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知日(ID:zhi_japan)
說起「吃茶店」,很多人的印象都是老式的咖啡廳。點杯咖啡坐上一個下午,到了飯點便離去。
其實,吃茶店可不只出售咖啡,它的營業時間也不止是下午。
對於很多白領、學生而言,一日三餐都可以在吃茶店解決。
在日本的吃茶店,你不僅能喝到百年咖啡文化積澱帶來的一杯好咖啡,還有許多在日本以外的咖啡館找不到的,吃茶店特供美食!
那不勒斯沒有的「那不勒斯義大利麵」
雖然名為那不勒斯義大利麵,但事實上這道菜是實實在在的「日本血統」。
關於最初的那不勒斯義大利麵出現的地點,儘管有著許多爭論,但基本上都定格在了「二戰」以後的日本。

那不勒斯義大利麵
那不勒斯義大利麵基本原料為義大利實心面,再配上培根、香腸等食材,根據喜好添加塔巴斯科辣醬或起司粉,最後一定要加番茄醬調味。
20世紀50年代時,日本開始開發國產義大利實心面。由於做起來簡單便捷,配料簡單低價,那不勒斯義大利麵被選入學生菜單,由此人氣大增,成了當時西式平民餐的首選。
雖然在這之後,各大餐廳也陸續推出了其他種類的義大利麵,但日本人已經習慣了在義大利麵上搭配番茄醬的吃法。
如今,那不勒斯義大利麵在日本快餐式西餐界的地位可以說是屹立不倒了。
在吃茶店點一份做法簡單快捷的那不勒斯義大利麵,也成了很多白領女性的日常習慣。
在吃茶店誕生的「比薩烤吐司」
將切片面包烤至輕微焦黃,是烤吐司最基本的做法。
匆忙的早晨,只需花少許時間製作一份烤吐司,就可以讓麵包變得更好吃。
而在日本吃茶店,一種名叫「比薩烤吐司」的點心誕生了。

圖源:みやラボ!
可以說,它是當時的披薩「平替」。
位於東京千代田區有樂町的吃茶店「紅鹿舍」創立於1957年,當時的西洋食物相對於日本家庭料理來說還很昂貴,專門賣比薩的門店也很少。

圖源:Ameba
為了讓附近的顧客吃到相對便宜、製作又快的比薩,「紅鹿舍」的店主想出了用切片面包作為比薩底,搭配食材一起烘烤的創意料理「比薩烤吐司」。

「紅鹿舍」的披薩烤吐司,圖源:Hanako.tokyo
這種烤吐司不光口味絕佳,製作方法也十分簡單,因此一經推出,立刻受到了顧客的好評。
自1964年至今,「紅鹿舍」一直出售這極具智慧和美味的「比薩烤吐司」,成了該店的一大招牌。
由於烤吐司的製作很簡單,如何讓它更有個性,也成了吃茶店店主各顯神通、揮灑創意的舞臺。

披薩烤吐司
淋汁、塗醬、配菜……可以說,每家吃茶店的披薩烤吐司都各有千秋!
不要麵包邊的日式三明治
說到三明治的起源,和18世紀英國貴族三明治四世有很大淵源。
這個三明治伯爵酷愛玩紙牌,於是他的僕人發明了一種讓他在玩牌時用一隻手也能拿著吃的食物,也就是這種麵包中夾著火腿、雞蛋的食物。
由此,這種食物得名「三明治」。
日本最初的三明治出現在明治三十二年,一家名叫「大船軒」的壽司店把它作為車站便當售賣,大受歡迎。

吃茶店的三明治,也有油炸的類型
當時,三明治寫作「サンドウィッチ」。日本的三明治通常都是切掉四周烤硬的麵包邊,只取用軟白的麵包芯,並且,吃茶店一般都會在成品上放少許歐芹點綴。
昭和年代,百貨商店最高層美食街的吃茶店一般都會提供三明治,常見的有蔬菜三明治、火腿三明治和煎蛋三明治,不過所夾食物的量都偏少。
1935年前後,東京的一家炸豬排店「井泉」為花柳巷的藝伎特別製作了一種夾著炸豬排的三明治。
在日本,3月13日因為數字「1」被兩個「3」夾在了中間,所以就成了「三明治日」。
可以吃的咖啡?是咖啡凍!
1963年,「帝王咖啡輕井澤店」的店主產生了一個製作「可以吃的咖啡」的想法,於是以咖啡為主要原料的咖啡凍誕生了。
對於主營咖啡的吃茶店來說,咖啡凍是最應景的一道甜點。

咖啡凍
不過,這款甜點雖然在日本很受歡迎,也有很多食品商生產可以在家裡製作的咖啡凍粉末,但在日本之外,這種甜點並沒有流行起來。
與其他色彩繽紛的甜點相比,咖啡凍融合了咖啡和糖的風味,混雜著清爽的苦味和若隱若現的甜味,也透露出了一種神秘感。
每個吃茶店特製的咖啡不同,咖啡凍也自然有微妙的差別。
在吃法上,咖啡凍和咖啡一樣,可以選擇直接食用,也可以搭配奶漿和牛奶。為了迎合部分女性顧客,有的店家還會在咖啡凍上放冰激凌。
舒芙蕾芝士蛋糕
為了搭配咖啡的醇香,吃茶店總會有美味甜點可供挑選。
芝士蛋糕獨特的微酸口感,也許是最適合包容咖啡苦味的甜品了。

日式芝士蛋糕,又稱「舒芙蕾芝士蛋糕」,圖源:hoshino-coffee-fan.keystar.jp
點一杯咖啡,再加一份小小的芝士蛋糕,這是一個下午最甜美的開端。
根據製作方法的不同,芝士蛋糕又分為非烤制、熱制、冷制等種類。
雖然吃茶店販賣的芝士蛋糕種類繁多,但最具日本風味的芝士蛋糕當屬蛋奶酥芝士蛋糕。
這類芝士蛋糕的主材料由芝士和奶油改為芝士和牛奶。
烘烤的時間較短,使得蛋奶酥芝士蛋糕更加柔軟和溼潤,放入口中,若有似無的口感,讓很多人讚不絕口。

圖源:enjoytokyo.jp
這種做法普遍被認為來自日本,因此也被稱為「日式芝士蛋糕」,或「舒芙蕾芝士蛋糕」。
吃茶店的咖哩飯,會更好吃嗎?
從印度傳到英國,再由英國傳至日本,飄著獨特香味的咖哩不遠萬里來到日本,也不負眾望地進化成了一道「國民級日式料理」。
如今,日式咖哩飯帶著和原裝印度咖哩不甚相同的味道,在咖哩界佔了一席之地,不少人甚至更偏愛日式咖哩溫和、甜辣的滋味。
雖然咖哩聽起來和咖啡風馬牛不相及,但每一家售賣咖哩的吃茶店基本都擁有店主自己的獨特配方。

咖哩配咖啡,在吃茶店並不奇怪,圖源:4gamer.net
吃茶店的咖哩不像咖哩專賣店那樣大量銷售、大量供應。也可能因為這一點,吃茶店咖哩的口感也似乎更加精緻,值得回味。
據說,由於製作咖啡用水講究,吃茶店的咖哩飯所用水質也會使得咖哩更加適口。

圖源:hanako.tokyo
此外,因為咖哩專賣店有固定的營業時間,所以對於那些隨時想吃到咖哩的狂人們來說,也許更適合在吃茶店點一份咖哩飯。
在吃茶店品嚐不同咖哩的匠心,也是一種尋寶的樂趣。
自成一派的日式巴菲
高腳杯、水果、巧克力、奶油、堅果、穀物、冰激凌……巴菲給人的印象一向是五彩繽紛。

圖源:haraheri.net
也因為巴菲的「美貌」,如果某家吃茶店有巴菲出售,一定會擺在屋外櫥窗中最亮眼的位置來吸引顧客。
巴菲源於法國,原意為「完美的甜點」。的確,所有甜點應有的元素,都能夠融合在巴菲中。
不過,巴菲在傳入日本之後,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新的甜點。
日式巴菲(日語寫作パフェ)大多由果醬、新鮮水果、生奶油、酸奶,或加入冰激凌做成。

抹茶巴菲
今天的法式巴菲(日語寫作パルフェ),主要是由蛋黃、砂糖加上生奶油冷凍製成的甜品。
二者從容器也可以看出區別。
日式的巴菲多裝在細長的杯子中,而法式巴菲多裝在淺口的碟子或杯中。在口感上,二者也有很大的差異。

圖源:niigata-kankou.or.jp
如果吃茶店有巴菲出售,大可以嘗試一下又甜又嗲的日式巴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