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的水滴【瓦納卡湖】

在Rippon酒莊的「酒窖門」所在的山丘上,眼前的景色讓人恍惚沉浸到了「魔戒」的世界。右邊不遠處的瓦納卡鎮似乎就是霍比特人的「夏爾」;近處湖中央森林覆蓋的小島,必須是精靈的地界;左邊遠處的阿斯派靈(Aspiring)群山是佛拉多帶著使命走入的「未知」世界……

這片葡萄園的土地上本是上代莊主Ralfe Mills的外公Percy Sargood爵士在1912年購買的瓦納卡車站。爵士的祖先1850年就到了澳洲,妥妥的是新世界的「Old Money」。1982年Ralfe 和妻子Lois種下了第一批葡萄藤。Ralfe的四個孩子現在一起經營著酒莊。酒莊主樓的一個廳,大面的窗戶正對著瓦納卡湖和湖中的小島,在這裡品酒,把酒言歡,是否很愜意?

半小時一節的品酒會可以品嚐6款葡萄酒,有雷司令、長相思、瓊瑤漿、以及一種少見的雜交葡萄釀製的白酒,一款桃紅酒,只有一款是黑皮諾釀製的紅葡萄酒,是酒莊不同地塊黑皮諾的混釀。這款酒是2019年的,後來聽說這是上個10年段中,中奧塔哥(Central Otago)產區最好的兩個年份之一。另一個年份是2016年。和其他本地酒莊不同,Rippon為這款酒沒有使用鋁蓋,而使用了Diam合成材料,可能會有助於陳年?

奇異果國度的南島全景遊第三段,以瓦納卡瓦湖為中心,本來打算探訪斯派靈山國家公園。可是臨近了才發現當地步道線路上的吊橋到了使用年限,正在封閉準備重建中。另一個選擇是登頂1578米高的「羅伊峰」,但是因為中途會穿過一塊私有的土地,每年11月10日前,地主要封閉放羊,恰好錯過了。

瓦納卡湖的旅行日常變得很休閒。天氣在住在當地的三天裡,一天比一天晴朗,雪山和湖水的美麗變幻,猶如美人妝容百變,讓人每日有新鮮感。

從瓦納卡湖出發,向南50公里穿越卡德羅納山谷(Cardrone Valley)到達吉布斯通山谷(Gibbston Valley)。和山谷同名的酒莊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吉騰」。這個酒莊是中奧塔哥產區最老的酒莊,擁有奇異果國度最大的酒窖,在產區的地位,可以比美羅伯特蒙大維對納帕河谷的貢獻。一位來自愛爾蘭的記者於1983年在這裡種下了11種葡萄藤,開始了中奧塔哥產區的歷史。

現在的Gibbston Valley的經營相當商業化,旅遊大巴把整車的遊客送到「酒窖門」,大部分人是來參加酒莊遊(參觀酒窖和一小片葡萄園)。酒店的餐廳據說也是當地有名,擠滿了澳洲遊客,喝著啤酒吃著羊肉。如果意猶未盡,可以住在旁邊的度假村酒店。

好在莊主也沒有忘記初心,特地設計了一款豪華品鑑「Deluxe Tasting」項目,在品酒師的帶領下純粹喝酒,酒單上包括酒莊的單一園黑皮諾。顯然這種項目曲高和寡,當天那場沒有其他客人,這場品酒有點私享的奢華。

導覽的品酒師Mattias Simonet來自法國,以打工假期簽證在這裡工作一年。Mattias有豐富的,紐西蘭葡萄酒的新知識,也能嫻熟地與法國和德國的葡萄酒相比較。

Gibbston Valley雖然是酒莊起步之處,莊主不久後就發現東面50公里左右的Bendigo地方的地貌和氣候更有利於葡萄的成長。所以又在那裡買地種植葡萄。其中有一塊田叫「中國園」(China Terrace)。這塊田曾經是19世紀後期來淘金的華人民工的聚居地。

品嚐了2021年的「中國園」,做得有一定的複雜度,只是果味的集中度似乎還有點欠缺。這款單一園在2011-2015年針對中國市場,把酒標做成當年生肖漢字標誌,在「酒窖門」還有不少存貨。Mattias介紹「中國園」每年的產量只有5-6000瓶。

酒莊的旗艦品種是以創始莊主命名的「Le Maitre」。使用了1983年最早種下的老藤葡萄。這塊田的種植,完全仰仗天氣,不做人工灌溉。40年的葡萄藤正當成熟度和產出比比較最佳化的時候,釀出的葡萄酒很有力量!看起來有陳年6-10年的潛力。

和Mattias探討了一下鋁蓋是否能讓酒陳年的問題。他說起現在的鋁蓋裡增添了一個合成材料的墊子,使得瓶蓋能夠像橡木塞一樣讓葡萄酒透氣,不過效用如何就還有待觀察了。

從吉布斯通山谷向東沿著蜿蜒起伏的6號公路向東40公里,是Bannockburn村,這裡的Mt. Diddiculty酒莊是中奧塔哥產區的新銳,「酒窖門」在和酒莊同名的山前的小丘上,景觀相當漂亮。

設計師故意把一輛載著幾個橡木桶的卡車晒在山坡上,增加了點情趣。

「酒窖門」的品酒處是個涼亭,酒客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空位,邊品酒,邊欣賞眼前的風景。

品酒項目有兩種,一類從一個20-30種酒的酒單裡品嚐6種,白葡萄酒居多。而「精品品鑑」則是5款黑皮諾,2016年375毫升瓶和2018年標準瓶的黑皮諾,以及單一園2018年Pipeday Terrace,2017年Long Gully,2016年Target Gully。Target Gully的葡萄園在面東南的山坡上,比起山谷中平地上的Long Gully,本是更好的地,而且2016年又是更好的年份。可是品鑑之下,覺得Long Gully 2017更有力量,成熟度和集中度都更強。

「酒窖門」和餐廳相鄰,可能因為2個月前就預約了,被安排到第一線的餐桌上,等菜的時候欣賞遠處的山、中間兩條河交匯、近處的櫻桃園,這樣的休閒多一些也無妨。

只點了一份烤羊肩,這是完整的一個,足有1公斤多。表層灑滿了香料,放在長方形的木板上,香味很誘人。

羊肩烤得很嫩,用金屬夾一夾,肉就從骨上分離。澆上醬汁,或者只用鹽和胡椒,都非常美味。烤爐的爐溫看起來很高,外皮烤脆了,羊肉卻鮮嫩多汁。

墊在羊肩下的是胡瓜,被羊油浸潤了,變得更加好吃。

Mt. Difficulty酒莊所在的道路叫做Felton Road,沿這條路繼續前行,到盡頭,是和道路同名的酒莊。預約品酒需要寫電郵或打電話。因為只在工作日每天上下午各一場,每場12人,所以比起之前去過的幾家,想去這家必須及早規劃。

在1991年一個名叫Stewart Elms的農夫在目前以他名字命名的地塊上種下葡萄藤,開啟了酒莊的歷史。酒莊的產權已經轉手。現任莊主延續著有限商業化的路線。出口葡萄酒依然有著嚴格的配額制,英國和澳洲是兩個最大的市場,各分到20%的配額。其他10多個國家分享剩下的部分。

品酒活動始於參觀Elms葡萄園,而後是釀酒工廠。工廠裡的設備看起來蠻現代化,和舊世界依然延續著的一些老式酒莊很不一樣。

工廠後面就是酒窖(Cave),來自法國的橡木桶裝滿了葡萄酒,整齊的擺放著。

工廠旁邊還有一個小型的存酒室(Library),陳放著酒莊一些老年份的存酒。其中有不少大瓶裝的老年份酒。據說這些大瓶裝大部分會捐獻給一些慈善拍賣活動。

主持人展示了1997年份的黑皮諾,與晚近的2017年份相比較。酒標幾乎沒有變化。1997年份用的是軟木塞,標準的勃艮第厚重的酒瓶。到2017年份,就改用了鋁蓋,酒瓶的份量也輕了一半。

品酒完全免費,能品到5款酒,除了1款雷司令和1款霞多麗外,有3款黑皮諾。開路的是採用了四個地塊產的黑皮諾的混釀,已經相當有力量,單寧細膩,果味也蠻集中。

酒莊有三個單一園的黑皮諾,Cornish Point(7.6英畝)、Calvet(4.6英畝)和MacMuir(5.1英畝)。地塊都不大,產量可想而知。品酒中喝到了新出的Calvet 2022,果然比前款更加出色。

和主持人聊起這些不同地塊的氣候。Bannockburn村的北面是冰川水形成的河流,帶來了寒意,所以近湖的地塊反而比西面山坡上的地塊氣溫低。而東面的河上築起了大壩,形成溫室效應,那裡的地塊氣溫最高。農業的很多知識非常本地化,這也是探訪酒莊的樂趣所在。

最早的Elms地塊有14.4英畝,分成了幾個部分,其中的Block 5,是酒莊最富盛名的一瓶,一些葡萄酒大師往往給出97/100這樣的高分。可惜這款酒產量很少,都賣給老客戶,很難在零售渠道找到。這次居然能喝到一口,真是特別幸運。不過如果能有一瓶存放10-20年後再喝,就更棒了……

相關文章