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老桌上型電腦4分鐘攻破量子加密演算法,此前12年無人破解,核心原理來自25年前

明敏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只花4分鐘,就破解了量子加密演算法的金鑰。

用的還是一臺有10年「高齡」的桌上型電腦。

完全破解也只需62分鐘,CPU單核即可搞定。

兩位魯汶大學學者基於數學理論破解量子加密演算法的訊息,最近轟動了密碼學界。

要知道,他們破解的演算法SIKE一直以來都被寄予厚望,過去12年都無人破解。

在前不久美國公佈的後量子標準演算法中,它是4個候選者之一,後續很可能被加入標準演算法中。

而他們使用的方法原理,其實在25年前就提出了。

這引發了微軟、亞馬遜等多家科技巨頭對SIKE的重新調查。

同時也讓不少密碼學大佬開始感慨,理解密碼系統,還是要關注數學基礎理論啊!

一朝破解12年未被攻破的演算法

如上提到的SIKE演算法,是一種PQC(後量子計算)演算法。

隨著量子計算的出現,很多超大計算量問題迎刃而解,但經典加密演算法也受到了威脅。

比如著名的RSA演算法,其2048位長的加密資訊,超算需要80年才能破解,而量子計算暴力破解只要8個小時

因此,學界提出後量子密碼的概念,來抵抗量子計算機的破解。

最近,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剛剛公佈了首批後量子密碼標準演算法,共有4個。

SIKE等另外4個演算法,被認定為是候補選手,將進入下一輪的篩選。

SIKE的全稱為Supersingular Isogeny Key Encapsulation。

這是一種利用橢圓曲線作為定理的加密演算法,看上去可以由一個y²=x³+Ax+B來表述,其中A和B是數字。

該方法的關鍵之處是使用了

該方法的關鍵之處是使用了同源(Isogenies),也就是把一條橢圓曲線的點對映到另一條橢圓曲線上。

然後,基於Supersingular Isogeny Diffie-Hellman (SIDH) 金鑰交換協議,實現後量子金鑰封裝。

該方法可以抽象為這樣一個過程:

假設有Alice和Bob兩方想要秘密交換資訊,但是處於一個不安全的環境下。

Alice和Bob可以被理解為是兩個圖(graph),它們有著相同的點,但是邊不同。

其中,每個點代表一條不同的橢圓曲線,如果一條橢圓曲線能以特定方式轉化為另一條橢圓曲線,即在兩點之間畫一條邊,這條邊表示同源關係

Alice和Bob的邊不同,意味著他們分別由不同的同源關係定義。

現在,Alice和Bob從同一個點出發,每個人沿著自己圖上的邊隨機跳躍,並且跟蹤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路徑。

然後,兩個人公佈自己到達的中間點,但是路徑保密。

再然後,二人交換位置,重複自己之前的秘密路徑,這樣一來,二人最後會到達同一個點。

這個終點由於可以被秘密確定,所以可將它作為共享金鑰

這種加密方式最大的好處在於,即便是攻擊者知道了Alice和Bob發送給彼此的中間點,也無法得知中間的過程。

更沒法找到最終的終點。

SIDH/SIKE 也被認為是最早被使用的、基於同源的加密協議之一。

但這種方法有個問題,就是它必須對外提供一個輔助扭轉點(auxiliary torsion points),也就是除了Alice和Bob公開交換位點外的一些資訊。

很多破解方法都在嘗試利用這個資訊,這次也是如此。

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學者們,在8月5日的一篇論文中詳細解釋了破解方法。

作者Thomas Decru表示,雖然橢圓曲線是一維的,但是在數學中,它可以被視覺化表示為二維或者任何維度,所以可以在這些廣義對象之間創建對映關係。

Decru和Castryck計算了Alice的起點橢圓曲線與公開發給Bob的橢圓曲線的乘積,這樣會得到一個阿貝爾曲面。

然後通過一種可以將阿貝爾曲面和橢圓曲線聯繫起來的數學定理,以及輔助扭轉點的資訊,他們就能找到Alice和Bob的共享金鑰。

破解中用到的關鍵定理,來自數學家恩斯特·卡尼 (Ernst Kani ) 在199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

發表的一篇論文

在實際操作中,研究人員通過一臺已經用了10年的桌上型電腦,只需4分鐘就能找到SIKE金鑰。

完全攻破SIKE演算法也只用了62分鐘,而且全程只用了單核。

對此,加密演算法專家Christopher Peikert表示,一般當一種加密演算法被提出後,往往會立刻出現很多破解方法,但是SIKE在提出的12年來,始終沒有被破解過,直到這次「一擊即中」。

而SIKE沒有被選為PQC標準,也是因為學界擔心它還沒有被充分研究,有遭受重大攻擊的可能。

這一次,SIKE被破解的關鍵,被歸功到了對數學理論的應用。

奧克蘭大學的數學家Steven Galbraith認為,此次破解中使用的核心理論來自數學。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對於研究密碼學,數學基礎理論的積累非常重要。

SIKE的提出者之一,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教授David Jao肯定了這次工作:

雖然一開始我為SIKE被破解感到難過,但這種利用數學的破解方法實在太妙了。

同時,他也為SIKE在被大範圍部署前被破解感到慶幸。

不過,雖然SIKE被破解了,但是其他使用同源方法加密的方法(CSIDH\SQsign)還沒有被破解。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今年第一個被破解的PQC演算法。

今年2月,多變數演算法Rainbow也被破解了。

蘇黎世IBM研究院的學者Ward Beullens,用自己的膝上型電腦計算了一個週末(53個小時),破解了Rainbow的金鑰。

這一演算法同樣是NIST PQC標準演算法的候選者之一。

參考連結:

[1]https://spectrum.ieee.org/quantum-safe-encryption-hacked

[2]https://www.degruyter.com/document/doi/10.1515/crll.1997.485.93/html

[3]https://eprint.iacr.org/2022/214

[4]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post-quantum-cryptography-scheme-is-cracked-on-a-laptop-20220824/

相關文章

臉部辨識遭到美國波士頓政府禁用

臉部辨識遭到美國波士頓政府禁用

郭一璞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舊金山之後,美國又有一座大城市禁用臉部辨識了。這次,是哈佛、MIT等知名高校的所...

黃仁勳從烤箱裡取出新鮮出爐的GPU

黃仁勳從烤箱裡取出新鮮出爐的GPU

深黑的皮衣,蒼白的頭髮,熟悉的Jensen Huang又來了,但是少了寬敞的會場和粉絲的尖叫。 因為美國疫情的原因,英偉達和其他科技公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