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是「垃圾食品」?吃麵也要有講究!

在拉麵之國,吃麵吃出了問題?

一說起拉麵,豬骨拉麵、醬油拉麵、味噌拉麵等種種美味,可能就已經在許多「愛麵人士」的腦海中、舌尖上浮現了。

不過,在考慮美味的同時,有多少人能夠想到拉麵的營養問題?

叉燒拉麵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拉麵,與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有著無法割捨的聯繫。

在日本,拉麵館早已經遍佈大街小巷。

由於拉麵的普及率極高,價位又比較親民,許多單身人士或是忙於工作的上班族常常以拉麵作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

然而,日本的相當一部分人,卻由於食用了過多的拉麵而導致身體不適甚至引發疾病,成了一大社會現象。

因為喜愛拉麵,人們忍不住擔心起來:

拉麵真的健康嗎?對於美味又令人難以割捨的拉麵,要怎麼吃才能保持健康呢?

著名的「杭州飯店」的背脂系拉麵,浮動著厚厚的油脂

拉麵的麻煩,不在於卡路里

看起來,只有幾百卡路里的拉麵對於熱量的攝入而言好像並不存在很大的問題。

然而,人們往往容易把健康與單純的卡路里聯繫在一起,而忽略了食物影響健康的很多其他要素。

以三種具有代表性的拉麵為例,結合一餐所含的鹽分、碳水化合物和脂質等資料進行分析,「拉麵到底對人體的健康有無影響」這一問題的答案,便可以一目瞭然。

著名連鎖店「天下一品」的濃郁味拉麵的含鹽量大約為6.4g,「博多風龍」豬骨拉麵的含鹽量相對較高,約為7.1g。

超人氣「一蘭拉麵」的含鹽量最高,約為8.8g。

著名的一蘭拉麵,每碗含鹽量已經超出人每日攝取鹽分的上限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人員公佈了人類每日攝取鹽分上限為6克的研究:每天4g-6g克的食鹽攝入量是保證人類健康的飲食之道。

然而,一碗拉麵的含鹽量平均高達6.5g-7g,單從數值來看,僅僅一餐含有的鹽分便超過了人類每日應攝取的鹽分上限。

除去鹽分含量不說,超高的脂質含量也是拉麵影響人體健康的一大因素。

按道理來說,人類一日的脂質攝取量應為每日能量消耗的20%-30%為宜。假設正常人一日消耗2000卡路里,那麼攝入的脂質含量便為40g-60g左右。

天下一品拉麵

天下一品拉麵

然而,單單一碗「天下一品」的濃郁味拉麵中所含有的脂質便高達66g之多。

僅僅一餐的脂質含量就超過了一日攝入的脂質總量,拉麵中的脂質含量超高的問題甚至比超高的含鹽量更令人擔憂。

從營養學的方面考慮,拉麵並不是健康食品

從營養學的方面考慮,拉麵並不是健康食品

就脂質來說,尤其是動物性脂肪攝入過量的話,會導致膽固醇值異常的血脂異常症。

如果身患血脂異常症的患者去醫院就診,大多都會得到諸如「必須徹底放棄動物性脂肪」的醫囑。

也許多數人並不了解,膽固醇值異常有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過量的膽固醇會吸附在血管壁上。

如果放任其不顧,吸附在血管上的膽固醇會與日俱增,最終可能會導致動脈硬化引起的心絞痛和腦梗死,更會令人突然死亡。

即使逃過了鬼門關,也可能會留下半身不遂和語言障礙等後遺症。

在日本,從膽固醇值異常人群的身體狀況分析中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人都處於幾乎每天吃拉麵的生活狀態中。

在拉麵店前排隊的人們

在拉麵店前排隊的人們

另一方面,「拉麵中的碳水化合物佔據了這一餐的絕大部分營養含量,配菜量很少」,嚴重導致了營養搭配不均的問題。

事實上,拉麵相對於蓋飯、天婦羅等日本料理營養更不均衡。

拋去拉麵中所含的卡路里不說,鹽分、糖分、脂質的含量都是極其高的。

不僅如此,一碗拉麵中所含的食物素材除了面類本身,只有少量的配菜–例如筍片、叉燒肉、豆芽等,十分單一。

因此,常食用拉麵非常容易導致人體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的攝取量不足;常吃拉麵的人,很容易患上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拉麵配餃子的日式「黑暗吃法」

也是健康雷區

很多人都聽說過,日本人在食用拉麵時,不僅僅要吃掉一整碗麵條,更甚者還會搭配米飯和煎餃一起食用。

這種吃法其實也是大為不健康的!

常見的拉麵配餃子的吃法

常見的拉麵配餃子的吃法

一方面,相當一部分日本人認為煎餃並不是主食,而是配菜的一種。因此,蓋飯與餃子、或是拉麵與餃子的搭配食用在日本的飲食店中已是常態。

另一方面,拉麵的湯汁含鹽量高,味道濃郁、鹹香,因此日本人習慣邊吃拉麵邊把麵湯澆在米飯上搭配食用。

拉麵配米飯

拉麵配米飯

一大碗濃郁的麵湯配上米飯或是油汪汪的煎餃,常令日本人飽餐後滿頭大汗,不由得大呼「過癮」「王道」。

不過,這一餐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會達到多麼驚人的數值也可想而知了。

總而言之,常吃拉麵會導致人體鹽分、糖分、脂肪攝入過多,而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攝入不足。

日本料理雖以清淡為主,但是像拉麵這樣的高熱量、低營養食物則被扣上了「垃圾食品」的帽子。

在日本,相當一部分常以拉麵為主食的人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也引起了不小的「拉麵恐慌」。

蔬菜像山一樣堆積的「二郎系拉麵」逐漸受到人們的歡迎

拉麵應該怎麼吃?

如果平均每週吃三四次拉麵,特別是夜宵時段選擇食用拉麵,這樣的人很容易成為肥胖症患者。

喜愛拉麵,但又想要避免拉麵對健康產生的不利影響,首先要解決食用次數上的問題。

正是因為無法割捨拉麵的美味,因此在食用次數上的控制是關鍵的一步。

一週保證食用拉麵的次數不要超過兩次,是可以保證身體健康基本不受拉麵影響的。

無論是高熱量的濃郁味叉燒拉麵,還是熱量相對較低的雞湯拉麵,一週一次的食用頻率是不會導致肥胖、營養不均等健康問題的。

日式拉麵

日式拉麵

與拉麵一起食用米飯或煎餃會極大地增加一餐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因此,食用拉麵的同時儘量杜絕攝入更多碳水化合物是最有效抑制肥胖的辦法之一。

事實上,拉麵店提供的面量並不少。在日本,拉麵店所提供的平均面量為300g-400g,並非小量。

一碗拉麵搭配米飯或煎餃一起食用,大大地超過了人類正常所需攝入的熱量。

多餘的熱量便成了脂肪,對人體並無利處。處於肥胖邊緣的人士應杜絕這種油膩的拉麵吃法。

拉麵的好搭檔——青汁

拉麵所含膳食纖維種類的不足,也是令很多喜愛拉麵的人士感到十分不安的一點。

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所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之一就是便秘。

很多人會選擇在食用拉麵之前喝一杯青汁。青汁不僅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還可以緩解便秘的症狀。

某店家研發的「青汁拉麵」

某店家研發的「青汁拉麵」

對於便秘人群來說,均衡地攝取水溶性和不溶性的兩種膳食纖維是很重要的。

在蔬菜攝入量不足的情況下導致的便秘,也是被稱為「現代病」的一種。

拉麵中的配菜雖然比較單一,但是大部分拉麵店家都會提供蔬菜的補給。

豆芽、圓白菜、筍乾、木耳絲等都是拉麵的人氣配菜,一起食用可以大大地減少拉麵的油膩與含鹽量過高的問題。

炒蔬菜拉麵

炒蔬菜拉麵

此外,把切成絲的豆芽、捲心菜、洋蔥等炒熟後蓋在拉麵上做成的炒蔬菜拉麵也能相對較好地均衡營養,是味噌拉麵的標準搭配。

事實上,很多店家都設有「超多蔬菜拉麵」的菜單,滿足那些喜歡拉麵卻又擔心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的人士。

高含鹽量、高脂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是拉麵的三大問題。

對於那些對拉麵產生了依賴性的人而言,拉麵確實是一種理應戒掉的「毒藥」。

合理地控制拉麵食用的次數與面量,儘可能多地攝入蔬菜與膳食纖維,才是正確、健康的拉麵食用方法。

拉麵雖然美味,但也不可貪多

拉麵雖然美味,但也不可貪多

Google / photo

符博文 / edi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