送著球瓶,之後會配合垂直方向上的「小電梯」,把球瓶往高處送。

從送球瓶這裡開始,普遍有兩種不同的機器原理。我們先講十來年前的老款機器,也就是我以前看過的,這「電梯」用的還是大轉盤。
轉盤送球瓶
先來一個動畫演示~

現在假設我們重新開了一局。那送上來的球瓶就會被分配到不同的位置中。

然後一個下放就全擺正了,可以說沒啥花哨,非常正規的操作…

電梯送球瓶
現在來講近些年的新式歸正保齡球機器,確實和我以前看的原理視訊差別很大~球瓶被履帶送去乘電梯時,是先每次只讓上一位乘客,之後乘客會被兩側的位置矯正小擋板推到最中間躺好…非常嚴格了。

底座朝下
然後不管球瓶的底座是朝左或是朝右,乘客出電梯時,下面這個特殊的「卡脖子」擋板都可以讓球瓶的底座朝下歸正。我來一個 0.5x 的慢速,可以看清晰些。

左右分配
落下的球瓶再做一個左右分揀,很像是我們經常講解的食品分揀流水線。之前的老機器,送球瓶是一個接一個的操作。而這裡用了分配器,兵分兩路,歸正的效率就 double 了。

然後左一個右一個,又到了我們一個蘿蔔一個坑的下餃子環節…

實物圖在這裡:

最兩邊的球瓶還有個看著像倒車的鬼才設計(是不是有點像詹天佑的人字形鐵路設計?)…

球瓶歸正
依舊假設我們要重新開局了。那之前還沒倒的球瓶夾起來躺平,再旋轉 90°,由機器去落下空缺位置的球瓶,補滿位置~

大家再一起重新排排站,再來打一場!這就是新式球瓶歸正的機器原理了。

保齡球歸正
球瓶歸正解釋完,當然不會忘記了我們的保齡球也得送回來。在它被推到後臺時,專門有個門洞留給了它…

保齡球進了門洞後,就由具有巨大摩擦力的橡膠帶蹭著往回走。

這是動畫演示的過程。

然後大力送回到投球點,再被滾動的橡膠帶蹭著往高處運,並歸正。然後去取一個球,擺球上步,送球上道,嚯!(經嘗試,並沒有捱到一個球瓶…)

等等!Cast 還有話說…
寫出了新選題,就會被問了好幾年的老可愛 cue「我想看的呢!」等我終於寫出了老選題,就會被其他的老可愛說「那我的還要等幾年?」真是甜蜜的煩惱啊…作憂慮望向遠方狀!(狗頭保命)

校對:Cast + 江小喪
截圖:陽哥
文中 Gif 擷取自 YouTube 博主 Vox 的 《The hidden oil patterns on bowling lanes》、Matt Bowlin 的 《Pinsetter Operation Video》、Matt Rittman 的 《How a Bowling Alley Works》、AM 1240 WJON 的 《Behind the Scenes – Bowling Alley》以及 Jared Owen 的 《How does a Bowling Pinsetter Machine work? (Brunswick G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